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微课堂】第1课 北京的春节(二) 微课+课课练(有答案)
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微课】北京的春节
2.《北京的春节》学案一
【知识要点】
1.具体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文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个部分,有的民俗习惯只用一句话带过。
这样写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人印象深刻。
2.揣摩文章的字词句段,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
(1)腊八
①“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让我们从中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作者将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使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艺术魅力。
(2)除夕
①总分式结构
老舍描写除夕时,作者先总起“除夕真热闹”。之后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具体来说,如“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全都在庆祝除夕,所以说除夕真热闹。
②味、色、音 不同角度展现除夕的热闹
如“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先生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的描写非常细腻。
(3)正月初一
知道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
①除夕的晚上家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而大年初一,全城都在休息。
②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
③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4)元宵节
①作者主要对灯作了详细描写。
灯的数量之多,我们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写灯的种类多,我们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②结构清晰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是写元宵节部分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3.拓展阅读,学习“阅读链接”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 多, 多,为的是突出
答案解析
一、1.因为所以 2.之所以 是因为 3.因为 所以 4.即使 5.虽然 可是 而且
二、1. zhēnɡ jié pù zhuàn
2. 半遮半掩 绘声绘色 载歌载舞 糊里糊涂
3. 一律
4.,,,,,《 》 《 》 。
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声明:本站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公益传播。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综合整理,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重新排版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ID:yuwenke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