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节操碎一地,理财到底该信谁?

2016-10-10 节操完好的 力哥理财




这篇是《媒体套路深似海,我们如何不被骗?》的姐妹篇,没看过那篇的请先点击标题回顾前文。
那篇文章中,力哥从微-信升级程序,让刷量软件不好使说起,聊到了媒体行业尤其是今天自媒体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病,并教大家最简单的识别微-信公号有没有刷量的技巧。
这些关于自媒体行业内幕的干货,普通小伙伴了解以后也就是吹牛逼时的谈资,但理财类媒体没节操这事却事关我们的钱袋子。
力哥的会员都是理财爱好者,除了关注力哥的公号,平日里自然也会关注其他许多理财类大号,但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学了半天理财,却越来越不会理财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普通理财小白过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也不了解关于理财的底层知识体系,直接通过免费但鱼龙混杂的媒体资讯来构建自己的理财知识结构,你获得的信息全部都是碎片化的,就容易导致挂一漏万,以偏概全,听风就是雨,最后陷入迷茫。



学习理财,需要了解最新的理财市场资讯动态,更需要接受系统化的教育。

然而媒体和教育的属性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以教育为主业的公司,做媒体很难做到知名度很高,因为媒体属性要求第一时间抓热点,而教育属性要求沉下心一点点从最经典的故纸堆里寻找智慧给养。
以媒体为主业的公司,做教育也很难做到非常出色,因为抓热点虽然吸引眼球,但无法帮受众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我到底要做媒体还是做教育?”


这个两难困境在两年多前力哥刚创办自媒体时也让我困惑不已,作为习惯追市场热点的媒体人,我当然希望能多写多说大众当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但我的定位又是理财自媒体,这和体育自媒体、娱乐自媒体、科技自媒体、餐饮自媒体、本地生活自媒体等属性完全不同,专业门槛非常高,如果不做系统化的理财教育,难免受众容易迷茫。
后来我想清楚了,我的微信公号文章和视频脱口秀的特性决定了我应该立足媒体属性,追逐大众关注的热点。
而我建立的理财爱好者互助社群“荔枝汇”则会超越市场热点的束缚,更加系统讲述各方面的理财知识。
而我出版的《力哥说理财》同名图书同样不会追逐热点,因为书的寿命比微信文章长得多,而今后我还会推出更加系统的在线理财专题课程,包括股票、基金、保险、P2P、房地产等。

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
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理财类自媒体并没有关于理财教育的布局和规划,为了吸引眼球,就容易在追逐热点时,节操碎一地——更准确的说,是利用人性天然的弱点,来骗取点击量。
力哥反复说,利用人性弱点来赚钱是最容易的,比如黄赌毒。
而从资讯传播角度看,人性天然会对“黄暴钱,恐灾权”这六样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和你的兴趣、专业、学历、性别都没有关系。

“黄”

所有和男女情色有关的话题。娱乐圈的核心话题就是饮食男女,出轨劈腿。把原本私密但大众喜闻乐见的情色话题公开化,娱乐化,弄得高大上,就成了娱乐圈。
“暴”

就是打砸抢,也包括家庭暴力。人,尤其是充满雄性力比多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暴力倾向,但现代文明法治社会约束了人的暴力冲动,所以造就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本质就是把人的暴力倾向通过规则化的运动包装得高大上后的产物。



而S/M就是“黄+暴”的产物,所以乔任梁去世的新闻才会刷爆朋友圈。而乔任梁长期受抑郁症困扰的重要原因就是天天被网络暴民问候全家甚至诅咒他早点死,这种网络暴力本质上也是现代法治社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发泄负面情绪的替代品。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看美女穿着暴露在拳击台上互相摔跤撕头发?
还是因为把“黄”和“暴”结合起来了,刺激!

“钱”

这就不说了,这年头没人不爱钱。理财类自媒体吸引受众的核心卖点就是人们对赚钱的渴望。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男人坐在台下不但可以看台上美女撕扯,还可以下注赌谁赢,那就更吸引人了——因为和钱沾上边了。
“恐”

人类对未知事物存在天然恐惧心理,这也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生存下来养成的本能,如果人类对未知事物不抱有恐惧心理,早就灭绝了。比如ISIS又杀人了,杭州出现了挤爆售楼处的视频,人们就会特别关注。恐怖片的卖点也在于此。

还是那个例子,如果台上激战正酣,台下群情激昂,这时门外突然冲进来一群“伊斯兰圣战者”,高呼“为了安拉,洁净这肮脏的世界”,开始对搏击场里的男男女女一阵无差别屠杀,爆款新闻!

“灾”

情况和“恐”类似,只不过恐惧的对象是突如其来的未知事物,而灾难则是已经展示在你眼前的能够认知的可怕景象。比如地震、海啸、龙卷风、高速连环撞车案、世界大战等等。灾难片的卖点也在于此。

还是那个例子,如果美女在台上厮杀到一半,突然天崩地裂,整个搏击场轰然倒地,所有人都被压在废墟堆里,一看,我擦,里氏9.0级大地震,死伤上百万人……未来一个月可能所有老百姓就只关心这个话题了,想想汶川地震那会儿是不是这样。
“权”

这也不用多解释,屁大点的草民也会对网上盛传的中-南海权力斗争内幕感兴趣,对中美博弈指手画脚,对北朝鲜不听话各种吐槽,某某官员听说要被双规了,尤其是你们地方的父母官听说要出事了,也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还是那个例子,如果公安部突然扫黄打非,把搏击场里所有人都给抓进看守所,然后有个看戏的吃瓜群众突然像雷-洋那样一命呜呼了,舆论也会沸腾。
再想想当年MH370航班的神秘消失,“恐+灾+权”的结合,死了那么多人,加上难以解释的蹊跷失踪,还有关于马来西亚政治博弈的各种阴谋论,自然热到极点。
“黄暴钱,恐灾权”只要满足两条的新闻事件,就容易形成热点,满足三条就容易形成爆款。
没办法,为了生存,“黄暴钱,恐灾权”就成了我们历代先祖不得不重点关注的话题,那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
许多理财类自媒体,尤其是到处扒热文的营销号也是同样的套路。

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如《黄金大崩溃!国人都抢疯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说的是最近国际金价突然跌了40美元,从1300多美元又跌回到了1200多美元,这就算“崩溃”了?那2013年4月金价一天暴跌200美元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比如《彻底幻灭!这个国家即将崩溃,全民都饿疯了!》
说的是委内瑞拉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导致国内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以至出现了社会动荡,这种事情过去50年里在第三世界国家反复出现,但用“全民都饿疯了”这样的标题显然不符合事实,再饿疯了能和我天朝当年的惨烈程度相比吗?就算真的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还会坐视不管吗?
比如《大溃败!又一个大国的货币崩溃了!》
说的是最近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那又如何?欧洲经济萎靡,英国又要脱欧,美国则考虑结束QE启动加息,英镑兑美元下跌不是很正常吗?说英镑就此要崩溃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亲,你没有吃错药吧?
比如《刚刚,一个大国货币溃败,还有4个震撼级黑天鹅在等待起飞》
“溃败”的大国货币就是英镑,四个黑天鹅是川普入主白宫、美元加息、德银危机爆发、欧洲再现恐怖袭击。

这四件事都是嚼了好久的老梗了。


力哥早就说了,如果一年前你说川普会成为美国总统,那是黑天鹅事件,现在川普入主白宫已是大概率事件,和黑天鹅有半毛钱关系?美联储嚷嚷加息都一年多了;德银危机最近天天在媒体上发酵;看过力哥写的《我眼中的“伊斯兰国”》就知道了,欧洲再迎恐怖袭击不是早晚的事吗?


比如《刚刚,中国人攻陷全球,真相震惊全世界!》
说的是中国游客国庆期间在全球各地旅行,各种买买买,这根本不算什么新闻,因为这种情况在过去好多年的国庆和春节长假反复出现。
但为了让文章能切题,文末硬生生拿出了日本当年的梗,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日本人也是全世界买买买,1991年以后,一度挥金如土的日本土豪游客一夜之间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真相”是别看中国人现在兴高采烈出国买买买,未来可能也会面临苦日子,别高兴得太早了……
我就觉得奇怪了,小编你怎么知道日本游客就消失了呢?日本人今天还是满世界跑,但消费理性多了。
比如《以后房产证写谁名都没用!有它房子才归你!》
一看标题我就猜到,这说的是上海10月8日起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以后颁发的房产证改成不动产登记证,这一举动仅仅是为了统一规范管理我国现在混乱的房屋土地产权构架,为今后全面推行房地产税铺垫,仅此而已……老百姓今后该怎么买房还是怎么买房,老的房产证不需要换新的,该怎么卖房还是怎么卖房,办理证件的成本费反而会降低。
就这么屁大点的事,却用这样的标题,已经不是标题党的问题了,而且完全曲解了政策法规原意。


比如《刚刚,人民币“铁底”已破!一大波冲击惨烈上演!》


说的是10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暴跌230个基点,跌破了6.7大关。我就纳闷了,谁规定6.7就是人民币的“铁底”?好像人民币历史上就从来没跌破过6.7似的。事实上人民币是一路从8.6升值上来的,从去年的6.1跌到现在的6.7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更何况人民币离岸价此前早就跌破过6.7。
更重要的是,这次跌破的是人民币的“中间价”,“中间价”实际上是央行能够主动控制调节的,中间价的每次大涨或者大跌,都是央行主动为之或者背后默许的,跌破6.7就一定会有一大波冲击波惨烈上演?如果真的那么惨烈,央行会坐视不管吗?
比如《苏州房价4天暴跌9000!网友都炸了!》
炸你妹啊炸!有没有点常识啊?如果是苏州同一个楼盘同一套房子4天暴跌50%,我立马给小编跪了!用常识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跑过房地产条线的专业记者都知道,判断房价高低时,光看房屋成交均价是不准的,因为一个天价楼盘开盘就会瞬间拉高平均价格,只有看中位数的价格才能更准确反应某个城市或地区的真实房价水平。
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房价,最主要的指标都是“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中国却总喜欢用平均数,结果绝大部分屌丝群众都只能呵呵一笑,说对不起D和人民,又给国家拖后腿了。

但即使看中位数,新房成交中位数也经常会不准,因为如果当天正好有一个市中心相城区或姑苏区的新盘开盘,签了几百套,中位数也会迅速提高,反之,如果是吴江区开了一个超级大盘,而市中心区域却一个新盘也没开,中位数也会迅速下跌。
所以对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市中心已经没有多少地皮可以开发的一线城市来说,看新房成交数据已经意义不大,因为大多都是在非常偏远的郊区,你得看二手房成交数据,那个才更均衡,更准确!
但即使如此,你也得至少看一个月的连续成交数据,看一天的成交数据有屁用!这个新闻的炮制者就是直接拿10月2日和10月6日的数据做对比,只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完全不顾专业性。除了制造恐慌,骗取点击量,让许多已经付定金的人被吓得想要赶快毁约,这种文章还有任何意义吗?

对了,还有国庆前网上盛传的各种“中国版CDS将会压垮房价”的文章,看到这种标题,力哥真的觉得很搞笑。

标题党不可怕,力哥有时也会标题党,但我的文章有干货。可你不能不顾客观事实和专业知识,为了点击量而向不明真相的群众贩卖误导性极强的恐慌情绪!
如果受众听了你的话,原本不适合买房的也去买房了,原本已经在买房的要毁约了,原本不应该抛售人民币的也去拼命换美元,原本就是穷屌丝没几个钱的也把自己压箱底的钱都拿去买黄金了……那才真叫坑死人不偿命!
没错,你应该发现了,没节操的理财类媒体最擅长的吸引眼球的套路就是贩卖“恐慌+灾难+金钱”。

这就是最能直击人性弱点的套路。


所以屡试不爽。


但对于受众来说,天天被这些无效信息轰炸,既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又容易让我们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感,惶惶不可终日,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但学习理财是“刚需”,如果因为理财媒体市场鱼龙混杂就放弃学习理财的念头,岂不成了因噎废食?
可是我们学习理财,到底该信谁呢?

欲知后面干货,请听力哥下回分解~




“力哥理财研究院调查显示,看完喜欢的好文章随手点赞转发的人,今后一年中比不这么做的人投资回报率提高2.88%,加薪概率提高18.8%,生活满意度提高58.8%”



力哥说理财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娱乐理财脱口秀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