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城市数字化两周年: 产业数字化服务引领全国

陈昌智、陆辰佳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作者:华略智库CEO、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 陈昌智;高级研究经理 陆辰佳;研究经理 吴影跃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势不可挡。锚定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上海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日前,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之《思创空间》栏目邀请华略智库CEO一行做客,谈谈他们对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现状与未来的见解,一起来看!

全文4865字,阅读约13分钟

2023年新年伊始,上海华略智库CEO、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昌智,华略智库新兴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经理陆辰佳,华略智库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吴影跃,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之《思创空间》,就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成绩进行交流访谈。以下是全文辑录(下)。





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和成就。同时提出,2023年要继续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报告中哪些表述和关键词最让您有感触?



陈昌智院长:我有三点印象比较深刻。第一是18%这个数字。这是一个既有传承性,又有未来感的数据。此前,《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 左右。现在提出未来五年(2027年底左右)要达到18%,这二者在时间结点上是有差异的。从数字的角度来解读,说明上海应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数字经济的未来成绩有一个自我加压的要求。


实际上,这个目标对于作为数字经济引领者的上海来说,并不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上海的产业实力和城市能级,完全可以支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虽然经历疫情冲击,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还是要把数字经济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上海需要做的,则是稍微加压去完成它。

第二,我注意报告里面提了一句话,“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频频提及新赛道,而上海把数字经济放在新赛道的第一位。在四大新赛道中,绿色低碳需要数字化来引领和赋能,元宇宙本质上也是数字化高级应用,智能终端更是数字技术的高度集成。所以四大新赛道,核心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未来,上海整个产业的转型跃升,数字经济或者说数字化技术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未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治理等方面,依然要让数字化要起到首要的、引领性的作用。

第三,数字化对我们的改变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经济、生活和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原先上海提出的“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改为“生产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治理方式数字化”。实际上变化不大,但需要特别提及生产。关于生产,我们更多会想到实体经济。更多要想的还是数字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立足自己的优势,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上体现上海的功能、地位和担当。

陆辰佳研究员:在今年的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着力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

其实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一批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跨越“数字鸿沟”。首先就是老年人,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老龄人口规模,还是老龄化速度,都是世界第一。随着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养老服务上,“老龄科技”“智慧银发经济”这些概念逐渐涌现。我们提到“智慧养老”,就不能不提上海。从2021年起,上海就启动了“数字伙伴计划”,从改造互联网应用、建设“一键通”场景、线上线下培训等方面入手,让老年人、残障人士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掉队”。


对于上海来说,智慧养老不仅体现在医疗康养、教育咨询、护理陪伴等领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精致、更便捷的服务,还体现在上海结合自身作为国内先进制造业第一梯队的优势,在医疗器械、智慧养老终端、康复辅助器具等领域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更体现在上海通过制定“智慧养老标准化建设”,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养老服务标准供给质量等方面以高标准引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未来,上海如何以数字化继续赋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腾飞,值得我们期待。

吴影跃研究员: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表述是“数实融合”其实,借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帮助万千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目前,上海已经有一大批创新型龙头企业通过实际行动全面投身这一热潮,积极塑造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和示范。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诞生在上海,并在创新药物研发创造了多个“第一”的君实生物。它首创国内生物制药一次性智能生产,通过“人机料法环”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将“用人管理药品质量”转变为“系统保障药品品质”,一举成为国内生物制药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标杆。

所以,我相信,未来上海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去积极拥抱数字化,并为我们演绎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问题:2021年1月上海打响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令枪。两年过去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如何?请陈院长从宏观角度为我们概括成效及特点。



陈昌智院长:《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这听起来非常有力量。整体性转变和全方位赋能,意味着每个领域都可以获得数字赋能;革命性重塑,代表结构性升级,更是一种重塑甚至颠覆。实际上,我感受最深的,是政府对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和决心,以及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尤其是“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同时上海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城市。

有一个小细节,2021年我们去深圳调研,深圳的智库同行跟我们讲,他们在探访上海的过程中,发现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做得非常好,如浦东的城市大脑(即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简称浦东城运中心)。


可以说,也许在数字经济的原创性技术上,上海不如北京;在产业化、硬件上,深圳相对领先;在电子商务上,号称“数字第一城”的杭州有着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在应用上,上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优势,做到了最好坊间有句话说,“不管是数字化还是人工智能,原创技术在北京,产业化在深圳,赚钱在上海”,这就意味上海的应用场景很丰富。上海政府推动数字技术为城市服务,同时也让企业从中获得发展。

第二,从各个榜单也能看到,上海的数字化不管是竞争力,还是占GDP比重,有时排第一,有时排第二。但名列前茅的无非是北、上、深三个城市,意味着上海的数字经济一直是处于全国城市的引领位置。

同时,上海在数字化赋能产业方面,比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是中央赋予上海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产业,其所具备的数字化程度遥遥领,诞生了一大批企业来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指的是将传统产业用数字技术来改造和升级的过程。这种改造使产业更加高效、智能化,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产业数字化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例如,从前你在商场卖货,你只能依靠人工清点。但是现在有了监控技术结合视频技术,你可以全面系统了解日度客流量、消费者年龄构成、购物时长、消费区间等。每天上班你只需要把摄像头打开,当下午结束工作的时候借助数字化的分析,就能一目了然。这甚至可以应用于周度、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的分析,得益于数字化在场景中的应用。




主持人穿插:根据您的案例,我突然想到之前有一位专门从事时空AI的技术专家。他当时跟我讲,过去开展商业需要凭借个人判断,选址、定位,现在通过时空地理信息数字化的方式就可以知道哪里是最赚钱的,不再需要依赖个人经验判断。所以确实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效率,也是一种全面性的转变。



陈昌智院长:是的。而且不止如此。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带动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快速成长,其中上海的成绩非常突出。在托比网发布的“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单”上,前10位中有4个(欧冶云商、华能智链、上海钢联、密尔克卫)是上海企业,且上海入围百强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0家,远超深圳13家、南京10家、北京8家、广州7家。这些企业都是给某个生产领域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体现上海具备多领域数字化服务的优势。

有句话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和娱乐互联网,但是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跟产业数字化有非常大的关联。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有效利用了产业优势,正在紧紧抓住平台经济的下半场。



问题:请从智库和研究者的视角出发,谈谈上海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上存在哪些短板?



陆辰佳研究员:“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明显提速,对数字化人才资源的需求也同样大幅增长,特别是高端和技能型人才“两头缺”的现象仍然明显,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领域的人才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那么,未来如何继续强化全球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构建一批涵盖数字化管理者、应用者和技术人员的数字化人才梯队,培育一批兼懂数字化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如何全面提升国民数字素养,在这些方面亟待我们解决和攻克。


吴影跃研究员:我觉得,上海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征途中,有一项必须要补上的就是基础研究短板。之前相关研究表明,像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神经芯片、DNA存储、6G网络等都是引领未来数字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而这都技术的突破都离不开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但是上海相较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全球城市而言,在这方面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未来,依然要进一步强化上海尖端产业领域的科技力量,力争在数字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以上海领跑的全球创新城市矩阵,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制度全面赋能。

陈昌智院长:上海目前还没有在终端上起到引领作用的企业。就像提到新能源会想到特斯拉,提到通信会想到华为或者中兴,提到无人机会想到大疆。但是上海对产业链上下游具有强领导力和聚合力的世界级企业较少。

未来,上海应重点培养数字时代的链主企业、终端品牌企业,使城市产生领导力和凝聚力。而在数字化应用和城市场景方面,上海确实是优势最大的,但是这种优势容易被后来居上,如何让技术策源型企业产生源源不断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我们这个城市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才,一想到做数字经济、数字核心关键技术和人工智能数字化场景都会来上海。这就是城市所需要关注的创新创业生态,或者是人才发展生态问题。



【思创盲盒time】请嘉宾围绕“科技创新”或本期主题,分享推荐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条新闻/思考的一个问题等。



陈昌智院长:我认为,无论是城市竞争还是国家竞争,优势都是动态地不断变化的。虽然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我们的原创技术不如国外,但我们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大量的数据资源,因此对于技术的应用,我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加快研发核心技术和大规模应用的高端数字化技术。否则,应用的优势也会被赶超和替代的,因为这个更容易被复制。所以,核心技术发展得抓紧未来关键的5-10年黄金时间,以稳固未来50年的发展地位。

陆辰佳研究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书,书名叫《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这本书通过全实地采访的方式,向读者全景式呈现了我们国家一些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包括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同时,这本书也深度挖掘了新消费、智慧出行、智慧农业、数字生活、工业互联网等10大行业、2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历程。


这本书输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有价值的数字化探索,必然是让生活、工作以及治理状态更加美好、更加人性化。——这让我觉得,其实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上海所提倡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根本上的人本价值,能让广大人民可感、可知、可及。

吴影跃研究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问题,即实现工业元宇宙的可能性有多少从制造业数字化进程来看,“工业元宇宙”被推崇为继工业互联网之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工业互联网是立足于AI、数字孪生、XR、IoT等数字技术,联动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构建的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目的是帮助企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可以说,它的蓝图非常美好。
但目前它更多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呈现,内部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资金需求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未来“工业元宇宙”它的实现可能性究竟有多少?以及一个成熟企业从构建“工业元宇宙”到初步实现愿景所要投入的成本大概要多少?我希望尽早找到一个科学的答案。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月刊】开启2023年第一个月,华略智库的“开工即满弓”【原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周年,16个区都有哪些亮点【原创】华略智库做客东方卫视:新能源汽车如何直面“后补贴时代”?【原创】开启2023的“特别致辞”:奋斗不挑时候,精进在于日常【原创】2023,长三角如何向“未来”?【原创】算力服务“热”潮下的“冷”思考【热文】青海新任省委书记陈刚:贵阳大数据是怎么做起来的?【热文】女市委书记讲话,大气磅礴,非常精彩!【热文】金冲及:毛泽东工作方法的几个特点【热文】省委书记的新春致辞,气势磅礴,激荡人心!
【热文】这个超级项目,为何生长于洛阳,却被常州抄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