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当下:黄奇帆透析新国际格局下的中国定位与美国影响
华小略说
8月24日,著名经济学家黄奇帆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表题为“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新特征和中美贸易摩擦”。整个演讲字字珠玑,针对美国“污蔑”的反驳铿锵有力,十分精彩。以下是现场记录整理。
01
新特征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开放格局和基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经济要素成本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过去的开放路子已不相适应,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调整。步入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五个新的特征:
一是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鼓励对外投资并举。
二是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
三是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
四是从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FTA框架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五是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在这五点的具体阐述中,有这么几句话我认为比较经典:
1. 开放是一种制度安排,要的是这个制度是开放的,跟地理位置无关。
2. 以前是工业体系开放为主,服务业点缀式开放,现在是工业、服务业的协同开放。
3. 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因为出口的可能大量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初加工产品。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进口大国将极大地提升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4. 货币强国是通过进口将造币税发向全球。
5. 从商品要素的流量型开放,进一步转化为制度规则型开放。
02
新格局篇
第一,这三十多年来,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是货物贸易中的中间品比重上升到70%以上。第二个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总贸易量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从百分之几变成了百分之三十。因为这二十几年全球服务贸易始终表现为15%到20%的增长率。
世界贸易格局变了,表现为货物贸易中的零部件、原材料、中间品以及服务贸易的比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整个生产力体系这方面的变化,正在影响和产生新的世界贸易规则。
第二点,由于产品交换,贸易格局的变化,生产产品的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世界的制造业不像几十年前看单个企业规模,而是看产业链的集群、供应链的纽带、价值链的枢纽。谁控制着这个集群,谁就是这个纽带的核心、价值链的枢纽、龙头老大。
第三点,“三零”原则的提出。由于世界贸易格局特征和跨国公司管理世界级的产品的管理模式的变化, 也就是“三链”这种特征性的发展,引出了世界贸易新格局中的一个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度的变化。
零关税:WTO是为了降低关税,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中国为了加入WTO,关税比例逐步下降。
零壁垒:取消关税的贸易壁垒(军火、黄、毒等行业负面清单;国内法律法规,如知识产权保护;同等国民待遇;劳动保护;生态保护;市场开放度等),实现营商环境的八个方面国际化、法制化、公开化。
零补贴:不能对国有的、本土的企业给予各种保护、补贴。
以三零原则为格局,为基础的自由贸易推动了WTO的改革,也推动了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
03
贸易摩擦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挑起贸易战完全违背三零原则,逆全球化,逆三链发展的要求。
会上有个小插曲,黄市长在谈到特朗普的时候,这样感慨:“他每天发推特,我怀疑他背后的智囊有没有准备好,很多不符合经济原理。但我想着他是一个房产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说得也很诚信,不像骗人的话。”
台下哈哈大笑。
由于这部分是当下所有人最关心的话题,所以我也格外上心。
会上,黄市长驳斥了莱特希泽的五个谬论,分别是:
1. 中国入世,美国吃亏论;
2. 中国没有兑现入世承诺;
3. 中国强制美国企业转让技术;
4. 中国的巨额外汇顺差造成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
5. 中国买了大量美国国债,操纵了汇率
1. 关于“中国入世,美国吃亏”论
中国入世之后,中美双方互予最惠国待遇,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18年,双方货物贸易达6335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的250多倍,是2001年入世时的7倍多;服务贸易达1250亿美元。
中国和美国是互为重要的投资伙伴,2017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约6.8万家,实际投资超过83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存量约670亿美元。
莱特希泽声称,由于中国入世,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在过去10多年几乎涨了4倍,美国吃亏了,并以贸易逆差为理由,挑起贸易摩擦。
先不说双方对赤字数额统计有异议,美国认为4000多亿美元,中国认为是3000多亿美元。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中美贸易赤字的结构和来源,就能理性判断:
(1)中美货物贸易,美国属价值链中高端,资本品、中间品居多;中国属中低端,以消费品和最终产品居多。
(2)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60%是美国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返销美国。2007年,福布斯杂志报道说:“中美之间悬殊惊人的贸易赤字很大部分来自美国在华企业生产后运往美国出售的商品上。”
(3)中国对美出口高科技产品被莱特希泽报告确认为“在计算机设备、器具和组件方面,对华贸易赤字已呈井喷之态,迅速增长的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进口已超过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长量的40%,让美国计算机电子行业减少62万份工作”。
事实是,这些高科技产品大多是来料加工、代工组装的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值包含零部件、中间产品与国际转移价值。听着很多,实则营业收入和附加值很低。
比如一台销售价为5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从美国等各国各地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品成本为250美元,美国的品牌商企业在研发、品牌专利、售后维护等收入为110美元,各类物流销售成本为80美元。
中国代工企业组装加工收入只有60美元,区区12%的代工附加收入,让美国跨国公司获取了丰富的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利益,却要背负巨额贸易逆差之名,究竟谁吃亏,谁赚便宜?
分析美国贸易赤字问题,不能仅仅看货物贸易总量差额,片面研判中美经贸得失关系,还要从美国的经济结构、金融特征深入分析,才能搞清为什么美国不仅和中国,事实上和全世界各国几十年来都是贸易巨额逆差的原因。
(1)这是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必然结果。美国国民净储蓄率只有1.8%,必须通过贸易赤字大量利用外国储蓄才能平衡。
(2)这是中美产业比较优势互补的客观反映。
(3)这是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生产布局变化的结果。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生产成本低、配置能力强、基础设施好等优势,来华组装产品、销往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地。
(4)这是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管制出口的结果。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的产品多达10大类3000多种物品,由于冷战思维,让美国人自己关闭了增加对华出口的大门。
(5)这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结果。一方面收铸币税,几美分成本的一张纸,要世界提供100美元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逆差不断派出美元,美国逆差背后有着极其深刻的利益考虑和国际货币根源。
2. 关于“中国违反入世承诺”问题
一是关税方面。中国在入世前的关税总水平是15.3%,入世承诺到2010年降到10%以内。事实是中国在切实履行加入WTO承诺后,还主动单边降税,扩大市场开放。2010年中国货物关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到9.8%。
但并未止步,而是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方式,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据WTO数据,2015年中国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率已降到4.4%,低于韩国、印度、印尼等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已接近美国的2.4%、欧洲的3%。
在农产品和非农产品方面,已低于日本农产品和澳大利亚非农产品实际关税。2018年中国将汽车整车最惠国税率降至15%,零部件税率从25%降至6%。目前,中国关税总水平已进一步降为7.5%。
二是不断扩大开放。中国入市以来,开放了外资投资领域;开放了商业零售、物流运输、金融业、律师、会计、管理咨询等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了东西南北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步设立了保税区、新区、自贸试验区。
三是深化改革。按照WTO要求,推动了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公开化;推动了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40%左右提升到2018年的60%以上;推动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一大批国有集团、大型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股份制改造,IPO上市。
四是健全了法律。全国人大批准了生态环保、劳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一大批法规。
3. 关于“中国强制美国企业转让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引进外资、扩大开放不仅会带来外国资本,也会带来产品、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这些都是根据市场契约、企业之间的合同产生的结果。
在中外企业合作中,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强制要求外资转让技术的政策做法。中外企业都是基于自愿原则实施契约行为,双方从中获得各自实际利益。
一般来说,外资企业技术收入有三种方式:
一是一次性转让,按转让价结算或入股折价;
二是销售产品中,包括技术收入;
三是技术许可,收取许可费。
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常规方法,莱特希泽把企业通过商业合同建立伙伴关系、转让技术、资源合作叫强制技术转让,荒谬透顶,完全是歪曲。
2009年以来,中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每年达20%的增长,2018年达到2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占GDP的2.13%。
除了2600所高校、10万家研究所、600多万研究人员之外,中国研发投入中,企业占到77%。
对此,美国前财政部长、著名经济学家拉里·萨墨斯曾评论说:“中国的技术进步来自哪里?来自那些从政府对基础科学巨额投入中受益的优秀企业家,来自推崇卓越、注重科学和技术的教育制度,主导地位就是这么产生的,不应抹杀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巨大努力和成效。”
通过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中国短短十几年建立一套完备且高标准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成了西方几十年、上百年才完成的路径。
4. 关于“中国顺差和外汇储备导致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问题
莱特希泽在听证会报告说:“中国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4万亿美元,很大程度归功于不断扩大的对美顺差。这些储备是如何导致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呢?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使其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于应有水平。”
“长期利率降低使得美国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并扩大了储备和投资之间的差距。而且,因为外国储蓄主要通过政府或央行之手,流向美国国债之类的安全资产,私人投资者为了寻求高回报便转向别处,刺激了金融工程师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比如抵押债务,引发了次债。确实,贸易赤字显然在制造2008年破灭的金融泡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天下人尽皆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2001年科技互联网危机后,当时股市一年里跌了50%以上,再加上“9·11”事件,美国政府一是降息(从6%降到1%),二是采取零按揭刺激房地产,三是将房地产次贷在资本市场1:20加杠杆搞CDS,最终导致泡沫崩盘。
2007年,美国房地产总市值24.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173%;股市总市值达到了20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135%。
2008年危机后,美国股市缩水50%,剩下10万亿美元左右;房地产总市值缩水40%,从2008年的25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5万亿美元。将这种危机归之于中国,亏他们想得出来。
5.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购买了1万多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券、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莱特希泽在听证会报告说:“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并不是基于支持美国经济的无私帮助,那些购买行为是中国想要阻止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必然结果。中国领导人将利用出口来创造中国赖以维持稳定的必然。”
这个观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谁都知道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政府买主,对维系美元的信用、世界货币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竟被曲解成为了人民币贬值,如此这般让人情何以堪,谁还会有投资美国国债的热情。
事实上,由于美国经济的结构、体制,美国必须保持较大的逆差,向全世界输送美元,为此,美国不断降低本国制造业比重(只占国民经济的15%),以确保美国不断增加进口,输出美元;
美国必须确保较大的国债发行能力,以确保政府收入维系美国的社会保障和军事能力,这是美元霸权的条件。
谁都知道,美国需要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拥有较大的热情,这是美国国债得以发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美国国债的发行过程也就是美联储美元货币发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美联储购买国债之外,亟需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到底谁是真正获利者?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有过一番评论,大概意思是说:“当今世界有个奇特的怪圈,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给发达国家打工,好不容易收入了美元,又将这些美元低利息地、上万亿地借给发达国家,买了发达国家的国债,而发达国家又将这些低息外汇投资到发展中国家,赚取10%以上的高额回报。”这个论断被经济界称为斯蒂格利茨怪圈。可见,谁是谁非,大家心知肚明。
通过以上五论,可以看到美国声称的中国是美国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美国至今为止最大的贸易问题等论断完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蛮不讲理、倒打一靶的行径。
入世以来,包括美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大幅度增长,原因在于中国有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开发区、好的且低成本的劳动力素质、好的营商环境、好的要素供应,包括能源、水电气等,最重要的是有上中下游产业链配套。
明明是好的进步,怎么变成问题和根源?
须知这中间没有任何人能强迫老板投资,只有利润可观、法治清明,才能让跨国公司蜂拥而来。
临近结束,黄市长讲了中美贸易战的三个必然背景:
(1)修斯底德陷阱
(2)制度、道路、发展模式不同
(3)美债危机的临近
黄市长也指出,研究美国,需要搞懂三个群体的动机:
(1)总统。这是选举原则产生的。
(2)莱特希泽这类。属于理论派,阴谋家。
(3)无党派的精英、事务官。捍卫美国利益,挑战中国制度的关键力量。
其他群体都是墙头草一类的,随着形势的变化而站队,但是这三类立场逻辑明确。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的升级化可能性:
(1)贸易战(关税战)
(2)科技壁垒战
(3)汇率战
(4)金融战(美国最厉害的美元结算清算体系)
(5)打仗
黄市长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需要做好自己的事:
(1)市场是王牌
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中国广阔的市场,才使得可持续的大规模进口拥有可能性。
(2)产业链是王中王
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链的相互交错、价值链各方面的利益融合,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三链”融合发展必将是捍卫全球化的万里长城,也将是抵御各种贸易摩擦的“杀手锏”。
(3)金融是关键
至少这几年要保持三万亿的外汇储备,不增加也不减少。努力发展人民币清算的网络系统,实现跨境人民币清算的规模增长,致力于人民币硬通货的发展。
(4)核心环节必须极大投入
美国在产品方面无法撼动华为,以致于只有通过“安全概念”打击,中国的5G在这个赛道上已经处于领先,但依旧需要加大投入,5g是未来产业链升级的关键。
当今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中美两国经济共生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美两国在多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力量所在国,中国是世界产业市场最大、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有很高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中国有很强的工程制造能力;在消费习惯上,美国人比较喜欢消费,中国人则喜欢储蓄,等等。
中美两国经济共生体的内涵是客观存在的,是影响世界的。中美两国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损。只有合作才能让两国经济共生共赢。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最终会将商品的成本压力转嫁给美国民众。此外,在加征关税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公司生产的产品返销到美国的。因此,加征关税会连带打击到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企业。
长期以来,美国有10大类3000多种产品对中国是封锁的,不提供。这种保守让美国在中国丧失了很大市场。
在贸易摩擦中,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的核心零部件、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封堵,固然会对中国企业带来损伤,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高科技公司20%-50%的市场份额是服务和出口于中国的。这种封堵的行为会让这些美国企业损失市场,甚至会发生亏损、倒闭。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居委会“全岗通”如何能“全走通”【原创】未来动力:从18个自贸试验区看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布局
【原创】未来已来,何以竞胜(下):大尺度大视野编制“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