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说:奥运已经落幕,我们为什么还关注中国女排?
作者:李雨帆、吴影跃(新兴产业研究院95后代表)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从里约奥运会的夺冠到东京奥运会小组赛的出局,中国女排成为许多国人的“意难平”。东京之憾虽始料未及,但我们也看到女排精神在赛场上的华丽蜕变,从自立到自强再到自信,女排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灵魂支撑。未来崛起新征程中,铿锵玫瑰们又将如何再绽芳华?
2021年8月8号,郎平回国后首次接受《赢在东京》独家专访。在谈到此次奥运会时,她表示中国女排没有实现开赛前“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确有遗憾,但只要球队团结向前看,早晚还会冲出来。
回顾东京之战,中国女排经历了对阵土耳其、美国、俄罗斯女排的三连败,无缘八强。艰难困苦中,女排及时变换阵型、调整策略,最终在第四场对阵意大利、第五场对阵阿根廷中实现3:0完胜,以2胜3负的成绩结束了此次征程。
事实上,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一路摇摇晃晃、满身尘土飞扬、跌倒爬起再出发,往往才是比赛最真实的面貌。东京之憾虽始料未及,但令人欣喜和感动的是,我们看见了赛事背后太多比胜利更加重要、更有意义的价值。
从“金牌至上”到“金牌之上”的转变
在女排队内,我们看到了朱婷伤病缠身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李盈莹虽为00后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未来可期,张常宁坐冷板凳多年终等来“时来屹立扶明堂”的机遇;队外也看到了刘诗雯征战多年但始终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苏炳添即使饱受质疑也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肖若腾面对不公时依然“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度量。
每一位运动员都为梦想倾注了太多的青春和汗水,而金牌不应成为定义奥运英雄的唯一标准。除了荧幕前的观众,其实近几年我国各类媒体对于金牌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见表1)。
从过去大众传媒以成败论英雄的狭隘新闻观到如今主流媒体开始挖掘竞技运动背后人性之光的开放新闻观,从李宁被讥讽为“体操亡子”到“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这些转变都得益于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渡中所形成的大国格局和民族自信。
表1 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关于竞技体育的新闻报道
竞技体育比赛开始回归本真
而在女排之外,我们也看见了难民代表团奋力重启人生的勇气、中国选手张雨霏与战胜白血病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的深情拥抱、拉脱维亚三人男篮队员的带伤夺冠......这些超越胜负的瞬间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史铁生在《我的梦想》中的箴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术上从让朱婷“顶一顶”变成了“歇一歇”,全体姑娘们鼓足勇气“冲一冲”。李盈莹和张常宁的主攻组合首次在三大赛首发登场,副攻手王媛媛超水平发挥,二传姚笛实现高效防守:每位球员逐渐摆脱朱婷依赖,在“女排精神”的支撑下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先后干脆利落地拿下意大利、阿根廷两支劲旅。
回顾女排精神发展历程的40载峥嵘岁月,它一直是中国国民精神旗帜的原因,在于勇敢自我革新,与中华民族的时代发展主题相契合。
从初代女排精神的“自立”,到黄金一代女排精神的“自强”,再到新时代女排精神的“自信”,女排精神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同行,与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征程同轨,已经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象征。
一路走来的中国女排就是丰碑,带给国人太多惊喜、振奋和感动,所以也不需要多一块金牌才能证明她们的伟大与可贵。东京泪水之后,我们相信,她们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炙热的勇气,继续向前奔跑。
不积力之所举,英雄也折戟
训练模式亟需因时因势而变
但疫情期间,女排各项国际赛事被迫取消或延期,使得中国女排能够研究他国队伍技战术、核心队员的机会大幅减少,只能通过长时间的集训来保持状态。
缺少比赛,意味着难以快速发现问题,也锻炼不了球员在遇到困难时的应急应变解决能力。
运动科学至关重要
正如“亚洲飞人”苏炳添在论文研究中所提到的,“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是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首要原因。
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朱婷手腕的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最佳发挥,导致进攻效率大幅下降。而赛后郎平也提到,如果早在2019年就为朱婷进行手术,并减少她参加比赛的频率,而非采取保守治疗,那么如今就几乎不会出现世界第一主攻手带伤出征的情况。
因此,不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每一位对竞技比赛抱有极大期待的社会民众,都应当更加客观科学、谨慎宽容地看待运动损伤,从训练早期的运动伤病预防到中期的理疗恢复,再到后期的临床治疗均要引起重视。
同时,排球比赛也要继续深化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在日常训练中的应用,积极对照历届“冠军模型”,充分利用生化分析仪、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等工具对运动员开展全方位监测,形成个性化、专业化的训练方案,切实有效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能力。
东京奥运终将落幕,但体育精神浪潮永不消退。我们始终相信奥林匹克精神和“女排精神”依然会在今后的每一个瞬间激起亿万国人的澎湃斗志。不论任何时刻,我们都要积极从中汲取力量和养分: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充分相信自我机体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角色上最大程度发挥自身实力和潜能,即便“最强主力”因故缺位,也要努力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战局。
就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显示的那样——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
对于团队而言,壮大新兴“生力军”和提升中坚“主力军”同等重要,新生力量的培育不仅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更代表着精神力量的薪火相传。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运用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法、营造活跃融洽的协作氛围,对每个行业每个团队都适用。
对于国家而言,“女排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是激励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典范。如电影《夺冠》中郎平所说:“中国女排,不是你,不是我,而是我们。”要让“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之一。
我们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昔日荣耀时刻,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令人泪目;如今这些可爱的姑娘们身处低谷、整装再出发。
我们唯有深切祝福、静待凯旋!
—— e n d ——
【热文】中国真的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体系的国家吗?【热文】2021上半年GDP20强城市落定:凭什么是它们?【荐读】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华略智库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