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A

2017-10-06 A医学临床宝库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A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五运相互交和主岁,太过不及交替为用,我已经知道了。六气分治一年中,主管司天在泉,其气来时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翻译】岐伯再拜而回答说:问的多么英明啊!这是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人体的机能活动是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

  【原文】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翻译】黄帝道:人体与司天在泉之气相适应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受自然规律所主宰的,是一般医生疑惑难明的。

  【原文】帝曰:愿闻其道也。
  【翻译】黄帝道:我要知道它的道理。

  【原文】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翻译】岐伯说: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阴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

  【原文】帝曰:地化奈何?
  【翻译】黄帝道:在泉之气的气化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翻译】岐伯说:与司天同一规律,间气也是如此。

  【原文】帝曰:间气何谓?
  【翻译】黄帝道:间气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翻译】岐伯说:分司在司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做间气。

  【原文】帝曰:何以异之?
  【翻译】黄帝道:与司天在泉有何分别?

  【原文】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翻译】岐伯说: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之气,主一步(六十日多)的气化。

  【原文】帝曰:善。岁主奈何?
  【翻译】黄帝道:很对!一岁之中气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翻译】岐伯说: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岁运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年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不司气化,间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岁运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岁运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所以作为一个治病的医生,必须明了六气所司的气化,以及五味、五色的产生与五脏之所宜,然后才可以对气化的太过、不及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有了头绪。

  【原文】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翻译】黄帝道:厥阴在泉而从酸化,我早就知道了。风的气化运行又怎样呢?

  【原文】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其他火湿燥寒诸气也是这样。因为本属于天的,是天之气,本属于地的,是地之气,天地之气相互通化合,六节之气分而后万物才能生化。所以说:要谨慎地察侯气宜,不可贻误病机。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帝曰:其主病何如?
  【翻译】黄帝道:主治疾病的药物怎样?

  【原文】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翻译】岐伯说:根据岁气来采备其所生化的药物,则药物就不会有所遗略了。

  【原文】帝曰:先岁物何也?
  【翻译】黄帝道:为什么要采备岁气所生化的药物?

  【原文】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翻译】岐伯说:因其能得天地精专之气,故气全而力厚。

  【原文】帝曰:司气者何如?
  【翻译】黄帝说:司岁运的药物怎样?

  【原文】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翻译】岐伯说:司岁运的药物与主岁的药物相同,然而有太过不及的区别。

  【原文】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
  【翻译】黄帝说:不属司岁之气生化的药物,又怎样呢?

  【原文】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其气散而不专。所以非司岁和司岁的药物相较,形质虽同,却有等级上的差别,气味有厚薄之分,性能有躁静之别,疗效有多少的不同,药力所及也有浅深之异。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帝曰:岁主藏害何谓?
  【翻译】黄帝说:主岁之气伤害五脏,应当怎样来说明?

  【原文】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翻译】岐伯说:以脏气所不胜之气来说明,就是这个问题的要领。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治疗的方法怎样?

  【原文】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翻译】岐伯说:司天之气淫胜于下的,以其所胜之气来平调之;在泉之气淫胜于内的,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之。

  【原文】帝曰:善。平气何如?
  【翻译】黄帝说:很好。负气平和之年怎样呢?

  【原文】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翻译】岐伯说:仔细观察阴阳病变之所在,来加以调整,达到平衡为目的。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原文】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翻译】黄帝说:先生说观察阴阳之所在来调治,医论中说人迎和寸口脉相应,象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称为平脉。那么阴脉所在寸口应该怎样?

  【原文】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翻译】岐伯说:看主岁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

  【原文】帝曰:愿卒闻之。
  【翻译】黄帝说:请你详尽地讲给我听。

  【原文】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翻译】岐伯说:北政的年份,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脉不应;太阴在泉,则左脉不应。南政的年份,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脉不应;太阴司天,则左脉不应。凡是寸口脉不应的,尺寸倒候或复其手就可以见了。

  【原文】帝曰:尺候何如?
  【翻译】黄帝说:尺部之候怎样?

  【原文】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翻译】岐伯说:北政的年份,三阴在泉,则寸部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的年份,三阴司天,则寸部不应;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相同的。所以说:能掌握其要领的,用很少的语言就可以介绍完了,如果不知其要领,就会茫无头绪。就是这个道理。

疾病查询穴位查询学习网站
宗筋疗法国医大师千人大会

关注中推培训平台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 (疾病搜索)关注微信查询穴位

子宫肌瘤、妇科、乳腺增生、风湿、臀诊、美容养生、艾灸、肿瘤、痛经、刮痧、拍打、拔罐、耳鸣、拉筋、揉腹、牙疼、白发、失眠、老花眼

小儿推拿、感冒、咳嗽、腰痛、腰间盘突出、颈椎、脊椎、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膝关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