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救这孩子” “抱歉,不救”
加入社群
我们都知道,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
但在任何时候,医生都是最希望病人能够治好的。每一场手术,医生都是希望自己的病人平安!
可手术不是神学,没有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而且俗语也有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曾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来到某著名大医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孩子。
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要做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
经过精心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然而,在止血缝合期间,患者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自缢身亡。留下了身患重病的妻子,和90岁的老母亲。
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敢于冒险的原因,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人性善良的笃信。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医生都希望能解除患者的病痛。
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伤害医生的情感。
而类似上诉的事情还很多。如果善心总是得不到善报,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放弃最优治疗方案,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躺枪”。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来避免纠纷和诉讼。
例如,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病人进行转诊、故意选择难度较小的手术,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
显然,防御性医疗是一种隐形的“冷暴力”,使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在这场博弈中,医生未必是赢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输家。
最近,新疆的一位医生讲述了他的故事:
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时,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葬礼结束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
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那以后,每次遇到危重病人,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
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但是,人体毕竟是一个“黑匣子”。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药物,有些人安然无恙,有些人则会出现意外,这就是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风险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的决定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
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也许,医生是一个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
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
事实上,一名医生,无论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
当然,医生的失误也分很多情况,有的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是不可以原谅的。在判断一个医生的失误时,理应分清原因和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医患是生命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在医疗决策中,最困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心灵默契。
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因此,如果想让医生为你冒险,就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
编辑丨何芸熙
来源丨霍尔斯智库
声明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
◆「拷医事件」蝴蝶效应出来了:网传上海华山医院取消加号?一律预约
平台招聘兼职
(点击阅读)
◆通讯员、公众号活动策划、公众号编辑、医考教务、医学软文等撰写。(收购医学公众号)
平台服务项目
(关注公众号联系我们)
◆医书吧
◆医考吧
◆医学直播
◆其他服务:医生社群精准广告投放(点击率:20w/月、300w/年)、学术宣传等
给我个在看再走好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