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i商周
6
@葫芦岛都市网
7
@贵平老师
8
@志云说
9
@宾曰语云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i商周
6
@葫芦岛都市网
7
@贵平老师
8
@志云说
9
@宾曰语云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不仅要看已抓谁,还须一直抓到没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最致命的错觉
Original
血钻故事编辑部
血钻故事
2020-09-25
收录于话题
#血钻观察
8个
狗在自己的大街上,
唯我独尊地称狮子。
——印度民谚
印度三宝
印度有三宝:神油、牙粉和护发油。但要按在中国的知名度来选的话,印度三宝应该是神油、飞饼和宝莱坞电影里必不可少的魔性舞蹈。
不过这只是民间的三宝。在政治上,印度也有三宝:
印巴冲突、宗教(种姓)问题、中印边境
。
一个合格的印度执政者,其基本素养就是要学会善用这三宝。遇到什么事儿摆不平了,就祭出这三宝,那么注意力就自然转移了。
经济下滑了,打一顿巴基斯坦;强奸案闹得举世瞩目了,打一顿巴基斯坦;国内又暴动了警察也摆不平,还是打一顿巴基斯坦。
你或许要问了,明明有三宝,为什么印度老喜欢用巴基斯坦这一宝呢?
这是因为其余两宝可不能随便用,一旦没用好,就很容易反噬自己。比如宗教问题,真解决起来就动了全社会既得利益体的蛋糕,自己得先完蛋。至于中印边境,因为真打打不过,只能隔靴搔痒弄点小动作。雷声大雨点小,劲道不够,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这不,前阵子印度军人刚在边境挨完中国军人的打,国内扬言着要增兵长期对峙。但这种唬人的做法起到的效果,也就是让印度人民大量抵制中国APP。等印度人民发现
抖音(国际版)
也是中国的以后,又懵了。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截至6月7日上午,印度确诊病例超24万例,累计确诊病例目前已超过西班牙,居全球第五。这还没完,自3月印度封国以来,底层人民没了工作,也没了收入。不刷免费的抖音打发时间,这些人要怎么度过漫漫长夜?
当然,他们还可以游行。事实上,自三月以来,印度国内也的确频繁爆发游行甚至暴乱。
6月8日消息,印度一村民杀死了一只豹子,村民们拿着豹子的尸体游行庆祝
印度国内矛盾丛生,那三宝自然也被拿出来用了。宗教照样不动,中印边境传来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真想做点啥来转移内部矛盾,还得靠巴基斯坦。
对巴基斯坦,印度可不是光摆架子的。上月底,印度就派出了10万军队北上增援。关于战局的消息,即便在中国,那也是一天都没落下,新闻数量甚至多过了印度跟中国起冲突的相关报道。
那问题来了。搞来搞去这三宝最好用的还是巴基斯坦,那印度一开始还费那劲让自己的兵找中国军人讨打干嘛?
其实印度一直有着这么一个传统:一旦出了啥事,就一定要在中国背后搞点事情。因为印度人普遍认为,
中印冲突是印度的主要矛盾之一;可对中国来说,中印冲突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冲突事件结束了,往往都是中国让步。比如这次,中国军队主动后撤了两里地,印媒就开始高潮了,说印度崛起了,因为他们只后撤了一里。事实上,咱们根本就不太搭理人家。但印度想要的效果还是达到了:因为这一里地,印度政府挽回了部分民心。
碰上事儿了就一定要在中印边境做点什么,因为就算过程很惨,结果也不会太差。同时,一定不要在中印边境真的做点什么,因为就算结果不会太差,但过程会惨到起不到挽回民心的效果。
这一宝贵经验,可以追溯到1962年发生的那场众人皆知却鲜有报道的中印边境战。
克节朗大捷
1962年10月19日晚,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涉过克节朗河。不准说话、不准抽烟还不准咳嗽。这一万多人静静地潜伏在河边,周围只听得到水流声。视野所及,是敌方碉堡内的灯光。
克节朗河
19时30分,两枚信号弹升空。振耳欲聋的炮弹声瞬间响彻喜马拉雅山麓。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密集的炮弹落在印军阵地上,15分钟的火炮轰炸结束后,步兵冲锋的号角响起。1万多潜伏在印军眼皮子底下的解放军朝着这些碉堡冲了上来。据当时的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回忆,这股突然冒出来的军队近到让他误以为是自己的军队发生了哗变。
短兵相接后,印军立马兵败如山倒。因为武器装备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印军装备的是司登式冲锋枪。这种枪威力大,而且便宜,还能迅速批量生产。但对比我军的56式步枪400米的有效射程,印军的司登式冲锋枪射程就只有几十米。
试想一下,在没什么障碍物的空旷高原地区,你一下子就能看到远处冒出来了一个人。你要拿枪打他,但打不到,还要往前再跑三百多米才行。他要拿枪打你,直接就打到了。
想打打不到,等到能打到的时候,早就被撂倒了。这就是当时印军的处境。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解放军就拿下了克节朗河谷。三天内,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并活捉旅长达尔维准将。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以不可置信的速度直接结束了。被俘后达尔维感叹道:你们在24小时内全歼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被我军“伙夫”活捉的达尔维准将
这份夸奖实在会让中国人感到不好意思。对比小米加步枪的抗战时期和靠吃雪补充体力的朝鲜战争,这场胜仗总显得没什么好炫耀的。除了武器制胜外,印度就连军人的身体素质也比不过被喊成“娃娃军”的中国军人。
据老兵回忆,因为平时驻扎的地方离边界线比较远,他们从来没见过印度人长什么样。那次也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印度人的长相。但令老兵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印度兵的年龄:不是老就是小,小的都是娃娃,老的胡子都跟自家爷爷一样长。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些印度人能神奇地在那300多米步程的时间里安然无恙,等真迎面肉搏了,这些老人和小孩也打不过正规军啊!
此外,印军的阵型也很有意思。4个步兵连,分散在长达12公里的克节朗河沿河前线。阵营松散,统筹指挥极为不便。可他们就是啥也不管,只管往前进军就行了。每前进一段,就设个据点,来证明自己占领了这块地。有的据点还匪夷所思地设在了中国哨所之间,还有的干脆直接插到了中国哨所背后,也不管物资经过中国哨点的时候会不会被拦下来,真打起来了又会不会被前后夹击。
这种排兵布阵很不合常规。印度军方也有人提出这种布局会让指挥、补给和运输都很麻烦。但新德里传来消息:没关系,人到了就行。
你们就往那儿站着,中国人不会做什么。
我能反杀;
她喜欢我;
房价会跌;
国足能赢……
人生总是被各种错觉安排的明明白白,印度也没能逃过这个魔咒。比如:
中国不会开战。
在历史学家马克斯维尔所著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就这样比喻道:印度玩的是一个俄国左轮枪游戏,他们信心满满地相信,这把枪里没有子弹。
这也不能全怪印度。当时,印度面临的局势决定了又要祭出那三宝了。而中国的形式,又让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中国不会开战”这个错觉。
我们先来看一下1962年时,印度面临着怎样的困局。
尼赫鲁的困局
当时的印度总理是尼赫鲁。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印度那时的情况和今天差不多。国内最大的问题还是贫富两极分化,最大的外部矛盾还是巴基斯坦。
1947年,印度猛打了一顿巴基斯坦,当作立国之战。可国内由来已久的阶级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于是,尼赫鲁决定在农村做土地改革。
印度土改的主要工作,就是废除地主。但各个土邦的上层阶级也都是地主阶级,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对改革政策不断修改,最后农民的日子过得更惨了。负债的农民数量从1952年的44.5%上升到了1957年的64.5%。
土改之前,全国接近一半的农民欠地主钱;改之后,全国超过一半的农民欠地主钱。越改越差了。而国家的财政赤字也增加到了90亿卢比。粮食短缺,物价飞涨。人民不满了。
当时大家还没有免费的抖音可以刷,也没有疫情的威胁,印度国内暴乱的形式相比今天更加五花八门:城市里有罢工游行,农村里偷偷上演着打地主的小规模作战,还有抗税斗争、反饥饿示威……
社会动荡不安,在中印边境战正式打响前一个月,印度国内的反对党刚刚要求尼赫鲁政府集体辞职。
那政府该靠什么来维持可怜的公信力?
跟现在的三宝不同,当时还有一个更好用的第四宝:土邦。
1947年,英国从印度次大陆分出来的,不是只有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还有许多土邦。印度成立时,只有15个邦,但到了1950年,就变成了28个。
这些多出来的邦哪里来的?有的是靠游说,有的靠威逼利诱,有的直接武力吞并。2018年莫迪建了一座帕特尔团结雕像,就是为了纪念印度首任副总理帕特尔。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让这些独立的土邦加入印度。某种意义上,帕特尔有点像中国的郑成功,收复故土。
世界最高雕像 帕特尔团结雕像
作为印度成立后的首任政府,尼赫鲁当局最重要的事就是收复土邦,好让印度的合法版图最大化。这是民心所向,而松散的小土邦也好打。
1961年12月,印度出兵葡萄牙占领的果阿邦。印度是受英国殖民的,英国还他自由了,可这个邦也不是英国的啊?郁闷的葡萄牙本想跟他们干一仗,一看印度派出了十倍于己的兵力,只好郁闷地撤兵,把果阿邦也让给了印度。
随着一个又一个土邦并入印度,印度人民开始分不清自己国家的版图究竟有多大了。对当时的印度来说,这种扩张行为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收复故土。任何一块有可能是印度的领土都该试着去“收复”一下,这是作为一个印度人该有的民族觉悟。
于是,尼赫鲁没得选了。他不继续扩张,就无法转移尖锐的内部矛盾;他不继续扩张,还要被愤青冠上印奸的帽子。
可打到1961年了,连葡萄牙的地盘都抢了,下一个该打谁?
刚好,此时的中国无论怎么看,都无暇顾及印度的插刀。
中印边境纠纷
还是那句话,中印边境纠纷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一贯做法一直是能不搭理就不搭理。摩擦发生后,也选择主动让步,只要印度退回到那条传统边境线就行了。
一直以来,中印双方都有一条靠行政管辖区自然形成的传统边界线。这条边界线没有具体划分出来,但双方都心照不宣,互不干扰。
后来,印度被英国殖民。英国根据地缘政治需求,单方面在不同时期划分了中印边界线。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
麦克马洪线
”。在1913—1914年召开的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跟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炮制了一条新的边境线,把边界从原先的喜马拉雅山麓北面移到了山脊。
其实,当时的英国也没有跨越那条传统边境线的需要。但从传统边境线到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区域,自17世纪以来就一直是西藏当地政府自治。六世达赖就出生在这两条线之间的达旺。
不过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承认过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只有膨胀了的印度会拿这条线做借口,屡次三番骚扰中国。
自印度建国起,就已经打起了中国的主意。印度建国比新中国的成立早两年,趁着中国战乱,印军就开始往西藏渗透了。1951年,印度占领了藏南宗教圣地达旺。也是这一年,中国解放了西藏,中央政府开始逐步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并跟印度产生了摩擦。不过,当时中印还是友好国家,边界形势也没多紧张。毕竟印度还有土邦这个软柿子可以打。
可到了1959年,中国在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大批西藏上层阶级逃往印度,印度政府居然接受了他们。这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强烈指责了一下印度,也没真的做什么。
印度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进军。从1959年4月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侵占了中国4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形成了那奇葩的阵型。
在尼赫鲁看来,自己的内部环境是优于中国的,而外部环境更是足以碾压中国。那会儿还是冷战的大背景,美国无条件支持印度出兵中国。也是那一年,苏联开始跟中国交恶。1959年4月,印军占领了传统边境线以北的郎久,跟中国发生了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苏联却公开指责中国,让印方造成了人员伤亡。
投鼠忌器,中国整整憋了快三年。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了,国内形势稍微好了一些,但时机还没到。10月15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苏联和美国都紧张关注着这件事,没空注意印度和中国。
这是反击的最好时机。古巴导弹危机爆发5天后,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第一枪,克节朗河谷战役立马打响。当时的印军,除了武器、军人素质和阵型都处在相对劣势外,安逸了三年的印军实际上就没做任何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尼赫鲁一辈子都没想明白中国怎么就反击了。但只要对历史的时间线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印军入侵早期,中国的确内忧外患,可战争打响的时候,无论内外中国都缓了一口气。克节朗大捷正是在向尼赫鲁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我们顾得上你了,你面子也挣够了,可以撤兵了。
但尼赫鲁却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周恩来总理在晚年还直言自己在外交上犯过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就是高看了尼赫鲁。
那尼赫鲁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摸不着头脑的进攻
短短三天,印军就在克节朗河谷失去了一个旅。这还不是全部的实际损失。看到中国竟然反击了,印军一枪没开,就火速撤离了自1951年就占领了的藏南重镇达旺。
收复达旺后,中国其实就没打了。休战期间,周恩来给尼赫鲁写了两封信,希望能用和平方式解决边境问题。
周恩来很明白尼赫鲁的处境,完全站在尼赫鲁的角度来劝诫他。
你一开始也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和民族情绪的裹挟才决定进军的。但真正让你做出实际行动的,还是因为觉得我们不会管你。但现在我们已经腾出手来了,你打又打不过,就不要打了啊。省得损伤你打跑葡萄牙后高涨的民族情绪,毕竟现在你也就靠这个维持内部稳定了。而庞大的军费支出还会加剧你的国内矛盾。不过我们也是老邻居了,在国际政治上还要互相帮衬着,只要你退回去,我们的驻军可以往后多退一点,给你留点可以在国内吹嘘的资本。
可尼赫鲁竟然拒绝了周恩来的提议!
尼赫鲁和周恩来
利用那短暂的休战期,他忙着四处购买武器,跟美国搭上了线。1962年11月3日,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斯面见尼赫鲁,并递上了一封肯尼迪的亲笔信。
肯尼迪在信里说,美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并会给印度提供十亿美元的援助。第二天,第一批美国运输机降落在了加尔各答机场,当着众多记者的面,美国准将福尔曼亲自打开舱门,里面全是美国送给印度的各种重型武器。
这些军火马上被送到了中印边境,有的直接空投到了第一线。另外,尼赫鲁还想着开辟第二个中国战场,让台湾的蒋介石趁机反攻中国东南。
蒋介石懵了,他说自己从来就没承认过“麦克马洪线”,找我干啥?为此,蒋介石公开谴责了美国支持印度的做法。
1962年11月14日,这天是尼赫鲁76岁生日。为了给尼赫鲁献礼,印军主动发起了进攻。拥有了美式装备的印军又一次被全歼了。
原来,尼赫鲁当局想的是靠第一阶段结束后那几天的战斗动员来吓唬中国。又是空投武器,又是调兵遣将,这种姿态都摆出来了,中国难道还想在偏远的高原跟印度打持久战吗?
都这时候了,印度还在玩那套“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尼赫鲁又赌输了。当时的作战最前线是瓦弄。印军到达后,发现一支中国精锐部队早就在那等着他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0师,这支被称为“四野最能打的十个部队之一”的部队,已经在瓦弄等了他们一个礼拜了。或许130师也没想到会真把这些印度人等来吧。
除了给尼赫鲁写信讲道理外,中国其实并没有闲着。指挥官张国华中将在那几天都想好了3个作战方案了。最后他觉得前两个不能歼灭敌人主力,特意选了最后一个:正面实施强攻,还要派奇兵迂回到敌人后方,吃掉逃跑的印军,阻断增援的印军。
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
据当时的参战老兵回忆,在当地藏民的指点下,这支奇兵找到了狭窄的贝利小道。这条路最早是英国划定“麦克马洪线”时勘查到的。现在却成了中国把印度打离“麦克马洪线”的秘密通道。
这条路很难走,有些地方不能行军,解放军就用绳子往下吊。这样六天五夜强行军,不眠不休,终于在中国发起总反攻之前,顺利绕到了印军后方(如下图红色标识)。
贝利小道
那时,印度国内每天都在召开议会,等着最新的战事消息。头两天刚刚听说瓦弄发生了激战,大家都满怀信心地等着印军大捷的好消息。几天后,尼赫鲁走到了议会厅,结结巴巴地说:印军全线溃败。
仅用了一个礼拜,不仅瓦弄没打下来,印军还被一路反攻。东线一直打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解放军眼前就是无险可守的印度阿萨姆平原,印度边防重镇提斯普尔垂手可得;西线打到了印度河上游,离首都新德里就只有300公里了。
那天是11月20日,美国驻印大使给华盛顿的紧急报告中写道:新德里出现了极度恐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
首都流言四起,人们都说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提斯普尔,随时都会派伞兵空降新德里。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出动空军。
为了挽回颓势,尼赫鲁做了最后的挣扎。他要求美国派出战斗机和轰炸机直接参战。于是,肯尼迪下令,让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紧急驶往孟加拉湾。
可没等美国航母开到孟加拉湾,中国就对外宣布:自12月1日起,中国将撤回1959年的实际边境线,并在此基础上,再往后撤20公里。
当时印度被打到外交通讯系统完全混乱,都不知道中国宣布撤军了。还是内政部长在机场捡到了一张报纸才看到了这个消息。看到报纸后,尼赫鲁愣了好久,怎么都想不通中国为啥打了胜仗还要撤军。
其实,中国从没想过要占领印度的领土,而且补给运输也实在困难,无法长期保障。打到你家门口完全就是给你看的,让你真的意识到自己打不过就行了。咱们还是在谈判桌解决问题,毕竟印度也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同样不理解的还有参战的中国军人。张国华将军也想不通,但他要求自己的军官们想不通也要通。最后,军人们执行了这个命令。撤退前,我军把印军的大炮、汽车、坦克排整齐,擦干净,还灌满油,让印方派代表来签字接收。
不久后,印军俘虏也全数交还。当时我军不仅给印军俘虏治疗伤病,提供日常的娱乐活动,还要保障他们的伙食。有时我军都是吃干粮和米汤,还是想办法给印军俘虏供应米饭。遣返时,有些印度士兵抱着解放军战士依依不舍,有的还流下了眼泪。
俘虏
这种现象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奇观,但这个奇观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多数印度军人当中国俘虏的日子比当印度军人要好太多了。因为种姓制度的关系,低种姓的士兵待遇比高种姓差许多,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印度军队里贪腐成风。克扣军粮时都是全部克扣,直接给低种姓的士兵吃喂家畜的饲料。
印度军队其实有着各种顽疾,有些到今天都没完全根除。它可以靠武器优势打一顿巴基斯坦,靠人数吓退葡萄牙,也可以在国内打打小土邦,但真要跟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中国硬碰硬,实在是没得看。
尼赫鲁唯一的胜算就是中国不出兵。可为什么在克节朗大捷后,尼赫鲁还要继续作战?还选择了主动进攻?
有人说,他太想靠着打败中国的余威,把土地改革做到彻底,甚至可以来个宗教改革。搞来搞去,还是国内问题更难。靠外部的胜利为内部改革寻求变量。这种想法是好的,可前提是要打得过吧?
尼赫鲁究竟是怎么想的呢?除了周恩来,伟人毛泽东也站在尼赫鲁的角度想了很久很久,最后郁闷地说了一句:
我想了10天10夜,还是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印度的幻觉
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了金砖国家的概念,印度和中国同时入选。
同为金砖国家,同是文明古国,都是人口大国,又同样在1980年代上演了经济奇迹。在西方人眼里,这两个相邻的国家总是被放在一起提及。颇有“北乔峰、南慕容”的意思。
2019年,印度以2.85万亿美元的GDP超过英国。跟现在的疫情确诊人数一样,印度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五。这或许给了印度一个幻觉,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亚洲的中心,发展中国家的一把手。印度国内在前阵子的边境摩擦中还喊出“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可2019年,中国的GDP是印度的6倍还多。同58年前一样,印度从来都不是中国的眼中钉。我们的视野早就超出亚洲,着眼世界了。除了印度总把自己跟中国放一起比较外,如今,经常被拿来与中国比较的国家是:美国。
某种程度上,印度甚至都不是江湖人公认的“南慕容”。
它的地理位置和所作所为更像是见人就问阁下有几斤几两的鸠摩智。动不动就打肿脸充胖子,找不在一个量级的人过两招。还专挑中国国际形势不好的时候出手。1960年代中苏交恶是这样,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剑拔弩张,印度的动作也越来越多。
5月初,趁着西方国家向中国讨要疫情赔偿的时候,印度军人在边境上朝我军扔石头,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边境摩擦。即便目前边境摩擦差不多到了尾声,印度总理莫迪在政府报告中还要特意多说两句,声称两年内要沿着中国边境建66条大型公路,来表一表决心。
但不管印度现在还是未来想怎么闹,综合国力的差距摆在那儿了,只要你别又转一圈走了,那不管你要单面打印还是双面打印,不管3D立体打印还是彩色打印,都能满足你的需求。1962年的故事随时都可能再演一遍。
莫迪和特朗普“秀恩爱”
1962年中印作战期间,美国逼着巴基斯坦支持印度。巴基斯坦本来就是穆斯林国家,印度是印度教国家。双方要能和睦相处也不会硬生生分裂了。在美国的威逼下,巴基斯坦生气了,跟中国签了协议,就此逐渐成了咱们的巴铁。
2020年6月9日,印度一个邦的累计确诊人数就超过了中国全国。国内矛盾丛生,要真想跟中国搞点什么大事情,还要等很漫长的时间才可能有资格。现阶段的印度真正能用的其实也就巴基斯坦那一宝了。
一直以来,巴铁都受尽了印度的欺凌。这也没办法,放眼亚洲,东亚有中国,有日韩;东南亚的新加坡虽然小,但也是发达国家;西亚几个国家可能综合国力比不过印度,但伊朗、沙特这几个国家军事实力也都不差。
可一旦把目光只放到
南亚
,就会发现印度在这里几乎就是巨无霸的存在。经济、人口、面积各方面都碾压周边小国,唯一能稍微抗衡一下的也就只剩有中国撑腰的巴基斯坦了。
自印度独立以来,就一直延续着英国殖民时期的侵略扩张思想。除了1961年把葡萄牙占领的果阿邦并入版图,1975年,锡金王国也被印度收入囊中,成为印度的锡金邦。并就此对尼泊尔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上月初,印度在与尼泊尔的争议领土内修建公路,挑衅尼泊尔。
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几乎把能得罪的邻居都得罪遍了。但这里面的套路还是跟上世纪一样:打不过的闹完就走;差不多的就僵持在那儿;能打过的就打人家或者刺激人家跟自己打。
剧情一再重复。
印度的边境纠纷就像一个陀螺,看似在飞快旋转,好像整个世界都要迎来一场腥风血雨了。但那驱动力又始终来自内部。
旋转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往前走,也可能就是消耗那股驱动力。等内部矛盾缓和了,历史又开始了下一轮循环。
这便是印度最致命的错觉:
2020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可印度还是印度。
END
本文作者:地中海螃蟹,血钻故事研究员。重点研究方向:东亚,欧洲。
部分参考文献:
1、中印边界争端反思,内维尔·马克斯维尔
2、麦克马洪线的由来及其实质,吕昭义,李志农
3、五六十年代中印边境冲突的原因探微,康民军
4、纪录片《1962中印边境风云》,北京电视台
推荐阅读:
印度最深的一道伤口
巴基斯坦风云:中国铁杆兄弟的血泪往事
及时看文章,需要加星标
“星标”血钻,不错过每一篇硬核文章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