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请别侮辱了“她”

3号厅检票员工 2021-03-29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在首页刷到一条微博,觉得很值得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一点,只是没有这篇微博聊得那么精准。


所以,今晚就想借着这条微博,再和大家更全面地讨论一下,我们市场中,目前貌似繁荣的女性剧现状。


我想试试把这个微博里的那三条标准,代入到近年来我们的国产影视作品里。


看看最后能带来怎样的希望,又或是失望。




女性角色应该多样化


从第一条「展现多样性」开始说吧。


首先,如何理解女性角色的多样化?


很简单,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女性也一样,她们应该是复杂多面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弱点、创伤和闪光点。


而不是一起局限在一种“女性都是这样”的刻板印象里面,去被塑造。


每一个她都是不一样的,不存在相似的角色,所以她们所经历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故事。


我们拿吉卜力电影的女性角色来说,《幽灵公主》的女主很强大,《千与千寻》里的女主是成长型的角色,《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女主则是一名温柔的女性。



不仅是性格,年龄上吉卜力是多元化的,女主角不只是「少女这个身份。


视频里有讲到,「吉卜力特别会正视年纪增长所带给女性的积极意义它没有让女主永远保持年轻、可爱的状态。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因为魔法变成了老人,她坦然接受这一点,勇敢做自己,没有陷入年龄的焦虑里。



那我们国产影视作品呢?


很遗憾,我们能看见的女性角色,肉眼可见地变得越来越单一。


这里肯定有人会不服,明明这几年大女主剧在越来越多,怎么还单一呢?


其实只要你再往前一步回忆,就会发现,这些角色即使在大女主剧里,也大多分为两种,被男性角色喜欢、拯救的「傻白甜」,或是比男性更强大的「女强人」,又或是二者的混合。


像《赘婿》里的刘西瓜看似强大,她是山寨的统领之一,救过男主,看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


刘西瓜最后被男主所骗,山寨被打得全军覆没,她成为了被男主保护的弱者。



这些角色没有自己的性格和灵魂,身上带有很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你将她们放到另一部影视作品里甚至也能成立。


我给这类女性角色取了一个名字,「快餐式女性角色」。


女主的年龄设置也很局限,大部分都在30岁以下,这也导致了女演员内卷化。


《上阳赋》里,四十多岁的章子怡演十八岁的郡主,四十多岁的左小青演待嫁的姑娘,三十多岁的刘芸演小丫鬟。


影视作品里的女性角色的年龄普遍偏小,大部分女演员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年纪的角色,只是选择“装嫩”。



虽然,近年来也有《送你上青云》《找到你》这些电影,聚焦在30+女性身上,可它们只是少数。


除了女主角,女性角的性格和人生也应该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脸谱化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女性恶角,是像视频所提及的《幽灵公主》里的黑帽大人。


黑帽大人的立场虽然跟男女主角不同,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坏人,她是一名飒爽、有魄力的领袖。



可惜,国产影视作品只会一种女性恶角:


不断出现为了男主可以不择手段,多次陷害女主,并且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的女性恶角。


哪怕《传闻中的陈芊芊》一开始反套,给了女二一个好姐姐的设定,可当她爱上男主,希望得到继承权后,就一次次地想陷女主于死地。



反套路最后还是落到了套路里。



 

恰好主角是女性

 

第二条标准,也是最打动我的一句话:「讲一个故事里,恰好主角是一名女性。」


「恰好」两个字是这句话的重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件事情没有?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叫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为“女性电影”或“小妞电影”,但不会叫以男性为主角的电影为“男性电影”。


也就是说,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总是被冠名。



这种分类本身无错,就像有同性题材电影,但没有异性电影题材这个说法一样,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女性居于弱势的体现。


但无错不代表长期合理,这种分类其实更像是一种过渡,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让它完成过渡,而不是认为这样就是合理,就像让同性电影逐渐被寻常化为爱情电影一样。


同时,我们要警惕一种误解,就是认为女性电影就是要去强调以女性视角看男性是如何如何。


不对,女性电影是女性的故事。


我们还是以吉卜力为例。


视频里说到电影《侧耳倾听》,主角是一个年轻女孩,她喜欢一个男孩,这看似是一个爱情故事。



可《侧耳倾听》也是一个成长故事,它用了很多细节去刻画女孩的成长,这些青春的青涩会跟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些共鸣不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而是源于成长。



看出来了吧,吉卜力每次都是故事先行,而不是题材先行。


它先讲好一个故事,然后是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女性。


一部作品并不会因为它以女性为主角,以女性为题材,就成为好作品了。


然而,现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很多都是题材先行,各种喊口号、套理论,将它们构思成情节和人物,这样是拍不出好作品来的。


《亲爱的新年好》就是题材先行的代表。



它明明讲的是一个在异乡打拼多年的女性,面对家庭变故,要在事业和亲情中做选择的故事。


电影却舍本逐末,非要加入大篇幅姐弟恋情节,让女主本身的故事变得没那么重要。


去年爆红的《传闻中的陈芊芊》,则是很明显地在套口号、理论。


它以男女身份地位对调的反套路形式谈平权,最后逻辑却走向崩坏。


《送我上青云》表达出女性的情欲,说了很多深刻的台词,它算是几年来少有的带有力量的女性作品了。


可故事本身依旧是薄弱的,它更多像是一个没有血肉的符号。



要知道,影视作品不是在做演讲,它不需要抽象的表达,而是需要一个具象的好故事。


这些作品剥离掉那些漂亮的口号、理论以后,都讲不完整一个故事,逻辑甚至圆不回去,就更别谈讲好一个故事了。


那我们有过这样的作品吗?


有的,比如十三年前的《李米的猜想》。



电影拍的是李米内心的执念,她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爱人。


里面有一个情节,是她哭着说:“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这句话,这个比喻,能爬进我们的心里,不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不是因为她在歇斯底里地哭泣。



而是因为思念不分性别,不分男女,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


只是刚好寻找和等待爱人的人是一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李米而已。


而李米比我们很多人的执念更深,她的思念太重了,重得一直放不下,让人生过得更加漫长。


电影里流逝的时间,她的话和眼泪,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这股对爱的想念。




不刻意强调女性强大


最后一条标准,「不刻意强调女性的强大」。


这点应该很好理解,就是不需要强调女性有多强,或男性有多弱,而是在故事中把女性、男性都当看。


这点吉卜力平衡得很好。


《幽灵公主》男女主角的设定都很强大,我们不会因为男主的强大,就忽略掉女主。



哪怕男主在某些能力比女主强,只要女性角色自身有足够的魅力,也不会被夺走光芒。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作为人类,没有哈尔那么强的能力,可身上的乐观和温柔可以打动每一个人。



可现在大部分国产影视作品都陷入到一个误区:


很多打着“女性作品”旗号的作品,都在强调女性与生俱来的就很强大,比男性更强大等。


甚至为了突出女性而去贬低男性,或不去创作强大的男性角色。


像《三十而已》这部以女性为题材的电视剧,就是通过贬低男性角色去突显女性的光辉。



跳出国产影视作品,迪士尼、漫威、好莱坞等在拍摄以女性为主的电影时,大多也都在突出“女性强大”的形象。


《惊奇队长》的女英雄完全被神话,缺少了人性的光弧。



《疯狂原始人2》也是一群女性具有大的,去解救被围困的男性。



刻意强调女性强大,或者害怕男性强大,都不是一部成功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它不需要强调,也不应该害怕,反而应该相信。


相信什么呢?


相信女性本身、女主角本身的魅力,从而才能挖掘出她们的特质,让人喜欢、让人敬佩。


这种挖掘甚至可以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小挑战。


像视频里提到的《龙猫》里两位女主,她们第一次到新家,也很害怕那些奇怪的现象,可最后她们还是踏了进去,还在房子附近冒险。


这种小小的勇气,其实一点都不比女英雄、女超人的力量弱。



这不是在说我们不需要女英雄、女超人的形象。


只是哪怕是女英雄,她也应该去神化,要有自己的血肉,要更像一个「人」。

 

对比《惊奇队长》,我会更喜欢《神奇女侠1984》,里面有一幕很打动我:


戴安娜还没能发现许愿石能实现愿望时,她的第一愿望是让过世的爱人回来,这种下意识的举动很私人化,也更人性化。



国产影视作品里,有这种不强调女性强大的作品吗?


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大概是《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了吧。


丈夫出轨跳江自杀,李宝莉去当棒棒赚钱,儿子却不理解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的一切。



《万箭穿心》没有将李宝莉塑造成伟大的母亲形象,也没有批评她为家庭任劳任怨地付出。


它会拍李宝莉性格刀子嘴的缺陷,也会拍她比常人的坚毅性格,好的坏的融在一起,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女性身上的魅力,不需要衬托,不需要明说,我们都能感知到。


可它跟《李米的猜想》一样,一部老片了。




写到最后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每一条你都觉得是失败的,那你倒是说说这些女性角色的魅力,要怎么才能挖掘出来呢?


我觉得,这里面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它凭借的永远是内心。



创作者尊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理解女性的处境,将现实的素材融到故事里面。


创作者愿意走进角色,去了解她们的出生与成长,身边遇到的人事物,性格、爱好以及内心活动。


认识她们,才能真正地写出她们,才能出现更多元化的女性角色。


她们可以强大,可以温柔,可以成熟,可以热爱事业,可以只想恋爱……她们只是她们,她们只是一个「人


这一切,从前的我们似乎比现在的「我们」更能做到。


我们都应该想想是什么改变了「我们」。


*部分内容参考自:视频“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中的女性平权主义“



配图/来源于网络
音乐/文雀-《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