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帝内经|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D

2017-10-07 A医学临床宝库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D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翻译】黄帝道:对。气有上下之分,是什么意思?

  【原文】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翻译】岐伯说:身半以上,其气有三,是人身应天的部分,所以是司天之气所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气亦有三,是人身应地的部分,所以是在泉之所主持的。用上下来指明它的胜气和复气,用气来指明人身部位而说明疾病。“半”就是指天枢。所以上部的三气胜而下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地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下部的三气胜而上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天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以上所说,是指胜气已经到来,而复气尚屈伏未发者而言;若复气已经到来,则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以区别之,当以复气的情况为准则。

  【原文】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翻译】黄帝说:胜复之气的运动,有一定的时候吗?到时候是否一定有胜复之气呢?

  【原文】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翻译】岐伯说:四时有一定的常位,而胜复之气的有无,却不是必然的。

  【原文】帝曰:愿闻其道也。
  【翻译】黄帝说:请问是何道理?

  【原文】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翻译】岐伯说:初之气至三之气,司天之气所主,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到终之气,是在泉气之所主,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就没有复气。

  【原文】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翻译】黄帝道:对。复气已退而又有胜气发生,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翻译】岐伯说: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没有一定的次数限制,气衰减才会停止。因之复气之后又有胜气发生,而胜气之后没有相应的复气发生,就会有灾害,这是由于生机被伤的缘故。

  【原文】帝曰:复而反病何也?
  【翻译】黄帝说:复气反而致病,又是什么道理呢?

  【原文】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翻译】岐伯说:复气所至之时,不是它时令的正位,与主时之气不相融洽。所以大复其胜,而反被主时之气所胜,因此反而致病。这是指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原文】帝曰:治之何如?
  【翻译】黄帝说:治疗之法怎样?

  【原文】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翻译】岐伯说:六气之胜所致的,轻微的随顺它,严重的制止它;复气所致的,和缓的平调它,暴烈的削弱它。都宜随着胜气来治疗其被抑伏之气,不论其次数多少,总以达到和平为目的。这是治疗的一般规律。

  【原文】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
  【翻译】黄帝道:对。客气与主气的胜复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翻译】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二者之间,只有胜没有复。

  【原文】帝曰:其逆从何如?
  【翻译】黄帝道:其逆与顺怎样区别?

  【原文】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翻译】岐伯说:主气胜是逆,客气胜是顺,这是自然规律。

  【原文】帝曰:其生病何如?
  【翻译】黄帝说:客气与主气相胜所致之病是怎样的?

  【原文】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暝,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瘲;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鶩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翻译】岐伯说:厥阴司天,客气胜则病耳鸣,振掉,眩晕,甚至咳嗽;主气胜则病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少阴司天,客气胜则病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闷热,头痛,神疲无力,发热,耳聋,视物不清,甚至浮肿,出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撑胀满。太阴司天,客气胜则病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胜则病胸腹满,食后胸腹闷乱。少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赤疹发于皮肤,以及赤游丹毒,疮疡,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耳聋,血溢,内症为瘛疭;主气胜则病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咳而有血,两手发热。阳明司天,清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鬲中热,咳嗽不止,出现吐白血就会死亡。太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胸闷不畅,流清涕,感寒就咳嗽;主气胜则病咽喉中鸣响。厥阴在泉,客气胜就患大关节不利,在内就发生痉挛僵直抽搐,在外就发生动作不便的现象;主气胜就患筋骨摇动强直,腰腹经常疼痛。少阴在泉,客气胜就患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等部位都不舒服,无规律地灼热而酸,浮肿不能久立,二便变色;主气胜就患逆气上冲,心痛生热,膈部诸痹都可出现,病发于胠胁,汗多不藏,四肢因之而致厥冷。太阴在泉,客气胜,就发生足痿之病,下肢沉重,二便不能正常,湿留下焦,就发为濡泻以及浮肿隐曲之疾;主气胜就会寒气上逆、痞满,饮食不多,甚至发生疝痛之病。少阳在泉,客气胜就患腰腹痛,恶寒,甚至二便色白;主气胜就会热反上行而侵犯到心部、心痛生热,格拒于中,呕吐,其他各种症候与少阴在泉所致者相同。阳明在泉,客气胜则清凉之气扰动于下,少腹坚满,屡次便泻;主气胜就患腰重腹痛,少腹部生寒气,在下大便溏泻,寒气逆于肠胃,上冲胸中,甚则气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就会腰、尻疼痛,屈伸感到不便,股、胫、足、膝中疼痛。

  【原文】帝曰:善,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道:应该如何治疗?

  【原文】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翻译】岐伯说:上冲的抑之使下,陷下的举之使升,有余的泄其实,不足的补其虚,再佐以有利的药物,调以恰当的饮食,使主客之气平和,而适和其寒温。客主同气的,是胜气偏甚,可逆而折之;若客主异气的,当视其偏强偏弱之气从而调之。

  【原文】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己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翻译】黄帝道:治寒用热,治热用寒,主客气相同的用逆治,相反的用从治,我已经懂得了。然而对于五行补泄的正味来说又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軟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翻译】岐伯说:厥阴风木主气所致的,就用酸味泄之,用辛味补之;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所致的,就用甘味泄之,用咸味补之;太阴湿土主气所致的,就用苦味泄之,用甘味补之;阳明燥金主气所致的,就用辛味泄之,用酸味补之;太阳寒水主气所致的,就用咸味泄之,用苦味补之。厥阴客气为病,补用辛味,泄用酸味,缓用甘味;少阴客气为病,补用咸味,泄用甘味,收用咸味;太阴客气为病,补用甘味,泄用苦味,缓用甘味;少阳客气为病,补用咸味,泄用甘味,软坚用咸味;阳明客气为病,补用酸味,泄用辛味,泄下用苦味;太阳客气为病,补用苦味,泄用咸味,坚用苦味,润用辛味。这都是为了疏通腠理,引致津液,宣通阳气啊。

  【原文】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翻译】黄帝道:听说阴阳各有三,这是什么道理?

  【原文】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因为阴阳之气有多有少,它的功用也各不相同。

  【原文】帝曰:阳明何谓也?
  【翻译】黄帝道:阳明是什么意思?

  【原文】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翻译】岐伯说:太阳、少阳二阳合明,所以称为阳明。

  【原文】帝曰:厥阴何也?
  【翻译】黄帝道:厥阴是什么意思?

  【原文】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翻译】岐伯说:太阴、少阴之气交尽,所以称为厥阴。

疾病查询穴位查询学习网站
宗筋疗法国医大师千人大会

关注中推培训平台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 (疾病搜索)关注微信查询穴位

子宫肌瘤、妇科、乳腺增生、风湿、臀诊、美容养生、艾灸、肿瘤、痛经、刮痧、拍打、拔罐、耳鸣、拉筋、揉腹、牙疼、白发、失眠、老花眼

小儿推拿、感冒、咳嗽、腰痛、腰间盘突出、颈椎、脊椎、头痛、肩周炎、腱鞘炎、膝关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