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何以成为全球科学家的理想之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魔都小哨兵SH Author 冲哥




作者:冲哥来源:魔都小哨兵SH


近年来,日本、欧洲等一批“国宝级”科学家正掀起赴华浪潮,而上海无疑是其首选之地。众多高端人才远渡重洋“投奔”背后,是上海这座城市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政策服务精准温暖、城市文化开放包容的真实写照。青年才俊如鱼得水,求贤之路高光频出,上海正成为全球科学家为之向往的理想之城。


连日来,有关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藤岛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学的消息不断刷屏。藤岛昭诺奖呼声极高,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8年,学术论文被引超14万次,带出中国3位院士,这次携研究团队、又是全职,引发日本学术界震动。再加上2019年同是冲击诺奖有力人选的Katsuhiko Mikoshiba低调加盟上海科技大学,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TBS新闻不禁发问:日本“智慧大脑”为何频频出走中国?


2020年1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Nikos Logothetis院士宣布,将和所有实验室成员入驻上海国际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被网民称为“神经科学大陆板块动荡级别的大事”,因为大名鼎鼎的马普所堪称“诺奖摇篮”,迄今已诞生30多位诺奖大咖。


2018年,费林加在上海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位诺奖得主于前一年正式加盟华东理工大学……


这些科学家为什么选择上海,并爱上上海?


图:藤岛昭、Nikos Logothetis和费林加


“人生价值通过它体现”


新晋院士李骏的名字,自10多年前上海数学中心筹建伊始,就与其紧密相连。这位1978年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获得者,成长于复旦,学成于哈佛,任教于斯坦福,是代数几何领域的领袖级专家,先是每年固定几个月回国工作,再到2019年放弃斯坦福终身教授、全职回国。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个很不容易的选择。但彼时,乘着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新高地的东风,这座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数学、发展数学,上海数学中心由此走上了快车道。对在数学研究中感到无比幸福的李骏来说,他的人生价值就是通过数学体现。而上海的一流平台,则是他最好的舞台。


不仅是李骏,很多科学家都是如此,他们首先关心的是平台够不够大。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首位获英国国家勋章的大陆科学家杨广中,选择2019年底全职回国,是想通过上海交大的平台,创立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打造细分领域的“中国队”;希腊科学家Evangelos Tatsis选择上海,是因为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他可以从中药里发现更多现代药物,造福全人类……


上海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大设施、大集群、大中心、大计划、大展会——包括但不限于4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运行6个在建8个的大科学设施,有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高端展会,有人才高峰等工程,等等,——只要你想干事,就有足够大的舞台,任你尽情起舞。


图:从左至右分别为上海数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辰山园区


“让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


今年才34岁的寇煦丰,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特优毕业生,在UCLA攻读博士期间,就已发表35篇论文,且大多是国际顶级期刊,当他毕业时,选择上海科技大学这所新成立不过3年的大学,可谓眼光独到。事实证明,那时就是他和上科大彼此成就的开始。


第二年,他就和另外几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学团队,找到了世界物理学界探寻了近80年的“天使粒子”;继续一路“开挂”,在顶级期刊再发表论文30余篇;还受邀到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观礼。


让寇煦丰受益无穷的灵活机制,也影响了上科大诸多青年学者。剑桥大学博士后Andre Rosendo加入上科大时不过32岁,上科大让他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华甜、彭瑶博士毕业后,连跳两级,破格给予副研究员待遇……


同样有发言权的还有刘真,这位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组组长,2018年首次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时不过30岁,如果不是不问出身、不问经历,来自非985非211、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刘真也许不会创造出如此轰动世界的成就。


在青年人才起步阶段所给予的信任和资源,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给谁、怎么给,都考验的是决策者的眼界和魄力。


在上海,有老牌的青年扬帆、启明星等计划,也有新兴的“上海科技青年35人”“超级博士后”等计划,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给青年人才资源、机会,不仅是为了吸引更多处在职业生涯早期的优秀研究人员加入,更是为了让他们心无旁骛、放开手脚,在科研黄金期早日绽放。


图:2021“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奖者合影


“过去是我们到政府开会,现在是政府来我们这里开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周小舟,在读博期间找到了钢渣循环利用的好办法,而国内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于是2019年把瀜矿环保科技搬到了上海漕河泾留学人员创业园。他说,“最看重的是上海的综合发展环境和这座城市为海归人才量身打造的政策”。


上海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受益于新政,他和两个合伙人迅速落户,得到浦江人才计划支持,有了企业的第一桶金,去年疫情期间,还免去了房租。


近年来,上海人才政策的密集调整,单是市级层面,就由人才“20条”升级为人才“30条”,有应届生、海归落户政策的优化,还有新的鼓励规定,等等,让周小舟们感受到上海对科创的愈加友好。


相信去年2.2万落户上海的海归中,必定有不少走上了创业之路,因为他们中,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的人占比超过50%,前300的近80%,而上海手把手教创业、帮创业的各类留创园、孵化器,一直在不断壮大队伍,令创业从想象变为现实,更加成为可能。


同时,近年来不断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挂在嘴边的“当好店小二”,更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


在上海28年的丹麦企业家Simon Lichtenberg说:“以前和政府部门开会,要去政府,现在倒过来了,政府就是店小二,以服务为主,变化非常明显”。依图科技的朱珑选择上海,就是因为上海务实细腻的城市风格适合人工智能创业;森亿医疗的张少典选择张江,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氛围,特别是倍受政府重视的机会。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让科学家、创业者离政府很近,为上海成为创新创业者天堂再添重要砝码。


图:上海“海聚英才”大文章令人期待


“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


作为全球十大跨国药企之一的赛诺菲大中华区掌门人,Pius S. Hornstein博士2019年初来到上海。他最有感受的,一个是上海可以很便利地接种新冠疫苗,接种车直接开到公司附近,非常方便。实际上,赛诺菲主营业务的一大块,就是疫苗研发和将疫苗带到中国,作为内行人士,他向所有人推荐中国新冠疫苗,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另一个是,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给了他很多充电时间。上海的咖啡馆足足有6900多家,远超伦敦的3200、东京的3800和纽约的1500,而且很多都有自己的特色。咖啡馆所代表的,不仅是饮食文化,更多的其实是城市的气质和活力。


在这些外国科学家眼里,上海很安全,“女孩子也可以放心地夜跑”,高居各类全球最安全城市榜单;


上海的一江一河很美,“非常适合漫步”;上海很适合骑行,“可以从浦西一路骑到黄浦江边,搭乘1块8的轮渡,然后继续在浦东骑行”;


上海很有人情味,一个人带着两娃出门,“会有人热心地搭把手”;


上海绿化、空气质量都越来越好,可以“一边欣赏鸟儿美妙的歌声,一边享受这座超级现代化城市的便利”;


在上海,可以吃到地球另一端的家乡美食,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会,有很好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太太和孩子都非常喜欢……


可以说,即使是刚下飞机的外国人,也可以和国外生活“无缝衔接”。


上海多次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跃居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最具吸引力的城市首位,“高品质生活”,成为一再被提及的关键词。


爱上海的理由五花八门,但远不止这些。随着上海的加倍努力,会给全球科学家越来越多遇见上海、选择上海、扎根上海的理由。祝愿每位科学家都能在上海获得自己的高光时刻!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才聚浦东,筑梦未来:浦东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有何妙招(上)?

【原创】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如何重塑市场逻辑(三)

【原创】起跑即冲刺:“包邮区”各地“新年第一会”这样出发

【原创】从领跑到领变,解构上海如何打开城市数字化“三重门”

【原创】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如何重塑市场逻辑(二)

【原创】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如何重塑市场逻辑(一)

【热文】70%进入体制内!2021年,清北毕业生都去往哪些城市?

【热文】全国卖地收入排行:谁是最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

【热文】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苏州这么干!

【热文】杭台高铁,为何如此特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