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2)
主讲人:汪海燕
作为主讲人,我主要对《手稿》中的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解读。首先,我认为《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节点,为了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行纵深剖析,马克思着手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手稿》可以说是“这种研究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促使马克思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是“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也可以称之为“哲学创新的起点之作、原创之作”。我主要从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两个视角,对《手稿》中的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阐述。
第一,以物质资料的劳动实践为出发点阐发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地论述了自己的劳动概念,明确提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基石。深刻地阐述了劳动作为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构起唯物史观中有关劳动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阐发了物质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封建地产的商品化使打破了原来封建政治依附关系,使其成为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这是社会历史一大进步。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首先就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上,资本主义条件下原有封建地产商品化的过程就是封建生产关系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进步意义所在。资本取代地产、工业取代农业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社会历史的进步。马克思在《手稿》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批判时,从不同角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较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方面创造出了巨大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程。这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最初表达。
第二,马克思在社会批判中始终关注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研究并没有停留于仅仅从经济的尺度来衡量,相反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进行剖析时,对国民经济学没有说明私有财产出现的原因加以针砭时弊。他深受西斯蒙第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资本主义特定表现形式道德批判的影响,通过批判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剖析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形成了“异化劳动”这一关键性概念,使他在世界观上发生了决定性转变。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很多时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诸如剥削、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家逐利行为、货币无所不包作用等各种消极现象做出道德上的评价。马克思批判国民经济学阉割了工人的人的本质,马克思从劳动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微不足道的矛盾统一体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的支离破碎状态和各种矛盾作了充分阐述。他通过分析异化和私有财产关系深切地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现状和地位马克思对他所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学说和当时的经济生活都做出道德的判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及其生存条件这一重要的哲学问题,在自然观方面提出了为人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的概念,在关于人的学说方面提出了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的观点,阐明了作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人的对象化过程的内容和特征,从而科学地论证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意识的客观前提,为创立新的历史观打下了进行具体的社会分析的方法论的初步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等片断,对唯物史观中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表达,因此《手稿》是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形成的最初萌芽。
王志建
我主要就马克思对各种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认为:“粗陋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但却把私有财产只作为客体来考察,没有把握私有财产的本质。其实质不是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要求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即通过均分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拥有者之间的不均衡性,以实现私有财富的共产化。这种“粗陋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的否定,根本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推动不了历史的进步,而且阻碍了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发展。“粗陋共产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公妻制。这种公妻制体现了“粗陋共产主义”将妇女作为共产的相当粗陋和毫无思想的卑鄙性,忽视了人的本质的合理性和人性的解放。可见,“粗陋共产主义”并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更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关系范围,他们试图消灭不平等,但消灭不平等的手段是由少数人对私有财产的占有,转变为由所有人对私有财产的平均占有,其最终目的是把物质财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这种对私有财产的最终扬弃,不过是实现私有财产的平均主义,其最终结果不是走向共同富裕,而是走向普遍的贫困。
马克思还对“政治性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了解需要所具有的人的本性,所以它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性共产主义”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的消极的本质,仅仅把私有财产看作是社会异化的根源,没有看到私有财产对人的积极的本质。实际上,私有财产是产品满足人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剩余,导致人类生产发展到新的阶段,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无论是人的自然本性的需要,还是消灭异化劳动和剥削手段,实现共产主义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赵磊
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引用了《论政治经济学》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书中的观点,把亚当斯密的工资,利润以及地租这个三个概念加以辩证的分析比较,从而揭示出亚当斯密学说的矛盾,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问题,表现无产阶级在资本社会的苦难遭遇。在异化的世界中,人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要维持自己的生存,而这就必然加剧异化,使人处于异化之中。对象化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将整个对象世界作为类来对待,人对自己存在的确证方式就是对象化的劳动。无论是从对象化入手分析异化劳动的物的范畴的两个规定,还是从人的类本质出发分析异化劳动的人的范畴的两个规定,马克思所遵循的逻辑主线都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立场,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手稿共产主义中提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由此看来,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双脚站立,在实践中解放和复原自己,找回属于一个人的真正本质的时候,历史才会在根本上取得进步,人类社会也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
蔺奥
我主要从实践和运动的角度解读《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说,要消灭私有财产,就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们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不平等地位,想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消灭剥削和压迫,必须消灭私有制,实现这个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理论的批判,也必须要有能够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思想处于探索阶段,马克思不同于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实践角度探索共产主义,体现其思想科学性。 “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不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统治阶级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会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无产阶级必须推翻现存的一切来获得解放,必须通过现实化的革命运动,推翻现有的私有制度及异化条件,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实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本身——因为它是否定的否定——称为对人的本质的占有,而这种占有是以否定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因而还不是真正的,从自身开始的肯定,而只是从私有财产开始的肯定。这里共产主义就是扬弃异化,消灭私有,即否定的否定的肯定阶段,也是实现下一社会阶段的中介手段。因此它不是人的发展目标,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而是一种不断的运动形式,即共产主义是运动着的思想。
戚奇
我主要谈谈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是沿着类存在、自由而有意识活动的类生活、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方面来探讨的。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因为在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这说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能够把自己的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和本质去对待,也就是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在《手稿》中,马克思用生产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并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他认为动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活动是根本不同的,动物纯粹是为了满足本能的需要,动物的生产是在它的直接的肉体需要支配下进行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是能够摆脱肉体支配的生产,是真正的生产。人的生产是自由的,人能自由地处理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且懂得按照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通过马克思的这段描述,我们知道,动物的生产是仅仅为了生存的生产,同样是生产,只有具有自由自觉的特征,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生产才是真正的劳动,自由是人类生产区别与动物生产的根本所在。正因为人的生产是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全面的,所以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即劳动是人成为人的内在根据,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特征。马克思把生产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认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证实自己的普遍的本质,人作为类本质这个普遍性,以改造自然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劳动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才能直观自身。
刘嘉骁
马克思《手稿》中很多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比如:在需要、生产和分工这部分内容中,第七条,马克思提到的,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所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严峻的形势,具有重大意义;以及马克思《手稿》中第三大部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剖析,他认为共产主义是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答,自然界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同自然界要完成本质的统一。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近几年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一些不符合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现象,我们要如何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等多重关系的和谐统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有就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先把人放在中心的地位,以实践为出发点,来说明人的本性及发展,马克思的这种对人的关注,对应的就是我们党中央近期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马克思的这些观点虽是他早期的思想,但是同样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陈佳丽
我主要就《手稿》中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马克思说:“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而这一现象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人们过分的逐利和人性的异化。同时也使整个社会产生一种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和物欲主义。这使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在论文中论述背景一章时分析次贷危机引起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对金钱过分追逐的贪欲和普通民众即使贷款也要买房用作投资、升值的投机心理。然而,人们因为物欲而逐渐失去了作为人的感觉。人们可以为了钱而舍弃很多东西。这无疑令人洞心骇耳。正如文中所说的:“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可以说物欲代替了人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其他人或者判定一个人,仿佛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全部。正如马克思在后面的文字中所表达的含义一样,货币成为一种可以把一切事物的本质完全颠倒过来的手段。因此,“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而途径必然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决不是单纯追求物的占有,而是寻求人的彻底解放。只有人和人的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才能使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向人的本质复归。只有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实现共产主义,人才能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傅秀云
我主要研读了“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观进行了批判,然后从私有财产这一经济基础出发, 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具体来看,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包含着如下的观点:第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第二,共产主义既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又是人的异化的扬弃过程。第三,消灭私有财产和扬弃异化是内在统一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第四,共产主义将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并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第五,共产主义将使人的感觉和特性得到解放,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呢?我认为,首先,应当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本质复归,我国的社会主义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条件的基本需求。所以,应努力发展生产力, 积极学习引进较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理念, 重视加强我国的科研水平, 吸取国内外一切对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人权, 展现人文主义关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手稿》中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消除异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人与自然界也能够得到和谐统一发展。最后,我们要注意要处理好人本身、经济社会和自然界三方面的和谐关系,人类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自觉遵守自然规律, 努力提高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虽被有的学者认为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不成熟的表述, 但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演进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郝晗婷
我主要就《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句话把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自然性统一起来了。“人同自然界”,一方面是无机的自然,一方面是人的肉体的自然,互相之间通过联系变成一个整体了,而这个整体性的联系是通过社会表现出来的。“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自然不仅有一般的功能,而且还有人的主观的意识,自然界有了意识活动了,有主观内容了。站在人的立场上来说,自然就活了。这一个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人是社会的人是自然的人,而社会是宇宙大自然按照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结果,是个自然的东西,是自然主义。站在人的立场来说,我们人的一切是自然的;而站在自然立场来说,我们人又变成人道了,人道就是表明了自然界在“人”这一道、“人”这个类的特殊性,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性联系。但同时又深刻地洞察到了这种整体性联系由于异化劳动及私有制的社会现实而处于异化的状态。这种异化关系把人性锁定在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上,从而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吴霜
我主要谈一谈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马克思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发展史,它继承了德国哲学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整体感,系统阐述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思想。否定的辩证法把人看成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人把自己的力量和本质对象化、外化,创造出外部对象世界,对象世界作为独立的存在又反过来与人对立,客体与主体对立,而人又在认识、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扬弃这种对立。否定的辩证法不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主体积极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劳动的过程。马克思积极肯定了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但同时指出,黑格尔所谓的劳动仅仅指抽象的精神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仅仅是纯粹的精神运动的过程。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用现实的生产劳动改造并扬弃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劳动,指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所诞生的过程。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思想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进行的批判,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劳动的主体人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他所理解的劳动是无创造性、一致性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还未能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虽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类本质已不再是费尔巴哈的生物性、生理性的东西,而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生产劳动,但马克思还未能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社会历史规律。所以,我们在学习手稿的过程中,要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在此基础上理解马克思当时的思想水平,辩证的学习手稿的内容。
编辑:王晓艳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