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讲座回顾丨芋荷老师:如何用绘本做食物教育分享
本文内容由秾EDIBLE 余文想 林黛仪整理
嘉 宾 介 绍
芋荷老师
有邻共享家发起人,可持续生活探索者,三粒豆食物探索计划小伙伴,也是“金秋小农夫”、“跟着节气去生活”食与农课程主要教研和执行者之一。
目前在黄埔古村参与策划和执行社区故事屋、社区厨房、食与农课程等活动和项目。
崇尚自然生活,扎根社区,希望透过食物探索生活和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2017年7月10日,我们有幸邀请到芋荷老师为大家介绍什么是食物教育,以及自己通过绘本做食物教育的方法、过程与思考。
首先,芋荷老师以“站地图”的游戏导入今天分享的主题,让每位同学分享“来自什么地方?”,“印象中最深刻、最喜爱的家乡的食物是什么?”,从而引发同学们思考食物和我们的关系。
从同学们的分享中可以发现:大家怀念的、喜欢的食物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美味、健康、营养,还因为自己有关于它们的记忆。它们可能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也可能只是跟一个人有关,譬如是妈妈做的,奶奶做的,或者有一些特别的情谊。
食物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食物教育也不仅仅是从营养角度出发,还有很多的食物记忆,包括我们跟家乡、家人的情谊。
(芋荷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一)
食 物 教 育 的 概 述
国内外食物教育现状
首先,芋荷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芬兰、美国以及中国的食物教育现状。
在日本,2005年通过的《食育基本法》规定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接受食物、食品相关知识。《食育基本法》前言中强调,“对于培育孩子丰富的人性,掌握生存能力来说,最重要的是‘食’。食育是智育、德育以及体育的基础。”简单来说,除了“食”,食物教育(食育)也是相当重要的。《食育基本法》中还指出,食育“不单是烹调技术,而是关于对食的认识、营养学、传统食文化以及成为食品之前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的生产的综合性教育”。
英国的“校园菜园计划”让孩子们在学校菜园中体验耕种和收获、动手料理和分享食物。
意大利则推动以慢食理念为主的“千园计划”,鼓励在校园、小区中开辟公共的菜圃,让当地居民去种植并烹饪原生作物。
在法国,则从最基本的五感(即触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去认识食物和烹饪,让食物成为孩子对世界建立感知的纽带。
芬兰因盛产各种浆果,将简单的料理文化融入孩子基本教育中,进行“厨房教养”。
美国的“可食校园计划”,使命是建立和分享一套从学前班到高中都可以用的全国性食育课程。
国内逐步有群体从食物教育、农耕教育、自然教育乃至乡土教育中去探索人和食物、人和自然、人和土地、食物和土地关系,以重建这些关系的连结和传承生活的智慧。
何为食物教育
食物教育简称为“食育”,是一种基于食物的教育方式,包括食物从土地到餐桌再回归土地的过程。芋荷老师认为,食物教育主要是让参与者亲自参与完整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堆肥、拔草、间苗、施肥、覆盖和收获)、亲自参与食材的处理、烹饪、餐后收拾等行动,培养自己简单的耕食生活能力,从而让参与者更清楚地了解食物的来源、增进他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能力、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通过实作、共耕、共食,激发参与者对食物感知和情感记忆(家人、乡土、文化),转变成对自然、环境、农人、乡土的关怀。
食物教育的内容很多,也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比如鼓励餐后垃圾回收、垃圾分类;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包装袋问题;洗碗时尽量不使用化学洗涤剂,并且尽可能节约用水等;在菜市场时,询问生产者(农民伯伯)食物从何而来;选购食物时考虑添加剂等问题。
食物教育的方式
食物教育的方式有许多种,这些方式因时因场合的不同而不一样。食物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小孩子。
芋荷老师分享了许多对孩子进行食物教育的方式。比如教授孩子与食物有关的童谣、戏剧、手指谣;让孩子们分享富有深刻回忆的食物故事;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在阳台、院子、门口等地方种植,与孩子一起学习烹饪食物的技巧,对食物进行研究等等。
广州的童谣《氹氹转》: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
五月初五龙舟节呀!
阿妈带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
鸡仔大挪去卖,卖得几多只呀!
我有个风车仔,佢转得好好睇!
氹氹转呀转……
这是一首十分具备地方特色的描述广州端午节的童谣,引人深思并回忆的家的味道。
芋荷老师特别地讲述了食物研究的重要性,她认为食物研究能够增加我们对食物的认识,关于食物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研究食物的来源地,研究食物与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究食物家族等等。芋荷老师介绍,我们可以一直绘制食物地图,看到不同食材的食物里程,食物里程很远的食物在运输和储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从中医角度食用当地当季的食物更适合人身体的所需,譬如广州这段时间比较湿热,就需要食用清热祛湿的食物。另外,可以通过了解食物家族进行食物研究。据说土豆、番茄都是有几百上千个品种的大家族,大规模集约化单一种植的种植方式,使得很多品种消失了,品种和物种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对抗恶劣气候和环境所带来的灾难。
同时,芋荷老师非常强调食物的当地当季问题。食物的里程、能源消耗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食物有自身适合的种植与食用季节,不同食物与季节也存在不同虫害问题。地域与季节,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食物。
一家人一起做食物也是一个食物教育的过程,包括食材的准备过程和一起制作的过程,整个过程弥漫着家人间浓浓的爱和情谊。
绘本是做食物教育其中的一个手法,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对小朋友更具有吸引力。接着,芋荷老师分享了有邻共享家最近开展的“金秋小农夫”儿童食育教育课程。
(二)食育课程介绍:
“金秋小农夫”活动
第一课:
走进古村,播下希望的种子
目标:通过市场走访,让孩子们与社区的人、事、物建立连结,让他们认识种子,并在菜园及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绘本:《藏在种子里的秘密》
—
介绍食物是从种子变成果实再变成种子的生命循环过程。
在课程活动中,老师拿出食物的种子向孩子们介绍种子的类别,并通过绘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种子。
第二课:
认识土地的好朋友,土壤的好帮手
目标:通过找厨余做酵素、堆肥,了解土地的好朋友对土壤健康的帮助,从而了解土壤的健康才能保证食物的健康和人的身体健康。
绘本:《蚯蚓的日记》
—
讲述了蚯蚓的日常、特性、蚯蚓与土地的关系,如蚯蚓如何帮助土地呼吸、松土等,吸引小孩的兴趣。
绘本认知后,在课程活动中以实体的蚯蚓向孩子们介绍蚯蚓的特性,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蚯蚓、喂蚯蚓来认知这个土地的好朋友。
第三课:
一蔬一果一食物里的大千世界
目标:通过照顾蔬菜、《黄色小番茄》的故事、一起制作食物等让小朋友感受自己和大千世界的联系,让其了解:原来每个人每件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万物之间总是相互有联系的。
绘本:《黄色小番茄》
—
介绍了小女孩想吃小番茄,然后爸爸妈妈、小动物和世界各部分来帮她种成了小番茄的富有禅意的故事。
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分别扮演食物和大自然的部分,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以便孩子理解当天的主题所传达的内容,从而让孩子了解食物与世界的关系。
第四课:
和食物做朋友
目标:通过追溯食物可以从哪里来(菜园和菜市场),一起动手准备食材、制作食物、品尝食物,探寻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包括对待种植食物的农民和土地。
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
—
蔬菜渐渐长大,想象整个菜园蔬菜成熟的热闹场景。绘本的设计是根据蔬果生长阶段考虑安排的
课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想象整个菜园蔬菜成熟的热闹场景。另外,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胡萝卜,从而探寻人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其实只要食物健康、安全就可以食用,丑的食物因为没有人挑选被淘汰而造成一定的浪费。让人们了解对食物的种植讨论(如,是否需要使用化肥农药等),还有按需准备食物等问题的探讨。
第五课:
收获、成长和展望
目标:收获经历两个月成长的蔬菜,一起分享食物煮《石头汤》,体会耕种不易,丰收的喜悦;回顾两个月来课程中一起经历的画面,分享收获,并促使一些想做的事情。
绘本:《石头汤》
—
营造出透过相互分享和付出,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友善的社区感。
活动中,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一个类似熟人社区、相互信任、相互分享的联结。
除此之外,芋荷老师还分享了许多经典儿童绘本:
比如《荷花镇的早市》,从而引出“菜市场也是进行食育很好的一个场所”的观点,她认为菜市场能够使我们了解当地当季的食材和饮食习惯。
有别于超市的传统市场,能够使我们在买卖沟通过程中提升社交能力,让我们感受熟人社区的人情味,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信任的状态。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读者将看到制作苹果派所用的食材构成的食物地图,看到每个食材的食物里程。
《爷爷的肉丸子汤》:爷爷通过做出有奶奶做汤味道的肉丸子汤,从而对奶奶的思念,书中小老鼠、小狗、小猫、小朋友等对孤独的爷爷带来爱和关怀。从而引出“探讨食物不仅仅只探讨它的营养,而且要探讨它背后很多很多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14只老鼠》:其中描述了小老鼠们吃早餐、种南瓜、吃南瓜、挖山药、捣年糕等场景。十四只老鼠分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等,体现出大家族一起生活的温情。
《妈妈买绿豆》:是一本描写了从买绿豆、洗绿豆、泡绿豆、煮绿豆、做绿豆冰等过程的儿童食物教育绘本。
(三)
食 物 教 育 的 反 思
最后,芋荷老师结合自己做食物教育的经历,提出自己关于食物教育的三个想法:食育在身边、自然在身边和让食物教育和自然教育成为生活的常态。
芋荷老师认为,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校园、家庭等环境来对孩子进行食物教育,而不应该将食物教育独立于生活之外。另外,食物种植的地方其实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可以在阳台、花园,甚至在一个小花盆上做种植,从而方便孩子们对自然的观察、对食物从土地到餐桌这一过程的观察和体会,最终达到“自然在身边”的效果。同时,只要带着觉察的目光去观察周边的生活,其实就达到了食物教育的效果了。
此外,我们应该不仅仅从食物营养的角度来看待食物教育。它还包括人们对待食物的态度、食物背后的地域文化、食物与社区的关系、食物与经济的关系(小农和大规模工业化种植的关系)等等。
总而言之,食物教育应该是多维度的,多方面的联结。
(芋荷老师介绍不同的绘本)
(芋荷老师与工作坊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