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节操碎一地,理财到底该信谁?(完整版)

2016-10-11 自信满满的 力哥理财




点击这里,回顾《媒体节操碎一地,理财到底该信谁?(上)》



在上篇中力哥谈到,没节操的理财类媒体最擅长的吸引眼球的套路就是“恐慌+灾难+金钱”。
但对于受众来说,天天被这些无效信息轰炸,既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又容易让我们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感,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但学习理财是“刚需”,如果因为理财媒体市场鱼龙混杂就放弃学习理财的念头,岂不成了因噎废食?
可是我们学习理财,到底该信谁呢?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罗辑思维》最近一期节目:《我们到底该信谁》。
罗胖在节目中引用了万维钢老师的观点:
第一,信权威的科学家,最主要的是诺贝尔奖得主和在权威核心杂志发表过权威论文的科学家。
第二,信主流科学家的主流意见。
第三,在所有这些意见中,信那些最新的意见。
这个观点在网上引起了巨大争议,他说的是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我在此不做评价。但我觉得套用这个思路,也可以解决理财到底该信谁的问题。
所以我的回答是:
第一,信权威的理财教科书。
第二,信大部分理财教科书和大部分有个人信用背书的理财专家的主流观点。
第三,在所有这些观点中,信那些最新的观点。

第一:权威的理财教科书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能够自成体系,并经过时间考验成为从业者的专业必修课程,终究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理财也是如此。

网上充斥着各种千奇百怪的赚钱技巧和“野路子”的投资策略,如果你没有了解关于理财的基础认知,就会反复试错,反复被坑。

比如近期微信后台隔三差五就有粉丝问我关于“微交易”的问题。对这种东西非常感兴趣并且还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状况的,可以100%确信是缺乏基础理财知识积淀的小白。
但请注意,今天的图书市场同样鱼龙混杂,所以读理财书,也一样要读经典,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具体的推荐书目,力哥去年6月在《学理财要看哪些书》的视频/文章里已详细说过,在微信菜单栏“脱口秀”一栏里能找到。

第二:有信用背书的理财专家的主流观点

不过力哥还反复说过,“理财不能读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帮助我们自我提升的阶梯,而不是顶礼膜拜的教条。所以在信权威理财教科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信权威专家。
但在理财的问题上,谁是权威呢?
理财有点像中医,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经验)的成分,有客观的成分,也有主观的成分。
万维刚老师其实还有第四条观点:但凡牵扯到医学,尤其是营养学,上面三条全作废,你最好啥都别信。
因为营养学这种介于科学和非科学,客观和主观之间的东西,压根就找不到像相对论这种所有科学家众口一词说“我信”的权威。
理财市场也没有绝对权威。
有句话叫“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力哥才不厌其烦反复说,在理财的问题上,你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就算是力哥说的话,你也不要盲信,应该自己揣摩一下是不是能逻辑自洽,是不是站得住脚,是不是符合你的实际需要。

可许多小白缺乏经济学思维训练,也没有系统学习过理财基础知识,根本不具备在如此专业而复杂的理财领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信自己,就只能瞎打瞎撞瞎投资,相当于让他们相信掷骰子的运气,反而更不靠谱,所以退而求其次,就只能信他们信得过的理财专家。
而我认为这年头相对最值得信赖的理财专家,不是整天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经济学家或证券分析师,也不是银证保或第三方理财机构里西装笔挺的头上堆了一大堆证书的所谓“专业理财师”,也不是电视台的理财节目或报刊上的理财专栏,当然更不是那些理财类自媒体营销号。


原因还是那6个字:屁股决定脑袋。人家的屁股不坐在我们普通理财小白这边。


所以最近楼市调控一升级,因为市场低迷已经饿了大半年揭不开锅的一大波券商就屁颠屁颠跑出来唱多股市,说楼市资金撤出后没地方去必然会来股市里玩,所以快来炒股吧……


在自身能不能赚到钱和受众(客户)能不能赚到钱之间,他们永远优先考虑自己。


是谁?是谁?

找来找去,这年头相对最值得信赖的只有以个人信用做背书的理财自媒体达人。

首先是因为这些人一般都经受过专业的理财知识训练,同时又有较为丰富的理财实战经验,往往具备了在理财领域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这个浮躁的市场中,他们经常能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和理财建议。


就像力哥在上篇里说的,在那些理财类营销号拼命抄袭网上疯传的10W+制造恐慌情绪时,这些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理财号会流淌出一股清流,令人神清气爽,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收获良多。


更重要的是,他们以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有强烈个性印记的个人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就需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信用背书。
与银证保、第三方理财亦或者是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相比,这种信用背书的力度反而更大。
因为在那些权威大机构中,每一个理财师或者小编都只是一枚螺丝钉,他们能获得用户信赖主要靠的是公司品牌,他们把事情搞砸了,受损的也是公司品牌。他们本人大不了拍拍屁股另谋高就。

而以个人信用做背书的理财自媒体人,则把自己逼入了死角——没有任何退路。
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北漂大龄未婚未恋爱有为青年,我的女性基友“夏夏”(微信公众号:越女读财)
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常漂(常州)大龄未婚未恋爱有为青年,我的女性基友“三公子”(微信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比如我之前介绍过的沪漂大龄未婚未恋爱有为青年,我的男性基友“小黄人”(微信公众号:我的理财师)
(好吧, 我承认这样的描述够损,作为弥补,我来当红娘吧,在北京五环或上海外环内有2套或2套以上商品房且年薪50万以上的帅哥,或长得和Angela Baby差的不是太多的美女,如对上述未婚有为青年感兴趣,请发邮件到dukept@126.com,力哥会择优推荐)
作为力哥的粉丝,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力哥要给其他理财自媒体号做广告呢?你们是同行呀,不都说同行是冤家吗?

因为我的屁股是真的坐在你们这边滴~


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力哥反复和荔枝们说的观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要迷信力哥,哥不是传说,一定要学会集百家所长,为自己所用,最后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就慢慢形成了。


所以你不能光信一家有个人信用背书的理财自媒体的观点,而要看看N家都有个人信用背书的理财自媒体的观点,从而发现这个市场上的主流意见。
比如股市投资技巧千千万,但几乎所有有个人信用背书的理财自媒体达人都建议我们买基金而不是直接炒个股,这就形成了专业理财界的“主流观点”。
又比如在如何买基金的问题上,几乎所有有个人信用背书的理财自媒体达人都建议我们通过定投的方式买,这就形成了“主流观点”。
关于到底如何挑选基金和如何设置定投策略的具体问题,每个人的偏好肯定不一样,需要你再通过思考、比较和实践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但“主流观点”像泰山一样气势恢宏的摆在你的面前,你却无视泰山,总想着其他歪门邪道,那一定就是你的想法有问题。

第三:最新的观点

最后,时代变化太快,理财市场的变化更快。所以在打下根基扎实的理财知识基础后,你就需要顺应时代变化,相信那些最新的观点,而不是若干年前的市场分析和理财建议。
为什么度身定做的理财规划最好每年体检并更新一次?道理也在这。
So,是时候给我们关注的微信公号做做减法了,那些整天在网上扒人家爆款的“黄暴钱,恐灾权”的营销号,直接取关吧,你的人生不应该浪费在阅读这些对你理财不但鲜有帮助,甚至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的市场杂音上。
这个世界很喧嚣,但绝大多数都是杂音。
不被杂音左右思想,你的理财之路才会走得更顺畅,更自信。












最后,逼格节操这么高的文章,你看完真的不准备随手转发一下吗?


“力哥理财研究院调查显示,看完喜欢的好文章随手点赞转发的人,今后一年中比不这么做的人投资回报率提高2.88%,加薪概率提高18.8%,生活满意度提高58.8%




力哥说理财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娱乐理财脱口秀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