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大特色小吃
有道是:“人在中国,食在广东”,广东人爱吃、会吃绝非是浪得虚名。穿过骑楼,满街叫卖的云吞、飞机榄、糯米糍、糖沙翁让人眼花缭乱;沿着街面,双皮奶、及第粥、云吞面一字排开。这里就是广东,让无数吃货陶醉的天堂。广东的美食千千万,其中的小吃更是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小编将在本文为大家精选广东最具特色也最受欢迎的十大顶级小吃,如果你到了广东,千万不要错过。
1、蒸肠粉
蒸肠粉是广东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是一道米制品,因其形状似猪肠,所以叫做肠粉。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时也是广东人民早餐的必选之品,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
本品是用老包米水磨成米浆,铺在洁净的布上放在锅中蒸熟的肠皮,包裹住肉糜、鸡蛋、青菜等蒸熟后,淋上酱汁。经典的肠粉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的西关肠粉,梅州的客家肠粉,潮州潮汕肠粉,云浮的河口肠粉,郁南的都城肠粉等。
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此外,肠粉还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按流派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
2、干蒸烧卖仔
许多人一提到去广州茶楼饮茶就会想到虾饺和烧卖,这两样是饮茶必选。干蒸烧卖是用半肥瘦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盐、鸡粉、胡椒粉、生粉、料酒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用薄面皮裹半露的肉馅料蒸熟,色鲜味美,质地爽滑,爽口不腻。现在,有配以马蹄糕、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腻。广州也有的高档查了在烧卖里面用上鲜虾肉,这种新式的烧卖做法,味道极其鲜美,感爽滑。所以,在广州饮早茶的时候,记得叫上一笼干蒸烧卖仔了!
3、传统沙河粉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除干炒、湿炒之外亦可以用下汤煮,广东人称之为“汤河粉”或“汤河”。
炒河粉曾被《洛杉矶时报》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美食首位,2012年又因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章《五谷的芬芳》介绍了干炒牛河,令广州沙河粉这一知名的平民美食在全国名声大噪。
沙河粉现在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遗憾的是,现在沙河已不再产沙河粉,以制作传统沙河粉闻名的沙河大饭店也于16年前倒闭,如今沙河粉第三代传承人以及制作团队均不是沙河人。
4、泮塘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地区传统经典小吃。相传源于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入口且带有一些马蹄清香。
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旧荔枝湾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马蹄、茨菰、茭笋、莲藕、菱角)就产于这一带。马蹄糕是采用当地的特产马蹄粉作原料,先将砂糖炒至稍黄后溶成糖水,再调入半分熟的马蹄粉浆,然后猛火蒸熟。
泮塘马蹄粉离不开当地人的生活,而泮塘马蹄糕在西关民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逢年过节,当地人都要准备泮塘马蹄糕,寓意着“马上高升”。其实不仅因为它的意头好,还因为它清甜可口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受到男女老少的钟爱。
马蹄糕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典故。据传,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继位。岭南道节度使素闻广州泮塘马蹄、莲藕、茨菇、茭笋、菱角之名,遂令画匠作“泮塘五秀”图,遣吏献图及五物于朝。高宗见图物喜,令为登基祭祀物。
调露二年贤获罪武后废为庶,迫令自杀。贤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贤及光顺逝后,守义得“泮塘五秀”图。
垂拱四年守义病,薨前传图嘱长子承敖避武后诛。承敖及后人秉祖训,经贺、梧、安南出海,后晋天福元年入广州,居陇西直街、聚龙里。
承敖后裔李讫寻得“泮塘五秀”后,迁泮塘村。其时,恰逢马蹄收获,隆坤按当地习惯鲜食,觉清香甘甜,乃存鲜马蹄若干欲待后分食。不久,鲜马蹄开始腐烂,隆坤遂用焙面法,讲马蹄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将粉水煮成糊分与乡民服食,皆称与鲜食马蹄之感无异。
因其用“泮塘马蹄”制作,故隆坤称之为“泮塘马蹄粉”。随后,隆坤就地开办“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马蹄粉”及“泮塘五秀”制品传售于世。而“泮塘马蹄粉”,即为现今的马蹄糕。
5、荔湾艇仔粥
艇仔粥里没艇仔,是由艇上人家做的粥而得名,曾名“荔湾艇仔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旧时广州荔枝湾畔的西关风情,最是迷人,河涌一带车水马龙,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就有一种艇是粥艇,主要售卖特制的鱼生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
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鱼片、瘦肉、油条丝、花生、葱花、蛋丝、浮皮、海蜇丝、叉烧丝、烧鸭丝和鱿鱼等。烹制时将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
旧时广东有民谣“荔湾艇仔粥味奇,鲜虾鱼片又浮皮,油炸花生甘甜脆,岭南千食品中稀。”可见“鱼片”在艇仔粥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吃艇仔粥,第一口要先吃它的鱼片。被粥烫熟的鱼片鲜甜可口,熟度刚好。
6、蚝皇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7、荷香糯米鸡
荷香糯米鸡是广东地方特色点心的一种,粤式饮茶必备。糯米养胃健脾,鸡肉能补充蛋白质让营养更均衡。荷香糯米鸡是由新鲜的荷叶包裹而成,荷叶的香气也会在制作的过程中散发出来。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那股特别的清香融入了糯米内,鸡肉吃起来也特别的滑嫩。
相传糯米鸡起源于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古代糯米鸡以糯米、瑶柱、虾干粒,或去骨的鸡翅等作馅料精制而成。传统的糯米鸡的份量较大,足有三四两米,吃一个糯米鸡已差不多是半顿饭量。
8、广式蛋挞
广式蛋挞是南粤人民喜闻乐见、历史悠久的经典点心,以其酥、香、浓、滑的独特美味征服无数吃货的心。去看看,广州哪家茶楼没有它?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大众饭店,早茶肯定少不了它。蛋挞的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然后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早在1920年间,广州的各大百货公司为了吸引顾客,每周都会要求百货公司的厨师设计一款“星期美点”招徕顾客,广式蛋挞正是在这段时期出现,逐渐成为广州茶点的一部分。
蛋挞最早期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有指蛋挞亦是中国17世纪的满汉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9、鲜虾云吞面
中国古代并无馄饨饺子之分。馄饨、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大概我们的祖先发觉用面皮把肉馅包裹,不漏一丝缝、不透一点洞,没有“七窍”的“包子”才美味。于是就把这种“包子”称为“浑沌”,后来改为馄饨,一直沿用至今。据说,在唐代饺子和馄饨分离后,馄饨成了考究的饺子,慢慢就有了独立的风格。
北方的饺子,千百年来,从形式到内容,没有质的变化,风格比较固定,而南方的馄钝,却在不断推陈出新。名称叫法在南方各省也百花齐放,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叫清汤。
而广州的云吞却独树一帜,加入了面条,看似简单的组合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滋味,绝对是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效果。如此一来,外观更丰富了,口感也更有层次了,因而迅速普及于广东和台港澳,以鲜虾云吞面最具特色,成为广州人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食之一。鲜虾云吞面做工精细,馅料丰富,内有猪肉、鲜蛋、虾仁等,云吞面的汤十分讲究,以前没有味精,就用猪骨、虾子、大地鱼煲制。
云吞面盛放上桌也很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很多外地食客会误以为店家忘记放云吞,而只有面条,要挑开面条下面才见云吞),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因为要保持面条的弹性,所以要注意不能让面汤把面条全泡进去,必须有一部分面条露在汤上面,而且要趁热赶快吃。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
10、薄皮鲜虾饺
薄皮鲜虾饺又称虾饺,是知名度最高的粤式点心之一,被列入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麦、叉烧包、蛋挞)”。看似简单的小小虾饺,却是考验粤式点心师傅功力的重要标杆,没两把刷子还真做不好。虾饺制作时以熟淀面即淀粉(又澄粉)面团作皮,鲜虾肉、猪肉泥、嫩竹笋等拌匀作馅。然后包成饺形蒸制而成。皮薄白,半透明,软韧而爽,而味鲜香醇。被外省同行称为三绝。
虾饺最早出现在广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当时虾饺的外皮选用粘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用澄粉代替粘米粉制成虾饺皮,使之口感柔软又爽口,蒸出来以后更是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上乘的虾饺形似一梳香蕉,皮薄而半透明,在小巧精致的竹制蒸笼里晶莹透亮,鲜活的虾仁露出羞涩的粉红,隐约可见,入口柔韧而富有弹性,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