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纯跃 | 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秘书处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1

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童纯跃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 总规划师


2016年12月17日-18日,主题为“创新村镇规划、促进乡村复兴”的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童纯跃总规划师在研讨会主旨论坛做题为《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本文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与要点总结,已经发言人审定。



该主旨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立足湖北实际,建立乡镇全域规划体系。

2013年,省委、省政府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选择20多个特色乡镇,邀请规划专业机构进行乡镇域规划,提出“全域覆盖、多规协调、产城融合、规划项目化”为重点的乡镇全域规划编制体系。具体的探索包括六个方面:①以创新理念为统领,谋划规划编制的新体系。从全域规划、镇区规划、村庄规划三个层次统领法定规划,通过产业发展专项、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等多个专项支撑。②以生态集约为基础,明确特色发展的新思路。③以多规合一为目标,提出规划协调的新路径。整合不同规划技术体系的核心指标与要件。④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制订规划“下沉”的新举措。⑤以部门协作为平台,建立组织协同的新机制。⑥以借智借力为手段,拓展智力支持的新空间。


图:湖北省乡镇全域规划编制体系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乡村规划工作方式。

首先,彻底转变乡村“规建管”理念。城市是“生人”社会,乡村是“熟人”社会,两者社会形态不同。城市管理以法律、契约和标准化为主,而乡村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自生、自治、自律。农村社会有自身特点,不能简单沿用城市管理的方法来研究乡村问题,不能把乡村建设简单地看作土木工程建设,狭义地研究“种树、修路、盖房子”,必须建立乡村“规建管”系统性思维。湖北以住建部门牵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加强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乡村建设,提出“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四位一体的乡村建设发展理念。

其次,寻找规划工作的短板所在、精准施策。实践工作中发现,环境搞得不错的村庄可能并没有规划,编得好的规划不一定是规划师编的。总结发现原因主要包括:没有认真研究城市管理与乡村管理的不同,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规划编制人员对农村情况不熟悉;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脱离群众等。因此,规划中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坚持乡村规划的问题导向,推行甲乙双方共同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地方实践等。

最后,将规划置于一种开放多元的动态过程。报告提出乡村规划是乡村发展的指引,应基于传统乡土社会的制度设计;应面向广大农民,而不是设计人员;应强调社会动员、社会过程和社会学习等。


第三,面向农村基层、强化社会与农民共同参与机制。

报告介绍了湖北乡村“规建管”工作框架,包括一个机制和四个配套。一个机制即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四个配套指四个层面配套的工作方法,包括解决“规划引领”和“风貌塑造”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补齐“污水处理”与“垃圾治理”两个方面的短板、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自上而下”和根植于农村社会的“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协同的工作局面、发挥“乡贤”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等。

在这个方面,湖北具体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组织发动群众。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转变乡村支持方式,强化群众参与。从以资金支持为主调整为“方法理念支持”与“资金支持”两部分,方法理念为先,资金为次,要求地方先按方法理念去做,达到条件后,才考虑资金支持问题。


图:湖北孝昌县磨山村组织发动群众参与

其次,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帮助乡村搭建对接智慧、对接资本、对接人才的平台,团结了一大批互联网、投资人、创业者等企业、团体支持参与乡村建设。其中,湖北的乡贤论坛,吸引了上千家企业、媒体等加入农村地区建设,内容很丰富,赢得了社会助力。

图:湖北省乡贤论坛

最后,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作为强化公众参与的重要工作,开设乡建大讲堂,进行示范引导,研究可复制推广的办法等。通过宣传引导,使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得到提振,各级干部群众认识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干群联系更加紧密,农村发展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落实了 “先动手、后伸手、不空手”要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