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种植第一期系列讲座三:社区生活与社区种植
李自若老师首先对秾可食地景研究小组进行介绍,接着从战术种植“种在哪里?”“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植?”三个问题出发,结合身边的相关的战术种植案例,引导大家解答疑惑,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一些对战术种植工作坊研究思路和方法。
01
秾·可食地景研究小组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开始于2016年。成员由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园林、园艺、生态学专业的师生团队组成。以秾促农,针对可食景观、社区种植生活、永续农业设计等方向,探讨相关科学基础、设计方法及技术。以秾会友,让科学、艺术、生活紧密联系,立足高校教育与社区服务的有机联合,推动地区种植社群的发展。讨论食物、种植、社区的关系,以植物、食物活动推进社区营造。其中,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儿就是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探讨公共空间营造的不同路径及建构方式。而社区生活与社区种植,便是一个关键内容。
02
种在哪里?
战术城市,实际上是对于城市空间的一些反思。这里我们可以从现有的一些自发性种植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可以种在一些较易忽略的角落,如广州华南快速东侧路旁的小菜地;也可种在私人与公共空间之间,如广州北京街社区、东山口。我们可以发现自发的种植更能利用空间,而且更能发现被忽略的空间,如广州竹丝岗社区中居民在原本看似消极、无人问津的建筑与建筑的边界区域进行种植。商业空间也可以以公共性展现,如位于竹丝岗的这家物业管理公司,把门口的空间留给商贩销售植物,却有了一个花园式入口。屋顶则可以更有意思,如长沙某社区屋顶,居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水稻、荷花、蔬果的种植。
可以发现,许多城市空间并没有被真正利用,然而,居民与社区的距离最近,他们常常会发现并以自己的方式利用或改造它们。
那么关乎社区生活的种植场所,是在公共的区域还是私人的区域呢?
它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能是私有的,也可能是公共与私有交界的。从公共到个人的,芬兰的都市农业、法国的街头绿植,由袋子、盒子做的可移动的植栽形成可移动的花园,或是通过特殊的认养方式鼓励居民领养公共空间,让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环境维护中来。而由个人到公共的,西班牙的非遗活动的庭院节,每家每户在自家院子种植,每年有固定时间开放分享,供大家观赏与交流,这则让私人空间也可以形成公共生活。
那我们应该如何分享个体,形成社区的联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问题。当我们思考“种植在哪里?”时,或许更需要思考“我们的生活在哪里?身边弹性的空间在哪里?”
这需要我们挖掘城市规划中容易被忽略的生活及空间。而战术城市,最具挑战但最具意义的便是,可以以一种更具创意且巧妙的方式,重新为我们定义了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03
种植什么及种植的过程?
我们的课题组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很关心种植什么?这实际上需要回归到我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我们种植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去种它?种什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它决定了这一行为带来的共同生活及目标。
邹老师偏向花园型,她的花园种植以花为主;卢叔叔偏爱种植食物。因为这些种植的对象会与他们的生活、分享关联。
种植时我们还需考虑植物的特性。课题组曾调查整理出适合植于天台的耐旱、耐贫瘠、耐风、抗性强的植物。而现在很多开展小微改造的地方,在广州往往是高密度的老旧住区,那么透过本土的居民自发种植也可以看到一些种植的需求,易种植的,特别是耐阴、耐旱的植物是现在社区种植应当重视的。
老城区中,为了让植物有光照,将植物挂在晾衣架。
种植,是需要为植物提供一个合适成长的微环境。自然界的植物,是长在土里,与各种生物、各种基质相互作用的。所以种植的过程,会涉及到重新以人工的方式为植物制造一个模拟土地的环境。因此,大家可以注意到另一个关键点,种植容器。战术城市中很多设计创意就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旧物容器、模块化容器、移动式容器各有不同,但都需要考虑到排水、蓄水,让植物根系能够稳定生长及降低人工维护的依赖度。而广州社区的观察中可以看到,容器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式物件。
除了种植苗,植物的种植是否还有别的形式?在战术种植时我们是否也可以将种植过程分解并进行思考呢?从种子到小苗到大树的这样的过程,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可以为城市空间、城市生活带来什么?
法国公众参与的播种装置
可移动的种植
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种植真的植物呢?
是种· 植物还是种植· 物?
那么,对于战术城市来说,是否也可以用假的植物来种植呢?
在竹丝岗社区的探访及民众花园的复刻参与中,可以感受到假的植物背后,是居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共同记忆的珍视!所以种什么,实际上是需要去思考植物或非植物对于我们的意义,种下我们的热情与关爱。
竹丝岗绿化中的假植物们
竹丝岗居民用制作的假植物,复刻曾经的民众花园
04
种植的时候?
它可以是特定的,也是日常的,是时间的设计也是过程的设计。
在意大利参与的一次Flower Festival中,你可以感受到整个城市被装点上鲜花,但是所有的鲜花并不是单纯的节庆活动,每一个植物是居民可以购买带回家中的。商户把鲜花摆成花坛,每个居民也可以一起来摆卖。整个的节庆过程充满了分享和交流,而结束后所有的鲜花又重新进入到千家万户美化各家的花园阳台。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我们珠三角地区可以看到一些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花市”。这是每年各地区的春节前的盛会。“花市”在特殊的节庆里,重新塑造了城市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而当每一户居民将他们带回家中时,年花又成为了城市空间中的另一番风景。
广州春节花市
社区种植行为的发生与社区文化紧密联系,这或许也可以启发到战术种植介入空间、介入生活的时机。如在广州深井村的春节期间,可以看到居民用芹菜、生菜、葱的盆栽及年桔装点门前。这些充满吉庆寓意的植物,以一种长期以来的默契,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日子里重新塑造了村子的街巷空间氛围。
05
结语
“战术种植”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它可能有别于之前我们认识的“绿化”。
但它的核心是回归到种植、社区生活。让我们重新思考种植可以是怎么样的?我们身边可以有怎样的种植?这需要我们从空间、生命、时间等多角度去思考、发现,有什么行动是贴近生活并且带来更多的社会、生态、文化意义的。
希望这次工作坊中,同学们可以一起去探索!
主办方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X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指导老师介绍
何伟、江帆影、李自若、温颖华、张莎玮 (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第一期时间
8月15日-8月29日
工作坊的目的与内容
结合战术城市设计手法,共学与梳理社区公共空间介入的种植手法
活动形式
线上交流共创、线上调研、线下自主或同城联动开展调研及实验,最终活动将协作形成战术种植项目库进行线上线下分享。
文案:战术种植工作组
海报设计:OODesign
编辑:廖颖楠
欢迎关注GAFA风景园林
广州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公众号平台,用于发布学生作品、专业动态、学术活动、学生风采等。
欢迎关注秾·可食地景研究组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开始于2016年。课题成员由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园林、园艺、生态学专业的师生团队组成。研究团队方向涵盖植物造景、施工管理、种植设施与技术、生态评估与生态修复、乡土景观设计、社区营造等。目前课题组着重于社区推广(网络建构、媒体传播)、设计研究(养护管理、种植设施设计等)和基础研究工作(应用理论、素材筛选、条件观测)等三方面的工作,旨在以秾促农,探讨可食景观、社区种植生活、永续农业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和技术;从而实现以秾促友,立足高校教育与社区服务的有机联合,推动地区种植社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