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3.0(中):虹桥如何从“综合交通枢纽”蝶变为“国际开放枢纽”?



作者:兰红梅 华略智库研究经理;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第一财经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自建设以来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实现了快速迭代升级,已经跃升为3.0版本。随着能级不断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从 “流量型”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蝶变为国际开放枢纽,上海虹桥是怎样做到的?一起来看!全文2633字,阅读约7分钟

“枢纽”,《辞海》对此解释为“比喻重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路网客流、物流和车流的重要集散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则是综合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是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和一体化组织的主要载体。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就是从全国最早的高铁—航空—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起步,逐步导入会展—商务—科创等特色功能,进而紧密联动跨省域毗邻地区打造功能共同体,蝶变为全新的“国际开放枢纽”。从 “流量型”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演变为“留量型”的虹桥中央商务区,再跃升为“开放型”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来自长期积淀。在笔者看来,主要是久久为功抓好了三个关键字。

——久久为功抓好“链”。正是有了综合交通基础,虹桥枢纽才得以吸引超过4亿人次的年客流量,“一核”才得以与“两带”共同奠定“大交通”的功能基础,内外链接才更加顺畅。

比如,“一核”与“两带”跨区域轨道交通链接更加紧密,沪苏通铁路一期、沪宁沿江高铁投入运营,高铁苏州北站以及塘河动车所有序推进,嘉兴、平湖、海盐等都在积极谋划建设高铁新城;居民跨城通勤水平显著提升,上海、昆山两地目前已贯通9条通道,沪苏轨交“双11”实现无缝对接,京沪高铁上海虹桥至昆山站、苏州北站区间推出30日定期票以及20次计次票,沪宁城际铁路上海虹桥至苏州园区站区间推出“铁路e卡通”,极大便利了跨城通勤就业者往来,根据《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年度通勤报告》,2017-2022年“一核”跨城通勤规模增长约168%,主要分布在北向拓展带的昆山花桥、苏州城区(含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城区、太仓城区等,南向拓展带平湖、南湖的居住地范围也不断扩大。

又比如,“一核”与“两带”国际贸易链接更加广阔,中欧贸易通道不断拓展,“中欧班列-上海号”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始发,2023年中欧班列(合肥)开行868列、同比增长13%、开行量居长三角第二;东盟贸易通道更加畅通,“昆盟通”货值持续增长,“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首发;亚太贸易通道日益丰富,太仓港航线总数达209条(班)、其中近洋航线24条(班),嘉兴港已开通至日本、越南、俄罗斯、泰国4条近洋航线;国别合作不断深化,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空间持续扩大、太仓市中德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相城及平湖与中日合作平台做大做强、相城中荷合作迈出重要步伐、昆山海峡两岸人才流动机制持续贯通;创新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形式,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杭海数字新城成功入选浙江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基地、数字货币与跨境结算标准化试点基地。

再比如,“一核”与“两带”开放合作链接更加深入,加速融入进博会“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区举办“进博进园区”活动,借助中新合作优势实现双向赋能添彩,成功将第六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升格为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北向拓展带”苏州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10项、在全国示范推广13项;“南向拓展带”发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优势,2023年复制推广各批次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196项。

——久久为功抓好“借”。积极借势借力,用足用好“一核两带”的重大平台,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服务。

比如,“一核两带”联动更好实现“借船出海”,借助“两带”乃至长三角港口资源,持续创新区域间港口合作模式,“两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3年累计完成超千万标箱,多式联运体系雏形初现;“沪苏同港”效应不断显现,“苏州ICT2.0”“沪太通3.0”两大航运产品实现营运,苏州园区港与上海港信息一体化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上海-嘉兴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实现运行;“上港集团-安徽港航”芜湖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揭牌运行,合肥获批长三角区域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又比如,“一核两带”联动更好实现“借机起飞”,借助上海两大机场资源,持续创新航空物流、空铁联运、机场协作等方面合作,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成为国内机场首个可实现国际国内航司航班提前值机托运的机场异地航站楼;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成为沪苏首个实现预安检功能的航空货运中心;嘉兴加快打造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中心,吸引圆通航空集团创新总部项目落地,并成功吸引中国商飞集团签约落户。

再比如,“一核两带”联动更好实现“借鸡生蛋”,借助上海的创新资源,推动创新策源力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产业打造,松江、昆山、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湖等地连续举办四届G60科拍会,嘉定、苏州等地连续举办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平湖“壹号湾”与闵行“大零号湾”合作持续深化,在“两带”建立运行了上海交大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上海大学苏州研究院、上海交大相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平湖市射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虹桥全域实现通用通兑,跨省市道路测试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率先开放。

——久久为功抓好“协”。“一核”与“两带”之间联合招商引资合作持续深入,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功能布局逐步完善。通过“虹桥国际会客厅”形式推动联合招商,支持长三角各城市在“一核”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先后设立了苏州(虹桥)会客厅、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南湖智立方(上海中心)等,吸引上海市浙江商会、徽商长三角总部中心入驻

比如,“虹桥总部+腹地基地”的产业联动格局日益清晰,“一核”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舜元控股、华测导航、南极电商、则一供应链、红星美凯龙、鱼跃医疗等一批民营企业将总部设在“一核”、将生产基地设在“两带”及长三角。

又比如,“虹桥贸易+腹地物流”的区域分工特征不断加深,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集聚快递物流企业300余家,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海盐打造长三角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平台(海盐)项目正式建成。

再比如,“虹桥商贸+腹地休闲”的经济底色持续凸显,“上海-太仓”长三角旅游直通车已开通,嘉昆太江南水乡景区联盟也已成立,金山平湖联手打造“金平果”文化品牌,平湖成功创建5A级景区城,上海联动嘉兴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南湖·1921”红色旅游专列、101路红色旅游公交都已正式开通。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二月,宜“热辣滚烫”式的拼搏【原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3.0(上):虹桥正在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央商务区?【原创】从业39年机关笔杆子:信息采编“循根变异法”之妙【原创】华略读书之《县乡中国》,拆解县域治理体系的道法术器【原创】从淄博到哈尔滨,上海如何借势《繁花》再领新潮?【原创】从美国到中国,概念验证如何栽培“创新之苗”【热文】教科书级!甘肃省长任振鹤产业链链长制经典讲稿【热文】一名江苏机关干部眼中的“合肥模式”
【热文】副省级市委书记“新春第一会”讲话: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热文】大转型的痛,政府也体会到了【热文】工业再破万亿、外贸逆增10%: 市委书记揭秘昆山产业链为什么强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