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智库夏骥:疫情消散后,上海这个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轨道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热线》


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后来居上”的北斗系统已迸发出强劲势能。纵观全国北斗产业版图,以上海这一“北斗重镇”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无疑稳居C位。值疫情消散之际,时不我待的北斗产业面临着哪些新机遇与新挑战?日前,夏骥院长接受《长三角热线》专访,就长三角北斗产业作出全面系统的阐释,一起来看!



全文4975字,阅读约13分钟


随着上海按下复产复工启动键,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也正在加快恢复产能。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北斗产业的应用确实时不我待——比如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以北斗高精度为核心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需要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充分保障地质监测预警工作;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北斗终端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需要抓紧当前的宝贵农时助力春播春耕。


这两个例子,只是快速发展的北斗产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快、广、新、大的特点。


“快”是速度快,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统计,我国北斗产业规模在“十一五”末仅为505亿元,到“十二五”末就达到1735亿元,再到“十三五”末达到4033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从整数关口看,2013年我国北斗产业规模迈入千亿大关,2016年就迈入了2000亿大关,2018年迈入了3000亿大关,2020年迈入了4000亿大关。


“广”是应用广,北斗系统的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7类服务,已在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开展应用。


“新”是场景新,作为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在珠峰高程测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建设、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等尖端领域率先应用,经受住了复杂情况的考验,显示出北斗过硬的产品质量。


“大”是市场大,北斗系统根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服务,目前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应用,逐渐成为叫得响的“世界品牌”。


针对长三角在我国北斗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等问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长三角热线》专访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以下为访谈实录!


《长三角热线》:夏院长您好!我们知道上海正在启动全面复工复产,据您了解,位于青浦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产业集群,目前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夏骥:青浦区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数字天元”,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5月2日推出了《青浦区全力抗疫支持复工复产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是“青暖”二十二条大礼包,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出台了《青浦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青浦区商贸领域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青浦区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指引》等一系列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在这个过程中,浦区也明确以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化防疫应用,对在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引领性、示范性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市级相关项目资助。对在疫情期间积极进行科技研发攻关,并积极投入疫情防治防控急需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形成的产品进行优先采购或推广。



5月31日,青浦区又发布了《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和5个专项行动计划,强调在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的基础上,围绕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谋划一批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目前,青浦区的长三角数字干线集群,特别是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重大项目,基本上已经全面复工复产。


《长三角热线》: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也正在加快恢复产能。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在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布局和定位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目前产能恢复情况如何?


夏骥: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这其中,在2013年,国内第一个正式运营服务的北斗产业园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开园,并且被纳入上海市第一批“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已经成长为国内技术综合竞争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最完善的“北斗第一园”,并且形成了“北斗西虹桥模式”。


同时,园区已经呈现出溢出效应,面向全国,与山东烟台合作建立了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计划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都等地开合作,设立北斗产业园;面向上海,北斗西虹桥基地赵巷园区目前已全力进入基础结构施工阶段,面积为现有园区的两倍。同时,北斗的天地一体运行系统,正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园区与全球和太空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说,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物种起源”,也是推进建设“数字长三角”乃至“数字中国”的关键节点,承担着北斗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能力提升、融合应用创新、引领示范辐射等功能。目前,北斗西虹桥基地的产能基本恢复。



《长三角热线》:您有一个观点:北斗产业的应用时不我待。为什么?在全国北斗产业的布局中,长三角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夏骥:北斗产业的应用时不我待,我认为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就具体应用而言,一些应用场景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北斗西虹桥基地的华测导航自主研发的、以北斗高精度为核心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承担着2022年国家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测工作,需要在云南、四川、重庆、青海、湖北、浙江西等十余个省份30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15000余套自动化监测预警装备,在汛期来临之前保障地质监测预警工作;联适导航生产的北斗终端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已经成为农民春播、春耕不可或缺的作业工具,灾害防控、春耕作业时不我待。


第二层是就市场前景而言,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统计,2013年我国北斗产业规模迈入千亿大关,到2016年迈入2000亿大关,到2018年迈入3000亿大关,到2020年迈入4000亿大关,“十四五”期间,北斗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值规模有望连续迈过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数据的背后是海量的新型应用场景,产业发展时不我待。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华中鄂豫湘地区、西部川陕渝地区五大北斗产业集聚区域,长三角毫无疑问是最具活力和动力的地区。


一是长三角拥有强大的科技支撑,集聚了一批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特色优势的大院大所和高等院校,以及一批行业领军人才,能够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基于北斗三号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源融合智能定位技术突破、北斗精准时空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承担着攻坚角色。


二是长三角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集聚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以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基础产业,以及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能够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


三是长三角拥有多元的应用市场,集聚了一批产业研中介结构和转化平台,以及一批类型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够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长三角热线》:您有一个观点:尽管肆虐的疫情延缓了上海的北斗产业发展步伐,但是有理由相信,疫情消散之后,上海的北斗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为什么您如此有信心?


夏骥:近年来,随着北斗系统组网的加快形成和北斗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北斗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上海作为北斗产业发展的重镇,也明确提出,到2023年,推动北斗时空信息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其中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培育100家产业链优质企业,打造5家以上上市企业。


疫情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后疫情时代也将催生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看,北斗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机遇:


一是新基建建设机遇,国内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而北斗本身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将加快提升布局密度。特别是最近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也就是33条,明确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的6条政策中,尽管主要聚焦传统基建和消费领域,但是其背后都与北斗产业密切相关,比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就离不开北斗系统的定位技术支持,汽车消费也将进一步带动北斗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化带动的机遇,随着“数字中国”“数字长三角”建设的加速,航空航天包括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北斗导航精度将从米级、分米级上升为厘米级,对于北斗产业的直接需求更加旺盛,也将带来更多的产业机遇。


三是场景化应用的机遇,北斗产业在农业生产、物流运输、城市管理、能源供应、防灾减灾等领域,还有大量的深度应用场景,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四是大众化普及的机遇,除了大众最常用的地图导航之外,北斗产业在运动状态监测、居家养老应用、宠物位置监控等领域,也将更多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从突破看,随着产学研用一体的深化,北斗产业将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具体来说,产业规模有望实现新突破,全国有望连续迈过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有望达到千亿规模。关键技术有望实现新突破,包括北斗“天地一体化”增强服务技术、面向规模化应用的北斗高精度芯片研发制造、“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融合应用技术等领域。


基础能力有望实现新突破,比如上海提出要形成辐射全国的“星地一体化”北斗高精度服务能力,推动制定不少于10项北斗高精度国家标准,建成国际领先的城市级“智能云+定位网+孪生图+应用端”的时空智能底座。融合应用有望实现新突破,北斗在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无人系统、大众消费、航空应用等领域将会更加广泛,短报文通信在海洋、船舶、电力等关键行业的应用将会加快普及。


《长三角热线》:从使命看,北斗产业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还需要做好哪些文章?


夏骥:我们认为还要做好三篇大文章:


一是做好“深化应用”的大文章,就是要激发北斗产业的规模效应,作为全球导航产业服务商,北斗产业只有进一步扩大应用,才能有效降低边际成本;同时北斗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现有的覆盖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做好“融合创新”的大文章,就是要激发北斗产业的衍生效应,北斗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性强、可塑性高,通过大力实施“北斗+”和“+北斗”,特别是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是做好“升级服务”的大文章,就是要激发北斗产业的品质效应,在“数字中国”“数字长三角”建设的大背景下,北斗产业不仅仅局限于定位服务,而是能够在数字新基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等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长三角热线》:展望未来,要为全国北斗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长三角的研发机构、企业、资本、政府还需要如何协同发力?


夏骥:展望未来,要为全国北斗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离不开长三角的研发机构、企业、资本、政府四方力量协同发力。


一是要发挥研发机构的力量,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基础能力提升,同时企业要积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是融合应用创新,资本要给予风险投资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要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二是要发挥企业的力量,重点是产品制造和服务供给、特别是培育用户消费习惯,同时研发机构要予以技术支撑,资本要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加快新产品在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中的应用,打通成果转化应用的“任督二脉”。


三是要发挥资本的力量,重点是充分发挥资本活水作用、汇聚支持产业发展的“大江大河”,同时研发机构要积极实践知识产权转化形式,企业要积极引进合理的投资结构,政府要加强资本监管和做好投资引导。


四是要发挥政府的力量,重点是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持研发机构、企业、资本的健康发展,更好畅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古镇旅游,敢问破冰之路》之二:讲者严巍,“人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是不变的”

【原创】新电商“二十二条”重磅出台:杭州能否坐稳“电商之都”NO.1

【原创】守“沪”之战,华略人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上场

【原创】《古镇旅游,敢问破冰之路》之一:西塘顾姐,“最怕人气散了!”

【原创】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解读后疫情时代产业风口

【热文】1986、1998、2010、2022,上海的虎年

【热文】2022新一线城市官宣:沈阳首次跌出,合肥重回序列

【热文】“稳住经济大盘”!国务院重磅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热文】合肥再出招商大招:疫情下如何与企业共建产业链?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