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 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听伟哥讲山海经 Author 听伟哥讲山海经
文 伟哥
一、重订东西方标准
这次要写一个"听伟哥讲西方伪史"系列,这个系列主要是给大家普及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将揭露我们历史书中那些伪造的历史部分,然后再构建一个真实的历史观,还历史一个公正和清白。在往过的从前,有不少涉及历史、文化界的名人通过自身的地位、影响等种种有利条件,对历史进行不同程度的伪造,构建里一套伪史。而这些伪史在很大程度上反过来歪曲了我们原本正确的历史观,使得诸多不明真相的人受到了蒙骗。而且,这些伪造的历史还写进教科书,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使之成为一个事实。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经涌现出了何新、生民无疆、董并生、诸玄识以及众多网民对伪造的历史进行揭露,让许多人对伪史开始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基于多年来的伪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历史系统的情况下,同时依然还有众多皇协军为之摇旗呐喊,负隅顽抗,使得伪史揭露任务依然任重道远。这里,不才愿意加入这个行列,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将揭露伪史进行到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个规范。其中东西方方位的划分就存在着语义上的冲突。比如一部分人采用"欧洲中心论"的方位体系。"欧洲中心论"将欧洲置于世界中心,因为"欧洲中心论"提出者为西欧人,西欧位于亚欧大陆的最西端,所以,除了他之外,其他地区都位于西欧的东方,于是他们依次将东方划分为近东、中东、远东。这套方位系统是基于"欧洲中心论"之上,以欧洲为中心,向东方进行辐射。但是在实际讨论当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东边,作为中国人,自然而然,也就把其他地区都看成西边。于是,在讨论过程中,就会造成两种方位系统的冲突。而且,也在不自觉地接受"欧洲中心论"的习惯驱使。所以,这里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制定一个适合于中国地理位置的方位系统,这样讨论起来也就更为规范:
正如上图所示,在这个方位系统当中,我以中国为中心,向西边延伸,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划分。这里的方位分别命名为:
东 方:华夏
西一环:中亚、印度
西二环:西亚、高加索
西三环:东欧、埃及
西四环:西欧、北欧
这个方位系统中,按照原有的文明方位划分,华夏位于东方,其他皆为西方,确定了新的方位系统,统一了标准之后,不但讨论起来更为方便。同时,也不用再受"欧洲中心论"思维的支配。
言归正传,我们开始进入话题吧。说到砖的起源,中国有着一条清晰的起源发展脉络。砖,作为现今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他的起源还是很有意思。根据考古挖掘,我们最早居住的房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其实并不是砖,而是夯土。
《百度百科》:夯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用作房屋建筑。我国使用此技术的时间十分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规模使用。
夯土作为早期的建筑材料,目前考古挖掘的有9000多年前的彭头山文化可证:
澧县八十垱发现了该文化的城址,遗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残长一百一十米,宽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内分布著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城外有一圈壕沟环绕。这座城址可能是中国後来夯土城址的雏形。
我们知道,尽管夯土是一种经过加工改良之后的泥土,但因为其本身主要材质毕竟是泥土。泥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防水,不防潮。所以,在经过风吹雨打之后,再结实的夯土墙也难免会发生损毁的现象。所以,古人很早就开始注意这点,我小时在农村见过农民伯伯把牛粪涂在墙上。牛粪干了之后,就变成了一层坚硬的壳。尽管牛粪用水泡久了之后也同样会软化,但他的软化速度远远慢慢于沾水的泥土。同时,平常一般情况下雨的时间也不长,往往就是一阵子。就算是南方梅雨季节,也不会不间歇地连下几天。所以,往往牛粪还没软化之前,天气又转晴了。这样,牛粪就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二、红烧土房屋
不过,几千年以前,人们未必想到这个办法。但聪明的古人还是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他们从陶器烧制技术中学到经验,既然经过火烧的陶器能防水,那么,将夯土的墙壁用火烧烤之后,墙壁的质地就接近陶器的材质,那也同样可以防水了。所以,几千年前南方的大溪文化就出现了"红烧土房屋":
红烧土房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湖南临澧县胡家屋场遗址的皂市下层文化中发现有房基两处,保存有残破硬土居住面和柱洞、红烧土层等遗迹。居住面含有大量细砂粒、碎石屑和陶末,其下铺垫红烧土。这是目前在长江流域所见年代最早的红烧土房址。皂市下层文化晚于彭头山文化,早于大溪文化,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900年至前5500年之间。
--李文杰《大溪文化红烧土房屋研究》
最早的"红烧土房屋"之所以出现在南方,主要是因为相比北方,南方多雨,气候潮湿,出于实用的需要,所以,对房屋的防潮、防水自然也就率先出现在南方了。这种"红烧土房屋"的方法实在为一个绝妙的方法,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使用这种方法来防潮、防水:
现已发表的资料表明,红烧土房址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又称铜石并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之间,例如湖北石首市走马岭遗址发现红烧土房址1座,为一曲尺形多间地面式建筑;天门市石家河遗址群的罗家柏岭遗址发现一组规模庞大、形制复杂的红烧土建筑遗迹。
红烧土房屋存在的时期,上起皂市下层文化,下至石家河文化,前后约达39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和末期房屋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中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达到发展的高峰,以关庙山遗址大溪文化的红烧土房屋和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红烧土排房最有代表性。
--李文杰《大溪文化红烧土房屋研究》
其中,新石器时代红烧土房屋最出名的遗址莫过于安徽省蒙城县的尉迟寺遗址。尉迟寺遗址距今约5000年,其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成为考古界公认的"中国原始第一村":
根据考古验证,尉迟寺的先人们先开挖墙基基槽,把已经烧制好了的黏土块整齐码放在基槽内,在墙基之上的墙体内再立木柱,搭建框架,最后抹泥。而这种泥是掺有稻壳的混合泥,以增强抗压度和硬度。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混泥土"。我们的先人非常聪明,他们在抹好泥以后,不是自然风干,而是架火整体烧烤,然后再抹泥再烧烤,直至平整、美观、坚固。隔墙、地面和房顶也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经过反复烧烤建造而成。
--《探秘尉迟寺"中华原始第一村"之二:城郭内红烧土排房》
这种红烧土房屋的方法在黄河流域也有发现,比如下面:
西安半坡的半地穴式圆形的,凹入地下的深度较浅,面积也较小。晚期的3号房址是这类房屋的典型……居住面和墙壁用火烧烤,非常坚硬。
--叶青《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房屋建筑基本特点的一些认识》
这里不太清楚墙壁究竟是因为生活用火烧烤的墙壁还是因为防水的目的来特意烧烤墙壁,不过既然看到了就记上来。不过,后面有很准确的烧烤墙壁的描述:
在临潼姜寨,半地穴式平面正方形的房屋35座……平台平面坚硬,与屋内居住面一样用草泥土涂抹后经火烧烤而成。房子以坑壁为墙,墙壁经火烧烤呈暗红色硬面。
……
1号房址是一座大型的长方形房子,他是半坡房子中最大的一座……墙的表面光滑平整,因用火烧烤过……房子的居住面下层为草泥土,表面为一层约1厘米的灰黑色硬面,均用火烧烤过,甚为坚硬。
--叶青《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房屋建筑基本特点的一些认识》
由此可见,五六千年前,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都开始采用了用火烧烤墙壁的办法来达到防潮、防水的目的。跟之前的纯夯土墙相比,这应该是建筑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