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亚离下一个全球明星城市还有多远?

浦江春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作者浦江春 华略智库自贸区港首席专家、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领头羊,未来具备崛起为全球明星城市的最大潜力。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三亚应着力解决“制度红利”转化、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贸港科创高地引擎强化三大问题。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大胆而前瞻的策略建议,一起来看!全文5928字,阅读约15分钟
华略原创音频上线,欢迎收听音频版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要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三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领头羊。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要求,三亚要当好自贸港建设的标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在笔者看来,抓住海南全岛封关这一契机,大力推进三亚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建设取得有力突破,对于带动海南自贸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结合多年来研究心得,本文围绕这一主题作以分析,期待对下一步自贸港建设有所裨益。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

三亚具备崛起为下一个全球明星城市的最大潜力


三亚是海南自贸港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肩负在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中闯出新路子、作出新表率的重要使命。这座城市充满无限可能,谋划这座城市需要跳出当下、跳出海南,放眼未来30年,着眼于整个东亚地区来思考。尽管目前三亚在全国排名尚不耀眼,但其潜力犹如1985年的深圳、1995年的迪拜,尤其是三大优势的结合,使三亚具备了在东亚地区最有可能崛起为下一个全球明星城市的可能性。

图:1985年深南大道人民路路段的景象,来源:用图说史

首先,中国特色自贸港举国体制优势是三亚崛起的最大根基和依托。海南自贸港制度含金量超过国内包括浦东引领区、深圳示范区、雄安新区、横琴新区在内的其他区域,尤其是“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体系,为三亚未来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亚太一流海景风光为三亚吸引创新人才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三亚是海南第二大城市,但也是条件最好的城市。一流的海景不仅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旅游者,也为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吸引创新人才已成为发展创新产业的第一变量。


最后,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区位优势为三亚崛起提供了重要支点。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最前沿,和东盟主要城市位于4小时飞行圈内,同时处于连接中国内地超大市场的双循环交汇点,区位十分独特。


当下三亚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

潜在优势不等于现实优势。三亚尽管拥有全国乃至亚太一流的海景风光,但自然禀赋只是区域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从全球看,许多过度依赖自然禀赋的旅游胜地均陷入“荷兰病”陷阱,即经济结构单一、附加值偏低、增长缓慢,如巴厘岛、普吉岛和国内一些旅游城市。从三亚来看,如何依托三大优势实现凤凰涅槃,关键要解决三大问题:


1、如何把自由贸易港“制度红利”最大限度转化为“发展红利”?


自贸港制度优势是当前三亚最大的优势,即通过国家高含金量政策支持实现三个目标:营造市场主体的乐观预期,“自上而下”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从无到有”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但是,自贸港政策只是为三亚崛起提供了前提,关键在于能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活力。


目前三亚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三个。


首先,作为自贸港核心区,如何立足新发展格局设计发展路径?从国际上看,自贸港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通过“境内关外”制度设计,采取“两头在外”的离岸飞地模式,如香港、新加坡便是如此。但三亚的情况与其存在很大区别,来自内地的经济流量占了绝大部分,这决定了“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腹地枢纽模式更符合三亚实际。


其次,作为“三极”之一如何紧扣自身特点,精准推进自贸港政策细化落地?在“三极”中,海口经济圈主要突出龙头引领功能,产业综合性较强;儋洋经济圈主要突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占比很大;而三亚经济圈主要突出旅游和科创功能,由此决定了自贸港政策的落地重点和前两者差异很大,需要紧扣细分产业需求精准推进政策落地,形成细化可操作的清晰指南。对于RCEP也是如此。


最后,如何将自贸港举国体制支持下的“政府流量”转化为“市场流量”?三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微观市场主体的选择是决定性力量。正如深圳崛起不仅靠特区政策,而是靠众多优秀本土企业一样,三亚要崛起需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力气,将自贸港政策转化为广大企业的信心与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三亚充分涌流。


2、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


三亚海景在我国无与伦比,在亚太亦堪称一流。但是,作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核心区,三亚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增强,入境游客占比偏低。


首先,三亚旅游业更多以休闲观光为主,产品丰富性和产业链深度亟待拓展。三亚旅游业呈现鲜明的自然禀赋依赖型特征,主要以传统旅游景区为代表的热带观光和滨海度假为主,更多是卖资源(阳光、沙滩、大海、空气和温度),而非卖产品,多元化旅游创新业态和产品相对薄弱。同时,旅游业与关联产业如餐饮、会展、体育、文化等联动不充分,单一休闲观光占比偏高,制约了旅游业附加值的提升。



其次,三亚旅游业的人文品牌形象尚不鲜明,场域效应有待引爆。以鲜明品牌形象吸引关注,营造独特的场域体验已成为旅游业火爆的密码。例如,“100%纯净的新西兰”“神奇的泰国”“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三亚的人文品牌形象较模糊,“高亮度”不够,内涵有待挖掘。


最后,后疫情时代三亚面临的海外同类景区竞争明显加剧,离岛免税优势快速弱化。在境内外疫情隔离背景下,离岛免税对三亚吸引境内游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结束,在当前我国出境管控基本放开的情况下,三亚面临着东南亚诸多海岛和夏威夷、塞班岛等地的有力竞争,需要积极有效应对。


3、如何打造从单一旅游城市向自贸港科创高地转型的强大引擎?


目前,三亚正在全力推进崖州湾科技城建设,这是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的重大战略载体。目前,随着南繁硅谷、海洋强国战略下诸多国家重器资源导入,崖州湾科技城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上进展显著,但从研发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链条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化引擎有待强化。


一方面,在种业产业链上,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本地附加值不足。北京、长沙多年来位居国内种业前两位,2020年种业销售额分别达55亿、40亿,上市公司分别为2家和3家,其他如合肥、武汉、青岛等多个城市都在竞相打造“种业之都”,出台政策加大种业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但三亚目前更多是作为科研平台和南繁育种基地存在,“有基地无产业”特点突出,包括商品转化、销售加工及相关服务的育繁推全产业链尚未形成,本土上市公司为0,导致三亚在国内种业竞争中处于边缘位置。


另一方面,在深海产业链上,高端核心产业规模偏小,产业优势有待增强。依托中科院深海所、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船集团等单位,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目前更多以贴近后端的深海科技研究、海洋探测等为主,贴近前端的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渔业、海洋服务等产业十分薄弱,本地配套环节缺失,海洋产业集群尚需加快培育。


图: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来源:崖州湾科技城官网


对三亚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策略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加快三亚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三五”建议。“一”即一个核心:以打造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贸港门户城市为核心,立足内地超大市场打造链接双循环战略的枢纽节点。“三”即三个转变:一是从更多依靠自贸港体制红利向更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的发展红利转变;二是从单一观光休闲胜地向多元化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转变;三是从单一热带旅游城市向富有活力的自贸港科创高地转变。“五”即五个具体建议。

   

1、进一步加大自贸港政策和RCEP的精准落地力度


自贸港和RCEP叠加对三亚影响是多方面的,但目前细分产业层面的精准分析和运用还不够。不少企业对其到底有什么影响尚不清楚,“金矿”价值有待挖掘。建议结合三亚实际,加强分行业精准政策指引,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从旅游业来看,自贸港政策对三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免税购物、游艇零关税进口上,对零关税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免税商品也有利好。而RCEP政策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一是RCEP并未对旅游签证便利化作出规定,且海南已实行59国入境免签;二是就免税购物而言,免税店大部分商品来自欧美,略受影响的主要是日韩化妆品,但RCEP仅减免关税,而自贸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自贸港政策力度更大。 


从高新技术产业来看,自贸港政策对三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零关税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加工增值超30%内销免关税,这对海洋设备和生物医药制造构成利好;而RCEP在全国适用对自贸港优势虽有冲击,但因其仅免关税,而海南还免进口环节增值税,因此仍有优势。  


从现代服务业来看,自贸港政策对三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15%”所得税优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上,而RCEP对服务贸易影响主要是透明度提升,准入放宽有限。


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来看,RCEP进口对三亚种业冲击不大,这是因为全球种业超过50%份额被欧美6大巨头掌控,但日本坂田、垅井公司在蔬菜种子上实力较强,可能加剧竞争,但RCEP有利于三亚扩大种子出口;RCEP扩大东南亚农产品和水果进口会对三亚带来冲击,但三亚可运用自贸港零关税进口农产品加工增值超30%内销免关税的政策,抵消和应对这一影响。


2、大力提升全球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的IP品牌影响力


旅游人文品牌形象不鲜明、关联产业链薄弱,是当前三亚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应以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人文品牌IP为切入点,以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组合为落脚点,给三亚旅游注入优雅灵魂,提升旅游标识度和吸引力。


一是精心打造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耀眼IP品牌。随着中产阶层日益崛起,个性化、体验化成为主流旅游趋势,单靠滨海风光已很难使三亚在全球诸多海岛和网红打卡地中脱颖而出,只有借助于鲜活的人文品牌才能赋予旅游以“灵魂”,增强在欧美、东南亚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三亚应聚焦打造全球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时尚元素与自由、梦幻、浪漫等想象有机融合,通过导入国际时装和奢侈品展、全球新品首发式、顶级艺术家创作等活动,不断强化时尚符号、仪式等场景元素,带动三亚成为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并为打造全球海洋文化时尚娱乐中心提供核心客群支撑。


二是提升高品质旅游消费产品的丰富度和吸引力。三亚不少景点仍处于观光型旅游阶段,深度休闲娱乐和体验产品偏少,且消费主要集中在海产品和热带水果。应围绕打造全球海洋文化时尚娱乐中心,推动三亚旅游从滨海走向大洋、从观光走向体验,大力发展体育特色游、主题乐园游、邮轮游艇游等旅游新业态,引进全球知名体育赛事和大型主题乐园,构建环岛公路沿线消费体系,延长游客目的地停留时间,提升三亚相对于巴厘岛、普吉岛、冲绳等同类地区的竞争力。


3、更加注重加大自贸港科创高地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力度


目前依托崖州湾科技城,三亚在吸引创新资源集聚上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关键是坚持前端科技研发和后端商业化并重,尤其是在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力气,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最大限度把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是推动南繁种业从育种基地向种业价值链高端管控枢纽升级。目前我国种业组织模式与美德等种业强国有较大差距,国外主要是企业育种,如拜耳、科迪华两大种业巨头占全球40%市场份额和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仅拜耳就拥有全球90%转基因种子专利,而我国大多是课题组式育种,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三亚要在激烈的种业竞争中后来居上,必须把招引和培育一流种企放在突出位置,发挥种企在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引导种企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共同体,抢占基因测序、基因编辑、转基因等生物育种前沿,同时做大种业知识产权交易规模,从研发和交易环节入手强化种业价值链枢纽能级。


二是推动深海产业从科研基地向产学研一体化链条转变。目前上海、青岛、广州等城市已在海工装备和海洋产业上形成较强优势,三亚本地配套产业链薄弱,做整机装备暂不具备基础。未来应在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围绕海工装备、海洋探测、海洋通讯及信息服务、海洋生物科技等领域加大补链强链力度,从前沿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海洋综合服务入手,与其他海洋经济强市形成差异化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4、紧紧围绕自贸港特殊优势打响现代服务业品牌


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汇聚了大量跨国公司总部和高端服务机构,创新资源和人才丰富。三亚和这些城市完全不同,在同一层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具优势,必须扬长避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是紧扣自贸港高度自由特点发展离岸和跨境服务业。依托中央商务区和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在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运输自由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上的优势,用好“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服务双循环和面向海外的高端服务机构落户,重点发展离岸贸易、数字服务贸易、资产管理、总部经济、国际人才服务、在线教育等高度依赖制度优势的业务。同时,抓住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新开放领域,吸引境外机构和个人开展跨境服务。


二是依托旅游生态优势发展相关细分服务业。这是三亚相对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独特优势,应依托这一特点,在提升服务品质、做大服务规模上下功夫。比如,依托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积极发展健康管理、医美、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引进全球一流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开展职业培训;以海棠湾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为主,协同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会展设施,打响高端专业会展品牌。


图: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效果图,来源:第一会展公众号


5、把空港打造成为带动三亚腾飞的强大助推器


三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定位,决定了空港未来在联结内地和东南亚地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临空经济在未来发展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随着经济流量不断扩大,应前瞻谋划推进临空经济高地建设。


一是充分释放第七航权试点政策红利。所谓第七航权是指一国民航飞机可以在本土之外的其他两国之间接载乘客和运载货物,而不用返回本国,例如从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承运。


2020年中国民航局已出台海南自贸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允许外航在海南经营客货运第七航权,标志着我国航权方面最高水平的开放,海南也由此成为我国“最开放的天空”。但由于新冠疫情原因,上述试点举措尚未真正实施。


下一步,应积极引进境外航空公司在三亚经营客货运第七航权,加快提升三亚空港辐射服务能力,助力海南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


二是高起点构建富有活力的临空经济辐射圈层。以凤凰机场为核心向外辐射,重点发展几类产业:首先是与空港口岸功能直接相关的物流货运、航空维修、飞机租赁、航空食品等产业,主要运用自贸港零关税、保税航油加注、“两个15%”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其次是与旅游消费紧密相关的国际购物、商业商贸等产业,主要运用离岛免税政策;然后是品牌展览、会议、节庆等产业,主要以细分领域高端专业会展为主;最后是航空金融、总部经济、专业服务等产业。


三是前瞻谋划新机场临空产业发展。把三亚新机场作为事关三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载体,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同时超前谋划推进周边地区建设,以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三亚从单一旅游城市向自贸港科创高地转型,为未来腾飞注入强大动力。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
【原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之一:如何打造一个零碳园区?【原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如何反映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价值?【原创】打造创新联合体“长三角样板”  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原创】苏州版的“资本+科技”,如何重构未来产业新图景
【原创】内陆VS海外:欠发达地区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实现逻辑【热文】没想到现在的县城都这样了
【热文】株洲市委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文章,堪称范本!【热文】李强总理首次出访后,这座江苏小县城意外火了!
【热文】储能,投资人眼中的一大黄金赛道
【热文】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