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这就叫做“相城式距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发展相城 Author 相小发



作者:阳澄湖东路8号

来源:发展相城(ID:xcqfgw)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中,苏州相城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创新活力,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相城式距离”不仅重塑了人们对区域协同发展的认知,更成为吸引人才和产业集聚的新磁极。让我们一同探索“相城式距离”背后的奥秘,感受这一区域如何在国家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全文3967字,阅读约11分钟


2021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向国家各部委和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式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相城区”7次被提到,是被提及最多的县市区之一,方案中,被称作“协同发展空间较大”“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并作为整个虹桥国际开发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来到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个年头,也是“大虹桥”建设方案发布的第四个年头,规划早已不落在纸面上,而是已然落在相城的一寸寸产业沃土与创新热土之上。


作为两大战略规划中“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重要节点,苏州相城奋力扛起苏州市委赋予其“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和“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两大光荣使命,持续打造流量聚合的交通枢纽、资源融通的创新枢纽、服务全局的功能枢纽。


越来越多心态上更加开放,思想上更加接受一体化的“长三角人”,聚集在相城创新创业。


“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高铁圈”,构成了相城与长三角所有大型城市及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的“相城式距离”,生产要素从长三角各个城市自由流入到相城,再从相城流向更加统一开放的长三角大市场去。


人才集聚

凸显区域协同效应


早上8点05分,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思明在上海虹桥站登上“复兴号”列车,看一会早间科技新闻,仅仅24分钟后,列车便到达苏州北站。

下车、出站、步行,即使算上红绿灯,10分钟也足够陈思明9点前准时到来一街之隔的苏州清华紫光大厦上班。


作为第十五批相城科技镇长团的一员,陈思明来到苏州高铁新城挂职已经快两年了,每周除开三天要回复旦给硕博上课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投身在为相城新质生产力招商引智的第一线。

例如,相城智能驾驶产业通过6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跻身国内第一方阵,陈思明就以此为基础,利用自己留德期间精研的视觉模块领域研究成果,对不同公司的可视化分析与智能决策进行了分析比对,让不少创业公司得到了百万年薪也不一定请得来的“超级智囊”。

这位刚刚35岁的顶尖青年学者,尽管此前在欧美多国留学、旅居,但他仍旧只愿将苏州相城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除了独树一帜的江南文化让自己陶醉其中之外,于他而言,更让他着迷的是这里“小而美”的创业创新氛围。

如今,相城最有科技范的湖岸线环秀湖畔,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见到巴士、环卫车、快递车、巡检车这些“聪明的车”,头顶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在一条条“智慧的路”上穿梭自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阳澄湖上,还会有大量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来回飞梭。


“这种赛博元素跟产业高度集聚,对于上海包括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的青年研发类、应用类人才,是很加分的。”


陈思明告诉相小发,因为他的缘故,自己带着6名博士生、20名硕士生全部来到相城走访对接项目。最近的毕业季,他的学生也有“用脚投票”,入职了相城科创企业。

沪苏双城

打造“相城式距离”



像陈思明一样,每周甚至每天往返沪苏两地、把高铁当地铁的“长三角人”,还有早在2012年便来到相城工作的陈晔,她目前是紫光数码(苏州)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
当谈及“长三角人”这个身份时,陈晔与相小发侃侃而谈。
如今,Z世代的年轻人会在计算生活、通勤及情绪价值等各项成本后,走出舒适圈,来到性价比更高的城市。相城就是长三角区域里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理想之城。

“不仅因为离上海近,更因为这里在产业创新协同上更有‘魔都范’,我们单位的一些中高层次人才的反馈,这里的办公配套、落地入住、人才补贴都能在短短几天内到位,很高效很舒心。”



无论是陈思明还是陈晔,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在自己买去上海虹桥的高铁票时,是基本不用提前看班次的,随买随走,差不多十分钟一班车。陈晔还为相城造了一个词,叫做“相城式距离”,特别是对于上海人而言。

“很多人问我什么叫‘相城式距离’,我举了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一次国外的客户在浦东飞机刚落地,我接到电话,从苏州公司出发,一个半小时之后,大家几乎同时到达新天地,然后碰面吃饭。”


陈晔说,“相城式距离”让她早就没有了两地旅居的感觉。
相城已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周末工程师”的沪苏合作1.0版,进化到全生产要素的同城化,周一到周五在相工作的长三角科学家、工程师们,在苏州与上海两地加速流动。
产业协同

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树挪死,人挪活”,产业分工亦然如此。
与小米汽车影像业务有着深度合作的润芯微科技,自2021年将总部迁入苏州相城后,三年内实现了年均营收50%的增速。2023年,润芯微已经实现了4.53亿元的营收,并定下了未来三年要实现30亿元的营收目标。

支持目标实现的底气来自到相城三年里高达3.6亿元的研发总投入、拿下的200多项专利软著以及智能终端、AIoT、智能汽车三大板块的多元化布局。
润芯微科技董事长刘青告诉我们:

“我们未来三年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在相城主导研发的新一代车机系统SailingCore项目,中文叫启航操作系统,作为新一代的车机,将具备‘空间定制、记忆互通、人车+智慧管家’三项功能。很有挑战性,但在相城发展,我们格外有信心。”



回顾三年来公司从一家物联网软件公司转型到覆盖智能车机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刘青感慨颇多,一路走来,他认为无疑有相城产业与交通优势的极大助力。

“这里智驾真的做到了政府宣传的‘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附近有曹操出行的总部,吉利在这里布局了很多先导项目,这里还有Momenta、智加科技这些算法领域的独角兽,更汇聚了国内外各大主机厂与新势力品牌的苏州交付中心。”




长三角一体化后,高端生产力要素在相城不断叠加共振,让润芯微获得了大量“实惠”——润芯微与苏州大学官宣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技术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润芯微还拿到了核聚资本、苏创投、工银投资、先导产投等机构的B轮融资。刘青表示:

“再加上相城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支持,这些都将成为接下来我们闯关智能汽车产业的强大助力。”


2023年以来,全区已推进上海苏州校地合作对接20余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沪苏企业合作项目19个,强化与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形成区内企业首批28项技术需求清单。
这其中,依托苏州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在先进材料、数字金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若干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依托同济大学智能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在计算机视觉、智能学习方面深入合作;依托苏州矽典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与复旦大学在集成芯片领域展开研究……此外,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沪上名校,都与相城保持着项目化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会展引流

激发资源“乘数”效应



对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来说,使用的是新技术,开拓的是新领域,覆盖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量发布会与资源对接活动必不可少,高端的商务会展设施,很多时候比交通基础设施更为关键,关于这一点,相城又跟你想到一块去了。

相城建设高铁新城之初,便以“产站城人”融合发展作为规划的核心思路,通过10年来的建设,如今已逐步臻于完美,并且还在超乎你的想象!


2022年7月,计算机产业的“国字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正式投用;2024年3月,造型设计独树一帜的的CCF总部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活动——2024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

至今,这里已先后举办了超300场会议活动,累计超过4万人参与交流,其中包含逾百位/次院士出席。将来,这里还将迎接了一批又一批大模型算法与应用、数字金融、智能网联汽车、数字文化、智能建造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冷泉港”,铺就一幅“未来就在咫尺”的生动画卷。

此外,我们还在京沪高铁苏州北站附近注意到,这里有大量可以承接大型商务会展的高端酒店。比如苏州国际会议酒店、苏州高铁金科大酒店、环秀湖诺富特酒店,场地条件与员工培训都对标上海一流会议酒店水平。

在高铁站3公里范围内,还建有亚朵、全季、美居、雅悦、木莲庄、麒麟阁等10余家舒适型及以上标准酒店,确保无论举办多大规模的会议,都有足够多合适的房间下榻。


丰隆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上海久事体育运营的高铁新城文体商业中心这些生来就带着“长三角基因”的重大项目,也都已经上马建设;处于规划中的苏州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虹桥大会展产业通勤最便捷的外省溢出承接地。

通过会展引流、客商云集,相城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抢抓了大量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总部转移的机遇,楼宇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相城区凭借13幢“亿元楼宇”(楼内税收总额超1亿元),新增8家总部企业,获评“2023中国楼宇经济创新生态示范城区”“2023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些数字和荣誉,都足以说明,交通区位优势带来的红利,已经被这里吃到且吃透,各项科研、生产、人才、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纷纷乘着高铁呼啸而来,甚至以商引商,在资源导入上产生了“乘数效应”。

当然,除了上文中讲到的产业创新协同、城市能级提升、站城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绩,相城在融入一体化上还有诸多突破:
推动长三角国家研发社区启动区(二期)建设;导入长三角高校院所的先进转化成果,布局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领域;参与荷兰、日本等科研强国的全球资源配置与国际载体建设;主导大数据算力中心与特色产业大模型开发……
这些都是在为长三角乃至为国家战略布局进行先行先探。
相信,随着京沪高铁苏州北站扩容、通苏嘉甬的实质性开工以及塘河动车所的上盖,苏州相城的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定位将更加名副其实。相城也将一如既往地通过与“大虹桥”的联动,与长三角其它大中城市加强联结,把枢纽经济升级为经济枢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无可取代的作用。
*声明: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


  更多精彩视频,欢迎关注【华略智库视频号】 
*商务合作/转载:添加官方微信号HUALUEZK,或拨打电话021-68881689
*投稿邮箱:fengyy@hualue.com*简历投递:diana_jianli@hualue.com

【往期精选】

喜欢我们,记得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