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红: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的议题

叶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

本文为叶红教授在“美丽乡村——2015乡村规划教育主题研讨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本文系根据速记稿整理,已经原作者审定。


今天非常高兴我的母校可以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在座的我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学弟学妹们一起,分享华南理工大学在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方面做的努力。我从2005年开始做乡村规划,十年过去的确有很多体会。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华南理工大学乡村规划实践的收获、在教学方面的探索与思考,以及一些研究的成果和进展。

我们学校的乡村规划和同济一样可以追溯到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7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成立,华南理工大学派设计团队完成了该人民公社的规划。同年下半年,建筑系增设城市规划专业,11月27日,工作队于《建筑学报》发表了论文《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第一基层规划设计》,在乡村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首开先河。

而现在乡村规划对于广东可谓“正中其需”。兴于工商贸易的广东,面临发展动力城乡失衡的不利局面 。在工业化的大力推动下,今天的广东,以广、深、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竞争力,但这依然不能掩盖农村地区日渐凋零的局面。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成为广东新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看到非常宏伟的城市和依旧破败的农村。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的省份,我们的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与江浙地区比起来其实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同时乡村规划对于广东又可谓“正逢其缘”。尤其是广州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村庄规划编制和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有一次在全国规划年会的研讨会上,有人问我广州有乡村吗?乡村规划在广州重要吗?我觉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城乡矛盾依然突出,另外还有周边从化、增城地区甚至90%以上的土地还是乡村。这也正是广州被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试点城市意义和价值所在。

建筑学院众多老师专注并投身于乡村,开展项目实践与学术研究,方向涉及村庄总体规划、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此外还成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建设厅正在合作筹建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的校级研究中心;和农业厅合作成立的岭南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以及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等,为乡村规划和建设相关研究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村镇发展研究中心是我的团队在和广东省建设厅的合作中逐步酝酿筹建的,我们希望以这个平台作为载体,不仅能作为研究平台,还可以作为包括政府、企业、资本和村镇之间的纽带。

我校长期致力城乡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成果与经验。尤其2005年开始,我与我的团队在广东地区做了大量的乡村地区规划建设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始终贯彻着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的良性体系。

下面介绍一些在乡村规划实践中的具体收获。

2011年,我校与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厅合作共建的“岭南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一直承担组织和参与指导全省的农村岭南特色建设标准研究工作,在实践方面有丰富成果。

我校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长期在古村落保护方面有大量实践经验,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的规划实践与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业界有相当的影响力。 如广州番禺大岭村、佛山大旗头村等。

基于地缘优势,我与我的团队全面参与了广东省近年来的三轮村庄规划,积累相当的实践经验,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在广东省大概做了200多个村的村庄规划,包括城中村、城边村、远郊村等各种类型的村庄,规划类型也非常多,有整治规划、村域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乡村群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

我在2005年主持的广州市西南村的规划,虽然只获得广东省规划设计三等奖,但是示范效应非常强。我们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功能区划,村长为人家介绍的时候第一件事就说我们村是人猪分离的,之前是人和猪还是住在一起的,中心的池塘也还有很多厕所架在池塘上面,垃圾和污水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经过十年的建设,西南村成为广东省甚至全国的旧村整治和改造典范。当时做这个村的规划时,我在村里待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每一户居民都有我的电话,最终完成了这个村的建筑、环境整治、产业的发展规划等。其实农民的建筑审美是可以去教育和培养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家。现在村民自己的建设都是按照当初我们确定的风格,他们也不再自己去贴花花绿绿的瓷砖了,觉得那样的建设方式并不是最漂亮的。

塱头村我跟踪了八年,从最开始谁也没有看到其价值到最后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经过了8年的时间。这个以黄姓为主的村庄对自己遗产有了保护的意识,这是它能持续保护的基础。

广州市增城乡村建设规划是建设部的试点规划,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乡村建设规划方面的试点。在增城的布点规划里面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从资源评估到产业和功能区划,再到基础设施规划甚至最终落实到建设用地的规模分类。我们从分户量,户均指标到存量用地的挖潜,实际上是落实到每一个不同的功能区,所以在总体规模控制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探索,作为我们后面三规合一最重要的基础。这样的布点规划确实非常有用途。我觉得布点规划应该改一个名字,过去布点规划是作为迁村并点的基础依据,现在应该叫做村庄的体系规划。现在已经不主张对村落进行迁并,尤其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交通和信息比较接近,我们希望可以保持村落的地景状态。

从化良口镇仙溪村的灾后重建规划是与村民一起编规划的典范,当年小年那天村民迁入新居。而从化万花园的乡村群规划,是在广东市提出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我和广州市的美丽办经过多次的沟通后,提出的群落化的乡村建设的概念。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乡村资源入市是必然的路径,单个乡村无论是资源条件还是品牌竞争力都是不够的,群落化发展是非常好的路径。乡村群是以河流、绿道等作为纽带,串联的资源相似或互补的村落群。例如我们做的这个就是11个以种花为主的村,原来已经有多个花卉企业形成了产业基础,作为整个广州市乡村群规划的试点,应该还是非常成功的。在做乡村群规划的过程里,我还承担了一个很重要工作,那就是招商,引入了很多资本,这样才可能让我们乡村产业发展的设想可以真正的落地。

还有一个有意义的案例,我们在派潭做的绿道和沿线产业发展规划。十年前我去派潭做规划的时候提出了零工业的概念,当时专家评审会几乎通不过,在城镇化水平这么低的地方,怎么可以提出零工业?但是时任市长还是非常有远见,确定增城北部三个镇不再发展工业,为更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后来这个规划获得了全国城乡规划村镇类的一等奖。另外还和镇政府一起落实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从村开始的垃圾分类,让农民接受垃圾分类的办法,包括一些奖惩制度以及各种宣传等。派潭的规划跟踪时间非常长,还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后来我们在报全国优秀设计奖的时候,给了它一个名字叫做“构建岭南新人居实践区”,没有仅仅从规划的角度讲,而着重从实践角度,尤其是和地方政府、村镇的配合的实施路径。

去年在东莞黄江镇做的村规划是以规划师作为政府、企业、开发商、银行和私募基金的纽带,来重新定义我们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师的新角色。乡村资产入市概念的提出,在广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该去做政策层面的实践创新。过去开发商对进入乡村是有担心的,最大担心是没有银行和其他金融资本的支持。我们在初步方案汇报时,就请招商银行来听我们的汇报,最后招行给出了新的政策,就是4:4:2的配比,开发商投多少钱银行也投多少钱,同时要求政府有两成的政策支持。我自己认为至少是在相对发达地区的村庄规划中,纽带的角色是规划师很大的突破。

这些经验也被带到四川,我们在德阳做的小城镇的规划里也为他们了提出零工业的概念,他们的市长接受了。我们做了一个镇规划的试点,和我们正在做的全国镇规划的试点类似。这个镇的规划不再以镇区规划为主体,而是以乡村地区为重点实现全域的规划,完成乡村地区多类型功能的植入,构造新型的乡村区。

下面谈一下华南理工建筑学院乡村规划的教学。我们的规划教育也是两个阶段的培养模式。第一个阶段是专业基础阶段,现在还是实行的3加2的模式,准备调整为2.5加2.5。现在很多规划专业课程要在四年级、五年级完成。五年级做总体规划,真题不好组织,现在调整为四年级暑假就开始做,7月份到10月份中老师可以选择其中两个月,连续8周来完成总体规划教学。总体规划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真题。为了适应做真题,项目时间不一定能与教学的两个月时间档期相一致,所以把课程时间段拉长,我们的任课老师也在其中挑两个月完成。

专业基础阶段:强调工科专业的基础性,重视空间形态规划的基本设计能力训练和培养。增加指向乡村规划设计的特殊形态的设计训练。

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形态基础教学的重要性,突出设计主干课的主线和重点课程建设的整合作用,讲授部分城乡规划理论基础课程。

专业深化阶段:强调城乡规划专业的复合性,重视规划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和培养,增强对中国广大乡村的复杂性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计划中,适应向研究型大学转向的特点,设有地理、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等教学内容,设置讨论型、研究型课程,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

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增加村庄规划原理章节,并2012年开始,在四年级的城市规划设计二,增设了乡村规划的可选题目。

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一些改革,每一年会把村长书记、村民代表请到课堂上面讲课,告诉学生村里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规划。同时因为我们有很多乡村规划的真题,学生有很多生产实习的平台,田野调查的机会比较多。

从2008年开始,乡村规划在毕业设计这个领域的选题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这是2009年,我带毕业设计组和哈佛大学联合教学,作为毕业设计开始做乡村研究的起点。这是历年我们做毕业设计选题的乡村规划的题目。关于乡村保护规划的学位论文比例也是逐年提高。在乡村规划领域参加国家级本科生课外研学的项目也有一个广州古村形态演变和空间拓展的获奖项目。

今天还想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对乡村规划方法新的探索。今年有两个毕业设计的题目:东莞横坑村活化社会实践和东莞长龙村实现政府、企业、村、规划师四方共编的规划。我们在毕业答辩的时候,答辩组出现很多分歧。比如横坑村组,答辩的时候,一些老师认为他们策划的内容超过规划的内容,没有完成传统的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这样的毕业设计能不能算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有很激烈的讨论。于是我们在思考村庄规划到底该做什么,该教什么。接下来我们决定明年在毕业设计这个板块专门增设乡村规划专项要求,针对乡村规划,明确最后的毕业设计以什么样的成果,什么样的深度,什么样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规划专业的毕业设计成果。

我们的学生在横坑村和长龙村里呆了将近两个月,和企业谈判、政府沟通、银行沟通,其中一些同学甚至到开发企业里跟项目组共同做投资的评估,目的和宗旨是希望实现自下而上的规划形式,让村民认识到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重要性,让他们愿意去保护,愿意去按照规划师提出来的方法去实践他们资源价值的提升,也组织了很多活动。这是横坑村组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划路径,从行动目标到政策分析,到规划成果,怎么把人和物结合起来,长成一棵树。这些思考很有价值。他们做的一些活化的实验,包括住到村民家里,邀请村民茶话会,建立驻村工作室,甚至举行小学生绘画大赛、画展,最后让大部分村民认识到他们资源的价值,愿意和规划师配合进行保护。

在长龙村的规划中,我希望学生完成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个阶段是现状调研和资源评价,希望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为村建立完整的资源库。在我看来,现在很多资本和乡村资源出现分离,资本看不到我们的资源价值在哪里,村里自己也看不到,希望给他们建立完整的资源评估体系。接下来完成两个专项,一个是乡村风景化,另外一个是产业的策划。

这段时间和广州市建委、规划局、广东省住建厅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村庄规划为什么没有办法落地。广州市编制了两轮村庄规划,2013年拿出了一个多亿,最后很多地方需要反思,很多部门在质疑这个村庄规划没有办法落地,委托我们编一个村庄规划价值评估。为什么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对村庄规划的认识要更加充分,不能够落地不仅仅是规划的问题,还有农民的建设意愿、有没有建设资本等。

其实如果规划有了,但是其他方面依然缺位,我们的规划确实很难落地。还有很多的试点规划,因为有强大的政府资金的投入,在广州有些乡村甚至一个村投入几千万,虽然确实美了但是这些试点是不能示范的,这个问题非常大。

乡村不能够永远只是被城市和工业反哺的对象,它的资源要自己产生价值,怎么产生价值,怎样提升价值,这应该是乡村规划的重点。我希望带领学生、团队能够以规划师作为政府、企业、村三方的纽带探索新的方法。这段时间在跟台湾一个联合会合作,台湾做的非常好,这个联合会由农会、商会、旅游协会和他们的都市计划委员会合作成立的,同时作为资本以及企业的合作平台。他们的想法和我们还是非常吻合的。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还鼓励其中一个同学和开发商合作,做了乡村人居地产专题,这个专题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很受质疑,提到地产似乎就是掠夺。我们希望学生思考在相对发达地区,乡村资源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价值。在乡村可以创造另一种人居形态,更多的资本,更好的人才进入乡村,它的资源价值就提升了。此外,让另一组学生做了乡村风景化的专题,由于有企业、开发商进去,他们能够告诉乡村,告诉资本,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乡村的资源价值通过什么来体现,其实就是乡村风景化。同学通过提炼田园村落等若干要素,更进一步的明确风景化的方法,包括材质、种植模式等,以及在这个地方形成的乡村活动。

接下来谈一下在村镇规划方面的科研项目。我校近10年来完成了总计数百项村镇建设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科研课题研究、标准规范编制等工作,因而在科研方面亦有大量收获。

2014年,我团队两项村镇类规划被列为全国试点,分别是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镇规划,为广东唯一镇规划试点(全国共17个),以及广州市增城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广东唯一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全国共5个)。今年初提交成果并验收,近期确定列入示范名单。

2014年,与广东省住建厅签订“关于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研究的合作协议”。

2014年,与广州美丽乡村工作办公室签订“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技术研究”的合作协议。

2013年,与广州市规划局签订“关于村庄建设综合技术研究合作”的协议。

2014年,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幸福村居规划设计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第一个受住建厅委托,协助进行《广东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立法研究,这对我们项目组来讲非常困难。但这个研究对于乡村规划,无论是研究实践还是教学,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平台。另外《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经过无数轮的修改,现已基本完成。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村庄差异性非常大,怎样做到分类指导,又作为省一级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引,有非常多的探索,希望以后跟在座各位探讨。此外,我们还编了《村庄规划规划师的工作手册》,希望配合《指引》告诉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最基本的村庄规划该怎么做。受广东省住建厅委托,负责主持《广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研究》的编制研究工作。

另外,正在和联合国人居署筹建关于华南地区联合研究中心。我校近年来与欧美、日本与香港地区的7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研究团队持续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关于乡村规划的联合研究,就珠三角地区农村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最后这句话是前几天在为广州市村书记培训讲课的时候的结尾:为何我们愿意如此努力,因为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深的眷念。我希望一直能做这样的村姑,带领我的学生们在乡村,在这片土地上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走进乡村。我觉得学生也在成长,对我们的专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非常感谢各位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


(整理人:吕浩、奚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