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版CDS会成为压垮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2016-09-25 不敢想象的 力哥理财




力哥昨天推送了《这真是一个逼良为娼的时代》,在粉丝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关于文中所说的那个大学生应该买房还是不应该买房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力哥越来越觉得翻评论比看正文更有意思……
就在这个全民聊房的节骨眼上,中国版CDS非常不合时宜的出台再次挑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此前媒体聚焦的是日本房价崩盘的故事,如今正好可以重新来聊聊08年美国房价崩盘的故事。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2016年中国老百姓理财醒世恒言)》一文中,我说过今天的全球经济困境都是拜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赐,而之所以会出现这轮全球金融危机,则是由于美国政府为了制造经济繁荣的表象,无视华尔街的贪婪本性,放纵金融杠杆无度扩张,导致房价失控,但金融创新并不产生新的财富,最后房价崩盘,上千万美国人失业或流离失所,由于金融市场的高传导性和全球化的深入,导致危机扩散到全世界,就像《釜山行》里的丧尸一样,不断向外界传染,直到今天……

当年华尔街在房贷问题上的金融创新非常复杂,普通人看百度百科的解释会看得云里雾里,力哥就翻译成人话来说。


正常的房屋抵押贷款是这样的。
首先,绝对不能零首付买房。

如果一个穷光蛋一分钱不用付就能买房,那就意味着它的违约成本几乎为零,如果房价涨了,自然满心欢喜赚钱;但如果房价跌了,只要稍微跌5%,他就有断供的动力。这么一来,房地产市场就容易变成一个完全的投机市场,风险叵测。
而银行要的是你持续不断的还贷,就算他把你房子没收了,首先是因为房价下跌不足以弥补银行损失,它还得继续追着你还债,二是这么操作的成本非常高,银行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打官司,拍卖,过户交易……一两套房子没问题,成千上万套房子可怎么搞……
所以我国现在房贷最低首付是3成,也就是银行设置了30%的房价下跌缓冲带,只要房价下跌不超过30%,就不会爆发大规模断供潮,银行的房贷资产总体上就是安全的。而由于房价持续上涨,为了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就必须要大幅降低金融杠杆,二套房的首付就要提高到5成甚至7成。

其次,贷款人必须提供充足的能够

时还贷的证明。


如果有人虽然付得出首付,但无力偿还月供,对银行来说这也是一项糟糕的买卖。
所以银行就要看你的工资证明、工资单、缴税证明、社保证明、银行资金流水、最好还有更多的房产证、行驶证、高等学历证明等能各种证明你未来有能力持续获得足以支付房贷的稳定收入。
一般情况下,只有你的月供低于你工资证明上写的月收入的50%,银行才会放贷。如果你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铁饭碗”,银行的放贷门槛会更低,因为银行预期你未来的工作和收入会非常稳定。

严格限定贷款比例,严格审核还贷能力,再加上中国过去10多年房价持续上涨(只有08年深圳那种暴跌才会有人考虑断供,但后来深圳房价很快又飞上去了,所以断供让房子给银行没收是很傻的做法)。
上述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中国的房贷在过去十多年里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因为违约率极低,银行也愿意给予极高的利率优惠,这就形成了一个促成房价持续上涨的正循环——
虽然利率低,但违约率更低,所以银行有很大的冲动发放更多的房贷,放得越多,赚钱越多;而购房者在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下,也非常乐意通过贷款买房,因为市场上既找不到比买房更好的投资选择,也找不到比房贷利率更低的借款渠道了。

如果政府真的想要遏制房价上涨,禁止贷款买房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不是“不能”或者“不懂”,而是压根“不想”。

但金融业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如果所有房贷资产的风险都极低,就没有更多的油水可榨啦。
在中国,因为房价涨涨涨,银行对这事还不那么在意,但在美国,房价远没有天朝涨那么夸张,所以华尔街的金融大牛就想人为制造大量原本不存在的房贷需求,从而刺激房价持续上涨,而通过房价的持续上涨,又可以反过来刺激出更多的房贷需求。
什么是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呢?
就是原本既付不出首付,也还不出房贷的人,也能获得贷款买房的资格!

于是美国出现了这种奇葩现象,一个脱衣舞女郎名下有十几套房子,一个失业吃救济的黑人光明正大住在大别墅里面,甚至有人用自己家狗狗的名字申请房贷,银行居然也给批了!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都是电影《大空头》里描述的2008年在美国普遍发生的真实故事!(关于这部电影,力哥3月写过一篇影评《理财爱好者都应该看看的一部好电影》,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看到)
《大空头》里的亮点是最近忙离婚的皮特

那你说他们根本没钱还贷,银行怎么还敢轻易借钱给他们呢?
这就是华尔街金融创新的本事。
华尔街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明了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把你这一笔一笔具体的房贷协议打包在一起,变成一个资产包,放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每月可以获得贷款人的还贷收入,所以这个资产包就是个生息资产。

但这个产品模式比较简单,贷款违约率一高,资产包产出的现金流就会马上变差,这个资产包就卖不出好价钱,想忽悠人不容易。
后来华尔街发现这个方法赚钱还不过瘾,就发明了比MBS更加激进而复杂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
既然有人贷款违约率高,收的利息高,有人贷款违约率低,收的利息低,那不妨把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分门别类打入不同的资产包中,给予不同的定价再出售。
其中借给那些收入不稳定的脱衣舞女或无业小混混的房贷,目测今后还不起钱的概率非常大,这个贷款质量比较次,就称之为“次级贷款”,简称“次贷”,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最开始的时候被称为“次贷危机”,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而放贷给这些次级贷款者的商业银行压根就没想着从这些人手里能收回贷款,而是把这些房屋抵押债权卖给了美林、雷曼这些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把投资银行支付的购买资产包的钱来代替真实借款人还房贷。
但你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毕竟投行买资产包的钱不可能比银行需要收回的全部贷款本息还多吧?
没错,所以投行拿到这些资产包后,重新将债务拆分打包成不同的债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而这些债券(次级债)又能够再次用于抵押贷款,从而圆环套圆环,把杠杆不断放大。
更重要的是,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导致这些次级债的隐含收益率持续飙升,此时,这些CDO就成了带有高杠杆的房价看涨期权,只要预期房价还会继续涨,这些CDO哪怕仔细扒开来看,啧啧啧~里面好多都是早就断供的不良资产,但因为房价涨了,就会预期只要到时候把这个房子收过来卖了,自己依然能赚大钱,所以不怕不怕哒~
因为房价持续上涨,CDO的价格也持续上涨,导致捣鼓这些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银行也赚得很欢乐,放贷出去的商业银行也赚得很欢乐。

这就和分级A内含了股市和债市双重看跌期权的道理一样,股市下跌会刺激分级A上涨,债市下跌也会刺激分级A上涨。
而力哥去年写的《泛亚启示录》里,对泛亚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本质和CDO的原理差不多,只要泛亚制造稀有金属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象,这个庞氏骗局就能玩得转,所以泛亚骗局才会持续长达4年之久。
CDO的基础逻辑建立起来以后,接下去就是各种粉饰包装了。

首先,当然需要权威评级机构里

合,狼狈为奸,给我做信用

背书。


既然是债券,有不同的违约风险概率,那就需要评级机构来评级。美国评级机构一样见钱眼开,投行要把垃圾债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就需要给C级债评个B级,给B级债评个A级甚至AAA级。而市场则根据你的评级来出价。
当然,虚假评级带来的超额收益,投行也会和评级机构分,结果在评级机构的掩护下,真相被彻底埋没在黑暗里。

我们或许不会完全相信网贷之家、网贷天眼这种民间机构对P2P平台的评级,但美国投资者可是真的很相信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毕竟你是一家已经开了100多年的老字号,美国政府也给你做信用背书,全世界投资者都知道标普500指数就是美国股市的代名词……没人敢相信,你居然也会见钱眼开,毫无节操!
接着,如果还有投资者对这些CDO

不放心的话,那就给这些CDO上保

险,就是投行把CDO收益的一部分

当成保费,交给保险公司,万一出

事了保险公司兜底。


保险公司一算账,吆呵~房价天天涨,美国经济那么好,这不是给我白送钱吗?当然来者不拒。后来AIG(美亚保险,中国人更熟悉它的子公司友邦保险)等美国保险巨头就因为大量承保这些资产而瞬间亏损上千亿美元,差点也跟着雷曼死翘翘了。
最后如果还有投资者不放心,觉得这事瘆得慌,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对冲一下CDO的风险呢?
于是这几天充斥中国财经媒体版面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才闪亮登场!
信用违约互换,这个翻译读上去很拗口,我觉得叫信用违约掉期更通俗。
(神马?你说更加听不懂?你只知道苹果用旧了可能会掉漆,不知道掉期是什么鬼?)
说白了,CDO就是赌CDS出事!相当于CDS的做空期权。
AIG们给CDO承保是赌它不会翻船,而CDS则给CDO上了个逆向的保险——赌它一定会翻船!
如果CDO不翻船,你买CDS就要持续缴纳高昂的保费,反之,如果CDO翻船了,妈蛋!你手里的CDS就赚翻到不要不要的!
电影《大空头》中,那四组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就发现了CDO是个庞氏骗局,重仓买入CDS,押注美国房价崩盘,CDO变废纸,结果真就赚翻了!
所以完全不像那些耸人听闻博眼球的文章所说的,CDS从来就没有引爆过金融危机,它更不是压垮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只不过是一个保险而已。别人都还在船上觥筹交错,醉生梦死,而那些坚信泰坦尼克号会撞冰山沉没的乘客,有一个渠道可以提前买好上救生艇的船票!
顺便说一句,金融市场永远欺负屌丝,讨好土豪。我们普通个人投资者压根没资格买CDS,就算你坚信房价要崩盘也没办法做空,那是给机构投资者玩的。
不过聪明的小伙伴看到这里就会发出一个疑惑:既然CDS是用来克CDO的,那中国的CDO在哪里呢?
按字面理解,中国现在没有CDO。
那放行CDS是要克谁呢?
是为了让那些已经完全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僵尸国企顺利死掉!顺利死掉!顺利死掉!

中国一直没有美国那么丰富的多层次债券市场,有优质债、也有次级债,还有垃圾债。过去我们的债券很少听到违约的。因为大量债券是国企发的,国企的背后是政府信用,政府不允许国企违约,这就导致恶性循环。
因为政府兜底,银行就敢拼命给效率极低效益极差的国企放贷,而这些国企拿了这些钱也不会用到刀口上,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被扭曲。僵尸国企霸占大量廉价金融资源去炒股炒楼发职工福利,而急需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得不到输血。
所谓的深化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挖掘改革红利,说的不就是这些事吗?

而要把这些僵而不死的僵尸国企真正安乐死,除了员工安置问题要妥善处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银行借给它们的钱该咋办?企业破产必然导致还不上债,银行坏账率就会飙升,所以CDS就是给银行提供了对冲国企信贷违约的工具。好让银行不要在改革阵痛中被拖下水。

去年股灾中,政府之所以要出面救市,不是救我们这些小散,我们的死活官大爷才不关心呢,他们只是想救银行。


说到底,房价之所以还在涨是因为政府不得不让它涨,否则经济增长就缺乏动力。在我们的改革红利还没有真正激发出来之前,只能用房地产市场来托住中国经济不要高空坠落。

所以,让我们衷心祝愿改革能够赶快深入下去吧。

否则……我们只能走着瞧了~




“力哥理财研究院调查显示,看完喜欢的好文章随手点赞转发的人,今后一年中比不这么做的人投资回报率提高2.88%,加薪概率提高18.8%,生活满意度提高58.8%


力哥说理财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娱乐理财脱口秀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