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部编语文六(上):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精讲
六年级微课目录
微课视频讲解
生字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
生字组词:
谜:猜谜 灯谜 哑谜 谜语 谜底 字谜
嫦:嫦娥 嫦娥奔月
娥:嫦娥 娥眉 宫娥 娇娥
尚:尚且 时尚 高尚 崇尚 尚方宝剑
摄:摄取 拍摄 摄影 摄像 摄政 摄氏度
倾:倾斜 倾向 倾心 倾听 倾家荡产
揭:揭露 揭穿 揭示 揭发 揭竿而起
斑:斑白 斑马 斑点 斑驳 五彩斑斓
燥:干燥 燥热 枯燥 口干舌燥
漠:沙漠 荒漠 冷漠 漠视 漠不关心
磁:磁铁 磁石 磁极 磁卡 磁带 磁性
御:抵御 防御 御寒 御用 御驾亲征
多音字:
薄:bó单薄báo薄被
着:zhuó着陆.zháo着火
词语解释:
发达:①(事物)已有充分发展;(事业)兴盛。②发迹;显达。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起源:①开始发生(后面多跟“于”)。②事物发生的根源。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枯萎:干枯萎缩。造句:入秋以后,池塘中的荷叶逐渐枯萎了,呈现出一派凄凉的景象。
抵御:抵挡;抵抗。造句:我们应当团结起来, 一致抵御外敌。
考察:细致深刻地观察。造句: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所成就。
反义词:
发达——落后 吸引——排斥
足够——缺乏 相似——迥异
揭开——遮盖 干燥——湿润
稀薄——浓厚 遥远——邻近
近义词:
发达——先进 起源——发源
适合——适应 足够——充足
决定——决心 枯萎——干枯
抵御——抵抗 探索——探究
把握主要内容
介绍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
理清基本结构
古代神话引出话题——理论推测——探索火星——未揭谜底,仍将探索。
理解句子含义
1、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意思是:从理论上推测出地球外肯定还有存在生命的天体,只是人类至今没有找到这样的星球。
2、这两项成果证明,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意思是:就目前探索的结果没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但仍没排除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比如飞船未着落的地区、火星地表以下的岩石里,等等。
体会思想感情
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激发人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领悟表达方法
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
学习方法指导
先理解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一步一步弄清科学家探索火星的情况,然后综合全文理解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文本资料
银河系: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的区域。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只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26,000光年。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九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点阅读了第二至八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宇宙飞船的观测,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资料,对课文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然有新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这位同学告诉了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要浏览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还需要查阅资料判断。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自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答案
一、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A中“班点”应为“斑点”。B中“似”的读音是sì,“迷团”应为“谜团”,“神密”应为“神秘”。C中“倾”的读音是qīng,“干躁”应为“干燥”。D中无错误。所以选C。二、答案 猜测 拍摄 昼夜 枯萎 磁场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书写时注意正确、规范、美观。三、答案 (1)沧海一粟 (2)抵御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书写时要注意“沧海一粟”的“粟”字下面是“米”。四、(1)答案 示例:估算 猜想 勘测 猜测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积累、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线路需要施工前对其进行调查测量,可以用“勘测”;结果需要凭某些线索去推断猜度,可以用“猜测”。(2)答案 ①考查②考察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结合语境,就能选出合适的词语。五、答案 列数字 作比较 缺水、缺氧 火星不适合生命存在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和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从“1%”和“96%”可以判断出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从“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可以判断出说明方法有作比较。整句话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火星的缺水和缺氧。回顾课文前面的内容,可以进一步知道这是为了说明火星不适合生命存在。六、答案(1)三 (2)五 八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了解了课文每一段的大致内容,就可以轻松完成本题。七、答案(1)√(2)√(3)×(4)√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四句话都与课文内容有关,我们只要理解了课文,完成就很轻松。课文中说火星与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不是相同,所以(3)错误。八、(1)答案 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天体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从第①段的第一句话和第②段的第一句话推知本题答案。(2)答案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从第①段中提取到准确的信息。(3)答案 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关于水星的语句,可以找到“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这句话,画出来即可。(4)答案 不能删去。因为“一般”的意思是通常,这就说明了“它们的表面温度,在通常的情况下都低于-140℃”,此外也有特殊的时候。这样的表达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说明文特别注重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一般”一词表示的是通常的情况,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九、答案 示例:科学家们根据生命的起源,确定生命存在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行星都不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认为这些行星上都没有生命存在。解析: 本题考查整合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课文进行整理,看哪些地方是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参考的,可以先画出来,然后进行整理,最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十、答案 (1)水星 地球 天王星 矮行星(2)陆地 蓝解析: 本题考查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经“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后被定义为“矮行星”。地球表面约七成是海洋,约三成是陆地,所以在太空中看,地球呈蓝色声明:本站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公益传播。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综合整理,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重新排版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ID:yuwenke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