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锈带”到“秀带”之三 :上海杨树浦电厂项目因何荣登《财富》中国最佳设计

张继军 王旭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张继军 华略智库文商旅研究院院长;王旭 华略智库文商旅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上海杨树浦电厂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随着光荣历史使命的完成,电厂也陷入长久的沉寂之中。BDP在保留其工业文化印记的同时,注重丰富和完善文化、商业、办公、酒店、餐饮等功能,为电厂注入新的活力、绽放勃勃生机,在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突破。

全文5120字,阅读约13分钟

题记

这几件大事,串联起几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脉络。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指出,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从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的有效路径。

同月,中共上海市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把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和创新空间。

2021年8月,《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经市人代会常务会议通过,正式公布施行。

不久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从“锈”向“秀”的活化和焕新,有人早在路上,有人方才起程,有人坐而论道,有人躬身入局。对于每一处工业遗产来说,其保护利用意味着迎接一次分娩再生,无疑是一段前世今生的时空交合,应是极具个性、极富创想、极其生动的。然而,想推动老去的年轮时针倒转,又谈何容易,结果往往难尽如人意。

华略智库文商旅研究院推出《从“锈带”到“秀带”》系列访谈,旨在通过聆听一位位亲历者的陈述,把一个个匠心独运的案例盒子打开来,以便读者由外及里、删繁就简,窥知隐藏于其中的关于工业遗产何以化茧成蝶的那些秘密。

近日,英国BDP百殿设计的“杨树浦电厂改造项目”,荣获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最佳设计”。该榜给予项目如是评价:杨树浦电厂曾是远东第一大电厂,有“中国电力摇篮”之称。设计师传承其独特的历史和工业基因,以一根曾经的煤传送带为纽带,将新老机组连结成一座“线型”博物馆,将曾是上海最高建筑地标的两根烟囱予以保留,以光影投射,让当代艺术融入历史记忆。

本期,我们专访该项目的领军者顾天一先生,聆听他对工业遗存焕新而生的真知灼见,感知他和团队倾注于杨树浦电厂项目的热情和心血,带给读者新鲜的感触和有益的启示……


讲述人:顾天一,英国BDP中国区设计总监、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注册建筑师,负责领导BDP在中国的战略发展、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板块,拥有超过20年的国内外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经验,负责的项目涉及综合性商业项目、产业园区和实验室、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等领域,包括上海杨树浦电厂改造项目、上海闵行新浦江中心城市设计、上海嘉定新城嘉宝智慧湾未来小镇、上海张江科学城规划及园区建筑设计、正大天晴制药集团全球总部与研发中心、苏州太湖旅游集散中心等。


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华略智库文商旅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略):请介绍BDP百殿建筑设计咨询的基本情况。



顾天一:BDP是欧洲最大的全专业综合性(建筑、室内、专业工程、规划等)设计机构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在英国、荷兰、爱尔兰、阿联酋、印度、加拿大、新加坡、中国、美国等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9家分公司,有约1600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照明设计师、声学设计师和可持续发展专家等。

BDP坚持“创造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哲学,把创造人性的、舒适的生活、工作、娱乐空间作为最高信条,致力于设计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城市和建筑空间环境。

BDP的设计经验涵盖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各个层面,完成了多个涉及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领域的重大、复杂设计项目,获得1000多个国际设计奖,包括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奖(RIBA AWARD)、世界建筑节设计大奖(WAF)、英国公民信托基金会奖(CIVIC TRUST AWARD)、伦敦规划设计奖(LONDON PLANNING AWARD)、AJ建筑奖、Architizer A+设计大奖、IPA国际地产大奖、ULI城市土地学会卓越设计奖、MAPIC全球商业零售地产峰会大奖、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LANDSCAPE INSTITUTE AWARD)、FX室内设计大奖等。

2022卡塔尔世界杯,BDP设计了8座球场中的2座:艾哈迈德·本·阿里体育中心和教育城体育场。

BDP上海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拥有专业设计团队50人,辐射中国市场和相关业务。国内的代表项目包括华为杭州国际培训中心、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高新区规划展览馆、中国宝武西南总部、无锡雪浪小镇未来中心、北京冬奥会四季小镇、武汉环贸WHICC等。




如何平衡“新与旧”,是项目改造中的一大挑战


华略:请介绍上海杨树浦电厂项目的基本情况和项目改造的重难点。



顾天一:杨树浦电厂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电厂前身是始建于1882年的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电厂之一,也曾是远东第一大电厂。2010年关停之前,一直为上海城市运行输送电力与热力,也为全国电力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上海杨树浦电厂项目位于杨浦区,占地83,000平方米,地块内主要有新旧机组两个工业遗存建筑组团,相关的水边建筑和设备等。场地内小白楼、汽机房、锅炉房、180米高的烟囱,以及内部的发电机组等设备,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如何平衡“新与旧”,是项目改造中的一大挑战,也是我们寻求解决保护与发展相平衡这个关于城市价值大课题的重要契机。我们希望对具有宝贵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改造和更新,让建筑的内部空间和立面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如何保证更新后的历史建筑能保留人们对电厂的记忆,同时又具有新的活力,成为项目改造的焦点所在。

例如,电厂中的两根烟囱曾经是上海黄浦江北段的地标,鉴于风貌保护和结构安全的考量,不宜过度进行改造。我们希望采用光影投射进行渲染,邀请多位艺术家进行个性化打造,从而实现艺术与历史建筑的巧妙融合。


再如,小白楼是保护建筑,外立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受到严格保护。首层空间需要更加开放,以满足商业展示、滨江空间互动等需要。为此,我们在立面保护的大前提下,在首层局部进行打开,力求保持“新与旧”的平衡。


打造一个世界级目的地,为城市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


华略:请介绍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定位。



顾天一:本项目是一个世界级滨水工业遗产更新项目。项目围绕“点亮上海·POWERING SHANGHAI”主题,旨在通过对杨树浦电厂工业遗迹的更新和提升,为黄浦江岸线、为上海打造一个世界级目的地,为城市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

项目设计注重电力工业基因的传承,融入城市肌理和文脉,打造一个蕴含历史基因、彰显独特魅力的城市新地标。

我们充分考虑历史建筑与新建筑在布局、体量之间的关系,使老机组珍贵的历史风貌和工业遗迹得以更好展现,整体塑造尊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天际线。新建筑的立面力求现代、简洁,对项目中极其丰富和庞大的工业建筑遗存进行衬托。

我们希望打破功能与功能之间的独立性,创造一个功能复合、鼓励交流与共享的创新型混合社区。对新旧机组保留独特的电力工业印记,同时赋予新的功能,融合商业、文化、娱乐、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我们注重场所感的塑造,设计了下沉广场、室外剧场、屋顶花园、生态化的街道等公共空间,构成乐、享、游、憩、览等各种活动的场所,营造一个承载多元文化的社区。通过历史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生活的吐故与纳新,让社区重焕生机。


我们相信,项目自身拥有标志性工业建筑、滨江沿岸一线江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多维度展现百年电厂的文化基因,打造项目自身独有的IP属性,势必重生为一个新的区域地标,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标杆和对外门户的核心。

任何一个项目在区域乃至城市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华略:请谈谈项目在功能布局和区域联动方面的考虑。



顾天一:改造后的杨树浦电厂,将集文化、商业、办公、酒店、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旧机组地块将包括博物馆、商业、创意办公等功能。新机组地块将包括酒店、文化、办公、商业等功能。北侧沿杨树浦路地块将新建办公塔楼。

任何一个项目在区域乃至城市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更新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本项目与周边的联系和互相渗透,包括东侧的时尚中心、西侧的合生地块以及南侧的滨江开放空间等。我们希望打开电厂与时尚中心间的现状围墙,打破物理阻隔,形成连续的人流动线,增强电厂与时尚中心的联系互动,促进彼此共同繁荣。同时,在旧机组的中部设置了一个出入口,让时尚中心的人流能够更便捷地穿过旧机组地块,到达本项目中心的电力广场及其他区域。

我们尝试打造一段从城市向江边的旅程,使用具有导向性和整体性的景观语言,从杨树浦路开始,穿过新旧机组之间的电力广场延伸至江边,连接一系列的节点和景观,突出强化项目与城市、与江岸的联系。


我们注重项目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在新机组顶部设计了屋顶花园,对公众开放,让人们能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欣赏江边景观。在新开发的办公塔楼中,我们结合避难层和屋顶,设置了多个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让在此工作的人们能够随时亲近自然。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一系列的景观元素体现了项目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得以体现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

我们希望电厂的工业基因能够在景观和建筑中有所体现。线性的景观元素从地面延伸至办公塔楼立面,象征着能量的流动,使建筑与景观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发电工艺流程的研究,我们提炼出一条线性的工业历史文脉。整体设计以煤在发电厂中的运输路径为灵感,创新性打造一条连续的、串联起各个功能部分的线性博物馆,使发电的工业元素和工艺流程得以重新展现。这条线性的博物馆将穿过新旧机组、电力广场,与各种功能空间交织互动,引领人们体验独特的电力工业文化之旅。


只有为其注入了“精神”,才能长久可持续


华略:请谈谈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和思考。


顾天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历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关键在于延续城市文脉,整合已有资源,引领新兴产业,构建新的社会网络结构。这是对人们所处生态、空间、文化等环境的升级和延续。

在产业结构转型及环境保护等背景下,老旧工业文化体系成为见证城市发展阶段文明和历史的“活化石”。针对这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的延续和升级,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为了文化的传承,一方面为了重新激发城市的活力。

工业遗产的价值是多元的。其本身具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比如大部分工业遗产的历史经历,包括很多历史性的工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代表工业文明成果,历史纪念和教育意义重大。从建筑角度出发,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与现代都市的建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工业遗产适宜转变为优质文旅资源,为城市带来更多潜在的文化、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认为,对于历史遗留的这些宝贵财富,不论是从保护、改造、更新还是利用,最重要的都是以人为本。保护并不只是单纯的针对建筑本身,更要保护其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这些都与“人”息息相关。在保留历史原真性、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须从建筑设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在功能、利用上突出以人为本,杜绝过度开发。

保护和利用本身是矛与盾的关系,矛盾既有其对立性也有其统一性。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文物价值,是需要并重考虑的。对于工业遗产,我们需要在对立中寻求平衡,在统一中寻求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城市更新和历史遗存更新,一直以来都是BDP设计团队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目前,英国的整个建筑遗产保护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中国虽然起步晚,但越来越重视,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合理的保护利用。我们希望在把更多国际经验应用于国内的同时,形成在地化、独树一帜的本土设计和规划风格。

我感到,推动工业遗产“活”起来,要特别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唤醒沉寂已久的工业遗产并非易事,要在改造建筑实体的同时,增强其所带来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让工业遗产变身文化场所,不是依靠简单的“借壳”。只有为其注入了“精神”,才能长久可持续。


采访手记

在规划杨浦滨江区域发展战略时,我们请来顾天一先生作为专家,他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专业、中肯的建议。

得知他领衔的杨树浦电厂项目获奖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他,希望他把对项目的认识和思考,带给更多关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城市有机更新,以及“一江一河”共生发展的读者朋友们。

我们常讲,要做成一件大事,须得天时、地利、人和,谋定一个项目亦是如此。访谈的字里行间,我能充分感受到,让顾天一先生心心念念的“杨树浦电厂”,吸聚了他和团队多少的精气和意念。

人是靠物来强化记忆的,当物是人非,记忆便也随之消融在奔流的岁月里。正是因为有顾天一先生这样优秀建筑师的努力,得以为这座城、这方水、这群人,留住了再次唤醒记忆的地方,甚至是那些生长中的蛛丝马迹……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华略智库欧洲观察员:战争阴云、大国博弈下的“德国制造”【原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长江经济带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原创】跨省域共同富裕方案发布,这个示范区怎么分好“蛋糕”
【原创】秦岭留坝:这个西部生态小城的零碳雄心值得期待
【原创】从“锈带”向“秀带”之二:上海中成智谷的“园区+社区+街区+景区”模式【热文】新任部长重磅讲话: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热文】任泽平:否极泰来——对当前形势的几点判断
【热文】数据超乎想象: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战略决心
【热文】无锡,登上《时代》周刊!
【热文】新任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的招商引资方法论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