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永华“2018年以来浙江省备案审查工作综述”讲座回顾

浙大公法 2023-12-16
刘永华“2018年以来浙江省备案审查工作综述”讲座回顾

         

图文供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峻通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部署,促进备案审查理论与实践交流融合,丰富备案审查专题课程形式,浙江大学“备案审查案例分析”课程开设实践讲座,也是浙江省法制研究所主办的“立法工作者谈”系列沙龙。
2023年4月1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处刘永华处长受邀在“立法工作者谈”系列沙龙和备审案析实践讲座主讲了“2018年以来浙江省备案审查工作综述”。讲座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郑磊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余军教授,来自光华法学院、管理学院的选课博士硕士同学和旁听同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东南大学、备案审查实务部门同志等受邀在线上参与了活动。
         
          
讲座开始,主持人郑磊教授以实践前沿、刚性担当、浙江标杆介绍了刘永华处长及其所在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工作团队的工作备案审查案例风格,并建议同学们从这些角度去聆听讲座和讨论交流。
         
主讲内容由备案审查制度概序、浙江省2022年备审年报综述、备案审查议题思考三个部分构成。刘永华处长首先提纲挈领地指出,备案审查制度是年轻的制度,作为制度规范基础的立法法颁布至今不过20余年的时间;备案审查是在事后监督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备案审查也是一个包含了多元主体衔接联动的体系性制度。
         
在讲座第二部分,刘处长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基础,带领大家回顾了2018年以来,浙江省备案审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有件必备”方面,刘处长梳理了过去五年浙江省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基本情况,也特别指出了备案程序中迟报漏报问题;在“有备必审”方面,分别从主动审查中浙江省特有的“专工委初审+法工委终审+第三方综合审查”三方结合机制,重点审查及其审查效果,依申请审查在救济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专项审查、专项清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有错必纠”方面,则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了实务工作中存在的审查难题,并强调了纠正刚性、纠正方式与纠正频率的控制问题等等;最后,刘处长也梳理了在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方面,党中央的政策导向、浙江省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未来进一步推动备案审查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进入讲座的第三部分,刘处长基于自己多年在备案审查领域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目前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刘处长首先谈到,对于备案制度而言,地方“两院”、监察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并报送备案,地方人大进行审查纠正的合法性依据问题。其次,对于审查制度而言,刘处长分享了他对具体开展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范围,多头备案审查之间的协调统一以及地方人大运用上位法展开审查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问题的高见。而在纠正方面,刘处长则前瞻性地提出了关于备案审查程序的建设问题,以及结合“潘洪斌案”等具体实践,讨论了极具现实复杂性的审查意见的效力、溯及力等方面问题。
在讲座后半段,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峻通同学围绕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听取制定机关意见以及纠正及救济机制提出了疑问;法学院2023届本科同学谢得平则提出了自己对于规范性文件制定数量下降、重点审查的判断标准以及纠错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林提出了关于党内法规、党政联合发文的备案审查问题;法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谈天则提出了自己对于备案审查溯及力、纠正手段的刚性与柔性方面的见解。刘处长运用自己在人大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理论思考,表示了对同学们提问深度的肯定,与同学们展开亲切地交流,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生动、充分地解答。
         
         
在讲座最后,余军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表达了对各位同学参与热情、研讨深度的肯定,并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备案审查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余教授指出,作为学术富矿、实践富矿的备案审查制度研究有太多值得关注的议题,但他同时也提醒大家,除了关注制度细节、关注中国实践之外,也要展开视野,关注世界各国的宪法审查、规范审查制度经验,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制度体系、制度内容提供思路。在老师和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本次沙龙活动正式结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