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正在被大学毕业生遗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一个月之内,各大城市将迎来重大人口流动。
6月底高考完了的考生需要填报大学、志愿,选择未来需要呆候3-4年的城市;同时,一大批经过大学“磨练”的学子,也即将步入社会。
高考考生最喜欢什么专业?大学毕业生最喜欢去什么样的城市?高考考生、大学毕业生最喜欢去的这些城市,又透露出了怎样的城市格局?
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下称《报告》),就很好的向大家解答了这些困惑,这份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10个年头,庞大数据不仅透露出了大学生的就业轨迹,而且不经意间更是透露出了近几年来城市格局的重大变化。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数据中主要透露了三个维度的讯息,包括“2017年本科毕业生收入排名前10的专业”“2017年本科毕业生半年收入排名前10的行业”以及近两年来,毕业的大学生都去了哪些城市。
01
从报告中获悉
1、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
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等专业沦为了红牌专业。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这几个专业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在麦可思报告的定义里,将失业率教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增值定义为绿牌专业,红牌专业则相反。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可以看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连续三年,无论是从就业率和薪酬就业满意度等综合指标,三年中三个专业都稳坐前三。
笔者查阅了近三年大学毕业薪酬最高的专业,整体上来说三年里排名前10的专业变化都不算大。
2015年大学毕业收入排名前10的专业: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艺术设计、会计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
2016年年大学毕业收入排名前10的专业: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语、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近两年,专业收入排名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会计学”“英语”等专业,在收入排名中,到2017年,均跌出了前10。
2、关注各城市动态的朋友估计都知道,近两年,各个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现在“大学生流向”的公布,相当于公布了各个城市的阶段性战果。
一般来说,外省大学生就业选择,往往体现的是城市的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2015~2017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
大学生选择就业时,最喜欢的城市排在前10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广州、苏州、南京、武汉、宁波、成都、西安、重庆、郑州。其中,在二线城市中,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都已高于一线城市的广州(45.3%)。
02
城市格局的微妙变化
大学毕业生喜欢去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新生活力,而数据的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城市格局上的微妙变化,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如下事实:
1、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两个区域的城市均没城市上榜,一个是东北地区,另一个是山东。
这两个区域,其实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东北地区这些年一直被人所吐槽的地方就是留不住人才。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来看,目前东北地区还是暂未出现“人才聚拢”效应,作为人口1.3亿以上的区域,目前在全国范围来看,东北目前还未出现一个对人才有高度吸引力的城市。
另一个区域就是山东,山东作为我国经济排名前三的省份,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上,竟然没有一个城市在全国的对比中排进前10,大家是不是很惊讶?这其实跟山东的经济布局有关,山东的朋友也一直喜欢强调山东的经济发展的均衡,这是他们乐意的地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把山东发展最差的一个城市,拿到全国对比也不会太差。
这样好不好?肯定有好的地方,这样的的布局,最起码说明全省的贫富差距不算大,不会出现像四川那样经济贫富差距过大的格局。但是劣势在人才吸引上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内没有一个经济首位度过高的城市。可能在山东毕业的大学生,就算不去其他外省城市,可能会觉得去青岛不错,去济南也行,去烟台好像也过得去。
山东这样的布局另一点吃亏的地方就是政策,很多人也一直好奇为啥山东怎么一直吃不到啥大的政策,在笔者看来,很大程度上也跟山东没有经济首位度过高的城市有关,在发放政策红利时,到了山东会纠结到底给谁,倒不如直接给到类似武汉、成都等这样的高首位度的城市。
2、杭州在崛起、广州略乏力、天津未“沉沦”。
从大学毕业生最喜欢去的城市来看,过往几个讨论最多的城市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杭州在崛起、广州略乏力、天津未沉沦。”
为什么把在三个城市拿出来说事呢,因为在近两年这三个城市可以说是话题最多的。杭州与广州之间的比较就不用多说了,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较量就没停过,“一个很猛,一个很强”。以往写过很多篇讨论这两个城市的文章,有些网友在评论中留言说我们在唱衰广州。
广州强不强?肯定很强,论若总量指标,比如资金总量、生产总值、小学生人数等,目前仍没有一个二线城市可以撼动广州的地位,但也需要承认的是,在其他诸多指标中,已经有越来越多二线城市开始超越广州,而“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这个指标就是其中一个,广州分别被二线城市中的杭州跟天津超越。
另一个值得说道的城市是天津。今年年初的时候,天津的滨海新区挤掉了近1/4的水分,至此,很多网友吐槽认为天津从此会一蹶不振。但是从最新公布的大学生毕业人口选择的城市中,天津在全国排在了第五,在二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
3、成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及武汉。
成都、武汉两个城市有极大的相似性,两个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两个城市都是区域中心,两个城市都是高首位度城市等等。
今年某机构发布的一份“新一线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成都位居第一位,但是从人才吸引力来看,成都虽然也排进了前10,但结果也并没有预料中的那么出色,弱于了同类型城市中的武汉。
至于原因,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从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笔者查阅各地的统计公报后发现,成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虽然是全国第一(150万),高于排在了第二的北京(106.73万)和排在第三的武汉(94.80万),但是若论区域,西南地区整体的大学生数量跟中部地区的大学生数量,完全不可比,中部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是全国第一,其中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均在大学生在校人数均排进了前10。所以在不考虑两个城市分流去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人口情况下,中部地区的大学生基数就远比西南地区要大得多。
虽然成都、武汉两个城市都各有优势,但武汉有两个重要优势,是成都不可比拟的。而这两点,在笔者看来,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更愿意去武汉的重要原因。一个是武汉四通八达的交通,而成都蜗居西南,潜意识里大家就会觉得偏僻。除此之外,武汉还有一个通常被忽视的优势是,作为全国少数几个没有辖县的省会城市之一,武汉在城镇化率和人均消费上,也都超出成都。
4、对大学毕业生有较大吸引力的城市,全都位于胡焕庸线以东。
胡焕庸线
笔者很久以前,写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时候,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从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在胡焕庸线以西应该拥有一个高经济首位的城市,甚至可以是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虽然被评为了国家中心城市,从区位来看也属于西北地区,但是西安的地理位置更贴近关中地区和华北相差无异)。
而承担“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吸引人才的城市的重任,很大程度上就落在了乌鲁木齐身上。最近不是各大城市都在发放政策红利“吸引人才”么?若是从这一角度来看,笔者觉得,乌鲁木齐相比这些城市,更加需要政策上的倾斜。
———— e n 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