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事不奇怪吗?

梁州 3号厅检票员工 2024-02-18

写在前面
最近国产剧有一个舆论事件,其实还挺值得讨论的一下的,就是《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的“老小三事件”。
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发生了什么,我再简述一下,这个事情说的是这部剧里的一个男性角色出轨了,他的原配是这位:
而他的第三者叫楚志娟,是这位:
这件事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很多人觉得编剧在瞎编,不认同男性角色会在这样两位女性角色之间选择出轨后者,因为在大众眼里前者“年轻貌美”后者“年老色衰”,大家代入的也应该都是剧中男主角妈妈的视角,这甚至导致她的一句台词迅速出圈成为网络热梗:
“我看你真是饿了,这都吃得下去。”
我们要发现这种争议背后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性别对调一下就好了,当一个年轻的女性在年轻男孩和成熟男性之间选择后者时,是否会有一样的争议?
我们以往的大量电视剧情节已经替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鲜少有人会对其中的出轨逻辑产生质疑。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似乎已经默认小三应该比原配更加年轻貌美。当一部剧的男女主身份调换,一个妈宝男在一个年长的、并不貌美的女性身上投射以恋母情节时,观众所表现出的反应,与传统叙事中常见的“恋父情结”出现时,完全是两套道德标准。
要解释这种差别,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这个第三者楚志娟是谁。
楚志娟的身份,其实很像是传统叙事下的成熟男性——是主动出击的顶头上司,权力关系中一个在社会中掌握了更多物质、财富资源的上位者。
而楚志娟在这段关系里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像是传统叙事中性转版的“恋父情结”的投射对象。
抖音上有一位名为@鱼小棠的博主,在一个名为《拿女小三的容貌作为噱头,大搞雌竞?楚志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的视频中一语破的地点明了楚志娟与秦峰关系里真正幽暗,且令大众所感到不适的地方。
它不仅在于雌竞,更在于男主角隐藏的恋母情节被粉饰以情爱的光环出现在影视剧里时,大众所表现出的全然不同的接受度。
剧里的秦峰,是个十足的妈宝男,而其隐藏在阴沟中的恋母情节,让他在遇到楚志娟时不可自拔地陷入了汹涌的清潮之中——因为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性,对妈宝男来说有致命吸引力。
如博主所说,楚志娟身上有一种包容的母性,秦峰和楚志娟在一起完全可以当个小孩子,楚志娟在这段感情中显然是更会照顾人的那一方,她不仅在工作、事业上优于秦峰,在生活上相比秦峰也是先行者,他们都需要在家庭里作为照料者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秦峰永远可以在楚志娟面前非常放松地做自己,因为楚志娟是可以依靠的人。
像楚志娟这样的角色,在过去的影视剧中以男性角色出现时,其实非常常见,例如《蜗居》中的海藻与宋思明。宋思明比海藻年长许多,甚至有婚配,但因为他身居高位,能给海藻提供金钱与资源上的便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宋思明的存在是「正常」的。
在文学作品、影视剧中,容貌不出色却身居高位者大多以男性身份出现,这也使得大众在潜意识里认为恋父情结是很正常的情感外倾表现——而其背后的隐藏原因,其实是对男性居于关系里的上位者角色的习惯性认同。
但当影视剧中慕强的角色成为男性,而被崇拜的角色被替换成为女性时,它则引发了一场剧烈的讨论。观众惊讶于第三者的老气与土气,认同男主母亲所说的“你真是饿了”。
这其实已经不仅仅再是性别刻板印象的问题,它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其实是社会默认了男性在恋爱角色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而一旦老气、土气的女性成为权力中的上位者,又或是有恋母情节的男性展露出脆弱、不够大男子气概的一面时,大众则会下意识地感到不适。
其实在叙述有关第一点的过程里,我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当观众在讨论小三与原配的容貌时,我们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人与人的关系背后行进的历程。
女小三的对比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第二个问题,观众为什么习惯性地先去衡量婚恋里的外部条件,比如外貌金钱,而不是我们以往在类似文艺作品里所期待的“两个人相爱的过程”。
我们知道人与人的相遇是有时机的。如果秦峰在需要步入婚姻时遇见楚志娟,他会选择楚志娟吗?——剧集已经给出来明确的答案,他不会,他会选择更年轻、更貌美的安心。但为什么在家庭稳定后,他却选择了楚志娟?
他和楚志娟是如何步入关系的?因为什么?
——其实这恰恰是文艺作品需要着重笔力去表达的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依据固定的「砝码」来做决定的。人性的阴影交缠是幽微的,在当下这个慕强的社会里,两个被家庭、被社会无法容纳的软弱的人,往往彼此吸引。
但很显然,在当下,观众对这些故事的第一反应并不在于「关系是如何开展的」,而在于更简单、更直接粗暴地以外部条件来定夺。
于是,问题出现了,在当下这个时代,为什么我们不再愿意关注那个复杂的、爱的过程了?‍
昨天写这个部分的时候,正好看到詹青云在新国辩讨论关于真爱的话题,她在辩论中的一段话语,十分适用于当下这个问答——
“在这个功利化的世界,我不愿把人切割成碎片,切割成不同的身份,切割成一张简历上不同的条目去爱。我被当作完整的人爱过,在这种被爱的认同和接纳里,我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讨论小三或原配的美貌价值?
——因为人的美貌是人被物化以后最为显性的标准。人在关系里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我们被人为性地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女性在这其中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外貌价值。
为什么我们在看到影视剧中的配偶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似乎总是去物化一种既定的标准,再以一中既定的标准去横向对比关系里的人?
奥利弗·纳赫特威在一本名为《德国电梯社会》的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过去的100年里,消费资本主义因为需要构建众多的消费需求促进人的消费,所以消费社会在漫长的时间进程里面,摧毁了浪漫爱情的关键性体验——人与人之间,把一个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爱的体验。
消费资本主义加速并摧毁了浪漫爱情的关键性体验以外,又加重了个体对于「玩乐」的渴望,当下的年轻人既想体验新形式的性自由,又渴望在情感亲密关系寻求真切的被爱。这些渴望,被写入消费资本的运行条例里,在休闲产业中也系统性地一起运作着。
它们甚至发展到了难以将浪漫爱情的感受从消费体验中分离出来的地步。
行进到21世纪,当下的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要求所有可显性的功利化的匹配,而这背后的根源,其实就是人的工具化。
我们无法面临当向上流动与稳定情感不再成为可能的社会处境,我们陷入一种在情感偏好上无意识的稳定性混乱中,我们处于一个脱离了消费就无法谈论爱情的时代。
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情感。我们不再相信一个人爱另外一个人这样真实的体验。在目前这个下沉的年代。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加速异化,使得我们开始宁愿选择工具性的恋爱去避免伤害,而不相信真爱。
“难以实现阶级上升的年代,人们试图用工具理性把控婚恋风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件事不奇怪吗?

梁州 3号厅检票员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