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要览(十四)| 一个支点,翘起地球: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广大招生 2021-09-23

  一个支点,翘起地球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School of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大学物理教学部。
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天文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物理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物理)3个专业硕士招生方向。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师范)是本科提前批(师范类)招生,《物理学》(非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都是本科批次(普通类)招生。《物理学》专业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获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正高19人,副高25人。博导8人,硕导49人。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5人,珠江学者2人,云岭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有1人2014-2018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ESI高被引论文1篇。


学院在基础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绩。现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天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省级科研平台1个(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重点实验室1个(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天体物理团队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目前有三个实验研究平台: 超快(飞秒)光学实验平台、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平台、光纤通信及传感实验平台。我院积极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平方公里阵SKA项目中承担具体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还参与国家空间站望远镜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奖二等奖等市厅级以上奖励13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50余篇,2011年以来300余篇被SCI收录。
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都超星杯”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等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2项;省级金奖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59项。




专业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


一、物理学(师范)专业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根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需要,培养师德高尚、家国情怀,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受到物理学研究方法初步训练,掌握物理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法,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物理与天文深度融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师范特色、广大底色、天文特长的“三色一长”人才,具备从事天文和物理等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比赛以及计算机编程等能力,具有从事物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潜力。毕业五年左右能够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并具有成长为卓越教师的潜质。


主干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热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


专业特色: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州市特色名牌专业。依托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天文学、凝聚态物理),一个省级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对本科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物理专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积极开拓学生科研能力,学生在本科阶段可加入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科研团队,助力成才。


职业发展方向:中学物理教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师、科学普及工作者等。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基本运作规律时所形成的观察、描述、数学表述、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一系列对物理规律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哲学,包括尊重客观事实、理想化模型、数学分析方法、近似理论等,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严格的物理训练将使你受益终生。



二、物理学专业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适应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扎实的数基础、物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训练,具备持久创新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作;或者继续攻读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


主干专业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


专业特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满足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天文基础具备持久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利用我院优质师资队伍资源和优良的学科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构建科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体系,以高水平前沿课堂为引领,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为过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发展方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维护等;继续从事物理、天文、材料等学术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等。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国民经济、国防军事、半导体工业等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物理学专业背景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很有优势,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又具备工程领域的根基。物理学专业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既具备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拥有在应用物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高科技开发的实际业务能力;物理学专业学生所特有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有持久的专业发展后劲和较强的开拓能力。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适应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具有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具备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具备材料设计与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材料专业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材料学实验基础、材料物性、材料物理实验方法、固体物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无机化学、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先进光电材料、材料学导论、先进陶瓷制备与加工等。专业特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满足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材料科学基础,具备持久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了新能源材料方向、新型信息功能材料、高分子复材料与工程方向等专业子方向,学生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考研、就业及以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优势和竞争能力。


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建筑、机械、等众多行业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航空航天、邮电通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等急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宽专业面综合型的人才。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材料学是科技前沿与基石学科,材料作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占有领引地位。新材料的发现或原有材料新结构的设计,不仅直接推动了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利用、生物基因芯片、信息存储、纳米技术等,也为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尤其对国家近几年一直倡导和大力资助的新型信息材料、器件和技术,以及新型洁能源材料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数理科学、计算机以及光电领域专业知识基础,能够综合运用光电器件与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智能光电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宽的科技视野、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实践创新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光电领域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工程数学,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专业特色:

1、智能光电感知,旨在适应国家重点推动的科技新宠——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精准的感知与识别能力;

2、光电材料与器件,适应珠三角光电产业对高性能光电器件的需求,为信息、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前沿发展培养人才。


职业发展方向:在光电检测与传感、光电成像与识别、光电材料及光电器件、光学设计、激光应用、光通信、光电系统集成等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本世纪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之一。光电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尤其华南地区对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光电材料、光通信、显示技术等光电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极大。本专业往届毕业生有在大族激光、奥兰若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光电类企业工作,也有在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深造。本专业在2018年顺利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我校首个IEET认证专业),标志着本专业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毕业生学历亦受国际认可。毕业生可同时考取他国工程师执照与执业资格,就业市场将进一步向全球拓展。



五、物联网工程专业

(该专业调整至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数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主干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EDA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计算与5G移动通信、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专业特色:专业涵盖物联网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网络层(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和应用层(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研究和学习如何对物联网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路由、捕捉、处理、分析、挖掘和云计算,实现智能物联网的构建和通过网络远程感知或控制对象。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培养方针, 形成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层)、智慧城市技术(感知层及物联网系统)。通过优势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形成了科研和教学相互融合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的特色,在省内专业排名稳居前列。
职业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和相关行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架构设计、创新创业、培训或教学、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和产品营销等工作。
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也是物联网核心产业群聚集区,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对具备物联网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地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为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学生到云南大学开展第二校园访学活动



就业深造计划


1、各专业就业率


2、本科生就业情况

(1)就业分布情况


(2)知名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

广州市萝岗区征兵办

从化市农业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虎门军械修理厂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惠东县公安局

岳西县教育局

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事业单位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中山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

 

大型企业: 

上海游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电视台

百胜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中心广州研发部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3)毕业生深造院校

(1)香港大学

(2)中山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华南理工大学

(5)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天津大学

(9)深圳大学

(10)香港城市大学

(11)墨尔本大学

(1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

(14)上海交通大学

(15)电子科技大学

(16)曼彻斯顿大学

(17)复旦大学

(18)广州大学

(19)华南师范大学

(20)电子科技大学

(21)暨南大学

(22)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电气工程学院

(23)南安普顿大学

(24)英国伯明翰大学

(25)莫那什大学

(26)莱斯特大学

(27)乔治华盛顿大学


学院承办第十一届京广厦天体物理研讨会



学生获奖情况


部分学生获奖情况




国内外交流项目

1.项目名称:中外双学位项目

项目概况: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我校于2008年正式加入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开办了中美双学士学位项目。自2011年起,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科延大学相继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开办“2+2”中英、中澳双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要求学生在我校和国外高校各学习两年,双方高校互认学分,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广州大学与国外相应大学的学士学位。

项目优势:(1)获中外双学士学位,全面拓展国际视野;(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接受国际精品教育;(3)科学教育计划安排,节省时间、学费,就业先人一步;(4)知名高校留学背景,海外深造先人一步。学习时长:4年

 

2.项目名称:海外硕士项目

项目概况:为全面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校与国外部分高校联合开展了“1+1”硕士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同学在我校就读期间,需参加为期一年的国外高校硕士专业衔接课程,英语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后,赴国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硕士专业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可获国外高校所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该硕士学位证书可获国家认可。

项目优势:

(1)省时:相对于在国内修读研究生,大四在读生可在大四阶段修读该硕士衔接(或预科)课程,节省一至两年的时间;

(2)省钱:相对于个人独立申请出国攻读硕士的情况,降低入学要求,缩短留学时间,节省留学费用;

(3)可靠:与我校合作的出国留学硕士项目的国外院校全部为中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国外正规院校,其所授硕士学位可获国家认可;

(4)大幅降低出国留学被拒签的风险:本项目采取统一办理签证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出国留学拒签率,签证通过率较高。

学习时长:2年

 

3.项目名称:国外高校交换、交流学习项目

项目概况:为了进一步拓宽我校学生赴海外学习的渠道,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校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合作,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以访学学生身份在世界知名高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机会,学生在国外所修的学分获广州大学认可。项目优势:(1)体验世界知名高校优质教育,感受顶级名校卓越的学术氛围;(2)专业选择广泛,学制宽松,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进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学的课程;(3)开阔国际视野,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朋友;(4)为我校学生入读世界知名高校搭建桥梁。国外合作高校如下:

学习时长:3—9个月面向群体:广州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及研一学生。项目要求: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能够通过项目要求的笔试和面试。

报名时间: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

 

4.项目名称:假期游学、语言培训项目

项目概况:为了给我校学生提高口语及听力、体验国外文化与生活经验提供机会,我校自2008年起,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同学到德国、美国等国高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游学、语言培训活动。项目优势:(1)提前感受世界名校的风采,享受名师的辅导;(2)全英文环境教学,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将得到空前提高;(3)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愉快轻松学习英语及各项文化活动;(4)家庭寄宿等多种住宿方式,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国外民居生活;(5)增添海外游学背景,为申请海外留学增添砝码。
开办项目如下:

学习时长:2—5周面向群体:广州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及研一学生项目要求:有一定英语基础,希望感受国外名校文化氛围、拓展视野、提高英语水平者均可报名。

报名时间:每年1—3月份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020-39366872

http://spee.gzhu.edu.cn/


学院网站二维码


精彩推荐



编辑:刘钰君

责编:肖斌 胡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