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四林: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
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摘要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够起到提供学科支撑、学理支撑、人才支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应该讲,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因如此,不能将二者封闭和隔离,更不能割裂开来。因此,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是,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效果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能够发挥平台、桥梁和纽带作用。
增强学科意识,提供学科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但同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此,要不断加深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上升为思想政治科学。在这方面,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缺乏学科支撑,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缺少后劲和可持续性。支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固然很多,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学科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理应成为联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共同学科平台。应该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两张皮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意识,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途径,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积极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
搭建学术平台,提供学理支撑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解决思想问题,既要办实事,又要讲道理。思想政治工作旨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问题,存在针对性和亲和力不够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之惑,还不能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价值引领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深度,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度。解决思想问题不同于解决一般的知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其思想和政治功能,就要通过以理服人来实现。要做到以理服人,就得将理讲透彻,要把理讲透,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将理论讲透彻,就要真懂真信。要解决自信的问题,就要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四个挑战”,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面对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别是一些青年辅导员,往往表现出能力不足。要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就必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多搭建相关的学术平台,使主渠道队伍和主阵地队伍能够更多地在这些平台上会师,共同探讨,提升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一是要多建研究平台。要创造条件,建立一批全国性和地区性以及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心,汇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在一起共同研究重大理论问题,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水平,增强对重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二是要多建学术交流论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内部各自有交流论坛,也经常举办一些会议、论坛,交流工作经验和思想。但两支队伍在一起研讨的论坛较少,高层次高水平的论坛就更少见,因此,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搭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多地组织两支队伍在一起进行更深的学术和思想、工作交流,并形成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成果。
3
搭建培养平台,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搭建两支队伍融合培养和发展的平台。一是扩大专项培养计划。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施的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培养专项计划,对提升辅导员学位和实际水平起到很好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规模,满足更多的辅导员学位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这一计划,也能够为部分辅导员承担一些思政课教学或者进入思政课教师系列打下基础。二是设立双学位计划。可考虑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士和硕士双学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复合型人才,并使他们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来源。三是创设青年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研修培训基地。目前,全国高校已有一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研修基地,在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可在一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建立一批综合性的培训和研修基地,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融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共同申请重大和重点课题。一些面向学生思想实际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应鼓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联合申请,通过课题研究,联合攻关,促进两支队伍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2]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二十九次学科论坛”述要[N].人民日报,2017-05-17.
[3] 谢晓娟,张 青.社会力量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4] 冯 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
艾四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本文刊发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2017年第11期
微信号:xxdj2017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