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显良 | 基于四重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

白显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01-13

摘 要: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和理解,需要从其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审视和深入把握。从生成逻辑来讲,伟大建党精神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有其特有的传统文化渊源和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源头。从理论逻辑来讲,伟大建党精神承继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气质。从历史逻辑来讲,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回溯反思,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从实践逻辑来讲,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也要在实践中加以弘扬光大。新时代,既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要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P8)。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开创性。当前,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把握,首先需要回答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如何理解,其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内在的理论逻辑如何把握,它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构成什么关系,它在中国共产党救国、立国、兴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又该如何赓续传承、发扬光大等若干问题。这迫切需要从其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重维度予以认识和把握。

一、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顾名思义,无疑是指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实践与伟大事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它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是同在的,二者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这里内在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伟大建党精神源于哪里?它的精神源头何在?为什么会形成伟大建党精神?既然创建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内蕴着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创立100年之际才明确提出这一精神?这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涉及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

 1. 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文化源头在哪里?伟大建党精神不会凭空产生,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地上冒出来,它有其必然的思想文化源头。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这个建党主体,也离不开创建中国共产党这项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影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这个建党主体及其建党活动的精神文化要素,必然会凝结、聚合、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出路的必然产物。由此,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讲,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源头必然有如下几种。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母体和精神乳汁,它们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里留下了深刻印记,并有机地渗入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之中。事实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创建中国共产党,归根结底是为了救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其中内蕴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是一致的。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是为适应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需要而创立的,同时也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完善、趋于成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敢于斗争等本身就是其鲜明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完成的,党自创建起就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压迫与革命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词,历经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当时的中国社会不乏为了救国救民理想而斗争的革命志士,也不乏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这些都必然辉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之中,从而内含于伟大建党精神。

 2.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渊源怎么理解?作为一种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归属于思想、意识、文化领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文化。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反映在思想文化层面就凝结成伟大建党精神。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需要一定条件,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的提出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为建党奠定了社会基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奠定了思想文化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为建党奠定了组织条件。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本身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理想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于时代使命的担当、基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进行的革命实践,反映了一种为了理想不惜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所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无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建党实践的精神提炼。

 3. 如何认识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为什么在建党100周年才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提出时间的早晚,而在于如何认识、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来认识这个问题本身。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在那里,它的存在并不受是否明确提出及予以精确表达的时间早晚的影响。这正如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吸收的原理存在的客观性并不会受消化学科创立早晚的影响一样。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从后思索”的思维方法论。所谓“从后思索”,就是“对社会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遵循着一条同实际运动完全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是从已经完全确定的材料、发展的结果开始的”[2](P55)。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就运用了这样的认识方法:商品早在古亚细亚和古希腊罗马的生产方式下就存在,但对商品的科学认识却是在“后来”,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得以形成。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在建党100周年才提出来就不难理解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跨越后,实现了高度的精神主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备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的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与阐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3]。

二、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理论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层面32个字的概括,其内涵如何理解,构成什么样的内在理论逻辑,具有什么样的逻辑必然性,这是从学理层面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回答的问题。既然伟大建党精神根源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熔铸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体现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这里不妨从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身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角度予以分析和阐明。

 1.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内容与核心要义,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方面对伟大民族精神予以具体概括。基于这四个方面审视伟大建党精神,不难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其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伟大梦想精神。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时就宣称自己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它所要实现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要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持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组建政党并为之不懈奋斗,这无疑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伟大梦想精神。其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伟大创造精神。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为了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仅在黑暗中摸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一百年的时间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历史征程既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结果,也是充分弘扬伟大创造精神的结果。其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所进行的奋斗,是以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展英勇斗争,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几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这样的奋斗无疑是伟大的奋斗,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其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创立始就要求党员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在于唯有如此,党才能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伟大团结,才能聚合起革命伟力。

 2.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宣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斗争性等理论特质。有学者指出,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因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科学性、真理性基础上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把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高度统一,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4]不仅如此,笔者以为,伟大建党精神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因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本身就是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由此可见,建党实践本身就内蕴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开放思维和开放胸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是相契合和相一致的。

 3.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伟大建党精神内蕴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它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代表谁、为谁服务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共产党特质特性的方面都一定会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之中。具体而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反映了党的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指导思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回答了党代表谁、为了谁的问题,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回答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指向和现实追求,明确了党要做什么、要到哪里去,反映了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取向,明确了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这四个方面从整体上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气质,从精神文化层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性特点,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根本问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求是、担当、勇敢、忠诚的党性特质。简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对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角度予以理解和把握。

三、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有的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讲,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还有必要搞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什么关系,与整个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文化谱系构成什么关系,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点。

 1.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回溯。正如前文所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后思索”的认识方法论回顾审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所提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革命的“精神火种”,并没有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而熄灭或消失,而是不断被传承保存并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燎原之势”。至今为止,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先后提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近百种具体的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每一种精神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拼搏。但是,我们也能鲜明地感受和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具体精神之中,似乎也有贯穿始终、一以贯之的精神元素,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各种具体形态之中,其中的“同”与“通”是什么,变化的是精神形态,不变的是什么,这是走过百年历程后审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这即是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从精神维度回顾反思党的成长发展壮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搞清楚了自己成长发展壮大中的“变”与“不变”,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正如一个人在历经了摸爬滚打、风霜雨雪、坎坷挫折、成就荣光等丰富阅历的历练以后,总是忍不住追问“我是谁”一样,成长之后的追问与反思标志着成熟和成长,也是走向更加成熟的必经环节。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共产党认识自我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精神成长与发展的新高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庄重而严肃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精神寻根,也是一种特别的成长纪念,有特别而重大的意义。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讲,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P8)。这意味着,伟大建党精神是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精神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渊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所有精神成长都根源于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一论断的提出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时间长轴来讲的。换言之,放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其中,构成中国共产党精神成长的逻辑主线和内在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所有的精神成长都发端于此。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成长,有“源”必有“流”。无疑,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源”,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流”。正如古人所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之所以能形成内涵不同的精神形态,构成完整的精神谱系,根本在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头活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之间“源”与“流”的辩证关系,有学者指出,“从精神内容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展开和丰富;从时间脉络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从内在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生动演绎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6]。这在一定意义上即是说,伟大建党精神集合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大公约数,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中的“不变”之魂,探寻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源头所在。

 3. 伟大建党精神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和带领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不在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多少物质力量、军事力量,而在于其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了数倍于自己所掌握的军事力量的强大敌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毛泽东曾形象地将之概括为“钢少气多”,无论是在解放战争中,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反动派都是“钢多气少”,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是“钢少气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为什么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不得不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层面去寻找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备强大的精神气场、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讲,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征程中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支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大厦。也正是因为有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才用“不变”应“万变”,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同时也催生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与伟大建党精神在精神血脉上相通的革命精神。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依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的力量。如果没有长征精神的强大支撑,那么长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要突破国际范围的封锁与围堵,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守正创新,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没有“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绝不可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十多年的时间造出原子弹、氢弹等。在抗击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没有伟大抗疫精神作为精神脊梁,要取得今天的抗疫成果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四、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的实践逻辑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其后的斗争磨砺中向前发展的。简言之,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今天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不是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博物馆增加一件“藏品”,把它放到陈列馆中去束之高阁;而是要遵循其实践逻辑,彰显其实践特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发扬光大,以之作为精神旗帜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以之作为精神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以之作为精神武器去克服未来前进征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1.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征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历经长期奋斗,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既往一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为中华民族创造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飞跃提供了精神支撑。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以史为鉴,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向前迈进。从精神层面来讲,立足新时代,直面新征程,我们唯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源泉,才会有开辟未来所需的源源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具体言之,一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任何时候,信仰、信念、信心都至关重要。只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保持志不改、道不变,我们才能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掌握历史主动,增进历史自觉,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攻坚克难、行稳致远。二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时初心不改易,永远践行初心难。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唯有担当,使命才能变为现实。在新时代,唯有像历史既往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样,用行动践初心、以生命赴使命,我们才能应对新的风险挑战,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革命时期,无数先烈不惜以牺牲生命来追求理想,正是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英勇奋斗,才有了革命的成功。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少不了“娄山关”“腊子口”,免不了有“黑天鹅”“灰犀牛”出现,也避不开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之流的“暗箭”“冷枪”,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方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四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唯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接受党的正确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聚合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2. 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如果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发展比喻为一棵树的话,历经一百年的成长,这棵树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不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系列,就相当于这棵参天大树的干与枝,而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革命精神就是这棵树上的果实。百年来,这棵树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根本在于它扎根于时代、扎根于实践,根深所以叶茂。伟大建党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棵树的根系所在,为其成长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输送精神营养。走过一百年,走向新的一百年,走向更光辉久远的未来,要实现这棵树更加的枝繁叶茂,重要的不是要修枝剪叶,而是要夯基培土、浇水施肥,确保根的活力、土的肥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直面新时代,要建构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更加丰满、充盈,最重要的也是要为中国人的精神之树夯基培土、浇水施肥。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信念不移的执着与坚守,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具有永恒的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笃信不疑、笃定前行的信仰、信念、信心,是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前行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滋养。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尽管源于党、兴于党,但它不专属于党、不局限于党,而是全体中华儿女、中国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要努力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3. 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险考验,通过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着先进性。面向新征程,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7](P19-20),唯有坚持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而如何推进自我革命?笔者以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精神坐标和根本参照。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本质上就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去腐除疴,同一切有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顽瘴痼疾作斗争,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自我革命推进得怎么样,可以用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尺度进行衡量,因为伟大建党精神再现了党初创时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精神风貌和形象气质,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确保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不变,作为有着诸多先进品质的先进性政党不变,作为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政党形象不变。换言之,就是要确保党在任何时候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回归初心、回归本色,不断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8](P121)。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

参考文献

[1][5][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 钟华论.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19(7).

[4] 艾四林.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光明日报,2021-07-09(11).

[6] 蔡文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N].光明日报,2021-07-09(11).

[8]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白显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专项项目、重庆市教委重大攻关项目招标课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研究”(19SKZDZX02)和2021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集中制理论发展的百年探索研究”(2021TBWT-ZD03)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白显良。

编辑丨罗 佳    马 程

审核丨张永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

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会刊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