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咋这么多人要我写它?

3号厅检票员工 2022-06-13

写在前面
 
发老剧征集那篇文的时候,我跟灰白、小哥还打了一个赌,赌哪部老剧会是第一名,赌注是一杯奶茶。

我和小哥赌了《武林外传》,灰白赌了《甄嬛传》,结果我们都输给了灰白一杯奶茶,《武林外传》只排到第四名。

第二名,是我们仨都没有想到的《最好的我们》,有2896个赞之多。
 


但后来想想也不意外,它算是近十年来拍得最好的国产小甜剧了,让观众意识到什么才是真的甜。
 
不能光靠堆砌发糖的情节,爱情应该存在于生活里,互动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哪怕只是一个对视,温度也足以灼伤观众。

我想,也是时候该好好聊聊什么才是小甜剧了,不能再让那些不走心的工业糖精,以甜剧的名义给糊弄过去。

《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的甜度,看似得益于校园青春元素,看似来自于两位主演刘昊然(饰演余淮)和谭松韵(饰演耿耿)之间的化学反应。
 
但这背后其实是主创对每一份“甜”的真诚对待和精准提纯,甚至可以说整部剧只做对了这一件事。

所以,我们想通过分析它甜在哪里,甜的原因,去给到当下的国产青春剧、小甜剧提供更多的可循之路。
 
 
我们要一直做同桌啊
 
《最好的我们》能让大家为耿耿和余淮之间萌动的情愫而心动,就在于——

它把耿耿和余淮的爱情包裹进整个校园生活里去讲述,它拍的是青春下的爱情,而非爱情里的青春。
 
他们关系进展的同时,班里的各种活动,大家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而做的努力,还有同学们与班主任张平老师之间的师生情,以及两人跟贝塔、简单和徐延亮等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都在非常自然地同步推进。


这种层级从属的处理,让整部剧带有真实校园生活的质感,而非浸泡满糖水的假象。

其中最为巧妙的一点,是它利用耿耿和余淮的同桌关系去贯穿整部剧,就像是一棵树的树干。
 
两人的感情变化从高一到毕业以后的若干年,长出来了无数的分支,但最本质的感情依旧没有变,他们一直都是互相扶持的“同桌”。

 
第一场戏,就在奠定耿耿和余淮同桌关系的基调。
 
余淮边逃跑边问耿耿是学文还是学理,耿耿问“这事有那么重要吗”是在试探他的内心,而余淮给到了确切的回答:“当然重要,我们说好一直坐同桌的。”
 
这是在用表演和台词告诉观众两人的同桌关系并不一般。


而他们会成为同桌,其实就是互相之间萌生好感的外化表达。
 
作者也一直在铺垫这件事,军训时耿耿说自己是振华的一颗老鼠屎,余淮答应做她同桌帮她。

但它又没让余淮那么轻易做到,而是先让这个承诺被振华分座位的传统给压下去。
 


在耿耿的成绩被同桌嫌弃时,余淮站了出来,他带动整个五班跟班主任打赌答题,最终赢得了选座位的自由。
 
余淮说自己也要换座位,耿耿回答“我愿意”时,慢镜头下两个人的笑容其实说明彼此已经动心了。


成为同桌的这场戏,又因为跟整个五班的自由牵连在一起,变得更有回忆的分量。

而随着两人关系的进展,同桌关系也可以用来表达他们感情上的暗涌。
 
像排练话剧这个集体活动,余淮在耿耿的影响下,从不想排练到表演时拯救了班级的表演,让五班获得众多掌声。

表演结束后,耿耿望着余淮说“我其实很喜欢”,过了一会再补充道“很喜欢跟你当同桌”,同桌关系成了掩盖表白最好的借口,同时又能将情感传递给对方。


余淮用“人见人爱”的玩笑去消解掉暧昧的氛围,这一切的发生是点到即止的清爽。


还有,爱情的深刻是需要双方共同经历和克服困难的,它用同桌关系去加深他们之间的羁绊。
 
比如,一开场就提到的学文学理的问题。

耿耿希望他能开口让自己留在理科班,可余淮不想因为自己的私欲阻碍耿耿的前途,沟通的不对称使他们有了误会。

 
也让余淮有了勇气,在误以为一群人在做文理分科告别的KTV里,在合照时揽住耿耿的肩膀。

 
又比如,开家长会时,余淮妈妈看到儿子跟耿耿同桌,担心她会影响余淮的学习。

面对余淮妈妈的不相信,他们选择继续当同桌,证明成绩不会因此下滑。
 


而家长会事件还有另一层作用,让耿耿弄清楚余淮为什么想跟自己当同桌,而这个弄清楚的过程就是在互表心意。
 
余淮妈妈提到了余淮初中时的女同桌,让耿耿误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替代品,但最后她发现是自己误会了余淮。

余淮想一直跟她做同桌,只是因为她是耿耿啊。
 

到故事的结尾,余淮不想因为自己家里的情况拖累耿耿,说“我们不再是同桌了”,反而是在证明他依旧在乎这段同桌关系。
 
同桌三年所产生的羁绊,也是耿耿一直放不下余淮的原因。
 
他们到头来的感情还是跟当年一样,是没说破的互通,是内心一直靠近的“同桌”。

 
 
所以,我们才会耿耿于怀
 
而且,这段同桌关系不是随便放在两个人身上都能成立的,只是恰好因为他们是耿耿和余淮才会产生。
 
耿耿和余淮是相似又互补的两个人,性格里相似的部分使他们靠近,而互补的地方又让他们无法忘记对方。

也就是说,是他们产生了爱情,而不是爱情产生了他们。

再加上选角的贴切,刘昊然与谭松韵在表演上的火花,才有了“耿耿余淮”这个明明是由两个人组成,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新名词。
 


先说相似的地方吧。


耿耿和余淮都很真诚,军训时他们和周末一起生火烤无花果,耿耿被潘主任抓住以后认了错,余淮则站出来承认是自己生的火,他们被罚一起打扫卫生,也因此互生好感。


耿耿会让余淮帮自己在书皮封面上写名字,起初她还在看他写字,慢慢地眼睛就不由地上移,她盯着他看,嘴角都是笑意。



余淮看着耿耿拍的他打篮球的照片, 自然地伸出手摸了摸她的头,将摸头杀这个举动融入到了生活里。



而耿耿不敢抬头看他,眼睛在紧张地转动,是内心的怦然使她变得羞涩。



但他们又不是一味沉溺在爱情里吃蜜的两个人。


余淮希望出国深造,耿耿也觉得现在自己看到的世界太小了,或许这就是他们在高中三年里一直不表白,只当同桌互相扶持的缘故吧。

那个用水性笔“纹”出来的勾,是耿耿给余淮在物理竞赛前打的镇静剂,也是他们高三互相激励对方的信念。


 

耿耿在洗澡时会把“纹身”包住,洗完后再小心翼翼地拆开,看它有没有被水洗掉。



以及在睡前认真地将它加深,这些都是行动上爱的移情。



余淮和耿耿是在爱情里成长起来的两个人,这才是他们一直无法放下对方的根源,他们的人生已经交融在一起了。


而这份成长,又跟两人的性格刚好互补有关。

 

起初,是高中时“最好的余淮”帮助吊车尾的耿耿找到自信,他成为了她最崇拜的人,让她有了一步步往前走的目标,变成“最好的耿耿”。



后来是余淮向耿耿承认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感情细腻的耿耿能理解父母离婚且感恩自己得到了两份爱,当然也能理解余淮的缺陷和失败。


甚至会在他高考失利消息全无时,一直给他发短信,是这些支撑着余淮一直走下去,耿耿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所以,“耿耿余淮”才会让我们这些观众,在它完结以后的六年里,还一直“耿耿于怀”。


我们依旧记得耿耿和余淮他们在青春里发生的一切,那些笑过的,哭过的,吵过的,以及错过的。

 

仿佛自己就是那一届振华中学的毕业生,是张平带出来的五班学生,所以才拥有这些美好的记忆。


是啊,有谁会不怀念青春时最纯粹的时光,不耿耿于怀那些遗憾呢?




音乐/王笑文 - 《耿耿于怀》

配图/《最好的我们》





「三号黑店」五月新品饰品热卖中


「点击图片可查看商品详情推文」


复制链接到淘宝即可打开:

项链 https://m.tb.cn/h.fIza8i4?tk=ulkb2Q0DC1t 复制链接到taobao打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