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4续)《论住宅问题》
刘修发
读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住宅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今现代始终是人们生活所关心的问题。在工业化时期的欧洲,随着大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工业化的城市化也同样如此,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扩张使得住宅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住宅短缺的现象,为解决住宅问题,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群体、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其中就有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还有代表人民大众的无产阶级。《论住宅问题》就是恩格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在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学者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改良主义主张进行论战的过程中写作的,在文章中,恩格斯阐述解决住宅问题提出的方式方法,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即使是在当代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写作背景
《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1872年5月到1873年1月在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关于解决住宅问题的改良主义主张尖锐论战过程中所写的《普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再论普鲁东和住宅问题》三篇文章汇集而成的。在文章的1887年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阐述了德国工业化历程。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德国工业化开始,在普法战争期间,德国获得了统一,并且借助战争获得的赔款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德国开始挤进世界工业化强国行列,“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登上世界舞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出现了“住房短缺”的问题。这是由于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老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城市的工人住房大批拆除。恩格斯列举了数据,“从1871年柏林的住宅统计资料来看, 当时柏林的工人、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非常拥挤, 每户住在最多只有两个房间的住宅里的大约有60万人,挤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小住宅里的有10万人。这些住宅多半是地下室,对居住者的健康危害很大。另外, 还有9万人居住条件更加恶劣。不仅如此,从1870 年起,房租平均每年上涨大约5.5-6%。”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住房短缺问题指的是“工人的恶劣住房条件因人口突然涌进大城市而特别恶化;房租大幅度提高,每所住房更加拥挤,有些人根本找不到栖身之处。”这种住宅问题具有“急性病的形式”,同时也引起议论纷纷,不只涉及工人阶级,而且也涉及到小资产阶级。它导致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遭受许多痛苦,同样也使小资产阶级受到伤害,因此作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蒲鲁东也研究这个问题,但是蒲鲁东研究的并不是解决工人的住宅问题,而只是借助住宅问题,兜售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竭力把蒲鲁东学派移植到德国来。在报刊上大量泛滥关于住宅问题的文章,开出了形形色色的救治药方,充斥着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当时的报刊上登满了讨论‘住宅问题’的文章,各种社会庸医乘机而出”。1872年,一位匿名作者在《人民国家报》上刊登了一系列这样的文章。后经查明是符腾堡的医学博士,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主义者阿·米尔柏格。恩格斯对工人阶级自己的党报上出现米尔柏格大肆宣扬蒲鲁东的反动思想感到愤慨,于是写了第一篇论文《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 不久又写了第二篇文章《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埃米尔·萨克斯的小册子《各劳动阶级的居住条件及其改良》中资产阶级慈善家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法和观点。恩格斯批判米尔柏格的文章发表后,《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又发表了米尔柏格反驳恩格斯的文章,迫使恩格斯又写了第三篇论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于是这三篇文章发表后,由《人民国家报》出版社在莱比锡分册出版了单行本。第一篇作为第一册,于1872 年出版。第二、三篇作为第二、三册于1873 年出版。1887 年对这三册进行合并成一本其标题是《论住宅问题》。这部著作再版时恩格斯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并于1887 年1 月10 日写了一篇序言,即现存的“第2 版序言。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交代了自己当时的基本情况和写作目的,在写作目的中,特别指出了,首先,蒲鲁东主义在激进资产者和小资产者中间还有一些信徒,这些人作为蒲鲁东主义者,也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其次,文章不仅包含对蒲鲁东关于这个问题所持见解的批判,而且包含对我们自己观点的叙述;再次,蒲鲁东在欧洲工人运动史上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以致不能立即就被忘掉是他仍然保持着他的历史意义;最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直到现在在德国以讲坛社会主义者和各种慈善家的代表,即使在社会民主党内部,包括帝国国会党团在内,也有某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因而,“这部著作仍然适于用来反驳他们”。
二、主要内容
第一篇《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和第三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主要是针对米尔柏格所宣扬的解决住宅问题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观点和立场,米尔伯格所谓蒲鲁东的追随者,当然文章也就涉及到对蒲鲁东思想的批判。第二篇《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则批判了以萨克斯《各劳动阶级的居住条件及其改良》这本小册子中所鼓吹的解决住宅问题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和立场。这部著作以一种论战性的形式围绕如何解决资本主义“住房短缺”现象,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良派的主张,并阐发了恩格斯自己的住宅观。其争论焦点是,蒲鲁东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一方面提出要消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象,特别是住宅缺乏问题;另一方面又力图保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造成住宅缺乏等丑恶现象的基础。恩格斯认为,“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针对住宅问题,恩格斯在第一篇《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着重论述了如下主要内容:
1.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及蒲鲁东主义者把住房承租人变为分期付款的买主的主张,并提出消灭城乡对立的思想。
蒲鲁东认为,“房主不劳动而能从自己投在房屋上面的资本中取得地租和利息,是一种违背永恒公平的罪行”,他主张,把每年交付的房租算做分期偿还住房价值的赎款,承租人经过一定时期的住房租赁,便成为这所住房的所有者。恩格斯则认为,蒲鲁东解决住宅短缺的主张,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大多行不通。因为,这种在蒲鲁东看来很革命的办法,现今已经在世界各国被投机公司所采用,这些投机公司用提高住房租价的办法,来让承租人偿付比住房价值多一两倍的价值,其中蕴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恩格斯说,蒲鲁东忘记了:房租不仅应该支付房屋建筑费用的利息,而且还要补偿房屋修缮费用,坏账和欠租的平均额,以及由于住房偶尔闲置而受的损失,最后,房屋是非永久性的,年深月久就变得不能住人和丧失价值,建筑房屋时所投资本应当逐年分期得到偿还。房租还应该支付房屋所占用的地皮带来的价值增加额的利息,就是说房租有一部分是由地租构成的。“工人受剥削的关键是: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利用这种交易,迫使工人生产出比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多得多的价值。资本家与工人间的这种交易创造出随后以地租、商业利润、资本利息、捐税等等形式在各类亚种资本家及其仆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剩余价值”。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呢?恩格斯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 “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或者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进这些房主的房子中去住。合理使用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房就可以立即解决现实的“住房短缺”问题。只要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这种具有公共福利形式的措施就会像现代国家剥夺其他东西和征用民宅那样容易实现了。
2.恩格斯批判了蒲鲁东“法学空话”的永恒公平思想,以及反工业革命历史进步的思想。
恩格斯认为,蒲鲁东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从经济现实向法学空话的这种救命的跳跃上的。每当勇敢的蒲鲁东看不出经济联系时——这是他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要遇到的情况——也就逃到法的领域中去求助于永恒公平。在蒲鲁东看来,工业革命代替了手工劳动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是一件可恶的事情,他所构建的世界是:每个人制造各自的产品,可以立即用来消费,也可以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如果那时每个人能以另一种产品补偿自己劳动的十足价值,那么“永恒公平就得到满足,而最好的世界就建立起来了。对此,恩格斯对此评价为:“他只要‘永恒公平’旁的什么都不要”“但有公平常在,哪怕世界毁灭!”“如果蒲鲁东的这种反革命的东西确实能付诸实现,世界是要毁灭的”。
针对住宅问题,恩格斯在第二篇《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着重论述了如下主要内容:
1.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对住宅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工人“恶劣的街区”中流行病的控制,不是资本家大发善心,而是居于保护自己的需要。
恩格斯指出:“仁爱的资产者便宽宏大量地争先恐后地关怀起自己工人的健康来了。于是就建立协会,撰写著作,草拟方案,讨论和颁布法律,以求根绝一再发生的各种流行病”。是因为工人如果换上流行病,后果总会落到资本家自己头上来,而死神在他们中间也像在工人中间一样逞凶肆虐。
2.恩格斯批判萨克斯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把无产阶级提高到资产阶级水平,使住宅所有制转归于工人的错误观点,以及采取所谓“小宅子制”、“移民区”、“工人自助和国家帮助”等错误做法。恩格斯指出,“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经得到充分改造,从而可能着手消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达到极其尖锐程度的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消灭这种对立,相反,它必然使这种对立日益尖锐化。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废除,才同时使得解决住宅问题成为可能。想解决住宅问题又想把现代大城市保留下来,那是荒谬的。但是,现代大城市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而只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件事一开始,那就不是给每个工人一所归他所有的小屋子的问题,而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萨克斯把工人住宅问题的产生归咎于“无知”和“道德败坏”,用道德说教归之于人的邪恶,也就是原罪。他认为,一方面,是工人的无知,使得工人们不懂得良好住房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为了节约房租,不愿意享受良好住宅;另一方面,提供住宅的房主即资本家,也因为无知,不懂得正常满足住宅需要的重要作用,不想方设法充分供应良好的住宅。这实际上就在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辩护,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工人住宅缺乏现象,归咎于人们的“无知” 和“德行败坏”。于是,萨克斯主张,把无产阶级的状况提高到资产阶级的水平,这样“使住房所有权转归工人才能完全解决”萨克斯认为,“土地所有者已经‘达到了最高度的经济独立地位’已经有了‘可靠的根据地’‘他会成为资本家,并且可以通过他因此而能够利用的不动产抵押信贷来避免失业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的危险’等等。
(1)关于小宅子制。恩格斯评价道:“小宅子制是唯一恰当的和唯一能使工人得到自己房屋所有权的制度……可惜,正是在住房短缺的中心地点,在大城市里,小宅子制因为地价昂贵而不能实行。” 并且在英国,许多村落就是这样产生的,其中有一些后来已经发展为城市。可是工人并不感谢仁爱的资本家,很早以前就对这种“小宅子制”提出了非常严重的抗议。
(2)关于萨克斯的移民区。恩格斯认为,“是胡贝尔先生直接从社会主义者欧文和傅立叶那里抄袭来的,并且由于把一切社会主义的东西一笔勾销而完全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东西,因此也就完全变成空想的了……这一大套关于建立移民区的议论,不过是一瘸一拐地试着再度快速登上“理想领域”,可是这一回也立刻掉了下来。”
(3)萨克斯提出的通过“工人自助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来解决工人住宅缺乏问题的计划。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收入的数量太少,又不可靠,不少工人都过着赤贫的生活,哪有余钱来自建房屋? 因此,通过“工人自助也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至于国家帮助的办法,同样也不能解决住宅缺乏问题。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无非是有财产者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权力”。最后, 恩格斯指出,“实际上资产阶级以他们的方式解决住宅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这就是问题解决了,但又层出不穷。这就叫做‘欧斯曼计划’。恩格斯所说的“欧斯曼计划”是指把工人区,特别是把大城市中心的工人区从中豁开的那种已经普遍实行起来的办法,而不论这是为了公共卫生或美化,还是由于市中心需要大商场,或是由于敷设铁路、修建街道等交通的需要。但是资本主义的“欧斯曼计划” 结果是, 最不成样子的小街小巷没有了,但这种小街小巷又立即在别处, 往往是在紧邻的地区出现,“这就是资产阶级实际解决住宅问题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我们的工人每夜都被圈在里边的这些传染病发源地、极恶劣的洞穴和地窟, 并不是在被消灭, 而只是在……被迁移! 同一个经济必然性……在另一个地方也会再产生它们。” 恩格斯说:“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 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
针对住宅问题,恩格斯在第三篇《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着重论述了如下主要内容:
1.米尔伯格宣称自己不是蒲鲁东主义者,不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认为自己被恩格斯所冤枉,于是恩格斯通过米尔伯格的论文为证据指出了其小资产阶级性的立场。恩格斯说:“他在替自己辩解的文章中对我大加责难,同时对所谈到的一切观点大肆歪曲,所以我好歹都必须予以答复。”“米尔柏格对于我说他是蒲鲁东主义者这一点特别感到冤屈,并声明他根本不是蒲鲁东主义者。”恩格斯通过米尔伯格的论文,指出了米尔伯格的错误立场:
(1)“我们”不推行“阶级政治”,也不力求实现“阶级统治”。
(2)住宅问题有一个优点,即它并不仅仅是有关工人的问题,而是“同小资产阶级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因为“真正中间阶级”由此所受的痛苦同无产阶级“一样厉害,也许还更厉害些”。
(3)“社会中真正中间阶级”的利益同无产阶级的利益有“绝对的内在同一性”,而且当前的社会改造过程的“好处将首先”正是为这些真正中间阶级所“享有”,而不是为无产阶级所“享有”。
通过上述观点,恩格斯认为自己并没有歪曲米尔伯格。米尔伯格就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2.恩格斯指责米尔柏格的文章按照蒲鲁东的方式歪曲了经济关系,办法是把这种关系翻译成法律用语。恩格斯指出,米尔伯格没有从社会经济找原因,而是和蒲鲁东一样,只从法的层次上去解决,因此,米尔伯格应当为蒲鲁东承担责任。
3.恩格斯批判了米尔伯格认为消灭城乡对立空想一说。米尔伯格认为:“消灭城乡对立是一种空想,因为这种对立是自然的,更确切些说,是历史上形成的。我们且把这个逻辑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其他对立物上面,看一看我们会走到什么地方去。”但是,恩格斯批判地指出:“消灭城乡对立不是空想,不多不少正像消除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对立不是空想一样。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并且强调:“断定人们只有在消除城乡对立后才能从他们以往历史所铸造的榈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这完全不是空想,当有人硬要‘从现有情况出发’预先规定一种据说可用来消除现存社会中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对立的形式时,那才是空想。米尔柏格采用蒲鲁东的公式来解决住宅问题时,就是在这样做。”
4.恩格斯批判了米尔伯格关于废除住宅租赁制的主张。在米尔柏格看来,住宅租赁关系是一种违反“永恒公平”的法权关系,因而也是一种违反“公平要求”的经济法权。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共同遭受住宅缺乏痛苦的真正根源在于住宅租赁制。因此他主张: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住宅缺乏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废除住宅租赁制。但是,在恩格斯看来,房租不过是逐步实现的住宅的交换价值或价格,并通过一定期间的使用权价格表现出来;住宅租赁合同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交易,根本不是什么违反公平要求的经济法权的纯粹任意行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住宅缺乏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住宅租赁制,解决住宅问题的根本办法也不是废除住宅租赁制。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怎样才能消除住宅缺乏的现象呢? 恩格斯明确指出:“只有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已经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才能消除。”
三、恩格斯住宅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恩格斯的住宅观,虽然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出现的住宅问题所建构起来的。但是,当下中国也在工业化发展的飞速时期,城市化的问题也很严重,其中就出现恩格斯所描述的住宅问题,如:房价飞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工薪阶层倾家荡产购买住房,成为债务缠身的房奴;房地产一枝独秀,成为吸金怪兽,抬高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压缩了老百姓的生存空间,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绑架了国家经济政策。青年人受住房短缺困扰,买不起房,结不了婚,逐渐对未来丧失希望。今天我们审视《论住宅问题》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对于剖析中国住宅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1.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问题,创造性地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住宅商品经济理论,对解决中国住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住宅问题本身属于经济问题,因此在研究和分析房地产问题时一定要从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实际上运用的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理论来研究阐发了作为一般的住宅经济学原理,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适用,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也适用。不管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房地产经济都是市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恩格斯关于住宅商品经济理论, 对于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 对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房地产市场,对于建立当代的房地产经济学,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要根本上解决住宅问题,必须消除城乡对立,消除城乡对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的必要条件。
我们国家从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这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首先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藩篱,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对立是我们国家融洽城市与农村关系首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住宅问题就是城乡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的住宅短缺问题和资本主义的住宅短缺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是我们的住房政策、房地产市场的调节手段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回归房地产的主体功能,中国的房地产乱象就会得到解决。
编辑:王艳
扫一扫可关注马列微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