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
2021年第2期目录
01
名家序跋
孙克强 刘军政:河南大学与词学——河南大学文学院《词学研究丛书》序
02
“中国共产党100年与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专辑
董学文:主持人语
马建辉:为人民立心 为民族铸魂——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文艺的崇高价值追求
金永兵:中国共产党与时代文艺问题的理论回答——关于两个文艺《讲话》的关联性思考
李龙:中国共产党的美学理想及其现代性意义
03
现当代文学研究
翟月琴:从诗歌文本到剧场空间——评同题异体的跨界改编热
04
近世文化研究(特邀主持人:夏晓虹)
王新房:革命前夜的隐忧——重读鲁迅小说《怀旧》
周旻:王国维译《脱尔斯泰传》底本考释
05
古代文学研究
汪春泓:《文心雕龙》之校刻与明末清初东南地域诗人间之互动
易兰:诗史地位与时风变迁——王粲、刘桢在历代汉魏诗歌选集中的接受
06
文艺学研究
范玉刚 敖运艳:席勒对秀美实现的审美路径阐释
李松 岳炯彤:美国《中国文学》杂志的明清小说性别诗学研究
张灵:“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与未来中文学科的新理念——新时代语境下 “新中文”的肉身、灵魂与头脑
07
史料与阐释
刘涛:姚雪垠佚文考释——兼及作家文献的整理问题
08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王子杨:释黄组卜辞特殊写法的“黍”字
门艺:《书道全集(殷周秦卷)》及所录甲骨简介——兼论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的编纂
09
学术访谈
苏文健 高天义:诗心的守望者——吴晓东教授访谈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中国共产党100年与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专辑
主持人语
董学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这100年间,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100年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迎来了从批判改造、继承发扬到充满自信的沧桑巨变。这10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文艺理论领域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盗火者”和传播者,成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创构者和践行者。倘若单纯从理论贡献的角度看,那么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建设上的功绩,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构建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文艺理论变成一门独立的具有严谨科学性的人文学科;二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了旧有的学术体系和学科成分,吸收了中外文论的营养,使充满马克思主义话语元素的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形态成为学科主体与活的灵魂;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把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其理论与批评的宗旨和使命,从而占据了人类美学真理和精神道义制高点;四是自始至终地坚持党对文艺的领导,并把这种领导权问题纳入理论和政策的原则性范畴,从而使文艺事业成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使文艺战线成为党和人民的一条重要战线,永葆了我国文艺理论与时俱进旺盛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现当代文艺理论的这些功绩与贡献,实际上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与特征的反映。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成为国际共产主义文化运动中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这些功绩与特点,就是放在20世纪和21世纪整个芜杂耸立的世界文艺理论之林中,也是理念先进、学养深厚、方法科学、光彩照人的。换句话讲,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已经攀登和站立到人类文艺理论建设和研究的高点上。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理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责任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理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我们亦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抚育和引领下,从无到有、不断进步、革新发展、走向成熟的。为了纪念和庆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理论的百年历程,我们特地组织了下面三篇文章:马建辉《为人民立心 为民族铸魂——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文艺的崇高价值追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脉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在文艺理论上的突出贡献及其崇高的价值理念;金永兵《中国共产党与时代文艺问题的理论回答——关于两个文艺<讲话>的关联性思考》,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两篇不同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比较分析及关联性思考,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注意回答时代文艺问题的结论;李龙《中国共产党的美学理想及其现代性意义》,从创建新国家、塑造新国民、创造新文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美学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
《汉语言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汉语言文学研究》是由河南大学主管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术刊物,现为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1-1414/I,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8506。
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自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人文科学研究。本刊崇尚学术中有争鸣、争鸣中有宽容、宽容中有立场的办刊理念,关注学术前沿,跟踪学术争鸣,创造学术精品,用高水平的编辑质量回报读者和作者。
本刊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近世文化研究、史料与阐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并特邀以上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主持突显自身学术研究特色的专题栏目。
自2010年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海内外诸多名家学者的支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在坚持专业性、学术性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出发,跨越学科界限,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视域拓宽与范式转换。
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人不吝赐稿。兹就来稿规范及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1、 来稿应格式规范,篇幅以10000~15000字为宜。按顺序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注释(采用页下注格式,以①②③……数字形式排序,每页重新编号)。系基金项目成果的文章在标题右上角以﹡标记,项目详细信息置于首页页下注处单独以﹡带出。文末请附作者简介(姓名、服务单位、职称、最后学位、研究领域)、通联方式(E-mail、电话、邮政编码及样刊接收详细地址)。
2、 本刊“青年论坛”欢迎青年学者及博士生硕士生投稿(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稿件建议有导师推荐语,稿件被采用后,导师推荐语将随稿件一起刊发)。
3、 本刊主张文责自负,不负责解决来稿所涉版权问题(如引用资料、图表等),稿中生僻引文,也请作者自行核对。同时,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技术处理,不同意修改者,望事先告知。本刊倡导良好学风,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来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人身权行为,作者应付全部责任。
4、 来稿请勿一稿数投。凡投稿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5、录用文章一经发表,即付薄酬,并寄赠样刊两本。同时版权归《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所有(《汉语言文学研究》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著作权使用费,已许可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6、投稿直接投寄Word格式电子稿件,投稿电子邮箱:hyywxyj@163.com(注明投稿)。
《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
图文来自《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