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临沂:革命老区如何蝶变为中国物流之都
作者:任新建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全文4640字,阅读约11分钟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五年。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开展“拉网合围”,企图彻底消灭八路军山东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
在残酷的“反扫荡”战争中,年仅18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所在的部队,在掩护大部队突围后,陷入日伪军重重包围。经历激烈战斗,部队被打散,庄新民历尽艰辛冲出包围圈后,精疲力竭,伤口溃烂,陷入了昏迷之中。幸好被当地村民李开田及时发现,并带回家中。
李开田的哑女妻子明德英,从丈夫那里得知这是位小八路,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救活他。明德英炖母鸡汤、煎制中草药,甚至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这位小八路。而她年幼的儿子由于乳汁不够,只能喝稀稀的米汤续命。鬼子来搜村时,明德英与丈夫把庄新民当作自己的儿子,躲过了鬼子的层层盘查。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之下,庄新民转危为安,伤病逐渐好转痊愈,并在几个月后重新投入了战斗。
抗战胜利以后,庄新民因战功被任命为上海市的一名干部,但他时刻都惦记着曾救过自己性命的李开田、明德英“父母”。1985年,已经是上海厅级干部的庄新民来到沂蒙山区视察,专程去了横河村,去看望已经头发花白的明德英老人。
面对当年用乳汁喂养自己的救命恩人,庄新民跪着爬到了老妇的轮椅前面,嘴里喊着:“娘,娘,娘啊,您儿子回来看您来了”。而不能言语的明德英老人,也认出了眼前的大官,就是她当年用乳汁喂养过的八路军小战士,不由得老泪纵横,欣慰有加。
明德英老人的事迹,在当年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中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案例。在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中,这片革命老区诞生了无数个“明德英”。比如,精心呵护80多个革命将士后代的王换于,不畏艰险救治八路军战士的祖秀莲,用肩膀为解放军战士搭起过河之桥的“沂蒙六姐妹”,等等。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沂蒙红嫂”。
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为战士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治伤员,不遗余力抚养红色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仅国共战争时期,沂蒙老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20多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乃至“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面对这片红色故土,一生曾经历过无数大仗的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千千万万的“沂蒙红嫂”和沂蒙人民,用一个个鲜活的拥军支前事迹,铸就了新中国四大红色革命精神之一的“沂蒙精神”。
其他三大红色革命精神分别为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
沂蒙精神,也是四大红色革命精神中,唯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革命精神。它不仅凸显了沂蒙老百姓的人民之魂,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沂蒙精神,也体现了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特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临沂人奋发向前,推动临沂这座城市成为革命老区成功崛起的样本。
革命老区如何发展,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形成了无数的革命老区。比较著名的有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山西吕梁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鄂豫皖大别山革命老区等。
这些革命老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或各省交界处,是敌人统治管辖的薄弱地带,因而也容易成为革命火种萌芽、点燃的地方,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根据地。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导致大多数革命老区发展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交通落户、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的阶段。
但以临沂市为主体的沂蒙革命老区却成为了例外。
1995年,沂蒙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
2004年,临沂再次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元、人均GDP过万元,成为老区经济的强力领跑者。
2021年,临沂GDP首次迈过5000亿元大关,达到5465.5亿元,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第2个(第1为江西省会南昌市)、山东省第5个GDP过5千亿的城市。
对于一个不靠海、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达60%、原来交通也不怎么便捷的革命老区城市而言,能够在不到30年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令人惊叹。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临沂的崛起,物流是一个关键产业。
临沂是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之一,拥有2000多条国内配载专线,城市物流网络覆盖全国2100个县级以上网点,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运配载车辆8000多个车次,日均货物发送量20万吨。
临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1087个,年交易额1100多亿元,交易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基斯坦、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德国、迪拜、肯尼亚等国建有海外物流基地。
2011年,临沂市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市场名城”称号,并先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等称号。习近平、王岐山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临沂视察,对临沂物流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期望。
这样一个并非交通枢纽的三线城市、位于偏僻山区的革命老区,究竟是如何依靠物流业实现逆袭的?
改革开放以前,临沂的交通也如其他革命老区,十分不便且闭塞,运输和物流成本很高。
临沂地处鲁南地区,是鲁苏联通的节点,位于青岛、济南、徐州这个三角的中心位置,毗邻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区位优势其实不错。但由于地处沂河、沭河下游,地势低洼,道路狭窄,导致临沂长期以来“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临沂人曾经编歌谣自嘲: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肥猪抬着卖,下山汗成河……
要想富,先修路。深受交通闭塞之苦的临沂人,深刻把握住了这句口号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人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充分发挥“愚公移山”、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掀起大规模的筑路架桥热潮,构建了公、铁、空一体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其中,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万公里,全省第一;拥有京沪、日兰、青兰、长深、岚荷、新台6条高速公路,以及亚洲最大的汽车站;从临沂出发的高铁可直达北京、廊坊、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日照9个城市,在建的京沪高铁二线途径临沂;临沂机场是鲁南最大的航空港、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至上海、北京、深圳、温州、成都、厦门等城市的15条航线。
有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加持,临沂作为鲁南中心城市,南接江苏、北连济南、西通郑州、东融青岛的区位优势开始发挥,从交通死角一跃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临沂的物流业,也在这样背景下悄然崛起。
上世纪80年代,为应对经济过热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推动商业经济从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中解放出来,全国迎来了建设批发市场的热潮。
临沂人敏锐地把握住了这次机遇。1982年,在临沂西关一片杨树林里,盖起了一片占地60亩、800多个摊位的简陋玻璃钢瓦大棚。这个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西郊大棚”的临沂集贸市场,成为日后临沂商城的前身。
集贸市场大大小小的摊位,和琳琅满目具有山东特色的产品,在国家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吸引了来自山东乃至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进货批发。旺盛的需求,吸引了大批临沂人纷纷走出去进行采购。
进销两旺的局面,推动着临沂交通运输行业加快发展,临沂水田客运站应运而生。名义上是客运站,实际上是客货混运,车厢载客,车顶装货,在大巴车的轰鸣声中,把货物运到全国各地。
随着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车厢载客、车顶装货”的运输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批量物流、高效率配载的需要。
1991年,临沂市第一家专业货运配载市场——临沂市场汽车站投入运营。
那时候,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通常叫做托运部、配货站、配载站等。当时的货运企业,也大多是从“一间板房、一部电话、一辆车”起步,通过电话对各方面的物流供需信息进行对接。货运车辆+信息配载,已经有了现代物流业的影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临沂,已经拥有物流企业27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成为当之无愧的“物流之都”。
临沂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批发市场的推动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那个年代,全国各城市建立的批发市场多如牛毛,为何本不占优势的临沂能够崛起?
应该说,临沂在练好物流内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物流的内功,一是效率,二是成本。
经常在外地网购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快件,特别是山东省及周边的快件,往往不走直线,而是饶道临沂进行中转。这种绕道,看起来路线长了,但却比直接投递在时间上反而更快,费用也更低。
一张乒乓球台,从上海直接发往新疆需15天,运费320元;而从上海经临沂发往新疆只需10天,运费120元。
高效、且成本低,成为临沂物流发展的两大法宝。能做到这两点,得益于临沂的三大优势:一是庞大的物流网络,强大的信息对接匹配能力,使得临沂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20%-30%;二是较低的管理成本,临沂政府“放水养鱼”,竭尽全力降低与物流有关的税收、管理费用等,降低商户经营成本;三是便宜的商品价格,大量产品实行本地采购,出厂价压到极低,价格竞争优势明显。
在临沂,由于货物周转快,整个物流体系始终都在高效运转之中,导致货物运输基本可以实现零库存,当天配货、当天发货,这又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
“比如,从宿迁拉过来的服装,中午就能够装上去福州的专线车,与泰安的桌子、河北的布鞋、济宁的火腿肠一起装运,而在宿迁起码要三天才能配满这车货;再比如,从广州运输货物到新疆,一般都要在临沂进行周转,迅速完成配货、发货,虽然距离多出来将近一半,但却可以节省近一半的时间。”临沂某商人对此深有感触。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商城物流基地时指出,“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
为贯彻总书记的要求,临沂2017年出台《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继续在构建现代立体物流体系、推进物流业态模式创新方面狠下功夫。
比如,针对物流代收货款所导致的资金风险,临沂润泓物流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发物流POS清分系统,提货人刷卡提货时,货款由银行清分至发货人账户,从收货人付款到发货人收到货款到账提醒最快仅需5秒钟,开启了代收货款“秒清”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流业常见的携款跑路风险。
比如,针对零担物流运力撮合问题,临沂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国性物流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推广同城配送O2O业务模式及服务众包信息平台,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打造智慧物流中心城市。
比如,针对物流缺乏直接出海口问题,临沂莒南县与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推进绣针河通航工程,打通莒南出海口,结束临沂“近海无港”的历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
比如,针对线上直播快速发展趋势,临沂借助物流优势,搭建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平台,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引导更多商户向“线上”靠拢,全面启动江北最大的直播电商产业园建设,创新“直播电商+专业批发市场”新模式,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新运营方式,努力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中心城市。
从当年舟车不通的革命老区,到如今万商云集的“物流之都”,已经成为江北最大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的临沂,正按照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物流业作为核心产业、第一品牌继续奋勇精进,把“物流之都”这块金字招牌继续擦亮。
“中国临沂,物流天下”,临沂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原创】华略创始人任新建:上海城市发展理念演变及对江苏城市建设启示
【原创】谁在崛起,谁最闪亮:这些科技城串起长三角“创新珍珠链”
【热文】深圳科协原主席:我们可能还没搞清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