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法打动我的“春节” | 曾飚

2017-01-24 曾飚 地球是透明的


BBC纪录片《中国春节》的剧照



无法打动我的“春节”

作者:曾飚


我差不多是在平安夜完成了黄萍会长交给我的任务:看完BBC《中国春节》。这个平安夜,我送走朋友,等家人都睡了,看电视里转播的午夜弥撒,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喝酒。在平安夜,重新审视自己的春节情结。


这部纪录片,其实,我觉得有点闷,兴趣不大。BBC这些年重新发现中国,拍了不少正能量的作品。比如这部作品,比曾经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要好,起码在解说词上,说人话,爱看BBC纪录片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舌尖》是在模仿BBC,甚至解说词的表述方式,也是按照英文语法来写的,所以说《舌尖》一度把我的耳朵伤害得很厉害。


但是,《中国春节》没有唤醒我的乡愁,却让我回忆起两次英国乡间行车的往事,都是听BBC Radio 4。一次是早间行车,广播里说了习主席访英,送了一套彭丽媛女士的CD作为礼物,彭丽媛女士在美声与民族唱法结合上,自成一家,尤其是中国民族唱法,虽有争议,但是对于很多五十岁以上听众,甚至在很多老华侨中,备受欢迎。


很可惜,那次广播只是简短播送一段,支持人对于这种唱法难置一词,在节目中只能报以干笑。这让我觉得了解中国是一件很艰巨的工程。最近龙应台女士对《我的祖国》莫名惊诧,觉得这么“非主流”的歌曲,你们唱唱,我觉得蛮好的。实际上,是对中国现实极大的漠视,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中国主流和自己莫名的优越感。


BBC纪录片《中国春节》的剧照


另外一次是我开夜车回家,听一个中国厨师讲自己在西方奋斗历史。很快我知道他是Ken Hom(谭荣辉),一位在英美认同度很高的中餐厨师,曾经参与过一部BBC关于中国饮食的纪录片。Ken Hom英文极好,因此将中国的东西切换英文毫无问题。他自幼失怙,由母亲带大。他说有次自己犯错,母亲没有责怪,还给他做了好吃,却惩罚她自己。这种中国式的“苦肉”教育,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之内,特别是很多孤儿寡母的故事中很丰富。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主持人和Ken Hom都视之为某种“中国性”,与西方不同的东西。其实,这个“苦肉”教育已经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这两次经历,加上越来越多正能量的BBC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令我印象深刻,也令我不安。实际上,我在越来越多的BBC关于中国纪录片中,看到正在努力试图理解中国,不是将中国特殊化,而是作为一个正常的文明与国家来理解。这个工作是很有价值的,说实话,还是刚刚开始。而这部纪录片,之所以没有让我感动,也没有激发我要回国大吃一顿的原因,就好像我在英国从来不会为不吃中餐,就以为自己不是中国人而困扰,因为我舌尖上的中餐,一直在我深深的心底。不管吃不吃,我对它的理解和认同,不是BBC纪录片好不好看,可以改变的。


春节也是如此。


BBC纪录片《中国春节》的剧照





曾飚,北京大学中文系95级本科,北京大学心理系99级硕士,2003年10月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得多项英国和中国奖励。此外在政治评论、文学创作均有所特长,业余在英国媒体和华文创作从事写作,曾任BBC专栏作家6年。目前与家人定居在布里斯托。在英国某大学心理系任教,领导创新型心理学科研和应用实验室iTalkTone Lab。


 或许你还想看:


基因技术能提高人类智商吗?

奥巴马白宫诗歌之夜

消失的世界惊人的美,冰川艺术家Zaria Forman

留学爱国主义 | 曾飚BBC专栏

《我的诗篇》,把一大堆诗打成字幕,就是诗电影?






我们的连体公众号AoAcademy(ID:AoAcademy)是一个用于开发诗歌与艺术教程的平台,它的线下活动是“诗公社计划”,由旅美诗人王敖和深圳“飞地传媒”张尔于2016年创办。



版权声明:本期内容版权属于地球是透明的(ID:Transdaoist),未经同意,其他微信公号和媒体请勿转载。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把它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想要加入我们或投稿,请发邮件到wangaoxueyu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