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 | 主旨报告: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
2017年6月4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和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乡村规划教育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召开。论坛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任文伟教授作了题为《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主旨报告。
本文由乡村委秘书处志愿者、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城乡规划研究员付帅根据报告速记稿整理,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任文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
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是乡村规划的门外汉,但是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呢?因为我目前就职于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一个主要从事生态保护的机构,我们结缘是前几年在上海(黄浦江上游)做水源地保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跟很多的设计师、规划师包括艺术家走在了一起。那么,怎么恢复乡村文化?从长远来说,保护水源地与乡村及乡村文化的恢复分不开,所以我们慢慢地把湿地与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做环保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大的环境问题出现在乡村,可能城市里看到的是雾霾,但是乡村的环境问题更大,乡村环境问题的出现又是跟乡村湿地和乡村的一些破坏相关。
去年我们跟湿地公约组织在常熟开了一个世界大会,我把李京生老师也请过去帮我们做了报告,我今天把我们过去做的工作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说的湿地就是水,我们有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系大部分是湿地,中国人说的风水就是我们说的湿地。
湿地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都非常大,我们认为,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价值最高的系统,但是现在对湿地的利用,过分地注意了它的一些关于食物的价值、交通价值、土地价值等,把其他很多价值都忽略掉了,因此导致了很多湿地丧失。湿地有很多其他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前面第一位演讲者说了国家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去年中央刚刚出台了我们还要保护8亿亩湿地的红线,并提进了落实生态文明的建议里面。
湿地跟很多文化相关,可以对风景、对古代的文人的士大夫精神、对造园产生影响。湿地形成的遗产系统,是一个产生了丰富文化的系统。举一个例子,李白有一首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是在洞庭湖边上写的,如果没有洞庭湖湿地风景,也不会产生这样的诗篇。
再举一个例子,长江中下游河网密布,太湖流域的湿地,我们生活在其中。经常讲的江南水乡就是指这个流域,江南水乡跟江南的湿地、乡村湿地分不开。
这个流域内的水网、河系密集,河道12万公里长,河道密度达到3.3千米/平方公里,是水系非常丰富的区域。
这里还有很多沙洲,我们利用水系形成了鱼塘、藕塘等等。前面嘉宾说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相关,我们生活的区域内,还具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这就是传统的流域多样性。
这些多样性随着城市化逐渐在丧失。个体、邻里、村里、政府都有类似的一些水利工程跟湿地相关。江南水乡与一些农业生态系统密不可分,但是现在我们追求的一些所谓的高产农业,高投入、高产出,但同时高污染,对传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多破坏,原来很多稻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比如青蛙、鱼虾等等,现在这些生物也在消失,未来在乡村规划中如何把农业方式、乡土方式恢复起来,也是乡村规划师们可以考虑的。
另外,江南水乡湿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与生产一体化的,它不是孤立的,以农业为主的各类用地交错分布,呈现出多重景观要素相结合的水乡景观特色,湿地产业多元化,经济效益强。
我看了过去十年的老图片,对比了一下,快速的城市化把我们很多传统乡村的农地、湿地占用了,也导致了区域环境污染和面源污染,城市或者工厂里是一些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乡村的地表径流,来自乡村养殖。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规划过程中如何看待河流和水系。现在很多乡村规划中都是裁弯取直,岸地硬质化,这是我们在太湖流域拍的照片,是很多乡村都存在的。
北方乡村很多地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什么说乡村很难留住人,乡村环境破坏是很大的因素,回去以后感受不到乡村的美。这是乡村垃圾,我们给村长镇长看,都说不知道有这样的河沟,乡村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很滞后。
今年太湖蓝藻爆发以后,发改委说要总结太湖蓝藻十周年的治理。太湖原来美在太湖水,这是50年代老百姓总结的,“50年代洗米淘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到了现在全是蓝藻,什么物种都长不了,这是太湖的现状。太湖治理已经投资10年了,在2007年爆发以后,每年大概投资一百到两百亿,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一千多亿,但太湖的水还没恢复。太湖只是一个表象,太湖后面有很多乡村的各种小河流汇集到太湖里面去,这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地方流进来的水就不干净了。
乡村湿地怎么恢复?现在高密度的养殖方法是否合适?还是采取混养?这也是我们在考虑的。整个乡村服务系统,如何把农业、乡村生态、农村生活有机结合,乡村如何把生活空间、生产空间、自然空间有机结合,在传统江南水乡里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此外,乡村的水稻田现在是很重要的农场,如何把水稻的传统耕作方式恢复起来?水稻田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态湿地系统,我们说的农业生态系统,如果只注重水稻本身的生产,就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功能。举个例子,我们在常熟的合作伙伴做了稻鱔养殖、稻鸭养殖、稻鱼养殖等等,混合在一起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所以,这张PPT要讲乡村规划里面如何进行水系规划。如果一个乡村水系破坏、失去了灵性,把它的产业和土地规划结合起来,如果没有产业,这个乡村很穷的话,他还会去破坏环境。如何把产业附加值提高?如果以水稻为主,把水稻作为第一产业,农产品化,附加值很低,但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的加工业,包括景观设计、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带动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以后,他们才会考虑如何保护环境。那么应该如何把生物多样性恢复起来?让我们能重新听到乡村里有蛙叫,看到萤火虫,这样乡村才会真正有活力。如何把乡村景观优化?基于传统并把与水系有关的的产业、生产方式和生态保护的问题解决,可能会更好。
最后一张PPT,我们的乡村河流应该是弯弯曲曲的,而不是挖成一条直的,孩子可以在河里游泳、摸虾。所以主席说要找到我们的乡愁,乡愁就是我们乡村里面门前屋后的一棵树、一条河。
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 付帅 根据报告速记稿整理
图/ 任文伟教授PPT
乡村规划与建设
Rural Planning&Construction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职责。积极分享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信息,欢迎联系交流: rural@planning.org.cn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