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考古学家吗?某些人不尴尬,就该李清照尴尬
念过中学的人,不管成绩如何,都一定知道李清照的大名。但是,不知道你们的老师讲到过李清照在考古学上的伟大成就没有?讲过,很正常;没讲过,也很正常。
之所以说老师不说李清照是考古学家很正常,是因为当今的学术界普遍说:当今的考古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那么,为什么老师说李清照是考古学家也很正常呢?因为有太多的事实证明,李清照干出了太大的考古学业绩。
壹 李清照的业绩
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合著了一本大名鼎鼎的学术性著作《金石录》,这是一部足以流芳百世的著作,更是当今中国的史学界,当然包括考古学界的必读书。
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详细介绍了这部书的成书过程。
她的丈夫赵明诚早在青年时期,就痴迷于文物、古籍。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候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李清照刚嫁给赵明诚的时候,赵明诚还是太学的学生,家里也没什么钱。但是,每次学校一放假,他就跑到东京大相国寺的文物市场,疯狂采购一番。手头没钱了,他就把衣服当了。买回文物后,小俩口就一起把玩鉴赏,开心得忘记一切了。瞧瞧,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有了专门的文物市场,有了专门卖文物的、买文物的、鉴赏文物的群体。
不久,赵明诚做官了。宋朝官员的待遇十分丰厚,因此,他们的经济条件大为好转了,这两口子收购文物更是起劲。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他们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来收购文物了。他们共收购了多少文物呢?到靖康之变即北宋灭亡的时候,他们拥有的文物数量多到吓死人。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当时,赵明诚在今淄博市做官。根据当时的局势,他们必须逃离这里;而收藏的文物太多,又不可能全部带走。他们经过精心筛选,还是选出了15车,运到了江南。他们更多的文物,收藏在位于青州的旧居,装满了十多间屋子。在金军攻陷青州时,这些文物全部毁于战火。好不容易运到江南的这些东西,因为战乱和盗窃,也大部遗失。
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
如果仅仅是买文物回家保存,那只能称为文物收藏家,甚至可以称之为“民间文物收藏家”,也就是所谓民科。
李清照两口子买回去后,既是为了收藏,更是为了研究。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这两口子都学养深厚,都对文物研究、整理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把这项工作当作人生最大的乐事。
这部《金石录》,就是这对夫妻共同的作品,当然只是战乱后残存下来的很小一部分。这部书的档次有多高呢?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
对夏商周至五代的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通过深入研究后,“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其中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订正、弥补史书之不足。例如《金石录》中关于张衡碑的研究:
右,汉张平子碑。按《后汉书》列传云,平子永元中举孝廉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而碑乃云,举孝廉为尚书侍郎。传云,再迁为太史令;而碑乃一迁。碑云,迁公车司马令,遂相河间;而传不载其为公车司马令。传曰,在河间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乃卒;而碑不载其为尚书。此数事皆当以碑为据,惟传曰,顺帝初再征为太史令,其事见平子所为应间可信不疑,而碑无之,岂平子初尝罢免后复拜此官而碑不书欤?
李清照俩口子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正宗的考古?当然是的。
《金石录》的价值高不高?反正,这是考古学界的必读书。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当今的某些教科书早已被人遗忘,而《金石录》仍将是考古学界的必读书。我相信,没人敢否定我的这个基本判断。
凭如此重量级的学术成果,按照当今的标准,李清照够不够格评上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知谁能告诉我?
贰 李清照是不是考古学家?
如果李清照穿越到今天,仅仅凭一部夫妻二人合著的《金石录》,按照当今的标准,李清照够不够格评上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想,李清照还是够格评上考古学教授、当上博士生导师的,因为她的著作太厉害了,从著作中展示出来的考古学水平实在太高了。
那么,李清照是不是考古学家呢?
进一步问:李清照比当今的考古学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呢?
这两个问题,估计就很难回答了,因为,当今的某些考古学家很不服气的。
叁 某些人不尴尬,就该李清照尴尬
事实上,即使李清照评上考古学教授,那也一定是评委会让步接收的,很可能是评委们看在李清照诗词写得好、名气太大的份上,才勉强投票的。
毕竟,第一,李清照不懂外文,不知道英语世界是如何考古的;第二,李清照不会田野考古,即挖坟掘墓。这两点,就是李清照的硬伤。
李清照虽然不懂外文,但是她会说北宋东京话,即北宋的官话、雅言,这一点,当今世界无人能及,这似乎可以弥补不懂英语的短板。
但是,不会“田野考古”,则是李清照绝对的短板了。要知道,扛着洛阳铲满地里转悠,是当今考古学家的标配啊!
只要评委提出洛阳铲问题,李清照必然无话可说了。
看来,李清照确实距离考古学教授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别说李清照当不了考古学教授,换上更厉害的欧阳修,也当不了考古学教授。
欧阳修比李清照夫妇更早撰写了《集古录》这样一部考古学著作,而且还主持完成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新五代史》。
瞧瞧,当今的考古学厉害吧,标准高吧!
然而,尽管李清照、欧阳修不懂英语,不知道英语世界的考古学,但是,事实确实如此:西方考古学家们统统不会用洛阳铲!
洛阳铲,是地道的中国货,是中国盗墓贼为了准确判断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的入口在何处,才发明的盗墓神器。
挖坟掘墓的技术,欧阳修、李清照当然不会学,不仅不屑于学,而且会坚决反对学习、传播、使用。
无论如何,考古学家把中国盗墓贼的神器学来了,就成了考古学的专利了。
谁能告诉大家:近些年来,西方考古学家天天在发现古墓,没有洛阳铲的他们,是如何发现古墓,如何找到古墓入口的?欢迎留言。
谁能告诉大家:找古墓的神器及其地层学知识,是中国的;研究出土文物的知识,也是中国的,那么,中国考古学界从西方考古学家那里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连洛阳铲都没有的欧洲考古学,到底有什么先进的东西?欢迎留言。
再一次提请大家注意,直到今天,西方顶尖大学的考古学家教授还是这样考古的,他们评选出的世界级顶尖考古成果还是这样的。
直到今天,西方,存在考古学吗?西方知道什么叫考古吗?
如果《集古录》《金石录》不是考古学著作,如果李清照、欧阳修不是考古学家,某些人不尴尬,就该李清照、欧阳修尴尬了。
某些人不拜真神信邪鬼,如果这些人不尴尬,那只能是全天下人尴尬了。
我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