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厕设计x全国一等奖作品:“三生”万物 ,“厕”生其间(西北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全文字数 | 3732
阅读时间 | 12 分钟
小贴士
厕所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中植入“乡村户厕设计方案竞赛单元”版块的探索,值得肯定,也非常有意义。虽然依旧只是结合大学生课程设计的方案性竞赛活动,但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颇具启发性的成果,不乏一些闪光点,当然一些问题也值得特别关注。无论这些成果成熟与否,或者可实施性有多高,它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思考、价值立场和理念的确立过程,以及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乃至为推广成果所采取的表达方式,都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具体评委意见与获奖名单请点我查阅哦
“三生”万物 ,“厕”生其间
获
全国一等奖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
杜雅星 | 梅琳梓 | 贠妍 于溪 | 谢超 | 王晶 | |
董欣 | 刘林 |
杜雅星
梅琳梓
贠妍
于溪
谢超
王晶
董欣
刘林
方案介绍
序
冲下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中部,距离镇区步行仅五分钟,村内省道S253、县道318、城镇道路等区域交通网络强化对外交通,具有优良的交通区位。冲下村共有7个自然村,分别为龚屋、邹屋、郑屋、管屋、高屋、涂屋和黄岗岭,总户数为503户,户籍人口为2322人。
初入冲下,茫茫田野,潺潺流水,于世无奇。惟有群山中如此一湾,环水中如此一静,繁华中如此一景,喧嚣后如此一隅,才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
山环水绕的冲下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思考着,厕所,一个具有释放哲学意味的建筑符号,在山水之间如何才能达到和谐?
已经进行过初步厕改的冲下,公共厕所的建设、粪污处理的资源化、生态化成为厕改的主要目标;
在冲下村农业转型升级,承载近郊功能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厕所的布点选址与不同建筑形制配合,试图以厕所为触媒,补充找寻村子中失落的公共空间和传统文化;
本土化的材料和装配式营建,意图成为冲下村三生空间中的一个个微型循环系统。
厕改设计中,遵循两条平行的路径:
①
对冲下的“乡土”建构体系展开研究,梳理与当地自然资源(材料)、气候环境、复杂地形、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文化特征相适应的如厕空间型制和稳定的建造特征,为保护乡村风貌寻找设计依据;
②
运用轻钢+改良夯土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植入新的建筑使用功能,适应各种环境,满足乡土营建周期,同时保证良好的建筑物理性能。
1
农业焕新,登庐赏田
乡村振兴,因农业兴而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特色鲜明的本土农产品创建品牌;以农旅融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农业升级转型,将为冲下村的农业和大片农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时设置在冲下村“外田”,与多种对外“农业+”模式相配合的简易厕所,以其轻便的体量与灵活的高度调节装置成为田中可观览、可休憩,可参与耕作体验的“新庐”;
“庐者”,茅舍也,诗云“田庐岁不空,何须忧伏腊”。
独立的粪污处理装置又与农业种植中息息相关的灌溉活水结合,形成一套具有自净循环的创新处理系统。
如此“新庐”,既可行“茅”者之实,又可坐之小憩。登高赏田,是为田庐新解。
2
反哺草木,守山望水
乡村高速发展建设的过程,往往成为草木乡土与钢筋水泥的一场“战役”,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留住乡村的绿水青山,才是留住了一代人心中的乡愁。
环山抱水的冲下村中散落生长着颇有些年头的树木,这些树伴随一代代冲下人成长,早已成为重要的空间和精神意义上的家园。
厕所设计采用轻便、本土的竹子材料,且使用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弱的传统竹木搭接结构,一方面意图为树木圈留出在合理的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半层平台设计也为村民留住了亲近树木的记忆。
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这些年发展过程中的“水土易变”,难免使得草木凋零,这些树木的“亚健康”也成为常态。
“小型半地下生物膜处理池+渗流井”的粪污收集净化系统,使得从小在树下长大的冲下人,得其荫蔽,顺之“反哺”。
念草木恩,守山水之魂;
聚人间气,赏田周之美,
谓之“守望者”。
客家人的“歌台”
3
正本清源,厕展新颜
乡村在地缘、血缘、人缘、业缘等方面迥异于城市,乡村人居环境也直接反映在不同层面的村落空间上,冲下村近些年的发展,折射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乡村面临的窘境: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浩荡向前,不仅代表“旧文明”的乡村古建筑一度风雨飘零,村子里的传统文化空间也逐渐失落。
以冲下村排屋以及一部分修建年代较早的联排夯土平房为代表,选取其中客家精神代表空间祠堂前的弃置旧屋进行改造,拆除原来夯土墙体,植入新型轻钢结构,并将新结构与保留的夯土墙体相互脱离,避免土墙承受新建筑的受力荷载墙体,实际采用轻质钢结构承重,挑出与屋顶间的间隙保证整个厕所的通风。屋顶同样选择改良后的穿檐结构,不断重构创新,试图唤起对于传统营建的记忆。
同时,对祠堂前客家人风水观中的“风水塘”进行水体去营养化,采用湿地梯级净化,化“黑水”入荷塘,正本清源,修复生态环境,有意识地营造积极空间,在空间里引导活动,重新唤醒原住民的文化自觉,正是池畔旧房,“屋”尽其用,修缮焕新,“厕”展新颜。
4
呼朋引客,见岛留人
城市与乡村之间,最初时因为个体的介入,引发了稍具规模的联动。但乡村与城镇之间的交流不是简单的互动,要让村民做主角,得到切实的文化获得感;对乡村,要将传统文化推出去,作为要承担城镇近郊村功能的冲下村,这种推介更要切中城市人的情感需求,多些接地气的共鸣。
在村中各级道路旁以及冲下“内田”所设置的这种造价便宜,可装配式的竹木结构厕所,正如一座座浮岛,在随处可设的“岛”上增设充电设施、农具储存等小功能单元,在地广人稀的农村。
耕者,来客多觉不便。农产升级后,田亩打开,呼朋引伴;精耕细作,便利生产;“便利岛”应运而生。见“岛”而留人,“岛”随人而动。
5
跋
南岭风光,俊美万千,归去来兮间,
领略海冻珊瑚万里沙,
炎方六出尽成花。
城市居民久囿樊笼,
向往风蒲猎猎小池塘、稻田鱼米飘香;
农村老乡理田炊耕,
期待陈业焕产,宗族兴旺。
溷藩其中,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
正是天地逍遥去处。
方案赏析
调研花絮
启程
调研前一天,早上六点多大家便急不可耐的出发,心几乎如夏日的天气般一路燃到了广东。
傍晚时分到达韶关市,在城郊已望见了些远山残影;一路向酒店又看见些热闹的街市以及熙来攘往说着或是粤语或是客家白话的人们。
虽然一条条穿市而过的江河,依旧暴露了“岭水争分路转迷”的典型岭南姿态;然而诗中“红槿花中越鸟啼”另一番场景确是在城市中杳不可见了。
龙归冲下,行入卷中,会不会这个村子就如一副卷轴等待来客行入。这个村名是多麽诱人而有力的劝告,我们期待着第二天的初次拜访。
初见
次日清晨出发时,天空已经射出阳光来,我们坐在荡动的大巴上,行行重行行,直等到走了半个钟,过了村口的社主桥,才到了望眼欲穿的冲下,此时的阳光,已经透出云层,把山野耀的油亮,我们的精神也就爽快起来,下了车就立即大踏步的走向环山抱水的冲下。
内田外圈
初入冲下,茫茫田野,潺潺流水,于世无奇。惟有群山中如此一湾,环水中如此一静,繁华中如此一景,喧嚣后如此一隅,才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
浩荡一群人,打从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拐进路旁一片长得茂密的樟树林,歪歪扭扭穿入了管屋,虽然路总是一些不太平坦的土路,但房前屋后净是些远山近田,荷塘水池之类的山情野趣之景。
大家都新鲜跑去细看管屋那片最大的池塘,绿色的池水在风的吹动下像绿色丝绸不停地荡漾,细细看来确是除了挤挤挨挨的荷叶,水面上密密麻麻浮着些绿藻,颇有些营养过剩之态。
新郑涝池
继续沿小径前行,沟渠田埂细细引出池塘的水,分作若干缕,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顿挫有韵。或穿田而出,或断头搁浅。
一路逶迤,行至村头,只见村中一片平地礼让于绿竹,由于独得清源滋灌,所以长得葱翠茂密、生意盎然。看着翠竹交映的景象,更觉得‘恶竹应须斩万竿”这句的偏颇。
竹,有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舍,或造物,造福于人类。
田中小庙
结束早上的调研,下午小组开始分头行动,生态组在向导的带领下从一条宽阔的田畦上走去,爬登新郑屋背面的山。
在半山望到的是广阔的地野,绿油油的一大片,绕过山上一簇簇生长茂密的蕨类植物,远眺缓缓静流的龙归河。
近看黑压压一横的排屋,整齐的郑氏新屋,全是客家人的老家,令人涌起一股怀古的幽情。
新郑排屋
慢步下了山。一路走,一路低着头,默然地思量:山冈,田野,河水,丛林,草坪,花圃,曲桥,排屋,村舍,沙洲,石屿,荷塘,这一些,装点了冲下的静的美。
鸟声,笑语声溶化在淙淙的风声,潺潺的水流声中,配合上日丽山青,水绿,田碧,松苍,樟翠,桥栏红,浪花白,以及花香,芋香,就只有这一些,交织成冲下声色之美。
“真正的平凡,也就是不平凡。”我们慢慢体悟着,不觉已经踱进了一排排屋中间那座黯然的祠堂中,那是算真正走进冲下了。
祠堂的平面呈中轴对称布局,前后共四进,中间有一天井相隔,以便于采光及空气流通。
走入临近排屋中,两两共用一堵墙的排屋,有些早以荒废弃置,我们穿梭其间,与乘凉期间的三两老人通过向导交谈,这些耗尽光阴却包蕴朴素理想的文化符号,携带着先辈们的和蔼与温婉,谦卑从容地镌刻在历史的门腰或窗楣间,让人总在不经意间感叹不已。
日月轮回,春秋更序,冲下的一代代客家人在排屋繁衍生息;人生哀乐,岁月悲欢,一个个故事在排屋内尽情演绎。舒适安闲的生活,轻叹着冲下排屋百年的辉煌与落寞。
荷花池与晒谷场
再会
两天的调研总是短暂的,祠堂前的流水席宴,寄托着主办方和村民对所有来此调研学子的殷切期望。
远山隐在夜色中,在驱向归路的大巴里,随着颠簸的律动,思潮一起一落,那些山水田河的景色,不绝地在我们眼底里翻映,古树、石径、灰瓦,凫凫炊烟升腾。
那蹒跚而来的身影,是找寻孙儿的祖母吗?
那匆匆奔去的脚步,是邻家相戏的小妹吗?
那地上安卧的老狗,是曾经相伴的阿灰吗?
冲下的一草一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总会遗漏下一些缓慢的角落。
这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田园牧歌,
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血肉纽带,
是平静休憩的精神港湾。
远山
图文 | 大学生竞赛西北大学团队
编辑 | 杨悦、孙一休
END
大学生竞赛
相关资讯
乡村户厕设计方案竞赛单元
x 户厕设计x全国二等奖作品:轮回之所(同济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二等奖作品:内外兼修,方便楼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众“所”周知(南京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耕读传家·闻鸟归林(西建大、北建大联合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x 户厕设计x全国三等奖作品:乡村生活发生器(东北林业大学团队)【2019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综合信息
x 【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x 【乡村户厕设计方案竞赛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x 【乡建调研及发展策划单元】2019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决赛获奖名单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