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党的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党的发展全过程,作风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党的作风百年建设史展示了一幅思想丰富的画面,其内容图谱构成党的作风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党的作风建设贯穿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百年历史实践淬炼了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深刻思想,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开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崭新局面,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深刻启示。【关键词】党的建设;作风塑党;百年历程;系统构造;时代篇章;经验启示【作者简介】齐卫平,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2019JZD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从一个刚建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100年历程的前进足迹铸造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之路,积淀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建设的丰富历史经验。百年奋斗实践中,党的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党的发展的全过程,作风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经历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淬炼,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优良作风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对党的优良作风的认同而形成的信任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回顾和研究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和实践,认真总结党在加强作风建设中的历史经验,有益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党的作风更加过硬,从而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胜利提供保证。

作风塑党:展现中国共产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最初以一个新型政党登上历史舞台,它与此前已经成立的各种政党迥然不同的地方首先是性质上的区别。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组成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信仰选择、纲领诉求、奋斗目标、组织宗旨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质。这对一个政党的风格和面貌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从思想理论上诠释了建党为什么、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干的根本问题。近代中国自中华民国建立起各种政党就竞相纷争,多一个或少一个政党似乎无关紧要,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蕴含着历史变革的意志,新型政党给中国带来新型革命,新型革命铸造新的政党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从它产生时起,“就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各种优良作风,因而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这个论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创建与优良作风的形成相伴随,党的成立就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起点;其次,党的优良作风是改变中国革命面目的重要原因。这深刻揭示了党的优良作风的基因来源和效能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不断加深、升华,一以贯之的实践结出了继承传统和创新作风的丰硕成果,谱写了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发展的光辉史卷。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是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来对待。这一重大论断是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并沿用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人都以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要求,部署和推进党的建设。通常所说的“工程”,一般是指具有系统构造的复杂事情,其内部各个方面形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多个子系统相辅相成产生互动。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对待,意味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性任务,而是包括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整性系统,必须兼顾方方面面,不可厚此薄彼。从工程意义上认识党的建设,系统构造要求形成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在党的建设历史发展过程中,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清晰地展现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布局,在党全面执政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党内整风运动基本是按照“三位一体”建设布局开展的。进入21世纪,党中央又把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列入布局新设计之中,以“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来部署和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设计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崭新布局,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系统构造。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组成部分,既与党的建设其他方面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的互动关系,又有其自身建设的要求、任务和发展规律。从党的建设系统工程角度看,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什么意义?如何认识党的作风建设在工程中的定位?对这两个关联问题作出理论阐释很有必要。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话语表述中,思想建设在很长时间里始终被摆在首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根本性建设确立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同时以基础性建设强调思想建设的重要地位。这个变化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升华。明确“首位”即有定位的意图,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先后被摆在首位加以强调,突出的是党的建设布局的战略性安排,并不意味着对党的各方面建设作出层次排序而体现轻重的分量区别。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不代表思想建设不重要,同样,在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的长期实践中,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党的作风建设而言,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抑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比较多的提法是“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同时也是一种定位。笔者认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作风建设之所以要摆到“突出位置”,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工程,是党的建设门面的展示。党的作风是否端正从来就不是小事,忽视和懈怠党的作风建设,会给马克思主义政党带来致命的危害。如果我们把政党实践比作一个多棱镜,那么,社会和人们对一个政党的判识就是多方面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同时他们又强调“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2]。这个观点对我们认识党的作风问题具有启迪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通过《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纲领性文件揭示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鲜明的组织宗旨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从而为人们认识它是什么样的党提供了依据。然而,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反动政府统治下长期处于秘密的状态;另一方面,敌对势力始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妖魔化宣传,我们党的纲领对人们判识所能起到的作用事实上是很有限的。即使在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也是通过努力奋斗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而作风在党的实践中是无时不在的表现,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环境下,作为党员和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一直是人们观察政党作风的窗口。通过作风,社会和人民群众可以从直观上感知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因此,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4]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树立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的全过程,塑造于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各环节,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扬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共产党塑造形象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要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疏远了人民群众,败坏了党风政风,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6]党中央历届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身的利益,任何违反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党的形象的破坏。纵观党的建设百年实践可以看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始终,不仅有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斗争,党的十八大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且在历次整党整风活动中都把发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融入其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谈得最多,思想内容最丰富。如把符合群众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党的工作好坏的标准,群众利益无小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等,这些充满人民情感的话语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以优良作风塑造党的形象的涵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也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党的作风塑造必须以赢得民心为根本准则。作风塑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功能定位。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各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功能,党中央提出“理论强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等重要观点,就是对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的功能定位。由此演绎,组织建设具有建制性的立党功能,纪律建设具有约束性的管党功能,作风建设具有打造性的塑党功能。党的各方面建设功能发挥形成的合力,共同起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的。党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系统才能保持伟大工程的协调推进,任何一种党的建设功能都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功能交互作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虽然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但如果片面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开展建设,就会使各自的功能发挥受到限制。作风塑党的主要任务是整饰党的作风,只有紧密结合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的实践,加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厉遏制腐败现象,才能发挥好作风塑党的效能,进而从整体上树立我们党的良好形象。事实表明,党员和领导干部无论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还是纪律上出问题,都以作风不纯、不正、不良为表征,丢掉了党的优良作风,必然导致政治不纯、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以优良作风塑造党的形象贯穿党的百年建设实践。

系统构造: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


党的作风百年建设史展示了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体现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同时也具有系统的构造。党的作风体现我们党的精神品格,它以外在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思想原则、组织宗旨、党性要求锻造出的优良作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党的作风建设内容看,党中央经常使用的提法包括:党风、学风、文风、会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以及三大优良作风和艰苦朴素、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等等。这些丰富的话语表述构成党的作风内容图谱(见图1)。

图1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党中央提炼概括的三大优良作风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构成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的中轴,各种作风建设围绕三大优良作风延伸性地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是人民群众观察、了解和评判党的先进性标准的坐标,在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中具有核心元素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决定的作风要求。在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深入研究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立足本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贯穿着一条思想作风建设的主线。延安整风运动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被作为整顿党风的首要问题加以突出强调,成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党中央始终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以致用、深入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优良作风为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支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宗旨决定的作风要求。中国共产党建立不久就形成了建设“党根植于群众”的思想,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离开人民群众党就会寸步难行,党的事业将一无所成。践行党的根本组织宗旨,要求党员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在群众实践中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坚持以有效的工作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的七大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工作作风的核心要求。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显示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分量。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对人民负责、勇于担当,等等,都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优良作风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发扬党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作风,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命令主义、个人主义等,从而以党的优良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政治品格决定的作风要求。我们党不是生存在真空中,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想的影响而沾染不良习气,先进政党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能不能正视矛盾,能不能公开承认和纠正错误,检验着政党的勇气。党的整个历史实践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伟大斗争,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培育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从延安整风运动起,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被作为重要法宝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彰显了我们党坚持真理的精神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品格、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对增进党内团结、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党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延伸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说真话、党内民主、自我革命的品格和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决反对好人主义、调和主义、自由主义、两面派等不正之风,从而以优良作风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除了展现上述整体面貌外,还有系统构造的分类建设路径。党的作风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7]这个论述从分类建设的路径展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图谱。思想、工作、领导、生活、干部等方面的作风建设路径,体现了党的作风建设内容的立体性。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向实践寻找真理,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工作作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踏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领导作风建设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各种思想影响,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制度规范下实现好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提高干部民主、勤政、廉洁作风、接受监督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素质。生活作风建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注重生活细节和日常小事上的作风表现。总之,要把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覆盖到思想、工作、领导、干部和生活作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体现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图谱还具有两种实践方式:一种是宏观层面党的作风建设,最典型的是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整顿“三风”,即学风、党风、文风;另一种是微观层面党的作风建设,如1960年底开展的纠正“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对生产瞎指挥风。如党的十八大部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前一种实践方式的特点是抽象出作风建设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后一种实践方式的特点是着眼作风建设具体表现的问题。两种实践形式具有兼容性。延安整风运动整顿“三风”,在宏观层面上又形成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作风建设具体指向,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聚焦反对“四风”,从微观层面入手,形成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作风建设宏观层面问题的提升。

上文从党的作风建设整体面貌、分类路径和实践方式三个角度描述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图谱,旨在说明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构造。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党的作风建设本身也具有工程的系统性。历史实践中,虽然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形势以及任务的要求,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重点聚焦,但这只是整顿作风的抓手选择,它对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作风和生活作风起着全面性的建设作用。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历史实践中,内容不断丰富,互动性逐渐加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优良作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自觉。

百年历程: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推进的发展脉络


如果我们把政党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依旧保持着青春活力必然有其内在的奥秘。政党发展表现的是政治生命,它能够存在多久、是否能够弥久不衰,不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国外许多政党以及近代中国一些政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散消亡了,还有的政党维持时间长久但始终生存于日渐式微的状态,历史规律左右着政党兴衰存亡的嬗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政党的主观意志不能决定其政治生命的长短,但政党的主观努力对其生命力的强弱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很多的奥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作风呈现我们党政治生命的体征。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进行延安整风运动,就是把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当作患病来对待,强调“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8],指出它是附在我们党肌体上的政治微生物,“治病救人”就是要克服和改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也总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却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并因此影响党的形象。作风不正对我们党来说就是一种病态,作风不纯就是党组织的肌体不健康。正因如此,党的作风建设在其历史发展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并且我们党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争环境中开展。这28年历史实践中,党经历了艰苦的磨难,经受住了组织机构和队伍大起大落的考验。从总体实践场景看,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合作和两次破裂形成的革命景观、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交织的复杂格局、从城市退却农村再进军城市的中心转移、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重大转折,使党的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这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党的建设每一步的发展都经受着残酷环境的考验。党的创建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的建设起步阶段,毛泽东同志曾将这个阶段称为“党的幼年时期”,“是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9]。从党的一大到四大,党通过区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形成统一战线策略、确立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以走向群众的观念为指导,为迎接第一次大革命运动的到来作了准备。对具体国情的研究、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属性的思考以及组织各种斗争的实践,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步伐,是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作风的历史起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既积累了经验,又遭遇了挫折。1927年大革命运动失败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实行白色恐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革命队伍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领导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在残酷环境和乡村条件下,党中央要求“党的工作方式,应该采取群众路线,党的活动应该紧靠着群众,党的口号应该是群众的要求,党的策略应该取得群众的了解与执行”[10]。由于探索阶段历史条件的局限,党的建设遭遇的曲折主要是在革命激情驱使下犯了盲目冒动的错误,给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带来损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反对本本主义,立足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革命道路,为淬炼党的优良作风奠定了实践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建设成熟阶段。1936年10月,我们党率领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将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延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团结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全面抗战路线指导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并在浴血奋战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42-1945年间,党中央在延安领导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这场整风运动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为重点,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显著成效,积累了党的建设极其丰富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被确立为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很完整的作风,经过延安整风已经建立起来”[11]。延安整风运动为党的作风建设创造了丰富经验。解放战争时期是党的建设巩固阶段。1947-1949年春季,党中央结合土地改革部署整党工作,主要内容是“三查三整”(三查即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同时,军队结合新式整军运动开展整党活动。“经过整党,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12]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3],为全党敲响了抵制思想污染、克服精神懈怠、防止意志衰退的警钟,成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永恒价值的座右铭。(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党的建设有不同的经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党也因全面执政而成为领导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在领导人民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舞台。1949-1966年,党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努力展现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先进性,基本上保证了党的建设的正常开展。在这17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先后于1950年、1951-1954年、1957年、1963-1966年领导开展了4次党内整风运动。这些整风运动的时间长短不一,具体背景不同,主题和内容也有差别,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但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健康的。1966-1976年这一时期是党的建设经历磨难的一个非正常时期,这一时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1949年11月,党中央从加强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保证党的一切决议的正确实施出发,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重点突出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强调“如果我们的思想作风不对头,让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政治微生物将我们腐蚀,再不加警惕,不谋纠正,就会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不好,就会丧失群众的爱戴,甚至会使群众离开我们,使已经获得的伟大胜利不能巩固,甚至遭受失败”[14]。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党中央结合开展“三反运动”,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要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创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56年,党的八大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了突出强调。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和邓小平同志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报告,都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刘少奇同志指出:“我们的制度是反对官僚主义而不是保护官僚主义的”,“为了巩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必须继续加强我们在各方面群众中的工作,尤其是必须在全体干部和党员中反复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15]邓小平同志把在党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极其重大的问题作了详细论述,认为虽然从党的七大以来我们党已经对群众路线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但因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他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具有极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违背群众路线,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作遭受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由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变化,党内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我们党内还有一种人,他们把党和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完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人民中间滥用权力,做种种违法乱纪的坏事。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反人民的作风,这是旧时代统治阶级作风在我们队伍中的反映”,“我们必须向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现象进行经常的斗争。”[16]邓小平同志还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民主集中制等问题,都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关。党的八大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为了使领导工作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就必须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和党内民主原则,就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17]这些都表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他提出召开党的八大“应当继续发扬我们党在思想方面和作风方面的优良传统,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两个东西切实反一下,此外,还要反对官僚主义”。他强调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1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党的指导出现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一些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对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作了诸多论述,他指出要吸取教训,“以后要善于想问题,善于做工作,就可以与群众打成一片”,“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19]。由此可见,党中央领导人始终没有忘记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在改革开放前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受到重视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一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时常发生,有时甚至出现非常严重的状况。这说明,党的作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申言之,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党的作风受到破坏,而不正之风的滋长又助长了“左”倾错误的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的作风有着紧密的关系。(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序幕,党的建设也由此进入了新的历程。邓小平同志领导党中央果断地实现“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20],为加强党的建设破题立论。此后江泽民同志领导党中央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1世纪党的建设的指导纲领。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领导党中央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严峻挑战下,谋党的全面建设之局,求应对考验和克服危险之策,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聚人心、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21]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通过持续的整党整风活动纯洁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依时间顺序开展了1983-1987年的全面整党、1998-2000年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2000-2002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2006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2008-2009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2013-2014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等。这些以集中教育形式开展的整党整风活动主题不同,特点不一,但都促进了党的作风不断改进,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邓小平、陈云等党中央领导人全面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强调党内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恢复党的好作风”,“因为毛主席倡导的许多党的好作风被‘四人帮’破坏干扰了”[22]。邓小平同志要求:“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23]陈云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强调“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24]。从具体实践看,党中央把坚持实事求是和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抓党的作风建设的两个重点。邓小平同志说:“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25]党中央以恢复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为重点,在党的建设中开展了拨乱反正的工作。1980年11月,党中央为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议纪要指出:“党风不正,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关系,损害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带坏了社会风气。”[26]这是对党的作风现状作出的历史反省。1983年10月,党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必须“揭露和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提高全党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时任党中央领导人强调:“我们要通过这次整党,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27],“要通过整党,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28]在拨乱反正阶段性任务总体完成后,自20世纪90年代起,党中央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共产党失败的教训,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出“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29]。强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30]。“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要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们利益的不良习气,都应坚决克服。”[31]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领导的党中央要求全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作风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创造求真务实的新作风,从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的情况出发,部署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向前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出发,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新任务。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形成党的作风建设的更高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发展,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开创了党的建设的崭新局面。历史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迈出新步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反对“四风”贯彻于从严管党治党的全过程,遏制了不正之风在党内的滋长,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继续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不放松,强调必须警惕变相的不正之风的发生,尤其是突出强调反对形式主义,保持党的作风建设的强劲势头。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党中央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的通知》、《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等,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建立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

思想淬炼: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观点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500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100年的思想和实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永葆青春的旺盛生命力,而且以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就党的作风建设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提出过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其受实践深入展开不够的影响而缺乏系统性。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是在一以贯之的实践中对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并持之以恒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历任党中央领导人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都作出了丰富的论述,用深入的实践推动我们党全面思考和不断创新作风建设,一系列重要观点显示了思想的深度。(一)党的作风是党性的体现党的作风是党的组织思想和行为的整体呈现,每个党员都肩负着责任,党的作风从根本上说是党性问题。1941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正是针对党的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强调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提倡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力戒骄傲,力戒肤浅的作风。要改造那些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完全相脱节的现象,这样来更加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党的立场与党性”[32]。毛泽东同志从坚守党性的角度强调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任弼时同志指出: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的优良作风“也是测量党性的一个重要标志”[33]。刘少奇同志指出:“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34]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35],“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36]作风不纯的根源是党性出了问题,解决党的作风不是做表面文章,党性不强作风必然不正,反之,作风不正必然丧失党性。这样认识问题,对提升党的作风建设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二)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永无止境的建设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合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作风问题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不可蜻蜓点水,不可虎头蛇尾,不可只是一阵风,否则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作风问题不断反弹、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37]从党的百年实践可以看到,许多作风建设的内容始终在延续发展,如发扬三大优良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思想从来都不是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又如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不断被作为主要任务加以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常说常新,常做常新。一方面,形势变化和新的任务赋予党的作风新要求,已经树立的优良作风需要在发展中丰富和创造新的内涵以及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暂时得到纠正和克服并不意味着彻底根治,稍有懈怠就有可能重新复萌再生。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思想逻辑的内生之义。(三)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风的塑党功能表明它具有政党标识的意义,一个政党具有什么样的作风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不同的政党具有不同的作风。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曾经以先进政党发挥过进步作用,但后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则实行专制独裁,导致党内作风腐败,只顾升官发财,无视人民利益、镇压群众运动以及争权夺利,最终被中国人民所抛弃。我们党与国民党的本质区别不仅表现在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表现在党的作风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上。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这里的“延安作风”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作风,“西安作风”指国民党的作风,两种作风有着本质的区别。毛泽东同志提炼概括三大优良作风时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3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着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39]。把党的作风与人格力量相联系,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正是以优良作风彰显了人格力量,从而铸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四)执政党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观点的提出具有历史实践的深厚基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就深刻认识到作风事关革命成败,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作风不改变,不仅个人无成就,大则会使革命丧失前途。”[40]在敌强我弱和长期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下,我们党只有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才站得住脚。“执政以前,形势迫使我们党要有一个好的作风”,“转到了执政党的地位这个根本变化,搞得不好,就有蜕化的可能,有变质的可能。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个问题。”[41]1980年1月,陈云同志提出一个重大论断:“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2]邓小平等许多党中央领导人在讲话中反复引述和突出强调,这一重大论断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提炼,又是对执政党建设新实践的精辟揭示。世界政党政治实践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许多事实,为我们党提供了作风亡党的训诫,我们党得出了脱离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的结论,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依据的就是执政党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这个重大论断。(五)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党的优良作风贵在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始终保持思想和行动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加强共产党的建设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但对于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则没有形成系统和深刻的思想。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组织宗旨,进一步延伸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诉求,在探索执政作风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创新步伐。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制度,确立了长期执政的地位,怎样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成为时代性的课题。传承党在局部执政时期作风建设的经验,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全面执政后,党的作风将直接影响执政地位的长期保持和巩固。尤其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共产党垮台后,我们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上议程加以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植入党的执政话语,从执政作风全面地审视党的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党的百年实践中,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极其丰富,上述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些主要的观点。思想是实践的结晶,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实践使我们党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实践的程度取决于思想的程度,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永恒主题,不是老生常谈的历史重复,实践每一步发展都展现着新的内容。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创新结出理论成果,一系列重要观点指导实践向前推进。纵观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历程,思想的淬炼促进了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不断收获成果,不断增添能量。

崭新篇章: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


在党的作风建设百年发展史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实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史接力棒的传承中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伟大斗争赋予在新历史方位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涵义,党的作风建设因新时代的开启而形成新阶段的创造性实践。党的十八大从适应形势的发展、开拓党和国家事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出发,对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党中央通过领导开展环环相扣的党内整风教育和实践活动,重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重点加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风建设,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党中央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厚植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以推进党的制度化建设为党的作风激浊扬清提供保证,推动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发展。党的作风建设全面从严的创新实践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党的建设的卓著成效使党的作风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历史的发展总是在阶段性的超越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设实践始终处在动态的过程中。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43]新一届党中央登台亮相,就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以突出强调,表明了中央领导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同时也透露了将聚焦党的作风问题加强管党治党力度的信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是党的十八大新提出的要求。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时就明确提出必须从严治党,此后的实践中党中央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从严治党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从严治党从来没有停止过实践。长期以来,党中央坚持从重大方针和重要任务的角度认识从严治党,对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严治党如果停留在方针或任务的认识上是不深刻的,而且容易产生把从严治党演化为表面形式的倾向。现实中,形式主义地抓党建工作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例如,有些领导干部嘴上经常讲党的建设很重要,实际工作中却把它边缘化;有些领导干部将党建工作看作务虚的弹性的事情,出不了实绩,因此想起来抓一下,忘记了就丢一阵,空的时候抓一下,忙的时候就放一放;有的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热衷场面和形式,不求内容和成效。出现这些现象有许多原因,归根到底是对从严治党缺乏战略层面上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布局党的建设形成的创新发展,就是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上“全面”两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组合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地位。这一创新发展的重要贡献不是全面从严治党提法在概念上的变化,而在于它的战略定位强化了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来源和运行机制。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严紧硬”,其他三个战略布局就能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各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创新举措,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保证这一目的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44]。党的十八大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体现出两个重要路向:一是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的具体部署;二是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习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这是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聚焦问题的具体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按照这样的全面部署和具体要求,开创了党的作风建设新局面。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明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45]。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诟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各级党委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46]。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每批大体安排半年时间,2014年7月基本完成。2014年10月8日,党中央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并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再部署。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47]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总体要求、方法措施、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对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提出要求并作出安排。《方案》指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48]。“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推进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入发展。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提出围绕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等六项主要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党员,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的又一项部署。作为拓展基层党的组织、面向全体党员的党性锻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全面,树立清风正气的作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风整饬的一次成功实践。党中央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在品德合格方面,重点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挥作用方面,重点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作表率、当先锋。”[49]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作出了推进党的建设全面部署的重大决策。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引导全党同志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5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创新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入发展.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合力,共克时艰,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受到党中央高度关注,党中央反复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必须坚决反对,否则将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指出全党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斗争中,需要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全面提出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等要求,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继承党中央一贯坚持的思想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刻揭示作风与权力的关系,指出“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51]。“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办事、为民谋利。”[52]破解作风与权力的关系之题,突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的本质;第二,深刻揭示作风与信念的关系,指出“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强调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具有安身立命的意义,把作风问题与坚定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深刻揭示作风与政绩的关系,指出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重败坏党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第四,深刻揭示作风与制度的关系,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要“聚焦改作风转作风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制度建设的内容”[53]。从制度层面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深刻意义;第五,深刻揭示作风与道德的关系,指出要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54]。明确了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向;第六,深刻明确作风与家风的关系,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弘扬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的优良传统,“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55]。强调家风问题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范围,表明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党自身活动的组织空间,还要包括亲属活动的家庭空间。这些思想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篇章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经验启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56]党的作风建设伴随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间歇的时候,更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百年历史实践积淀了党的作风建设丰富的经验,这笔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党开启百年后新征程的历史遗产,更是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优势所在。(一)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本质上是政治的体现,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坚持作风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政党是有着共同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方针、政治立场、政治理想、政治生活的政治组织。党的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要求、政治标准融入在党的作风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党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党中央强调,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危险,这是把作风提到了政治层面最高的程度。党的政治建设决定着作风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发挥统领作用必须贯穿在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政治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实现党的政治建设与作风建设相辅相成、协调推进的创新发展。(二)必须从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形成并深化起来的。作风健康就能促进政党兴旺发达,作风歪斜就会导致政党衰落腐朽。事实证明,党的作风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证实了两个基本道理:一是要路线正确;二是要作风优良。“只有一套正确的政治路线、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好的党的作风。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的党搞好。”[57]优良作风是贯彻落实正确路线的保障,没有优良的作风,再好的路线在实践中也会偏离正确的目标。党的实践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路线错误必然产生作风不正的现象,而有时制定了正确路线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作风问题,我们更要警惕的是后一种情况,即如何以优良的作风确保正确路线得到有力执行。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是在我们党路线正确的情况下看到了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反对“四风”,也是在我们党路线完全正确的情况下作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这足以表明,端正党的作风对于党的事业举足轻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经百年淬炼而愈发坚强的党来说,丢掉优良作风就意味着丧失了立足的根基。(三)必须深刻认识作风塑党对于质量强党的重要意义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塑造形象的重要工程,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了观察和识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窗口。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自身的作风来展示的,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无论是开展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实际上都在展示着我们党是干什么的、图什么的、谋什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通过党的作风来表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需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而且因为认同它以优良作风彰显了先进本质。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质量强党作为追求目标,深刻认识作风塑党的重要意义,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风过硬”的要求,把过硬的作风作为质量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永远保持优良作风。(四)必须围绕主线和重点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个思想基础奠定于党的七大确立的群众路线,党的八大从我们党全面执政的新条件出发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逐渐明确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确定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党的百年实践在作风建设上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作风最核心的内容。历任党中央领导人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等一脉相承的思想,都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优良作风的话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58]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着力构建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以优良作风团结群众和凝聚民心。(五)必须坚持把继承党的历史传统与创新优良作风相结合党的作风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时形成的,它既要经过历史的淬炼,又要推进现实的创新。历史淬炼是党的作风的筛选过程,把不良作风作为靶子进行批判,把优良作风树为示范加以弘扬,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现实创新是党的作风发展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培育党的新作风,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党的精神品格,然而,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以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为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际总在深入发展,需要随着发展而进行结合;密切联系群众,群众的对象范围和愿望诉求不断在变化,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批评什么和怎样批评会因时因地而不同,需要按照新内容新要求开展。实践深入发展不断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新要求,时代变化赋予党的优良作风新内涵。党的作风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局,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在不断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推进创新。(六)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针对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忧患意识既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又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深刻的历史经验。我们党是在民族危机忧患中诞生、奋斗并不断壮大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还是领导改革,不管是战争的历史环境还是和平的时代条件,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危机伴随着党的百年实践。逆境下奋斗需要顽强意志,顺境下发展需要清醒头脑,从一定意义上说,在顺境下保持忧患意识比在逆境下更加重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有问题意识,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找到危害党的优良作风的痛点,并下决心坚决予以纠正。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每一次实践都是奔着问题去的,每一次整顿作风的成效都是实际解决问题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的情况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严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靶向治疗,是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原则。(七)必须抓好“关键少数”的作风建设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的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历来是重点,“上正下不歪”,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领导干部承担着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责任。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涌现出许多深受群众爱戴的优秀领导干部,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为全党树立了楷模。好作风塑造好干部,不同历史时期好干部的作风要求不一样。“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59]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干部衡量标准的与时俱进问题,包含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发扬焦裕禄精神,又要根据党肩负的新使命形成更高的要求。必须把作风过硬与创新党的作风紧密结合,在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伟大”历史使命中,以领导干部新的作风形塑党的新时代形象,用发展和创新的优良作风为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八)必须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从解决表层现象向挖掘深层次问题发展党的作风建设需要认真总结经验,遵循规律,实现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统一。从党的历史实践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许多作风上的问题不是没有发现,党中央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整治的效果往往不明显,有的不正之风经过整治虽然暂时有所缓解,但不久又重新发生,有的甚至一边在整治一边还在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现象称为“怪圈”,“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存在一个很难走出来的怪圈”[60]。这说明,保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容易,而不良作风又具有顽固性。走出这个“怪圈”,党的作风建设就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必须“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61]。“治本,就是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62]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就要不停地向深处走,就要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形成突破性发展。除了在坚定理想信念、完善工作程序、改进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外,还必须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党的先进文化上下功夫。这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治本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遇到过很多惊涛骇浪,闯过激流旋涡、暗礁险滩一路向前,留下了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构成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对坚持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奋斗的历史已成为既往,更好地前进才能开辟历史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令我们自豪,但切不可安躺于功劳簿上打盹。对期待生活更加美好的中国人民来说,新的奋斗目标召唤着人们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强音吹响了进军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63],建党百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但不能忘了我们党是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6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突出了党的优良作风对于百年征程后再出发的重要意义,值得全党时刻铭记在心,并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发扬光大。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3页。[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5页。[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1日。[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6页。[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154页。[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页。[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0页。[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0页。[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9-251页。[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301页。[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9页。[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8、275页。[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225页。[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60页。[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9、284、285页。[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166、233、324页。[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9页。[2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页。[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4页。[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275页。[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57页。[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0页。[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2、57页。[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09页。[3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页。[3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32][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5、810页。[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35][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161、162、162页。[3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6页。[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7页。[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页。[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8-579页。[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页。[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7、248页。[45][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84、285、308-319页。[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8页。[4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68页。[49]《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人民日报》,2017年3月29日。[50]《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人民日报》,2019年5月14日。[51]《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79、80页。[52][5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9页。[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2页。[5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5、356页。[5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7页。[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7页。[5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1日。[5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7页。[60][61][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1、48、153页。[6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5-36页。[6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9页。文献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2卷第1期。




主编|刘宁宁        副主编|高晓娟
责任编辑|王泽云       本期校对|王佑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