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吹不黑,漫谈广西近年发展得失(一文通透)

华略创智 2019-07-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与新型智库零距离


作者:泽智

来源:土法炼钢


先上厂长跟几个外省群众聊到广西的截图:


是不是想为厂长的打码技术鼓掌?


在外省群众脑海里,与广西相关的词儿无非是:桂林山水、北海、螺蛳粉、传销、落后……


“落后“”一词引起了厂长的好奇,毕竟广西立区60年,受东盟战略、西部开发、少数民族等各项发展优惠政策倾斜,大西南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毗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为什么会给大家留下落后的印象呢?



  01  

经济数据篇

比上严重不足,比下岌岌可危



从自治区近五年的宏观经济数据看,GDP总量平缓上升,2016年全区GDP产值18245.07亿元。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五年来变化不大,占GDP比重为15.3%,占比过大;

  •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5.1%,其中工业投资6404.4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5%左右,第二产业占比始终最高;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9.6%。


看起来中规中矩的一份成绩单。


宏观税负方面,2016年全区税收收入1036.2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5.1%。,占GDP比例仅为5.67%,五年来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始终徘徊在5%~6%之间,这在全国范围是一个比较低的比例。造成税收收入较低的原因很多,例如工业税源较少、企业总部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西部开发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15%)等等等等。同样享受西部开发税收优惠的贵州省,2016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也达到了9.5%。


再看看在全国的排名:



广西始终处于中下游的位置,GDP仅占全国总量的2.45%,比不上深圳市一个市的总产值。五年间,和另一个革命老区江西始终在18名左右的排名上下缠斗,难分伯仲。


没有别人家的小孩,难以教育自家的小孩,不妨让我们和邻居“别人家的小孩”——广东省做一番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伤害全部呈倍数。


广东人均GDP为广西的两倍,第二产业占比远超广西1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0.18%,也几乎是广西的两倍;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广西的19.8倍,看来“无工不富”是硬道理。


不过毕竟广东省都已经连续28年蝉联全国经济总量第一,跟广东比,厂长也觉得有点欺负人,那好吧,拖个软柿子来捏捏,把难兄难弟江西省的数据拿上来看看。



这就真的扎心了。


在GDP总量只比广西好一点点的前提下,既无民族优惠政策、地处内陆的江西老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收入、人均GDP全面超越广西,不沿海不沿边一个港口也没有的江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并没有落后广西很多,第三产业的GDP占比高达41%,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服务业动力澎湃。


反观广西,说好的东盟领头羊呢?说好的北部湾中国经济第四级呢?


江西省绝地反超的原因,也许与江西省近年积极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有关,只是猜想,不一定对。


综上,单从数据层面看,广西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企业总部少,二产三产比重低,间接导致税收收入较低,亦反映出房地产、政府债券和中央财政支持等非税收入过高。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引导,增加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税源,激活区域产业。


  02  

国家战略篇

东盟不仅仅是广西的东盟,北部湾也不仅仅是广西的北部湾 



从区位上看,广西比邻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五省,俯临北部湾、面向东盟,接壤越南,区位条件不差。


但亦不难发现,东盟经济合作区实际上是很大的范围,广西在东盟经济合作区的角色更接近于搭舞台,唱戏的未必仅仅是广西。



拿广西津津乐道的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来说,2016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16894亿元,广东省统计公报中显示,对东盟出口额为3833.83亿元,占全国对东盟贸易额的22.6%。而同年广西对东盟的出口额数据为991.93亿元,仅占广东的四分之一。可以想见:


东盟没加盖,东盟生意不是只有广西能做。


广西与东盟的合作不利,原因大致如以下:


1. 广西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的产业高度同质化,都以原材料、能源、矿石及食品、经济作物为主,产业链条很短,加工简单。大家都种甘蔗香蕉挖有色金属,有什么好交换的呢?而珠三角则不同,电子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发达密集,能在对外贸易中容易掌握筹码。


2. 从承接发达区域产业转移角度看,广西与东盟各国恐怕是竞争关系。随着国内制造成本的上升,广东福建浙江的沿海制造业,开始向内陆省份和南亚落后国家转移,不少广东企业跑到越南去设厂,实际上是在利用越南在TTP协议中的份额进行出口。从这个层面上说,广西甚至还没有越南有吸引力。


3. 由于制造业贫弱,广西的口岸很难形成对中西部省份等口岸腹地的吸引力。首先,广西的港口群很靠近珠三角港口群,两者的腹地势必是重叠的,而广西的港口群不但自身条件有限,港口后方的产业贫弱——同样的产品,拉到珠三角的港口交易,可以有回程货,形成贸易对流。而拉到北钦防等港口,恐怕只能空车返回。因此内陆大量对东盟的贸易被引流到珠三角港口。


4. 广西对东盟贸易服务略显“口惠而实不至”,举个简单例子,承担国家3C强制认证工作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广西并没有分中心,在广东的分中心管广东(除深圳)和广西的业务,3C认证都要去广东做,这样的服务环境,对东盟的贸易真的能靠建一些场馆发展壮大吗?


5. 对自身在东盟合作关系中的定位过于理想化。南宁说要成为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不知道是不是忽悠,如果忽悠忽悠着自己也信了,就悲剧了。首先国际金融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需要依托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在区域内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大量的物资、实业汇集,才会有密集的投资和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中心,例如阿姆斯特丹、纽约;另一种是由于特殊服务目的形成的离岸金融中心,例如服务于石油美元的巴林,服务于境外美元交易的新加坡。总之,是否成为金融中心不是靠政策制定的,东盟区域的金融中心在新加坡和香港,南宁在经济繁荣程度超过这两者之前,只能说提供国际金融功能。


把目光收回来,再说说北部湾,从2008年开始,国家给予北部湾制定了发展规划,那时候叫“广西北部湾”,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努力建设成中国经济第四极。



效仿当年深圳开发时的《春天的故事》,北部湾也有自己的颂歌《风生水起北部湾》,所不同的是北部湾的投资方式是“引金入桂”,国家设立资本运作投融资平台,引进的区外境内民间资本,建设泛北部湾地区。



10年过去了,广西可以说把宝全部押在了北部湾的开发上。


北部湾的发展令人满意吗?


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发改委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里,可以找到上面问题的答案。“北部湾城市群”取代了“广西北部湾”的提法,再也搜不到“广西北部湾”的字眼,原本仅限于广西的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的北部湾城市群规划,现在还包括了广东及海南部分地区,一省独大变为三省均利。


为什么?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里也有明确的答案,原文摘抄如下:


1. 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低于毗邻国家的一些地区,传统产业发展转型面临突出困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旧动能转换仍需进一步加速。


(评价:十年了,还是没有形成对东盟小国们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了)


2. 中心城市功能亟待加强


区域内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大城市,南宁等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足,对高端生产要素吸引力不强,创新创业不够活跃,宜居水平有待提高,对外开放的枢纽作用尚待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仍需提升。


(评价:不知道南宁自身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标榜是否感觉恰当,总之在国家层面看,这个中心城市还是缺乏集聚和辐射效应,所以要把广东和海南拉进来)


3. 城市数量少且联系不够紧密


城市群内仅有22 座城市、538个建制镇,每万平方公里城镇仅48 个,城镇分布较为稀疏。港口城市多以重化工业为主,相互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港口间存在无序竞争现象。省际城市间缺少高效便捷交通通道,产业结构趋同,分工协作不够,孤立发展特征较明显。


(评价:好一个“孤立发展”。产业上一心想成为第四极,闭门造车,进行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在低水平高能耗产业上无序竞争,拒绝与周边省份协同发展,这一点国家层面看得非常清楚和透彻,才要通过拉入竞争省份合作,刺激广西的开放程度。例如,湛江和宝钢合作搞了个钢铁基地,离它不远的防城港也要跟武钢柳钢搞一个钢铁基地,且不说钢铁这种过剩产能,是否能靠在南方港口炼钢实现对河北等传统钢铁生产地的“良币驱逐劣币”,单单说这么近的两个地方搞两个钢铁生产基地,区域协同?不存在的)


4.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高等级运输通道较少,机场航线设置偏少,与国内外联系通道不畅。城际交通网络不健全,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评价:广西对外交通通道是致命痛点,举个例子,广西北海和广东湛江相隔只有100多公里,坐火车却要绕行钦州、南宁、贵港等城市,足足1000公里。互联互通?不存在的)


5. 湾区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北部湾为半封闭海湾,海流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与降解,近岸海域污染呈上升趋势,海洋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评价:建设没做好,环境保护也没做好,现在还在大炼钢铁,扎心五连发)


最为可笑可叹的是,在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似乎当地媒体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家对广西现有局面不满意做出的调整,”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后广西迎来重大利好”、“北部湾成为广西经济新引擎”之类的新闻见诸报端。都迎来多少年利好了?利好了什么?


小结:依赖政策介入能改变经济发展规律的想法误导了广西,东盟和北部湾都仅仅是国家给予广西的一个理念,不是特权,特权永远是靠实力获取的。对于东盟和北部湾发展,广西需要摆正自己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摒弃“当老大”的心态,踏踏实实的从培育优势产业入手,心态要开放,既注重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差异化发展,也要抱着服务周边省份成就自身的心态。


一方面形成优势产业能力,但区别于广东、海南、云南、贵州,形成对东盟国家的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打好区位优势这张老祖宗给的牌,大力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物流聚集信息流、资金流,配齐各项产业服务功能,类似3C认证要去广东做的事儿不要再有,将服务业打造成广西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03  

区域合作篇

大西南的“鸡头”和珠三角的“凤尾”的选择是伪命题


网上有一个貌似广西人自己提的观点,说广西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选择区域合作对象上有重大失误,不去承接广东的产业转移当珠三角的“凤尾”,而为了保住北部湾港口群的地位和成为大西南的“鸡头”,去修西南出海大通道”,拒绝修建与广东的交通联系,导致错过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机,结果大西南没领情,广东带着湖南江西玩,都不带广西玩云云。描述之下两广经济策略俨然如俩农村大妈吵架,你要撬我家猪圈我必封你水井,还联合全村其他大妈都不理你。


私以为,大西南鸡头和珠三角凤尾之争,是个伪命题。


第一,“鸡头”和“凤尾”的区域合作对象不是非此即彼的,也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假如“大西南鸡头”之做法成立,不影响广西同时去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当个“凤尾”;


第二,与广东的交通不便,是“凤尾”做不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广东不是小心眼的农村大妈,如果广西完全符合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条件,没有理由不带广西玩,我相信这么多年来,广西政府也投入了很多资源去珠三角招商引资,当年之所以没成为“凤尾”,除了交通之外,试分析原因如下:


①  广西区位偏离全国主要市场,试想如果珠三角企业的产品要销往全国,是从江西湖南的方向发出离市场更近还是广西?所以广西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能拿来吸引珠三角企业的资源是什么?恰恰是广西自己玩砸了的东盟贸易便利条件。如果有一天,珠三角的企业发现在广西设厂,远比在越南设厂成本低,效益高,服务便利,那东盟合作、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概念,才不会仅仅是概念。


②  珠三角产业转移也是分层级的,第一层是珠三角周边城市,第二层是粤东粤西欠发达地区,第三层才是省外区域,所以最有可能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是桂东南梧州、玉林等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条件和产业,和粤西的茂名、湛江等是非常类似的,很难拿出比粤西城市群更好的条件。


③  理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要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要有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物流成本低;要有丰富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还要能良好的优惠政策,当年即便广西全力修通于广东的多条高速公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也未必会到广西来,因为单独拿产业链资源来说,广西就不具备。假如珠三角的电子企业到桂东南来设厂,梧州、玉林等城市,是否配套相关的塑料供应商、元器件供应商、模具供应商、熟练的产业工人、像样的外贸供应链企业?


④  修建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发展北部湾港口城市,广西没有选择余地。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修建,是国家赋予作为西部城市中唯一沿海省份的历史使命。无论广西选择何种发展策略,都不可能置西南出海通道和北部湾港口资源于不顾,因为这是广西最大的优势资源之一。港口比拼的是后方的腹地和产业,北部湾港口距离珠三角港口太近,腹地势必重叠和竞争,北部湾的港口从天然条件到后方产业、发展时间,与珠三角确实不能同日可语,没有可比性。


第三,“西南出海大通道”并非是完全的败笔。“背靠大西南”喊了很多年了,是广西剃头挑子一头热吗?2017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长文报道中国西南与东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对这条大动脉开通的作用与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要知道,这条重庆至新加坡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并非是广西发起的面子工程,而是重庆、成都极力推进促成的,运营中心在重庆,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在重庆签约,一致同意探索合作建设。


同年9月25日,中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货物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运输时间为7-10天,比传统江海联运模式到东盟缩短了10到15天。在重庆之后,郑州也宣布将联合广西防城港市开行“桂郑欧”线路。北部湾战略价值正重新被发现,并有望成为新的对外开放热点区域。广西需要做的,是把握住这次机会,不要把出海大通道仅仅作为“通道”,“通过式”的买卖是没有经济贡献的,应积极发展西南商品在广西的加工和集散,同时培育和加强广西优势产品的辐射能力,才能把经济效益留在广西。



综上,如果当年广西弃西南出海通道于不顾,拼命修往广东的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承接也未必就都到广西来了,反而现在网上的键盘侠们可能会喷广西 “放着好好的北部湾优势不用不发展,去抱广东的大腿反而被广东嫌弃” 。这些年,广西出省的交通每一年都在默默的改善中,既不非要争“鸡头凤尾”这种虚名,也没必要妄自菲薄,自我完善,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小结:产业转移承接和出海通道,确实都是广西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两者并行不悖,广西不应妄自菲薄,还是那句话,抱着通过服务周边省份成就自身的心态,要为珠三角有意向要转移过来的产业做好配套,为大西南要出海的产业做好服务,打好区位优势这张老祖宗给的牌,把握北部湾出海价值重新被发现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人才、信息化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聚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配齐各项产业服务功能,从而将现代服务作为主战场,将通道变成经济效益。



  04  

产业布局篇

无中生有,兄弟阋墙,弯道超车,十超九翻


先看看《广西工业及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的现有的产业体系:


“……以石化、冶金、有色金属、林浆纸、电子、能源、轻工食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北海、防城港、 钦州三市燃煤电厂、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中石油1000万 方原油储备库一期、防城港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冶炼深加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诚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南宁富士康千亿产业园、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防城港钢铁项目、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钦州中石油二期、北海中石化二期、钦州港芳烃下游项目等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好吧,绝大部分都是资源型、原材料型项目,且重点项目全部在桂南城市,令人好奇产业是如何布局的,《规划》中指出:


“一核两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以南宁市为核心;“两带”指沿海产业带和腹地产业带,其中沿海产业带指北海、钦州、防城港;腹地产业带指的是崇左和玉林(如下图左,下图右是一核两带在全区的位置示意)。


厂长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看成了北部湾的产业规划,翻到封面一再确认,确实是自治区的产业规划。这是把所有产业都堆到港口边上的节奏?



再来看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新兴产业规划》)提出了“无中生有”“弯道超车”和“重点突破”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健康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如下:



从上述资料看出,无论是传统产业提升,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围绕北部湾港口群布局,这就太奇怪了。


网上有言论说,由于北部湾的军事战略意义,不宜在港口周边布局过多产业,容易成为打击目标云云,厂长认为是扯淡,珠三角和福建离南海更近,产业更加密集。真正的怪诞之处是:这几个产业布局重点区域产业基础很差,这是真正的要“无中生有”。


不妨看看2016年广西分地市的三次产业数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数据,除去首府南宁,很明显,柳州、桂林、梧州的二产比例最高,更直观的是规上企业产值,柳州、桂林、梧州是全区三甲,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企业云集,是进行传统企业提升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上下游的理想选址。



但现实的规划却与之相反,布局在了全区工业基础薄弱的几个港口城市。产业链的培育岂是一朝一夕之功?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的引入、城市扩张和人口的导入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如果在十三五期间,要把这几个城市“无中生有”或者“弯道超车”,只能快速完成交通基建,利用优惠政策和补贴,从有工业基础的兄弟城市连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多年来盘根错节的供应链体系、熟练的产业工人整体迁移过来,能否克服水土不服也是未知数。


不说别的,就说说人力资源,见下图,北钦防三城的城镇人口本来就排在全自治区末尾,加起来不够30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比例又有多少?靠这些人口,可以支撑起全区庞大的产业体系吗? 如果放在民营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桂东南梧州、玉林等地,或者中北部的柳州,情况都要好得多。



似乎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么操作的,耗费巨大地做一件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的事儿,无怪乎网上广西人的思辨激烈,特别是柳州,对南宁防城港那真是忿忿不平,对近年将柳钢、柳铁等工业企业迁移到南宁和北钦防区域用出了“伐柳”、“吸产全区”、“寄生虫”这样的词汇。与其重新造一片工业基地,何不如好好发展玉林、柳州、桂林等老工业基地,鼓励玉林、梧州等粤东南活跃的民营经济支持港口发展?


可叹“无中生有,兄弟阋墙,弯道超车,十超九翻”。


  05  

人文特点篇

谁都看不上谁


在进行素材搜集的过程中,厂长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广西各地市的内部思辨和斗争非常激烈,这也许与广西特殊的区域文化有关系。


其中广西西部南部为少数民族语言区,而北部,东部属于汉语方言区,造成语言差异极大。


北部桂林、柳州等靠近湖南区域说的是桂柳话,语调接近川湘贵;


梧州玉林等靠近广东的区域说的是类似粤语的“白话”,大多数人也认为跟广东地缘相连,更亲近,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也会出现,例如贵州的遵义,往往觉得跟重庆更亲近;


西部区域,以壮语夹杂白话为主。去年风靡一时的“蓝瘦香菇”的口音,就是由于普通话夹杂了壮语造成的口音。这几个语言区域的城市,可以说谁也看不上谁。



广西有个著名的红豆论坛,里面各大城市的撕逼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中有一个小帖子《广西各地人眼中的广西》,生动的说明了广西人民的这个特点,不妨一看一乐:




送上广西著名的三种米粉介绍,谢谢您看到这里,(づ ̄3 ̄)づ╭❤~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怎么样从招聘文案判断一家成长型企业的气质是否适合你

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哪些布局要调整,哪些功能要升级?

为什么魔都不生产第一,却能一次次拥抱第一?

周其仁:关于未来,已知的最好答案是“不确定”

上海破解土地低效利用难题出大招:建立倒逼机制,打出组合拳

北京正式搬出北京,11月15日起40万人东迁(图文详解政策)

清华教授湖畔大学演讲:中国经济现状为何会如此?凭借什么突破?

中国产业园区十大招商新模式(附案例详解)

【原创】抓住进口博览会宝贵契机,跨越维度赢得世界

【原创】长三角经济走廊大设想:寻找G60科创走廊之后的下一个发力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