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消费实力榜单出炉:谁是国内消费“主战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民经略 Author 凯风




作者:凯风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65.4%的贡献率下,消费无疑成为我国经济最强动力。近日,备受瞩目的城市消费实力榜也新鲜出炉,京沪两座顶级消费之都连续多年强势领跑,重庆反超广深坐稳消费第三城,南京更是以破8万的人均消费力压群雄......随着国际消费中心的“争夺战”硝烟再起,未来还将有哪些“后备军团”有望获此殊荣? 


中国经济,正在从外贸、投资驱动,迈向消费驱动时代。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GDP达114.3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堪称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随着国际政经、疫情形势变化,外贸或将高位回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势必显著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谁是国内消费的主战场?谁是全国消费最强劲的城市?
 

消费30强城市排行

这是2021年全国消费规模最大的30个城市:


中国城市消费能力十强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消费,指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消费和饮食服务消费,也包括网络销售,但不含非实物商品。
 
一般而言,消费能力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房价等因素息息相关。是人口众多、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之地,消费水平也相应位居前列。
 
可以看到,消费十强城市,恰恰也是GDP最高的十大城市,同样也是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

 
如果以TOP30消费城市来看,情况有所不同。虽然除了大连之外,所有GDP30强城市都在其列,但消费能力与经济实力并不直接匹配。
 
在TOP10消费城市中,广深不及重庆,南京反超武汉、杭州。在TOP30消费城市中,泉州力压郑州、合肥、西安。而作为直辖市和GDP位居11名的天津,消费规模却不及普通地市。

谁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
 
消费的第一支撑力,在于收入,而非GDP。

这是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关于收入水平有诸多指标,我们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基准。这里的“可支配”,指的是扣除税费之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相比人均收入,更接近现实情况的当属中位数收入。然而,大多数城市都未公布中位数收入,只能以平均数作为代替。

可以看到,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10个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深圳、无锡。
 
这10个城市,江苏浙江各自占据3席,广东2席,再加上京沪两大一线城市。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全部来自南方。
 
以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共占据7席,江浙沪“包邮区”富甲天下的说法并不夸张,而浙江能拿下共同富裕示范区,同样不令人意外。如果将视野扩大到30强城市,江浙的领先优势更为突出,而广东珠三角同样光彩夺目。
 
在城镇人均收入最高的30个城市里,浙江11个地市共有9个上榜,而江苏13个地市则有6个城市上榜,而广东同样也有6个城市入围,全部来自珠三角。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民营经济相对发达。
 
相比而言,一些GDP居前列的强二线城市,在人均收入上并未入榜,如成都、天津、西安、郑州、合肥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何深圳人均收入不及广州,同样不及苏州、南京等城市?深圳是中国经济第三城,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为何人均收入与人均GDP的排位不匹配?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深圳经济发达,连带着房价跻身内地首位。但事实上,深圳虽然不乏高收入群体,互联网、金融、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但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与深圳的产业结构有关。深圳是我国三大工业城市之一,第二产业占比远高于北上广,存在大量产业工人,这些蓝领群体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反超广深,重庆何以跻身消费第三城?

重庆反超广州、深圳,跻身全国消费第三城。重庆之所以能成为消费第三城,最大的因素在于人口规模,但也不乏作为旅游城市的支撑。
 
重庆是中国人口第一大市。2020年,重庆常住人口高达3204万,位居全国之首,远超京沪,分别是广州和深圳的1.7倍和1.8倍。


庞大人口规模的存在,让重庆消费规模得以跻身前列,且对北京呈现追赶之势。
 
而作为网红城市,庞大的旅游消费也助力了重庆消费的崛起。根据界面新闻发布的中国旅游城市群,重庆位列全国旅游第二城,仅次于北京,而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则位居全国首位。

 
不过,以人均消费水平来看,重庆不仅远远不及京沪,与广深同样还有较大距离。
 

南京:人均消费第一城
 
南京不仅反超武汉、杭州,还是人均社零消费最高的城市。
 
虽说南京已经位列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但南京常住人口不到1000万人,GDP总量与武汉杭州仍有一定差距,为何消费实力如此强劲?


这背后,除了南京背靠的江苏相对富裕,拥有相对发达的商圈,是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以及作为东部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南京都市圈的贡献。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的分析,南京都市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地跨江苏、安徽两省,聚合苏北、影响安徽、辐射苏南,消费之盛,冠绝江南。
 
换言之,南京的消费,不仅来自于南京常住人口的贡献,更不乏南京都市圈成员,尤其是安徽马鞍山等地居民的贡献。


毕竟,人均消费支出是以常住人口来衡量的,而大量外地人口的消费贡献,至少从数字上抬高了南京本地的人均消费水平。
 
虽说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同样发达,但广深之侧的佛山、东莞均为万亿城市,商业同样发达,未必都要去广深消费。
 
南京有所不同。南京是周边区域唯一的特大城市,吸纳了大量来自邻省的消费需求。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地距南京的距离只有数十公里,从马鞍山乘坐高铁到南京市区最快不到半小时,因此“生活在安徽、消费在南京”,也是都市圈生活的常态。
 
这也是南京未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助力。
 

泉州靠什么力压郑州、福州、西安、合肥?

作为万亿城市,泉州的知名度与城市实力并不匹配。
 
虽说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以微弱优势超过泉州,重返福建第一大市之位,但泉州多项指标仍位居省内首位。

 
2021年,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19.72亿元,超过福州的4549亿元,位居福建省首位,而人均社零消费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泉州消费之强,一个原因是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民间相对富裕。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1%的税收、82.1%的GDP、93%的研发投入、96%的城镇就业、95%的企业数。
 
同时,泉州还是制造大城,拥有9个千亿产业集群,包括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
 
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七匹狼、盼盼、恒安、九牧……这些知名品牌,均从泉州走向全国。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并非聚焦于主城区,更是分布于下辖的各县市。

根据《中国百强市、百强区、百强县排行》一文提供的数据,2021年,泉州共有4个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县:晋江市(5)、南安市(21)、惠安县(30)、石狮市(31)。
 

众多一流产业,加上庞大的民营经济、突出的县域经济,造就了泉州相对突出的消费实力。
 
另一个原因,借助发达的民生用品制造产业,泉州商品行销全国,网上销售占比近半。
 
众所周知,衡量消费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既包括线下的零售,也包括网络上的实物商品销售。
 
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市网络零售额2574.0亿元,同比增长34.9%。当然,这些网络零售创造的消费,并不全部等同于本地常住人口带来的消费。就此而言,泉州的人均消费水平,有一定高估。
 

谁是下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硝烟未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迎来一场新的竞逐战。

去年7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城入围。

北上广渝,都是消费实力最强的城市,而商业发达程度、国际化程度均位居全国前列,天津能跻身其中,不无政策倾斜的因素。
 
事实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引来20多个城市的共同竞逐,其热度丝毫不弱于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城镇化的主战场,那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内循环”的主战场,在消费驱动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根据官方文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能否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则决定了在“内循环时代”的站位,进一步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目前,除了北上广津渝之外,还有深圳、重庆、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郑州、青岛、厦门、大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南宁、桂林等20多个城市加入了这场争夺战。这意味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的竞逐只会更加激烈。
 
这其中,消费实力强劲、商业发达、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都是有力竞争者。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华略智库2022新春致辞:关注即力量,同行即希望

【原创】上海工业增加值全国首破万亿,三大先导产业“借数”腾飞

【原创】由一位青年“码农”失业引发的思考

【原创】务虚会不虚、感言更敢言,看这家上海智库怎么总结2021

【热文】2021年中国GDP50强城市出炉:谁进谁退?

【热文】活得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复旦教授这篇演讲被刷屏了

【热文】昆明经济失速背后,云南省长这样喊话!

【热文】比电影惨烈10倍,长津湖70年未公开的秘密

【热文】长三角41城GDP增速PK:前三和后五位均在安徽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