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奥林匹亚山到巴黎奥运会的彩带
壹
眼下,发生在巴黎的事情,就挺有意思。尽管大家都知道,我还是贴几幅图片,供大家进一步回味一下。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说得好啊:性别测试,是科学问题;性别认定,则是政治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国际奥委会是根据政治标准来认定运动员的性别的,科学一边凉快去。
一言以蔽之:一切都是政治;政治高于一切。
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是国际奥委会官方确定的奥林匹克精神。那么,此次奥运会是否实现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是以政治标准来衡量的,科学正在一边凉快。
我注意到了,某些媒体对于这次的“性别问题”,即科学与政治之间的打架,统一口径为“争议”。
科学,是讲客观;政治,在于主观。而是否存在所谓的“争议”,也是主观。
指鹿为马,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成语,《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指鹿为马,也叫争议?
很奇怪的是,面对被打得跪在地上大哭的女运动员,广大的“女拳”主义者竟然集体失声。
贰
据说,奥运会源于古希腊,其历史已有二千多年,因举办地在希腊的奥林匹亚而得名。
在当今希腊,与奥林匹亚相关的地点,有两个神一般的地区。
一个是奥林匹斯山,它是希腊最高峰,位于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附近,与雅典的直线距离260公里。据说,宙斯和希腊众神都住在山顶的水晶宫殿中。
据说,自公元前776年开始,每年到了某一天,古希腊人就聚在这里,欢天喜地开起了奥运会。尽管一年到头,古希腊的各城邦之间都在没日没夜地相互厮杀,每时每刻都有希腊小伙横死沙场,但一到此时,各城邦统统会放下武器,埋葬死者,檫干眼泪,抹去仇恨,组建强大阵容,来到奥林匹斯山,参加奥运会。这一天,彩旗招展、喜气盈天,昨日的战场仇敌,今日握手言和,成为赛场对手。如此和谐场景,只怕在宙斯的天国才能复现。比赛一结束,大家再回到战场上,继续生死相搏。
据说,古希腊的奥运会开了几百年,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相互厮杀了几百年---除了奥运会那几天。
我想了好多年,也没有想明白一件事:开奥运会,主办方肯定是要花很多钱的。在古希腊各城邦天天相互混战的情况下,奥运会的经费是如何解决的?
叁
这里却有一个争议,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争议:古希腊人的奥运会会场,究竟在哪里?
几百年前的明朝晚期,欧洲来华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等人,可以说是两代传教士联合、接力完成了一部汉文著作《职方外纪》,其中这样描述了古希腊的首都:
厄勒祭亚......其都城周裹三层,生齿极众,城外居民绵亘二百五十里。有一圣女殿,门开三百六十,以象周天。附近有高山名阿灵薄,其山顶终岁清明,绝无风雨。古时国王登山燎祀,其灰至明年不动如故。
大意是:古希腊的首都规模巨大,里外三城,人口极多,城外居民区绵延250里;都城内有一座圣女殿,它开有360个门,以对应一年的360天;都城附近有一名叫阿灵薄的高山,山顶长年天晴无云也无风,古代的国王登山烤肉祭祀天神,留下的灰烬,直到第二年依然保持原状。
由此可知,古希腊的都城内有一座开有360个门的圣女殿;都城附近有一座山,名曰阿灵薄山,这是古代国王祭祀天神的圣山。
遗憾的是,在明末来华耶稣会士笔下,竟然没有提到过这个古希腊都城的名字。
据现行希腊史,这个古希腊都城,非雅典莫属。因为在明末来华耶稣会士笔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正是生活在这个古希腊都城里,不仅在城里教书育人,而且享受着高官厚禄,苏格拉底曾任希腊的教育部长,柏拉图则官至宰相,亚里士多德更是位至帝师。据现行古希腊史,雅典养育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培育出了亚里士多德;同时,雅典是一个规模巨大、拥有千万人口的首都,而雅典城至少百万人口。
显然,这个有360个门的圣女殿,应该就是圣女雅典娜的神庙了。不过,雅典娜神庙显然没有360个门。毫无疑问,如此规模的神庙是子虚乌有的:假设每隔10米一个门,每个门只有1米宽,那么这个神庙的周长就有4公里了。无论神庙是圆是方,念过小学的人,都可以算出来,这个神庙的面积该有多大。
至于这祭祀天神的“阿灵薄山”,我们推测,要么是奥林匹斯山,要么是奥林匹亚山。
然而,奥林匹斯山与雅典的直线距离便超过260公里。这相距太远了。再说,在终身居住处搞祭祀,尤其是开运动会、大呼小叫的,也确实破坏了诸神的清静。显然这里不合适。
据说,奥林匹亚是古希腊的一个神庙兼庇护所,人们不禁在这里祭祀神灵,而且任何坏人躲进庇护所中,也可以平安无事。又据说,在奥林匹亚地方举行运动会,就可以消灾解难。如此说来,“阿灵薄山”应该是奥林匹亚了。
可是,奥林匹亚与雅典的直线距离也有190公里。
这就麻烦了:古代奥运会的会场,到底在哪里?
如果奥运会会场就在奥林匹亚,那么,古希腊的雅典又在哪里?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底生活在哪里?亚里士多德到底在哪里拜柏拉图为师?
我们不敢怀疑明末来华耶稣会士的话,因为他们是文艺复兴晚期的人,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至少比当今专家多得多。
肆
据现行古希腊史,古希腊有几百个城邦。
每一次的奥运会,假设只有100个城邦参加,平均每个城邦只派50运动员到会,那么,全部运动员就是5000人。再假设来自这100个城邦的观众(当然,也是前来朝神的香客)也是5000人。那么,奥运会期间,奥林匹亚小镇的客人就超过1万人了。
如果有200个城邦参会,那么,小镇的客人就是2万人了。
这1-2万人的吃住,怎么解决呢?
据南宁市政府公布的数据,2016年末,南宁市拥有星级饭店47家,共有12874张床位,且入住率百分之六十。须知,当今中国广西人口5500万,省会南宁人口700万。况且,这是高铁、飞机加时尚旅游的时代。
难道古希腊奥运会期间,运动员、观众都是搭帐篷、自己烧火做饭?
伍
据说,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国际奥委会”,他们是由24个埃利斯人组成,叫做奥林匹克理事会,负责决定包括赛程和赛事增减的一切重要事务。另有3人组成法规委员会,负责代代相传奥运会各项赛事的竞赛规则。还有10名埃利斯贵族组成裁判委员会。
据现行古希腊史,古希腊人是一个多种族的群体。早期生活在这里的是来自北非、西亚的移民,被称之为“皮拉斯基人”;而操希腊语的“希腊人”是大约自公元前2500年开始的千余年间,从巴尔干半岛中北部分批南下的欧洲人。
这就是说,古希腊人是分别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移民。
这些人散居于希腊半岛的崇山峻岭之中,加之相互间没日没夜地相互仇杀,很自然的,必然存在无数种天差地别、语系不同、相互间无法交流的语言(不是方言),永远不可能诞生通用的普通话。
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因此,永远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古希腊文字。
例如,雅典人是来自北非或西亚的“皮拉斯基族”,而斯巴达人则是祖居欧洲的“希腊族”,二者的语言必然是天差地别----想象一下埃及语与德语的差别吧。
这就麻烦了:比赛的时候,裁判员----埃利斯人说的话,运动员们听得懂吗?
一向骄傲自负的雅典人,来自北非或西亚的雅典人,文化繁荣的雅典人,怎么会与“希腊族”信奉一样的宗教,而且跑到敌人那里,按敌人的规则并由敌人担任裁判,去开什么奥运会?
血缘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而且始终相互敌对的人,竟然绝对信奉一样的宗教、共同玩一样的游戏?
陆
奥运会的历史文化,和巴黎奥运会的某些情况一样:一切都是政治。
科学,是讲客观;政治,在于主观。
对某些人和事,信不信,都在你的主观。
我的相关文章: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