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鹏颖 | 《社会工程哲学》

田鹏颖 思想田野 2022-01-13

《社会工程哲学》


田鹏颖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简  介


本书以波澜壮阔的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为背景,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人们对社会世界的依赖、适应和改造领域,把唯物史观与科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相“嫁接”,沿着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进路,对马克思“实践”范畴进行存在论解释,把“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的“根据”和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把社会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前提、过程和产物,将“实践”范畴工程化、具体化、历史化。全书关注现代社会新矛盾与传统哲学范式的新冲突,提出并论证哲学范式从传统形而上学向社会工程转向的逻辑必然性、历史必要性和现实合理性;重点讨论了社会工程哲学的学科边界、逻辑起点、理论基础、设计原则、本质属性和社会工程创新等问题,为推动当下中国社会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问题提出:在哲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交点上
一、哲学理论发展的内在生长点
1.实践论的反思与深化
2.历史观的反思与拓展
3.辩证法的反思与探索
二、现代社会实践的制高点
1.“全球问题”的哲学透视
2.“和谐世界”的时代呼唤
3.“和谐社会”的基本旋律
4.“人类中心”的理性觉醒
三、哲学理论与风险社会的契合点
1.哲学范式的自觉转变
2.哲学之树常青之根本

3.哲学范式的时代转向

第二章 学科边界:人类改造社会世界之谜的哲学追问
一、社会工程哲学反思人与社会世界的实践关系
1.社会是人类工程活动的产物
2.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理论成果

3.社会技术是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的物质手段

4.社会工程是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的现实载体

5.社会工程哲学是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的自我反思
二、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特性

1.社会工程哲学的反思性

2.社会工程哲学的理解性

3.社会工程哲学的规范性
三、社会工程哲学的多元定位

1.社会工程哲学与一般实践论

2.社会工程哲学与一般认识论

3.社会工程哲学与一般方法论

4.社会工程哲学与一般历史观

第三章 逻辑路径:社会工程哲学的理论框架
一、现实性与传统哲学范式的界面:硏究的起点
1.现代性的文化基础

2.现代性的技术根据

3.现代性重构的工程思维
二、现代的人:逻辑的开端

1.社会工程哲学的元概念

2.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

3.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培根计划”终结:建构社会工程

1.“培根计划”终结的是与非

2.“培根计划”终结与文化反思

3.“培根计划”终结与社会工程在场
四、解析三论:理论的构架
1.形而上学沉思之一:社会工程本体论

2.形而上学沉思之二:社会工程认识论

3.形而上学沉思之三:社会工程方法论


第四章 科学尝试: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路

1.社会科学的演进逻辑

2.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

3.社会科学的多重功能
二、社会科学的工程价值

1.创新思维与实践的逻辑前提

2.建构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

3.张扬现代社会的科学理性
4.凸显人类工程活动的自觉自为

三、社会科学的社会工程化趋势

1.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工程的必然性

2.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工程的合理性

3.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工程的过程性


第五章 技术探索:社会工程的设计原则

一、社会工程设计的前提性
1.社会工程设计的认识论价值
2.社会工程设计的人文精神
3.社会工程设计的符号性
二、社会工程设计的理性自觉
1.理解社会工程设计的具体性
2.认识社会工程设计的前提性
三、社会工程设计与重构现代性
1.反思社会工程设计的技术性
2.把握社会工程设计的复杂性
3.体现社会工程设计的前瞻性

第六章 工程创新:社会工程的本质属性

一、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立场
1.社会工程哲学的生活立场
2.社会工程哲学的历史立场
3.社会工程哲学的现实立场
4.社会工程哲学的未来立场
5.社会工程哲学的主体立场
二、社会工程创新的哲学之境
1.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哲学之根
2.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哲学之源

3.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哲学之魂

三、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多维向度

1.理论创新秘密的寻找
2.技术创新图式的思考
3.制度创新本质的认知
四、工程创新的反思
1.自然工程创新的经验

2.社会工程创新的内涵

3.自然工程创新与社会工程创新的关系



审核:张琳

责任编辑:陈铁迪

图片编辑:赵佳丽

文字编辑:米亚楠、孙鹏伟



往期推荐

1

田鹏颖 |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思考

2

田鹏颖 | 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

3

田鹏颖 | 论社会工程方法论的时代特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