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8.6?

黑曜石 3号厅检票员工 2023-08-02
写在前面

想和大家聊一部最近的古偶剧,《古相思曲》。

我得坦白,注意到这个剧是它让人惊讶的豆瓣分,8.6,大概翻了一下,这分数对于国产古偶剧来说,近十年都是独一份(剔除耽改)。

我更得坦白,这种惊讶也来自于我对这一类型这几年形成的“偏见”——

这几年只要谈起古偶,有些批评话都是一起跟着的,同质、悬浮、华而不实,骂的多了,古偶两个字也就和这些通病绑定了。

要么就动不动就《xx传》,要么就是像房地产楼盘取名逻辑一样的凑字,凑出一个观众也听不懂的成语当剧名,还都演同类烂俗的故事,最后基本就是“人人看古偶,人人看不起古偶”的生态。

于是,这让这部8.6的《古相思曲》显得更加让我好奇了。

《古相思曲》

正文

可能大家还没来得及看这部剧,我们就先说说《古相思曲》的大概内容,它讲的是历史畅销书作家沈不言(郭迦南饰),前后四次穿越至南晟,邂逅“妖后”陆鸢(张雅钦饰)的爱情故事。

乍一眼看去,我的偏见又要来了。

在以往那些作品里,这种关于现代人与古人之间的千年爱恋,无论走善终还是走分离的叙事模式,都会被归为披着穿越外衣的落俗言情。

土,俗,好猜,三大雷区都是来自这一设定。

但《古相思曲》走上雷区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颠覆传统穿越类型中的正向发展时空,选用逆向时空设定来增强错位爱情张力,说白了,就是玩起了命中注定我爱你。

具体怎么做的呢?

剧集在整体上遵循男主视角推进故事线,他前后历经了四次穿越,先后对应着元启十五年、元启五年、元启元年、景平三十年四个时间节点。从男主视角出发,时间线反向往前回溯,属于倒叙。

而从女主视角出发,上面四个时间点,则分别对应她36岁、26岁、21岁、18岁四个年龄阶段。

所以抽身站在女主角度,她成长在属于她的历史时间线上,正向向后发展,属于正叙。

两个人在逆向时空中的见面,既会存在年龄差,男主会遇见越来越年轻的女主;也会存在信息差,男主从全然不知逐渐走向知道全局的过程,亦是女主从已知走向未知的反向过程。

这种年龄差和信息差,所带来的则是两人在不同时间阶段相遇所呈现的关系变化。

第一次见面,36岁的陆鸢之于对一切全然不知的沈不言。

站在前者视角,她在自己生命线里已经得知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以及自己可能死于今年的元启之变。所以她选择对沈不言隐瞒实情,只是让对方陪伴自己度过曾约定的上巳节,并且下令逮捕通敌叛国的丞相李拥。

四次见面,18岁的陆鸢之于沈不言,两人则进行了角色互调,后者成了全知信息的掌握者,选择对陆鸢隐瞒实情,以传授技能的方式促成陆鸢成长,尊重并帮助对方。

另外,剧集还在细节处理上来强化两人之间的错位关系。

比如服饰设计,随着故事走向,沈不言的服饰由浅青到深青,而陆鸢的服饰则从最开始的暗红色逐渐过渡至最后的浅粉色。

以及片尾的逆向字幕、剧集倒叙播放,形式上也在强调两人平行反向式的成长轨迹。

《古相思曲》的主题仍然是爱情,但它要给我们看的,并不是两人如何相爱缠绵又如何生离死别,而是在时空层面构建出两人相爱却又相互回避与错过的结构模式,让我们去体认超越个体情感的宿命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虐恋情结,在明知结果的压抑里,交互于快乐和痛快的刺激中,欲罢不能。

当然,上述提到的这些创意和小心思,显然不足以支撑上8.6那么高分的原因。

《古相思曲》在古偶市场的稀缺性,更多表现于它在爱情基线之上,尝试在文本中延展出饮食男女之外的两组关系。

第一组,女性与历史。

它不同于如《宫》《步步惊心》一类女性向穿越剧,此类穿越剧往往将女性角色设置为穿越者,借由穿越机制打破现实与历史时空,或经有作为现代人的她来折射现代性焦虑及主体对这种焦虑的逃避和疏离,或就展现她对于个人生存和爱情认同的寻求。

而《古相思曲》选择让男性作为穿越行为的发起者,并且通过逆向时空的设定,在一开始弱化了男性向穿越剧里男主穿越时空欲改变历史改变世界的英雄情结,而以历史旁观者身份为始,将比重更多放置于交代女主陆鸢的成长弧线。

剧集要给我们看的陆鸢,不再是以现代人的身份,因为对于历史的先知而利用金手指一步一步成为绝对成功者,也不是在知道所有人结局却唯独不知自己结局的局限里左右迂回。

而是在自己历史时间线上成长起来的独立个体。能文能武,会弹奏箜篌会射箭,还会利用箜篌的音律密码传输情报。

以及在她身上,既有个人欲望,想和自己心爱之人结庐南梦湖;也有家国情怀,为了百姓和家国附身李拥,且知晓李拥投敌叛国的实情后宁愿牺牲自己而牵制对方。

两相交织,也就凝结成了她内心的纠葛和抉择。

而且逆向时空设定让陆鸢在一开始就成为明晰结局的那个人,更能凸显她在限定结局里的从容、隐忍以及敢于突破困局的智慧与不服输。

第二次与沈不言相见时,陆鸢为了隐瞒实情,选择反问沈不言所认定的时间,以此推演他们下一次的见面。

以及最后的元启之变,陆鸢在知道自己将死于今晚的前提下,反而与养子、士兵共同设计一出掉包戏,蒙混了叛军。

《古相思曲》对于陆鸢的正向书写,不止于让我们去共情这一难得的女性角色,更重要的是——

揭示历史对于女性的书写与真实女性之间所存在的极度反差,亦即历史对于女性的反向概论。

这部剧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历史书上的陆鸢,专横跋扈,不识民间疾苦,谋权篡位当上皇后。沈不言也按照历史书对于陆鸢的定论来撰写自己的历史小说。

而后我们代入男主视角看到陆鸢成为皇后那场戏,则是北烈军入侵火烽堡,堡民认为自己被朝廷抛弃,决心破城门逃跑,陆鸢为了保护堡民,在女流之辈的质疑和不信任里,最终选择拿出皇上赐予的凤牌,宣称自己为皇后,以皇亲国戚身份让堡民相信自己,以此保护大家。

这场戏对于认知的改变,其实旨在说明,历史不过也是一种想法和说辞

《古相思曲》虽称不上绝对意义的女性主义,但它让我们得以透过一段爱情关系,看到女性被历史与社会所塑造的命运

陆鸢作为一个缩影,在佐证“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之余,是在进一步叩问女性作为挤入历史的异端者的既成事实。

强权与意志在多个维度的绝对性压制下,她所要对抗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叙事历史的力量。

第二组,则是日常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这也是任何一部穿越剧,始终都要去回答的原理性问题,即穿越行为究竟能不能改变历史。

《古相思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作为穿越者的沈不言身上。

在越来越清晰认识事件走向和彼此命运的过程中,沈不言在中途仍然会带有利用预知改变历史的想法。

比如为了避免陆鸢弟弟陆时在琉璃谷一战中丧命,他选择牺牲自己,在琉璃谷设计诱敌。虽然沈不言破了陆时在那一时刻的死局,解决了琉璃谷之危。但回到南梦湖后,北烈军偷袭,用带毒的箭刺死了陆时,陆时最后还是身重数箭死亡。

沈不言延迟了陆时的死亡,他的任何一个小举动都会成为某一种因,而对后续的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日常对历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这是历史的偶然性。

但是沈不言并没有实现对陆时死亡结果的绝对性颠覆,也无法因提前告知陆鸢元启之变就扭转元启之变的发生。

他无法更改任何一个历史节点,则是历史的必然性。

反而是时间线的自我纠正,将原本作为见证者的沈不言吞噬揉变为历史的推动者,将其嵌入历史之中。

世界和历史自始自终都保持自洽,不断在寻求自洽的,只有人。

这种宿命论所印照的板结现实,虽然不是穿越原理性问题的唯一答案,但至少也是一种回答。

配图/《古相思曲》

音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