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被骗了】99%普通人都会中招的买保险误区!

2016-10-24 准备放大招的 力哥理财




过去两年,无论视频脱口秀还是微信文章,力哥对保险的话题都是蜻蜓点水,偶尔来两篇长的,比如
《如何才能明明白白买保险?》
《出事了,为啥保险公司总能找到理由拒赔?》

《出手买保险前,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可惜对这个不来钱的话题,大家关注度不高,所以力哥一直没毅力把保险话题讲下去。
不过最近推送的《保险公司打死不肯说的秘密!》关注度还挺高的,至少不再比讲房子、股票、狗血理财故事低太多了,所以我决定好好开讲保险话题!

先打个预防针

此前不愿深讲保险话题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不想引来口水战,毕竟保险公司小伙伴被洗脑太严重,一是把保险看得比天都大,饭可以不吃,保险不能不买,二是对不符合公司洗脑灌输的“保险知识”的其他观点,一律扣上“不专业”、“不懂保险”的帽子。
力哥也被扣过无数次这样的帽子(但我现在已经以此为荣了,你们不骂我反而难受),除了许多低素质保险从业者开口就骂,少数高素质保险从业者也会说“力哥虽然博闻强识,但保险的专业知识还是欠缺了点。”
当年力哥负责某传统纸媒新媒体业务工作时,在官微上发了一条名叫“李嘉诚和犀利哥不用买保险”的微博,结果成了这个官微史上转发量和评论量最多的爆款,恨不能全中国所有保险从业者都群起而攻之,说你丫不懂装懂误导老百姓,真该千刀万剐!
前几天力哥又发了篇《银行打死不肯说的秘密!》,同样说银行坏话,砸人家饭碗,你看银行小伙伴的留言,明显素质高多了,最多来句“力哥作为公众人物,希望评论客观中立,面向未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没人像有些保险小伙伴那样劈头盖脸就是“狗日的力B我X你全家”。

而且我敢断言,接下去开讲《信用卡中心打死不肯说的秘密》和《基金公司打死不肯说的秘密》,行业小伙伴的留言素质会更高。
但《房产中介打死不肯说的秘密》发布后,估计和保险小伙伴有的一拼,因为今天中国这两个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之低有的一拼。
那些被公司长期洗脑却浑然不知还说力哥“不懂装懂”的保险小伙伴,放马过来吧!力哥已经做好被你们撕以及和你们对撕的准备了!!!

我打~~~~~



保险认知误区

因为力哥讲保险,和力哥讲理财其他所有细分知识领域一样,都是我个人长期理论学习和实战经验的提炼总结,既不是满肚子理论的学院派,也不是江湖上打拼的野鸡派,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保证客观中立,有些和保险教科书上的观点不一样,和保险公司洗脑灌输的“保险知识”差得就更大了。
好,今天力哥先来讲一个普通人最容易犯的保险认知误区来破题。
到底选择消费型保险还是储蓄型(返还型、投资型)保险?


乍一看,消费型保险的优点是价格低,压力小,缺点是到期如果不出事就啥都没有,白送钱。储蓄型保险相反,缴费多,压力大,但就算将来不出事也能拿回本金利息,心里舒坦点。
许多人既不想多缴保费,又不想白给保险公司送钱,所以纠结啊纠结……

其实这是保险公司长期的刻意销售误导让你中招了。
只要买保险,天然就要给保险公司送钱。保险公司精算后发现要承保你这个保险的综合成本是1000元,他就收你1200元保费,公司赚200。
你买消费型保险,就要付1200元。但因为不出事就白送钱这事让很多投保人心里不爽,保险公司就说这样吧,你现在30岁,要不每年缴1万元保费,连续缴20年,本金20万,中途任何一年出事了都按合同理赔,如果到60岁还健康安好,我还你25万做养老金,你也不亏,可好?
听上去是不是挺靠谱的?
实际上只要懂得复利效应就明白了,不管消费型还是储蓄型保险,保险公司承保所需的1000元成本总是摆在那里,保险公司第一年拿到你1万元保费后,先剔除掉1000元保险成本,剩下9000元就拿去举牌万科A、买分级A或者盖养老公寓去了。

几十年的复利效应很可怕,到你60岁,别说本金20万还你再补你5万利息,就算贴你15万利息保险公司也还是赚大了。
对保险公司而言,销售储蓄型保险的长期利润增长空间远大于消费型保险。假如一个经济实惠的消费型保险卖300元,保险公司只能赚40元,你想公司能给业务员多少提成?20元?我靠!这点钱连我上门服务签合同的打车钱都不够,你们一个个都比葛朗台还精要买消费型保险,老子我喝西北风去?
而卖出一单储蓄型保险,比如一年缴费1万元连缴20年,第一年你缴的1万元少说有4000-5000直接作为佣金进了代理人口袋,第二年1万元可能还有1000元进了代理人口袋。
这就是为什么你买的长期储蓄型保险第二年突然发现不划算要退保时必然损失惨重,进退两难,可能比遭遇股灾亏的钱还多,因为你的大量保费已经进了代理人口袋,他吃下去的还会吐出来吗?从你买下储蓄型保险的那一刻起,账面上就已经“浮亏”了。

这就是你认识的保险代理人为什么总是给你推荐储蓄型保险的原因,屁股决定脑袋,从利益上看,保险代理人站在你的对立面,不坑你坑谁?

也正是因为你前期缴纳的储蓄型保险保费中的大部分都花在了营销佣金和保险公司杂七杂八的行政开支上,导致你保险的“现金价值”(退保时能拿回来的现钱)可能在漫长的15-20年时间里和你投入的本金相比都是“亏损”状态!就算持有最坑爹的A股,想要15-20年持续亏钱也不容易啊!
所以力哥一直推荐会理财的小伙伴买消费型保险。如果兜里不差钱+懒得理财+不会理财+风险厌恶型人格,买储蓄型保险才是更好的选择。
保险公司和博彩公司是世界上唯二最精明的公司(保险公司某种角度看也是个博彩公司,挂了你就赢,没挂保险公司就赢),超过了银行、证券、基金公司。
我们消费者和保险公司打交道,别痴心妄想占它便宜,如果把买保险当成是一项赌博(赌自己出意外),这就是天然的负和博弈,下注的那一刻就注定必输无疑,只要你发现了其中的门道,最后别输太惨就算保险达人了!
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主业是开保险公司,买股票只是副业,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
从这个角度看,聪明的理财达人对待保险的态度不应该是完全无视,也不应该是多多益善,而是给自己适度且必要保障就可以了。
关键词是“适度”“必要”


“适度”针对的是你口袋里有多少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别打肿脸充胖子。
住地下室发霉群租房,月月都月光,没女朋友只能天天打飞机的24K纯屌丝,与其每年花上千元买保险,还不如每顿方便面给自己多加个蛋补充点营养。对你来说,当下满足自己的吃饭需求比保障需求重要且紧迫得多。

保险公司小伙伴听到这里肯定会勃然大怒:穷人更需要保险!如果这个穷屌突然重病或者被车撞了,又没有保险加持,不是更惨吗?到时候你给他捐款救命吗?
我的回答是:认栽吧,那就是他的命!底层蝼-蚁只有追求幸福的幻觉,没有享受幸福的资格,彼岸的天堂和西方极乐世界或许才是在这残酷人生中唯一的寄托。
对高学历、高收入正处于人生中快速上升通道的新兴中产阶层来说,没买保险或许真会扭转命运,但对底层蝼-蚁来说,买不买保险都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但花钱买保险会让自己眼下连荷包蛋都吃不起!你和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说不定哪天就饿死的人说他没准哪天会得癌症要当心,这特么有意义吗?
“必要”针对的是你的客观风险敞口,单身屌丝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买个一年几十块的意外险就够了,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的中产对保险的刚需就很高了,给自己配置非常高额的寿险反而比更基础的意外险和重疾险更重要。
所以保险规划是家庭理财规划中最个性化的一部分。

结论

自从10年前力哥年少无知初入理财大门被平安保险代理人忽悠买了一款万能险之后(详见力哥说理财第二季之《迈向理财达人之路》),保险代理人和储蓄型保险就和我绝缘了。
我买的保险都是在互联网第三方保险平台销售的定期消费型保险——这是懂理财的人最好的选择。
好,把这个投保误区搞明白了,下期力哥就开始系统开讲我觉得性价比比较高的定期消费型保险啦!

如果想听的话,请顺手点赞、转发、打赏,谢谢~
最后做个小调查,力哥会优先开讲大家最关心的保险品种。













力哥说理财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娱乐理财脱口秀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