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神圣家族》读书笔记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哦


主讲人:李忠一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并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列宁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接下来就该著作的写作初衷和成果我具体阐述一下。

该书就是为从理论上彻底批判思辨唯心主义思潮而写的。1843年12月,鲍威尔及其伙伴创办了《文学总汇报》,鼓吹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并称这种活动为“批判的批判”。他们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认为纯粹的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坚持敌视人民群众的唯心史观,称群众为“精神的敌人”,把群众说成是“非批判的”、是消极被动的“群氓”。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分析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是“永恒的创造源泉”,“一切事物都起源于无限的自我意识”,“实体只是自我意识的现象,暂时的体现,转瞬即逝的火焰”理念等。批判自我意识哲学称为“儿子生母亲,精神产生自然界的头足倒置”,同时,从正面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新世界观的许多原理: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批判了鲍威尔等人把“精神”和“群众”绝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生产,不是自我意识。不去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生产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提出,“思想只有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才能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力量”。其次,阐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最后,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提出,“无产阶级在获得胜利之后,无论怎样都不会成为社会的绝对方面,因为它只有消灭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对立面才能获得胜利。随着无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本身以及制约着它的对立面——私有制都趋于消灭”。



汪海燕

文章的大体结构分为序言和正文,序言部分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批判的原因,思辨唯心主义的危险;批判的对象就是鲍威尔在《文学总汇报》中的批判;批判的目的就是使读者通过这份材料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文章的性质是属于关于现代哲学学说和社会学说态度的论战性质的文章。接下来的几章内容分别针对埃德加、塞利加、布鲁诺等人的批判所进行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

在本文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重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二,关于人的本质。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人的关系的现实丰富性”;人是本质、是人的全部活动和全部状况的基础。第三,关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第一性的问题。第四,关于市民社会理论。国家是由市民生活来维系的;市民社会成员之间的现实的纽带是市民生活,而不是政治生活。第五,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问题。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之间必定是存在差别的。第六,关于自由人权的认识。自由的人性就是在所谓普通人权中得到经典式承认的那种“自由的人性”;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信仰的权利,进行任何宗教礼拜的权利,都作为普遍的人权得到了明确承认。第七,现代国家政治理论。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即仅仅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必然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联系的独立的人。

总体来说,批判的批判充分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造新的世界观过程中理论不断丰富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蒲鲁东关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观点入手,由经济问题进入到哲学问题,开始了对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文中关于宗教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问题、市民社会等认识,与之前的著作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赵阳

《神圣家族》是针对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整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彻底批判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自我意识”哲学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最终同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哲学世界观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应该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唯物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否定了自我意识创造历史这一唯心史观,提出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群众应在现实的运动中获得现实的解放。同时马克思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无产阶级现实的生存境况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现实中经受的严酷但能使人百炼成钢的劳动训练,这使得无产阶级能够承担起解放自身的历史使命。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已粗略地看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因为历史的发源地就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是粗糙的物质生产,而不是人的精神,不是人的自我意识。这一观点第一次将创造历史的活动放到了人类生产劳动的坚实基础上。


吴霜

我主要从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这两个方面谈一下。《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作品。这本书写于1844年9-11月间,主要是针对以《文学总汇报》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哲学”或“自我意识”哲学而写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把“自我意识”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宇宙的最高实体,把理论批判看作高于一切,认为随着观念的王国革命化,现实会站不住脚,断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应当成为他们毁灭性的批判的对象,企图单纯凭借理论批判的力量来改变现存世界。《神圣家族》就是针对当时德国唯心主义的这种表现形式所做的讽刺性的批判。

《神圣家族》由一个序言、一个结论和九章正文组成,全书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一、二节,第六、七章各一节,是恩格斯写的,其余部分都是马克思写的。《神圣家族》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提出和论述了一些他们在以前的著作中尚未探讨过的新问题,如关于历史的发源地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关于思想与现实关系的思想及关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思想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列宁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明确地强调指出了自己的全部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这些科学论断,揭示了《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直接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新世界观思想体系的第一个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戚奇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在马克思、恩格斯写作《神圣家族》时期,二人的思想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已经从唯心主义逐渐过渡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过渡到了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的青年黑格尔派,他们把自我意识绝对化和神圣化了。马克思却相反,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青年黑格尔展开了批判,其中一点就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对蒲鲁东思想的错误认识。蒲鲁东认为私有制是违背人性的,是人们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认为应该消灭私有制,实现真正的平等。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是赞同的,但是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其中的鲍威尔却不赞同蒲鲁东关于私有制的理论。他把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歪曲为了思维中的平等关系,认为拥有与不拥有只是范畴,不值得去说明。对此,马克思进行了批判,认为不应该将贫困与财产看作是一个整体,而应该研究贫困和财产本身,这使得马克思认识到了物质生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清算了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指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之处,阐述了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后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非常重要。

刘嘉骁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用了不少篇幅对人的现实历史性、社会性等思想进行了阐述,是继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鲍威尔人的思想的批判后,关于人的思想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家族》中,马克思不再单一的、孤立的从原子的角度看待人,首先,他认为人是有需要和利益的利己主义的人,每一个人从其生理特性和本质活动上来讲,都是有自己的需要的,这种需要必须从同样的有着需要的其他人那里获得,从而互相之间就产生了利益关系,正是这种利益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纽带;其次,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马克思把人与其周围的物质条件联系起来,认为人们是通过劳动和交换产品相互满足互相的需要的,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然后,马克思认为人是从事着创造历史活动的人,人们正是通过创造历史的活动来到达满足自身需要和利益的目的,即“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并指出人的物质生产,即主体现实地改造客体的活动,它永远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的转变;最后,马克思指出,人是隶属于一定阶级的,分析了私有制条件下,两个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了保持自身的存在,不得不维持无产阶级的存在,而无产阶级在必然消灭自身的条件下,又必然消灭制约着它的私有制,从而得出:私有制的灭亡是它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也就成为了历史运动的必然。

王晓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这部著作中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他们认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恶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黑格尔作为客观唯心主义者,把“绝对精神”看作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把群众看作绝对精神创造历史的材料和承担者,而哲学家只不过是绝对精神创造历史的运动完成之后用来回顾意识发展的自身的一种工具,他只是在事后才登场。黑格尔的这种见解表明他的历史观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在思辨的结构中不自觉地把握了历史的某些真实的内容,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的。而鲍威尔等人则完全抛弃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合理性和有价值的因素,把其唯心主义彻底化,取消了黑格尔的这种不彻底性。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批判,就是绝对精神,就直接是历史的积极因素和有意识的创造者,而群众则完全是消极的、精神空虚的历史材料,是其批判的对象。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思想、精神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精神的敌人并不是群众。精神、思想也首先是群众的思想。人们的任何思想都不能离开物质利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没有离开人的利益的目的的人的活动,也就没有离开利益主体的群众。“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类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历史活动没有成功,但其原因并不是革命“唤醒”了群众的“热情”,也不是引起了群众的“关怀”,而是这些“革命的原则”并不代表群众的实际利益,并不真正是群众的革命原则。

郝晗婷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初步表达了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在“谁创造历史”的问题上,历来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坚持“英雄创造历史”、“精神创造历史”的观点,鲍威尔等人也是如此。“一方面是群众,他们是消极的、精神空虚的、非历史的、物质的历史因素,另一方面是精神、批判,……他们是积极的因素,一切历史行动都是由这些因素产生的”他们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出发,在历史领域制造群众与英雄、物质与意识的对立。

针对鲍威尔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初步阐述了“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历史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就是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因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而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就是群众。不是意识决定历史和群众,而是群众决定意识和历史。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业务”。

群众创造历史离不开一定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群众的利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革命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代表群众的利益。以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并不是因为革命唤起了群众的热情,并不是它引起了群众的关怀,而是对不同于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群众来说,革命的原则并不代表他们的实际利益,不是他们自己的革命原则,而仅仅是一种观念”。以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是“由于迄今发生的革命都是为了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进行的,因此在这些革命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受到了束缚”。


The  End

扫描右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