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4)《论住宅问题》

马列微讲堂 马列微讲堂 2022-09-14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第235—334页

主讲人


蔺奥


序言:

1.阐明书稿写作背景——14年前

“本书是我1872年为莱比锡《人民国家报》撰写的三篇文章的再版”。1872年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同各种错误思潮奋战的时期。在1869的巴塞尔大会上基本击败蒲鲁东派后,马克思又与无政府主义分裂派巴枯宁及其党羽展开斗争,斗争在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达到高潮,巴枯宁被开除出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捍卫了“国际”的权威,得以继续引领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马克思的理论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流指导思想。同时,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蒲鲁东的思想在欧洲范围内基本少有传扬。

但依然要写这部著作,因为:

“第一,因为这些文章并不仅限于同蒲鲁东及其德国代表进行论战。”

“第二,蒲鲁东在欧洲工人运动史上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以致不能立即就被忘掉。”

“最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直到现在在德国还有很多代表。”

2.论述斗争现状——14年后

德国的工业发展经历农业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日益恶劣,工资受到压榨。此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企图采取倒退的手段,回到小家庭工业,于是以住房问题做文章,殊不知现有条件下工人和农民的住房和田地已成为枷锁,这样做只会使他们回到从前的愚蠢和无知。恩格斯指出,要识破这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住房漩涡”阴谋,解决无产阶级苦难、真正解放无产阶级的方法唯有推翻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只要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慈善家继续履行其资本家的社会职能,想实现他们的理想却带来相反的效果,做出有利于社会革命的事情,那我们是乐于让他们自己去欣赏这个理想的。”

这也是恩格斯书写这部著作的重要目的——参透资产阶级统治的阴谋,还给工人阶级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第一篇:批判小资产阶级蒲鲁东

第一,批判蒲鲁东对住宅问题的批判,指出其不懂经济方面的规律,而从法的领域求助于永恒公平。

蒲鲁东将承租人与房主的关系等同于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可实质上,资本家是让劳动力生产出它自己的价值后继续生产剩余价值,现有价值的总量增加了,而租赁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出租人不论在承租人那里占了多少便宜,也只是先前生产出来的价值的转让,承租人和出租人共同占有的价值总量仍旧不变。蒲鲁东只看到房东以房租的方式收回了翻倍的房价,他没有计算房子的建筑成本以及利息、维护费损失费等等。因此,他没有在经济学上寻找规律,而是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永恒的权利根据”,并想通过“法的观念”解决这些所谓的“不公平”。恩格斯认为,在这点上,蒲鲁东恢复了小资产阶级的面目。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渗透着法的观念”,即固有的剥削工人的法的观念。在这点上,他和资产阶级是一致的。

第二,批判蒲鲁东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即让每个工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所有权。指出工人拥有住房所有权在实践上是不现实的,这种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蒲鲁东认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就是让工人赎买出租住房,其实质是让每个工人都拥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权。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通过分期付款赎买住房是不现实的。首先,很多地方工厂规模小,往往是一间大房住很多工人,住房的所有权不好分割。其次,工厂的生产极不稳定,迫使工人不断流动,工人往往还没有获得住房的完全所有权时就流落到其他城市。再次,通过银行交换部分的所有权也是行不通的。

恩格斯还认为,就算工人拥有住宅所有权,也有很多的弊端。首先,不利于工人因工作的变动而迁移。迁徙自由是大城市的工人首要的生活条件,而地产对于他们反而是一种枷锁。其次,使工人被固定在一处做工,破坏了工人反抗工厂主压低工资的力量。最后,工人拥有住房所有权可能使工人遭受工厂资本家及地产资本家的双重剥削。

第三,揭露蒲鲁东让所有人拥有住房蕴含着回到旧制度的反动思想。

蒲鲁东认为,小农经济条件下有房的农民比现代产业中的工人更幸福,小农经济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进步。恩格斯认为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民没有精神的自由,处于奴隶低位,工人无房产反而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这又是其革命性的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社会比小农经济社会更进步。蒲鲁东的做法是对工人的束缚,在消磨工人阶级的革命性,是一种反动的思想。

第二篇:批判资产阶级萨克斯

第一,对萨克斯发现所谓的新科学进行批判。萨克斯认为解决工人阶级贫困的方式是使其成为半个资本家。恩格斯认为,“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不是所谓的无财产者阶级的存在,而是真正的无财产者阶级的存在。这个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出卖,因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工业资本家。”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存在是以没有自己财产的无产阶级为基础的,不可能存在萨克斯所谓的无产阶级,萨克斯的理论是荒谬的。

第二,批判萨克斯将住房短缺的原因归结为道德问题,指出住房短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必然现象,解决方法只能是社会制度的变革。萨克斯代表的资产阶级不会质疑当下的制度问题,只会将其作为永恒不变的东西,而对住房短缺问题的解决只能诉诸于道德问题。恩格斯揭露了蒲鲁东和萨克斯两人在解决住房问题的无知,“蒲鲁东曾把我们从经济学领域带到法学领域,而我们这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在这里则把我们从经济学领域带到道德领域。”

第三,批判萨克斯解决住房问题的方式是通过使工人拥有住房所有权,并通过获得自己的房屋而成为“资本家”。揭露了工人拥有住房的结果只是成全资本家的利益。对萨克斯来说,“他想象土地所有者已经“达到了最高度的经济独立地位”,已经有了“可靠的根据地”,因此他认为拥有房屋就是拥有资本。恩格斯认为,一方面,从获得利润的角度看,“资本就是对他人无酬劳动的支配。因此,只有当工人把自己的小屋子租给第三者,并以租金形式攫取第三者的一部分劳动产品时,他的小屋子才成为资本。由于工人自己居住在屋子里,所以这屋子恰好就不会变成资本”;另一方面,从节省房租的角度看,工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可以省去租金,但是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价值也会减少,从而工资减少,所以工人并没有得到额外的资本,只是这部分资本由房东转移到工厂主手里。

第四,提出住宅问题真正的解决方式是消灭城乡对立,也就是只有先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解决住宅问题。恩格斯指出,工人住房制度有小宅子制和营房制两种,而现实是城市地价昂贵,小宅子制只能在乡间实行,在城市中尽可能把工人营房修造得还能过得去就不错了。因此,这种想解决住宅问题又想把现代大城市保留下来的想法是荒谬的。只有消灭大城市才能解决住宅问题,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大城市。

第五,指明无论是依靠资本家、国家帮助,还是工人自救都解决不了住房短缺问题。首先,萨克斯列举大量例子证明资本家修建工人住房的好处并加以道德说教,但是资产阶级认为更昂贵的住房产生的利润会远远超过工人住房,因此不会为之所动。其次,萨克斯提出的工人通过建筑协作社的自助方式只适用于小宅子制,小宅子只在农村才会修建,而农村的工人没有能力实现这一自助。再次,萨克斯诉诸国家立法和行政手段。但是通过建筑立法节省建筑费用,会导致房屋质量的严重缺陷,通过国家政权要求建设住房,也只是沧海一粟,并不现实。

恩格斯在这里写道,“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灾难。国家无非是有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权力。”

赵磊


第三篇:批判蒲鲁东主义者关于住宅问题上的改良主义观点

恩格斯指出,蒲鲁东主义实际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蒲鲁东主义者担心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会对资本家的统治产生威胁,甚至如果不加以控制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他们主张阶级和平与超阶级的国家,本质就是在不触动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前提下,进行逐步的社会改良措施,逐步实行他们口中所谓的“社会主义”。德国的蒲鲁东主义者不去研究现实的生产状况,只是依靠头脑中抽象的、永恒的概念,他们想说服人们让他们坚信现实存在的经济运行规律去服从人们的法理概念,服从人们心中的“永恒的公平”。恩格斯指出:“蒲鲁东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从经济现实向法学空话的这种救命的跳跃上的。每当勇敢的蒲鲁东看不出经济联系时——这是他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要遇到的情况——他就逃到法的领域中去求助于永恒公平。”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发表距今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了,但是现在的中国面对的问题和当时德国面对的境遇有些相同之处,重新领会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住宅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解决住宅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解决住宅问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最后,合理的解决住宅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解决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此外,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同一切消极腐败作斗争,对任何贪腐行为零容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大限度地、切实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各抒己见


赵阳

恩格斯认为,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的住宅问题,是资本家人为制造的社会问题。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住宅质次价高,市场的投机和炒作,让住宅问题变成了沉重的抵押债务,迫使工人成为资本家的真正奴隶,无条件地受他们的剥削。其实,西方社会并不缺少住宅,现在的大城市里都有足够的房屋供人居住,只要使用合理,就能够解决现实的住房短缺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住宅问题,就必须抛弃蒲鲁东的社会改良做法,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化解城乡对立,用国家权力把住宅供应变成无产阶级的公共福利。在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上,政府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对于当前中国,土地出让收入仍然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清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防止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之间输送利益。目前的高房价跟土地财政有很大关系,同时导致工业用地价格高、工业投资意愿下降。高房价让各行各业活不好,土地财政必须放弃。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饮鸩止渴,很有可能“把城市化、工业化”变成一场牺牲农民而有利于资本的财富洗劫,这是中国住房问题的关键。


吴霜

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不仅深入论述了他和马克思反对蒲鲁东主义的主要著作中的重要思想,同时也对德国的蒲鲁东学派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当时德国的蒲鲁东主义者的思想已汇集成了一种模糊不清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他们的改良主义方向已转向现实社会条件,如住宅问题、信贷问题等,并以此作为社会革命的基本问题。恩格斯通过对德国蒲鲁东主义者关于住宅问题具体计划的批判,进一步揭示了蒲鲁东主义者改良主义的方案和主张,认为他们“这些消除一切社会祸害的实际建议,这些社会的万应灵丹,到处都总是由那些宗派鼻祖们炮制出来的,而这些人总是出现在无产阶级运动还处在幼年时期的时代”。此后,恩格斯在同杜林、洛贝尔图斯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论战中也运用《论住宅问题》中的有关理论观点进行批判,确证了他们和蒲鲁东主义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一书,是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蒲鲁东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相关商品经济理论来研究住宅问题,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住宅商品经济理论,正确的指出了住宅是商品,住宅的价值和价格转换体现为住宅所有权的转换;房租只是住宅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权价格的具体体现,不同于住宅商品买卖即所有权的交换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住宅价格和房租所包含的具体经济内容。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住宅商品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成为现今房地产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产、房价、房租等项目的状况,今天已和恩格斯当时有很大不同。但恩格斯所创建的住宅商品经济理论,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适用,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也适用,它已成为一般的住宅经济学原理。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住宅经济就作为商品经济系列中的重要分支而发生作用。不管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房地产经济都是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恩格斯关于住宅商品经济理论,对于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对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房地产市场,对于建立当代的房地产经济学,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王晓艳

恩格斯对引发住宅问题原因的分析:

1. 住宅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工人住宅供求失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的同时,城市中因人口的过度集聚与住宅现状之间产生了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了工人住宅紧缺。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有:首先,大机器的广泛运用不仅影响了城市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人阶级,而且位于城市外延的乡村地区也被卷入其中。在农村地区,一方面,原先小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无法与大机器生产的廉价、高质的产品相竞争,而且他们的生产资料也纷纷被资本家所占有。另一方面,与传统农业相比,大工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能够更多、更快地增加产量,劳动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农业,所以,传统农业者与小生产手工业者在遭受大工业的冲击并失去生产资料之后,开始涌入拥有较多就业机会的城市中。其次,由于新兴工业的发展,对工人的住宅进行拆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原先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已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因而,资本家当务之急就是改变这些阻碍因素,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他们通过拆除破旧房屋的方式来扩宽道路,修建铁路,从而方便工业生产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心地区,当地皮被认为提高之时,原先这些地皮上的房屋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条件,条件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降低。所以,这些房屋遭到拆除,变成了商店或公共建筑物。

2. 住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生产方式从根本上造成了住宅紧缺。房屋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品,资本家开始进行投资,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垄断形式,从而为自身带来更多剩余价值。然而,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劳动力展开深入的剥削时,住房的紧缺现象也逐渐显现。在蒲鲁东主义者看来,住宅紧缺的原因在于昂贵的租赁制,这种制度违背了永恒公平的法权。于是他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社会应抛弃工业革命,回到以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方式,并且国家应通过废除住宅租赁制,使产品能够以等价的形式直接交换,这样工人就能获得房屋的所有权,住房紧缺现象也会迎刃而解。对于资产阶级而言,他们则是把住宅紧缺的原因归结于工人的无知,德行败坏。为了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解决住宅问题,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资本家提出了把无产者变成有产阶级,即工人可以通过购买房屋,使房屋成为个人的财产,进而有效地解决住宅问题。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提出的改良思想,根本没有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住宅问题。因此,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租金是由地租、建筑资本的利息、房屋修缮费和保险费以及折旧费构成。在这每一个部分中,由各个资本家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工人进行剥削。所以,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相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


郝晗婷

恩格斯认为,正像消除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不是空想一样,消灭城乡对立也不是空想。德国工人阶级面临的住宅短缺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来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但其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由大批量的失地农民突然涌入城市工厂造成的。因此,在恩格斯看来,解决城市中的住宅问题,不仅以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消灭城乡对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恩格斯写道:“只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只有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紧密的联系,并适应这一要求使交通工具也扩充起来——同时这要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地在其中受煎熬的那种与世隔绝的和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工人住房短缺并不是因为住房存量的缺失,而是由于房价或者租金的高昂超出了其能够承担的范围。因此,只要我们彻底解决城乡之间由于发展不均所带来的对立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住宅问题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总要求明确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的三农发展战略,在理论上,这一战略摒弃了以往的中心—外围发展理论,转而强调城乡并重的包容性发展理论;在实践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智慧所主张的“城市带动、工业反哺”的三农发展模式,转而探索城乡并举的融合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实践探索。


傅秀云

这篇文章主要揭露和批判蒲鲁东主义者和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空想性和虚伪性。恩格斯指出了资本主义住宅问题的资本逐利性,形象地说明“虽然利润没有心灵,资本家总是趋求利润”。住宅缺乏是住宅问题的主要矛盾,恩格斯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从深入分析住宅缺乏入手,系统地阐述了通过“社会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住宅问题的理论。恩格斯提到:以住宅缺乏为核心的住宅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要从根本上解决住宅问题,就必须实行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正如恩格斯所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房,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解决现实的‘住房短缺’问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或者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到这些房主的房子中去住。”所以,住宅缺乏并不是真的没有房子住,而是资产阶级维持较高利润和自身利益所必须的条件。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住宅供应短缺,房价飞涨……面对种种住宅问题,恩格斯在文中的理论对正确理解和解决我国住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启示:根据住宅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的商品特性,在全社会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住宅消费新理念;建立和完善分层次的住宅供应体系,通过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差异性的住宅产品来满足广大工薪阶层“居者有其屋”的消费需求;在利用资本的同时要注意节制和限制资本;缩小城乡差距,合理分配各种优质资源。


李泽陆

在论《住宅问题》一文中,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房改思想,揭示了造成住宅问题的深层原因,阐发了住宅问题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对于分析我国住房问题有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的住房短缺是非房源性住房短缺,是高房价导致的房源充足性住房短缺,这一现象在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由于房价高涨,大量房源空置,无人问津。房价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造成房屋需求在一定量上扩大;另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商业行为,炒热土地,囤积住房使房价人为大幅上涨。虽然我国也存在住房短缺问题,但要看到,当前我国的住房短缺现象与恩格斯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住房短缺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以依靠国家的一些建设性措施来改善住房短缺问题。

一方面要对住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对住房制度有了新的提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我国在探索优化住房供求结构的新举措。房子是用来住的,体现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这一措施的落实将不再依赖于开发商供给房屋,国家、社会以及各企业在将来可能会承担一些责任;同时,将住房制度改革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运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供给调节相结合,完善租购并举制度。

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打破城乡对立。恩格斯说“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显然遭到了失败,用于碰到城乡对立而遭到的失败”,城乡对立是由于经济发展尚未达到高水平阶段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发展经济,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打破城乡对立的政策约束,缩小城乡差距,合理分配资源,统筹地区发展方式,是城市与乡村达到平衡以缓解住房问题的重要措施。


刘红梅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住宅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应该到伦理道德和法权中去寻找,而应该到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恩格斯的住宅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住宅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进一步增加城市住宅供给,是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基础。当住宅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就会出现囤积数十套乃至百套城市住房的问题,并且广大的普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无房可住,房地产正常的供需关系被扭曲,根本上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住宅供应紧缺或房价过高的问题,但是,通过抑制需求来解决住宅问题是行不通的,更主要的是要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房子变得不可炒。其次,加大土地、金融、财税等改革的协同推进,完成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合理推动住房市场化,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倾听低收入群体的心声,使住宅不再成为市民沉重的负担。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房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还具有民生属性和社会功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止过度依赖房地产,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住房回归居住的基本属性。


王艳

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在批判蒲鲁东和萨克斯解决“住房短缺”的对策时指出:“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显然遭到了失败,由于碰到了城乡对立而遭到了失败。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得到充分改造,从而可能着手消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达到极其尖锐程度的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

    从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住宅问题,不仅仅是房屋从使用价值演变为交换价值的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城乡对立的消除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现如今,中国住宅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是由于城乡对立造成的。在高速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对立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城市中,由于有稳定产业支撑,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涌入城市,并且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农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出现了中国特色“农民工”现象,即“农民”是其身份,而“工”仅仅是职业,这就造成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他们收入低下,就导致居无定所的现象。在乡村中,由于缺乏经济产业支撑,仅仅依靠农业来获取收入,以及农村土地偏僻,受经营流转限制等问题的制约,农村宅基地价值并不高,再加上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农村住宅更是价值低落。因而,城乡两地住宅价值形成鲜明的差距,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房屋需求越来越大,房价越来越高,而农村则相反。针对此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方面,在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发展城市的同时乡村同样需要建设,二者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我们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改善民生。所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不断解决住宅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


刘广睿

一、文中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者观点的批判

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对蒲鲁东主义者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一方面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忽视现实的经济关系,执着于“永恒公平”等抽象观念的错误理论。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上层建筑产生与发展的最终原因深藏于同时代的物质的经济的社会根源中。因此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的变迁与政治的变革,究其原因并不在我们的头脑中,不在我们的意识与哲学中,而应该在“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德国的蒲鲁东主义者不去研究现实的生产状况,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反而求助于头脑中抽象的、永恒的观念,妄图使现实调节经济运行的规律来服从人们的法理感,服从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的公平”。不仅如此,蒲鲁东主义者还从法的、道德的视阈出发哀叹工人生活状况的低下,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蒲鲁东主义的全部反动的本质,阐明了工人阶级要想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割断那根把昔日的劳动者束缚在土地上的脐带,抛弃属于自己的织机、小房子、小田地,从而造就一个彻底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无视客观生产力,一味追求不现实的小资产者社会主义的错误。蒲鲁东主义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的生产方式是小手工业作坊,他们仇视大工业生产,妄图将全部社会成员统统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在他们眼中,工业革命以来的机器化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件本不该发生的、难以理解的可恶的事情。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到来客观上宣布了蒲鲁东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社会理想的破产,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劳动逐步消灭了昔日单独劳动的形式,原来存在于各个生产部门中的单独生产与单独交换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走向覆灭的边缘。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同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规模采用也一定会将蒲鲁东主义的小市民幻想碾得粉碎。

二、《论住宅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意义

解决住宅问题需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住房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问题和关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政治问题。在谈到住宅价格上涨的原因时,恩格斯写道: “现代大城市的扩展,使城内某些地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地皮价值人为地、往往是大幅度地提高起来。”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崛起,城市住宅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规律之外,人为因素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可以调节社会运行中的经济利益,但却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编辑:王艳


往期回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1)《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2)《论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3)《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4)《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5)《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6)《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7)《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8)《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9)《论土地国有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0)《政治冷淡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1)《工资、价格和利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2)《论蒲鲁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3)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

扫一扫可关注马列微讲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