失望这个主观性的词都出来了,肯定也意味着这篇文是从我的主观视角出发的了。和大部分人一样,《唐探3》是作为我头号期待放在这个档期的观影清单上的。我对前两部,特别是第一部也都给了正面为主的评价,我当时还说,《唐人街探案》这个系列让我看到了华语悬疑在商业类型尝试上的一种可能性。但是,这一次的《唐探3》不但失去了可能性,反而让我看到了一种局限性。从喜剧,到推理,再到讲故事的能力,都是全方位的退步。当然,我不是在说《唐探3》是一部烂片,及格肯定是没问题的,一些亮点依旧也非常显眼,包括案件的推演,反转的设置,放在大陆的同类型电影里比较,依旧还是能打的。但是,这次缺点也确实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显眼了,甚至更刺眼了,这让我觉得很遗憾。所以,今晚的文我会把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去不去电影院,大家自己判断。一个是推理的主线,一桩密室杀人案,这次相比第二部的连环杀人案和第一案的白夜行式杀人案,删繁就简了很多,扯了很多推理名典和名称,但到头其实就是一件事:破解密室手法。虽然案件很简单,但是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种比较踏实的英式古典推理。它全程就是在围绕那一句福尔摩斯那一句本格推理圣经:“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主线的故事,就是秦风一个一个排除可能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有点像福尔摩斯归来记里叫《诺伍德的建筑师》的那集,靠最后剩下那个可能的“难以置信”程度去镇住观众。总体没什么太大漏洞,反转也合乎情理,能过关。
因为这次的《唐探》还要讲一条关于Q的支线,主线要让出叙事空间。Q的这条支线里,倒有一个点非常惊艳我,就是陈思诚对Q组织动机的设置。我本身以为是类似《暗黑者》这种以正义为名,游移在法律之外的审判组织的老调常谈。他说“你总是在追求最完美的犯罪,但你忽视了,历史上的资本和贵族,他们带血的原始资本积累,而后的洗白,这才是最完美的犯罪。”这句话一下子让整个《唐探》系列的格局都不一样了,产生了一种狠辣的批判性,而且是以前的华语喜剧电影,悬疑电影都未曾看到过的角度。
他们是一群奉行极端精英主义的天才,自称为神,不信任法律,不信任人性。以正义为名,想要对抗“带血的财阀和贵族”,重新构建世界秩序。为了表现这点,编剧用秦风和Q搭建了一个对比,通过他们对主线密室案件的不同态度——都是天才,但一个无所谓真相,一个拼命追求真相,来暗示Q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善。电影也是通过这条线,最终勾连出了秦风对善恶的选择,完成三部以来人物成长的最终弧光。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面包题,撒钱题,推人题来让秦风作三次选择。这三道题的答案,对应公平正义需要牺牲,人类的无序,法律的局限。那当秦风自己亲手证明,公平正义需要牺牲,人类的无序,法律的局限都是事实,证明这个世界就是有糟糕的部分,那他作出的向善的选择,便非常有说服力地成为了他的成长。我们聊了主线也聊了支线,都过关,Q支线的设置甚至还很精妙,那《唐探3》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很简单,主线,支线单看都好,但一旦合一块,问题就大了——编剧没有把这两条线的叙事比重调配好,导致两条线有很明显的割裂感,说白了就是各讲各的。
先说密室案,它既是唐仁舅侄来到东京的由头,也承载了抽丝剥茧的推理部分,是最关键的一条行为动线。整个过程就是秦风一行人,解谜推理找线索的步骤,手法是古典本格推理,但结局偏社会派,涉及了不少议题。初步真相涉及的是商贾权力场上,不择手段的阴谋,经历反转,延伸探讨到了战后遗孤的安置问题。但这一切都和Q的支线没有半毛钱关系,秦风像是在做任务,这个案子做一做,那个案子跑一跑,看起来特别忙。
编剧为了让两个案子看起来有关联,还让Q把密室案的关键证人绑了,让观众误以为是灭口,但最后这个绑架其实和密室案根本没任何关系,“巧合”这两个从Q嘴里出来的时候,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羞辱。更不可忍受的是,因为电影这种没有道理的搭配,观察视角也变得相当散乱了。在居水堂密室案中,秦风是冷静的旁观者,观众从他身上得到的就是头脑高速运转,条理逐渐分明的享受。
可在Q的支线里,秦风却是主角,是当局者,是给我们看他内心的善恶抉择,这种自我摇摆难免会抵消掉推理层面的快感。加上剪辑又是两条线跳跃性穿插处理,等于我们是看着秦风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反反复复,没有一个确切落点。最终导致的就是《唐探3》观感上的割裂性,关键的故事内核也没有突出,含含糊糊,一团糟乱。
笑点太低俗这个问题前几部其实就有,但是没那么严重,也不知道怎么了,这一部突然爆发一样冒出来了,现在很多普通观众也都在骂这部片里唐仁嘴里的那些黄段子。真正低俗的不是角色说黄段子,这是创作自由,老的香港喜剧里黄段子更多,为啥大家不骂?真正低不低俗是要具体看编剧导演对黄段子的处理手法。
比如有一段是唐仁好色,开心地选了有小白腿的图片关卡,最后出来是个衣着清凉的相扑力士,把他打惨了。
比如小林杏奈登场那场戏,是让唐仁先说一句“好胸”,然后让观众代入他的眼睛,镜头从女孩上半身缓缓扫过。这镜头与台词都很不必要,不好笑,又很低俗,还带着很强的性凝视意味。
还有大街上破数字谜题那段,秦风和野田昊猜出了3和6,唐仁立刻通过上方的日本动漫女孩形象,接了一个D,出现了“36D”的成人梗。这个梗没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编剧会让另一个正面角色(比如秦风)接上一句“你有病啊”,并让唐仁的念头落空,消解掉低俗的暗示,这是编剧的小手法。但是《唐探3》是选择让“36D”对了,真成了通关答案。这就无法消解任何了,只余低俗。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唐探》整个系列都一直暗暗存在的问题——它过分把喜剧包袱压在唐仁这个“丑角”身上了。
为了和秦风形成剧烈的反差效果,从中制造笑料,也在插科打诨中消解掉一些探案查案的肃穆。唐仁被设定成了猥琐而俗趣的小市民,好色,贪财,自大就是他的“特色”,而电影90%的笑点都来自于这三个词。你很难说它无效,当唐仁因为幻想而在耳边屡屡响起那首老歌的时候,当唐仁把不存在的各国“舅妈”空口托付给秦风的时候,还是有令人发笑的效果的。
但这种功能性的单一,很难不因为搞笑手段的穷尽,无能,而滑向低俗,滑向挠痒痒式的纯生理刺激。最终难免和绝大多数的国产喜剧烂片一样,踩到观众雷区,遭到长远的诟病。所以比起对笑点低俗的愤怒,我们更该警惕的,或许是这种耍巧在大众口味上的“一贯有效”,以及基于安稳而日渐偷懒的喜剧创作吧。
逻辑漏洞和强设定
除了两条叙事线八竿子打不着以外,《唐探3》的剧情逻辑也是多数禁不起细究的。
小到推理细节,大到人物功能,充满了大量的巧合与强设定。
比如,不管是主线还是支线,依靠秦风空想回忆的部分太多了。
回顾密室地图,全靠秦风的记忆;
为了救出小林杏奈,要破解数字谜题、数人数,全靠秦风记忆;
排除掉13种密室杀人法,脑中模拟出真相,还是全靠秦风超凡的记忆。
这种回忆模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创作上,再好的方法用一次好使,用多了无非就是顺拐和敷衍。
还有一些强设定,比如说秦风没有推下村田昭(染谷将太饰)的原因,是唐仁在最后时刻叫住了他。
但是当时的唐仁一直在深坑底部,不知道有炸弹,也不知道对方让秦风做的选择题,更不知道秦风要推人了,这些都是解释不通的。
类似的强设定除了在主角身上有,搭档野田昊也有,他帮助秦风脱罪的所有方式,靠的居然是一份“默契”。
在毫无交涉的情况下,野田昊就开天眼般预想到,之后秦风会见到Q,会接触钞票,会面临推人的冤案,然后把望远镜放在天台,最后以此证明Q是什么。
唐仁问野田为什么这么有先见之明,野田回答是两人的默契的时候,和之前的Q嘴里的“巧合”一样,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羞辱。
最后,还有为了迁就后半段的高能反转,对法庭直接低龄化处理。
关键证人迟到,随意入庭,还都能得到陈述机会,法官甚至都没有过真正的制止行为,整个氛围松散如过家家。
包括秦风拿出的关键证物手帕和碎片,明明是放在被扣留已久的警车里,可警察竟然从头到尾就没有搜查过。
最终故事勉强是讲圆了,但这种凑合凑合着讲完的方式,距离下一部品质的再一次低下也似乎是更近了。
好了,就这样吧,我们要抓紧去看下一部要写的片子了,明晚是《你好,李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